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在這世界的一隅找到我(上)

中文書
漫畫/圖文書
9折$ 207
4.5 /5
4位讀者評分
5
25%
4
75%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4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14/08/18
戰爭對世人的意義,很難用一句喜歡或厭惡能說清,大概唯一可用肉眼看到的事實,就是大家都失去了某些人與事物,破壞到處可見,傷痕也清晰存在。如果說這是教訓,真的只要了解到和平是最好的就可以了嗎,我也覺得這很難用一句好或不好可以說清。

我一直很喜歡以戰爭前後時期的小人物為題材的日劇。
說是小人物,可能很失禮,事實上他們也都只是堅持夢想的一般人,而我喜愛的就是這一點,讓他們散發出光芒的不是他們做到了什麼,而是那份不屈服的堅毅,但他們的姿態就像一個深深地鞠躬,感謝或道別,因為夢想的破滅但希望又再生的璀璨。

這套書的確是漫畫的格式,但內容上被歸類為視覺文學卻不是沒道理的。

作者完全不用任何日漫常見的網點或技法,僅以線條表現,慢慢看這套書時,逐漸發現作者簡樸畫風下,有很多分鏡畫面很有趣,還有如插畫般表現的小圖,講戰爭時的一些日常與路線圖,甚至還有關於戰時的宣傳、口號的圖卡畫,若不看劇情,還真有關於戰爭的小本畫集的味道。看作者的畫,會有一種了然的微微沉重,可是微笑也會一直冒出來,就是這樣我總會想起書裡的一句道別的話。

「要面對微笑地想起我,如果做不到,就忘了我。」

故事從主角阿玲幼年時,與一個陌生男孩被奇怪的傢伙抓了開始。彷彿前篇,阿玲嫁人前的歲月時光,以三篇故事描繪,之後則正式進入同書名的篇章,阿玲嫁給來提親的陌生男子,逐漸融入新家庭,戰爭爆發,生活的酸甜苦與失去的刺辣一路伴隨她與所有人,直到戰爭結束。

關於阿玲與丈夫及家人間生活的種種,當中的滋味與樂趣,每翻閱一次都會感受到既愉快又奇妙的平靜感。

每個時代都會有專屬的氛圍,或許是因為戰爭才帶出反而愈益單純的對於「生」的堅毅,又或許是因為忍過了戰爭帶走一切的殘酷所以能面帶微笑去看待眼前的混亂,我更相信是因為體悟到平凡、正常的生活多難得而感到內心平靜。

最後,以愛作為結束,可能是最恰當的,我卻仍感到有些震驚,我以為人總會怨懟被迫失去,卻沒想到透過彼此缺憾的傷口也能看見彌補的愛。
因為這部作品,最近當心情低悶時,我開始會想:只是失去了勇氣,沒什麼,再提起勇氣就可以了。






展開
user-img
4.0
|
2014/08/14
不過就是一套漫畫而已,然而闔上《謝謝你,在這世界的一隅找到我》一改先前觀感,才發現這個傳統文體太輕易令人留下刻板印象,卻未預料到其穿透力在內心遺留下的後勁,擷取圖像表現的視覺特色、卻具備文學小說的深沉底蘊,作者河野史代的這套作品讀來形式輕鬆,內涵卻豐厚動容的讓人不能自已,突然有點理解為何就連宮部美幸也如此讚賞著這位獨特的漫畫家,那是一種魅力,重現的復古氛圍裡有著溫馨正向的社會關懷,更重要的是那瞬息萬變的時代裡緊繫珍貴的人文情感。

以日本的廣島縣為背景舞台,是因為這裡是作者生長的家鄉,而談起廣島令世人無法忘卻的無疑就是原爆浩劫所帶來的歷史傷痕,本書書寫時代正是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六年間隸屬於二戰後期太平洋戰區所發生的故事,描述樂觀的天真女孩阿鈴從廣島市嫁到吳市後所遭遇的人事物風景,向來嚴肅的戰爭題材,卻能不訴諸於恐懼或悲情,作者反向以想像力和幽默感呈現了戰時日常生活的細節,而那是看待人生悲歡離合另一種更深刻的生命姿態。

