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走路的速度:我的日常、創作與世界

中文書
藝術設計
9折$ 315
5 /5
4位讀者評分
5
75%
4
25%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4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17/12/24
自從2010年看過是枝裕和執導的《空氣人形》,我就一直有關注他的電影。之後他每一部作品只要在香港上映,我都會默默到電影院裡觀賞。雖然並非全部都如此喜歡,但似乎能夠在每部電影中找到他的獨有風格,樸實、平淡,但又帶點溫暖,仿佛自己或身邊友人正在發生的事情一樣。

而是枝裕和的文字也如他的電影一樣,可以感受到他的為人個性,以及對父母離逝的情感如何融入他的電影作品裡。我喜歡他坦言說出那時候日本福島大地震,他到災後現場並不是想出於救援,或想拍成一部關於地震的電影,而是純粹為了自己。他想實實在在親身感受當時在那裡所看見的一切。或許在多年以後,沈澱而來的想法將會成為「什麼」,繼而可以告訴小孩這段經歷。又或許在未來會拍成一部電影也說不定,但絕對不是「現在」的這個時機。

在文字裡可以感覺到是枝裕和是一位如此真誠的人。他又說出拍電影並不是想要傳遞一個共同的訊息,很多時候那只不過是一個無意識的行為,但大部分人卻會對此發問為什麼。電影應該是透過與不同觀眾的連結和想法,繼而衍生出不同的訊息。這樣才能賦予電影的生命力與意義所在。說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啊。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5/22
這是多麼讓人可以深思的隨筆啊!每一篇的篇幅都不多,但字句深刻引人,雖然作者都是以自己是電影人的角度在述說,但其實會感受到,不管做任何事都是會遇到相似的想法或問題。

好比說在〈訊息〉這篇,作者會覺得在宣傳活動上被問到這個問題會感到「真是傷腦筋...」,會覺得「我在這部電影裡,一開始就想傳達什麼訊息嗎?」,其實想一想,我自己在做一些事時其實並不會太刻意去想緣由,這很多時候只是一個無意識的行為,但別人卻會問「為什麼會想這麼做呢?」,當下的感覺確實會像是枝所想的那樣「真是傷腦筋...」「我其實沒特別想什麼因為所以阿」,不過,這也導致很多人想做一件事,但缺乏動機理由而絞盡腦汁去生了一個偉大的故事出來,但是,你的初衷真是如此嗎?凡事真的都需要原因嗎?相信很多人也是有相同的遭遇。

展開
我們一直以來把是枝裕和稱作一個「生活系」、「自然系」的電影巨匠,在跟親朋好友推薦的時候,也常常會開玩笑似的提點對方:「我跟你說喔,電影裡的台詞很少、很平凡,你可別睡著!」但我們大多不會這麼認真的去看待一段充滿生活化的對白與動作的背後,事實上是經過了多少戲劇專業的運算與考量。於是在讀完散文集後,對於是枝裕和又產生了更巨大的愛意。

我們總以為,生活感這種東西,是靠直覺去擺放出來的。
但在讀過這本書後,你我應該都理解了,
不是別的,靠的就是專業這兩個字如此簡單而已。
展開
user-img
5.0
|
2014/08/01
如果你喜歡是枝裕和的電影,看完這本書你會更熱愛、更了解他所用心鋪陳的每個經典畫面;如果你沒有看過是枝裕和的電影,看完本書會讓你更容易走進他的世界, 驀然發現屬於他的,還有你自己的溫暖世界。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