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都人生 鹽埕市井

中文書
人文社科
9折$ 270
3 /5
1位讀者評分
5
0%
4
0%
3
10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0
|
2015/02/23
  這本書令人想到壽岳章子的京都書寫系列,因為有澤田重隆精緻的線稿搭配,而讓京都的質感與氛圍更躍出紙上。本書所聚焦的高雄港都與鹽埕市井,也因為有這些樸拙的線條輔佐,而讓敘事者所走訪出的市井歲月輪廓能夠更具體清晰地浮現。

  近期這種家族、家鄉的回顧作品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時時令人驚喜。這種書寫沒有所謂或學術、或文學、或政治、或歷史、或什麼什麼立場的嚴肅敘事,有的只有常民每天在過的平凡小日子,卻可以從中體悟到生活的熱度,而歷史不正是由每天的生活點滴所累積出來的?認同了這些庶民、這些小日子,也才能從更貼近的角度來認識我們自己的歷史。

  我喜歡兩位作者那份想為一直在新生與消失中變化的高雄港都留下些什麼的初心,他們分工合作,分別用文字與圖畫來記錄變遷前的老港都及變遷後所遺留下的舊市井。繪者的線條有一份老時光的粗曠感,像不計外貌、只重耐操耐用的老家電一樣,耐人咀嚼,很能拉出往昔記憶、昏黃卻溫暖的氛圍。而作者每一個觀察的切入點以及走訪的規劃都令人悸動,很期待能夠透過他們的觀看與訪談,從這個在變遷中顯得過於沉默的老街坊中挖掘出一些溫熱的故事。

  但是,我認為採訪這種事,真的是需要高深又熟練的技巧。書寫這類報導或紀實文學,文筆順暢是基本必備品,其實真正立分高下的,是寫作者採訪的深入度,而深入度往往取決於採訪者的決心與膽識──畢竟採訪有時很像手術刀,非要犀利剖開表層,才可以看到真實的內裡,但在採訪與受訪雙方沒有深耕關係的情況下,要如何說服對方向一個只是偶爾造訪兩三次的外人傾吐更真實更柔軟的內心?

  這絕對是有難度的,就因為知道自己做不到,而且知道真要做到肯定冒犯不少人、看了不少張冷臉,所以更加欽佩那些可以將報導文學寫得字字入心而且栩栩如生的作家。可惜的是,讀完本書,我認為作者雖做好了選題與文字上的功夫,卻無力深入更多港都人的人生與感情,以織出更厚實、更綿密、更有溫度的港都風情。

  或許作者的著力點是想花更多筆力記錄下他們所看到的老港都、舊市井的現況,所以他們鉅細靡遺地描寫地景上的硬體變化、老店鋪的樣貌改變與衰弱等等,以及由此引發的個人情懷,另外也不知為何,寫了不少他們採訪當下的狀況,反之,真正屬於港都人、手藝人或店家的故事大約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篇幅。或許光是這樣的篇幅配置,身在高雄的讀者就可以藉此引發共鳴,但我總希望作者的野心可以更大,大到他們要全台灣所有讀者都能體驗港都人的喜怒哀樂,並一起去體會那份不捨老港都就這麼走入歷史與回憶的落寞感情。如此一來,那麼他們就需要更多港都人的故事來支撐整本書的內容,而不光只是這麼淺淺淡淡的一兩次訪談,或如此片面表象的觀察而已。在這方面的書寫拿捏上,我便覺得啡白的《夫妻檔》做得極好。

  希望兩位作者都能繼續寫、繼續畫,再繼續深入諦聽老港都、舊市井的聲音,並說出更多精彩的好故事。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