書中以三個童年序言為開端,此後進入〈謝謝你,在這世界的一隅找到我〉的主幹故事,但看似不相干的三個短篇小品卻隱藏了後續主文的趣味線索,〈冬日回憶〉的吃人怪物竟成就了一段姻緣、〈大潮之時〉的座敷童子讓人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波濤間的白兔〉裡的海上兔子則展現出濃厚的友誼,這些看來天馬行空的情節除了間接點出女主角愛幻想、愛畫畫與善良少根筋的人物特色,也讓人在一開始就見識到了河野史代特殊的繪畫風格,她不用網點、而是運用類似寫生素描的技法細緻地呈現畫面的轉變,個人很喜歡這樣的漫畫筆觸,總覺得那一筆一畫裡透過粗細或力度,說不定都藏匿了繪者傳遞給讀者的私密情緒。

而戰爭中難以避免的是生活的顛沛流離與生命的無數死傷,作者河野史代的作品裡面不是沒有,而是因為一群令人動容的小人物功臣、其可愛溫暖的性格沖淡了悲傷不安的動盪氛圍,除了角色互動中數度讓人笑聲連連的趣味橋段,作者也在作品裡使用了不少方言,中譯後卻反而呈現出另一種通俗的親切感;其次不可不提的還有情節中大量考究的歷史文獻,像是配給票、千人針、竹槍訓練或代用品等特定用語,或是抗戰海報、宣傳歌曲或愛國紙牌等當代文化,抑或物資缺乏下的飲食創意與黑市興起等生活細節,諸如此類日常事物都成了章節的一環,透過畫面呈現與作者附註讓人更理解並融入這個舊時代的故事。

《謝謝你,在這世界的一隅找到我》裡戰火煙硝中的人們以回憶對抗了紛擾、以愛找回了希望,看來久遠的故事對照現今這個多事之秋卻分外有感,在這個世界的一隅,總還是有個角落能收容、有群人在用力生活,讓生命更顯溫潤璀璨。
展開
user-img
5.0
|
2014/08/13
和市面上常見的漫畫不一樣。
質樸的,有點童稚的線條,畫出的昰一個個可愛有趣的故事。
比起普通的漫畫,更靈活的運用了各種筆觸。
鉛筆、蠟筆、炭筆......等。
不同的線條跟單一的墨線相比,更能表達出故事的情境。
也看得出來作者的用心。
厚度跟大小也不太一樣,當然價格上也比一般漫畫貴了些。

這是一個叫「阿玲」的小女生的故事。
天真,感覺少根筋的她遇到什麼事都笑嘻嘻的。
就算被欺負了,唯一一根短短的鉛筆被撞丟了,也只是嘟嘟嘴就過去了。
隨著跟家人,同學之間的相處,到有人上門提親,接著出嫁,為人妻子。
就算妯娌口出惡言。
仍舊傻傻的,做事情的時候很愉快的樣子。
上課時也畫畫,長大了寫信時也畫畫,出嫁了摘野菜也畫畫,離開家鄉時也畫。
就這樣看著,也有感人感傷的地方,
但緊接著就是阿玲脫線的行為。
讓人忍不住在內心吶喊「把我剛才的感動還給我啊!」,一面噗哧的笑出來。
隱隱約約的感受著阿玲帶來的歡樂日常,和隱含在其中的些許迷網、緊張、鄉愁。

也許就是像茶碗蒸的味道吧。
軟嫩的蒸蛋含著高湯的鮮美,滑嫩的口感讓人一口接一口
就像是阿玲歡樂的日常,
卻也嚐的到其中有著海鮮的鮮美。
昰什麼呢?還不知道。
阿玲無意間認識的女性朋友,長得漂亮,
人也很好,知道比自己更多的事。
隨著無意間一件又一件的小事,
發現的,是埋在茶碗蒸深處的蛤蠣。

就是這樣子讓人覺得溫和,平實好入口,但是其間卻隱含著些什麼。
像茶碗蒸一樣,昰大人或小孩都會喜歡的口味喔。
不論是畫或隱含在其中的故事都別有一番風味,且微微觸碰到心靈的感覺。
請細細品嚐隱其中的鮮美吧。
展開
user-img
4.0
|
2014/07/28
  我常覺得文字與圖畫的創作之道是相通的。畫工好的人就像文筆好的人,善於鋪排劇情脈絡的人則似巧於分鏡處理的人,不過無論是小說還是漫畫,可以做到兩全其美者卻是少之又少。小說或許更容易一些,漫畫能讓我印象深刻者則屈指可數,如今,這部漫畫已可列入其中之一。

