自由與文學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243
4.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1/04/21
高行健先生是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這本書是他2014年推出的文集,主要由演講稿構成,附帶幾篇戲劇或電影的評論,同時分享自身創作的理念。因為這本書屬於作家近期的作品,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高先生一輩子創作思想的濃縮精華。

書名就是全書的重點,高先生認為,真正的文學是自由的文學,不過歷史上文學經常”走偏”,變成政治的工具,特別是20世紀文學被用來形塑意識形態,導致各種戰爭和革命,為了否定而否定。他呼籲真正的文學家別參與政治,因為只要跟政治扯上關係,文學一定會變質,屈從於立場或利益,也就沒有了”自由”。

高先生也說文學是無法改造世界的,它純粹是一種個體生命的情感表述,文學存在的意義在於見證人類生存的困境,每一個作家透過文字記錄當前時代的各種情境,一方面抒發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另一方面留待未來的讀者參照。既然如此,文學就必須是真實的,不能參入其他雜質。

可惜的是,文學創作者,或者說社會上的所有人,往往必須面對經濟、文化、社會等多種規範或約束,絕大多數的人都選擇妥協。單純以文學為例,高先生認為市場導向的創作有時會讓作品流於膚淺,或者說經過包裝,不再真實,非常可惜。當然暢銷書也有它的存在意義,高先生只是出於憂心,指出這種現象會使文學不再自由或真實。真正的文學家得耐得住寂寞。高先生的前半生都在中國度過,這段期間的經歷形塑了他上述的思維。

*
讓我分享一點自己的想法~從小到大,我讀過不少純文學的作品,至今依然熱愛”純”文學,文學家發自內心的真實情感令人感動,也才能觸動我的靈魂。我是90後,開始懂得閱讀文學已經21世紀了,書架上的文學作品是整個20世紀中文文學的匯總,而且歷史有汰換的功能,能夠留下來的作品都是經典,至少值得一讀。

其實文學書讀久了,對於中國文人在歷史上,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的處境,深感同情。我發現自己非常熟悉中國文學史,從民初的作家,到文革以後,乃至於當代,基本上都瀰漫著一股無奈,甚至必須流亡才能自由,何等的辛酸。文本中記錄太多駭人聽聞的過往,不知不覺中,某種不安的情緒也融入我的思緒裡。文學家說必須透過文學記錄這些事情,以免後世遺忘,歷史才不會重蹈覆轍。

可是對於單一個體而言,承載這些東西太沉重了,使人喘不過氣。現代社會提倡人要向前看,向錢看,緬懷和沉浸在逝去的歷史,意義何在? 這種感受在每一個年代都一樣,褚威格感嘆黃金年代已經消逝,走不出來選擇結束。兩次世界大戰粉碎了西方的精神世界,為了療癒創傷,人們開始探索個體生命的內心世界,文明的衝突,這種敘事太宏大,沒人能夠負荷。消費主義和資本主義填補了生存意義的空白,好像也不錯?

我可能還太嫩,不知道閱讀這些”純文學”能幹嘛。既然文學是內心表述,我就先把它寫下來,當成一種記錄。有時候文學作品的格局很高,意境很美,沉澱思緒,撫慰人心。高先生的思想深邃,獻上致意!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