  這雖是一部漫畫,但由於分鏡的別出心裁與充滿手作感的天然筆觸,以及作者詳盡勘查與記錄的時代風貌、戰時庶民生活,與企圖探討的議題格局,而使它堪以成為一部耐人咀嚼體悟的文學作品。本作的價值,鄭衍偉先生在推薦序中都已充分介紹述說,尤其是對畫家的線條風格詮釋:「……她不用網點,而是採用寫生和鉛筆素描的筆觸,創造出一種樸拙、寫實的質感。……選用什麼樣的線條表現,不僅緊密扣連劇情,甚至可以搭配分鏡創造出非常前衛的後設與魔幻寫實場景。」

  作者的畫風與分鏡處理的方式,可說是充滿了可愛、溫潤、討喜的童趣,很像設計精巧的童玩,融合了智慧、驚喜於一身,大人小孩皆宜。這樣的表現手法或許在相當程度上減緩了故事中描繪戰爭的殘忍與血腥,也充分表現出女主人翁阿玲一家人在面對艱難世道時的樂天性情與惜福之心。但這樣也在無意之中產生了對比的加強效果──越是用孩童般天真純粹的視角去凝視那個時代,越是讓人感受到其中的殘酷與捉弄。而且即使人們想用自娛或自愚的態度面對這場戰爭,戰爭的嚴峻態勢也不容他們再如此天真,於是這份純真在阿玲擅於畫畫的手被炸斷後,便戛然而止了。不再讓阿玲繪畫,也象徵了日本百姓再沒有餘裕去逃避或適應戰爭,不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都已達到極限,直到戰爭結束、佔領軍登陸。

  關於這部漫畫的風格、意象、主題等解析,都已在本書的兩篇推薦序中得到詳盡的介紹與評價,在此就不多複述他人已肯定的價值。而且也有許多趣味是要實際從書中閱讀才能體會,比如〈鬼哥哥的冒險記〉與〈阿藺的秘密〉兩則小短篇,要特別注意前後劇情的聯貫,一旦讀懂了,這整部作品便能龐大到讓你難以忘懷。

  至於就我個人而言,除了日本平民對二戰記憶的主題讓我深感興趣之外,我還喜歡作者畫出的「擁抱」,如丈夫周作擁抱阿玲,以及青梅竹馬水原擁抱阿玲的感覺,雖都是區區的線條、光影的交錯呈現,卻能讓人深深感受到一股珍惜與保護的力量與重量感,在寒冷的現實裡備感溫馨。

  另外,配角如水原同學與周作的前情人、妓女阿藺,雖然出場短暫,但經過作者在前情伏筆上的用心經營,而使得這兩人的出場形象同樣令人印象深刻,而回想起他們時,總是會想起他們的共同點──那抹好像看透世事而帶著無奈的寧靜微笑。如水原同學以前面對阿玲時總是凶神惡煞,然而當他從歷經慘烈戰鬥、殘存下來的軍艦上再次回到陸地後,卻是一逕地對阿玲眉開眼笑,那笑容是如此深深地珍惜著阿玲尚未被戰火波及的「平凡」,同時也是一個期許──希望在自己死後,阿玲懷念起自己時,只會想起這張笑臉,而不會有其它的不堪。而阿藺身上有一股風塵女子特有的滄桑神秘感,不過樂天派的阿玲明明知道她可能與丈夫有一段過去,卻還是接受她的善意與友情,我們以為如此或許可以化解阿玲與丈夫的秘密隔閡,卻在阿玲疾步轉彎之後,發現遊廓已毀,秘密解了,人卻已不在。這呼應了阿藺生前說的一段話:「人死了,記憶也會消失。當然,所有的秘密也會跟著消失。這或許是一種奢侈。就跟擁有自己專屬的茶碗一樣。」

  我帶著這部漫畫出差,在機上、車上、閒時,都會拿出來翻,每翻一次都會找到新的東西,每找到一次新的東西,這部作品的形象就會越來越大。儘管找出的東西不盡然是作者想要寓意的全部,但已夠我不斷地回味與惦記。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