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史:謎樣的國度(增訂四版)

中文書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95折$ 295
3.5 /5
1位讀者評分
5
0%
4
10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5
|
2022/06/13
作者周雪舫是來自台灣的歷史學教授,以下評論的為手上的第二版,而不是增訂四版,書中分為五篇十一章,分別將俄羅斯分為五個時期:初期、擴張的俄羅斯帝國、衰微的俄羅斯帝國、蘇聯共產政權、自 1992 年起的俄羅斯聯邦到 1999 年 12 月 31 日普京上台。的確此書作為國別史,十分簡明易讀,而且圖文與註釋豐富了正文的內容,大概是 2022 年俄烏之戰的適時閱讀。

首先,書中指出俄羅斯來自於基輔羅斯,因與拜占庭帝國貿易而發展,並由此引入了基督教。直到被蒙古於 1240 年攻下基輔,成為金帳汗國 (亦稱欽察汗國),為期兩百四十年的統治。作者試圖解釋蒙古可汗的中央集權、徵兵徵稅、服裝習俗到語言詞彙,都影響到日後的俄羅斯,甚至沙皇與蘇聯都有其集權身影。直到後來金帳汗國分裂為數個汗國,而莫斯科公國的伊凡三世統一了俄羅斯,而且陸續確立了農奴制,征服西伯利亞和東烏克蘭地區,原來「烏克蘭」一詞原意為基輔羅斯的邊境。

其次,彼得大帝和凱薩琳大帝繼續擴張,讓俄羅斯成為多民族的帝國。彼得更向西方學習,改革軍事、行政、經濟、宗教、社會文化,引入意大利與法國的建築師設計聖彼得堡。而凱薩琳則瓜分波蘭、從土耳其奪走克米里亞半島。後來幸而抵抗了拿破崙的入侵,甚至南下得到庫頁島和部分黑龍江地區。同時,作者認為由於彼得西化改革,卻激起貴族與農民的分裂,並且引來斯拉夫派與西化派的爭論,孕育了後來的民粹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思潮。

再者,克里米亞戰爭後的亞歷山大二世推動改革,包括軍事和教育改革,也由於廢除 1649 年以來的農奴制度,引來了貴族、農奴和知識份子的不滿。巴枯寧和拉弗若弗的民粹主義運動失,讓知識分子轉向支持馬克思主義,經過 1905 年革命、 1917 年二月和十月革命,正式推翻了沙俄,同年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成立。然後書中討論到底蘇聯是如何建立、無法改革和倒台的,以及冷戰中的美蘇對峙、中蘇交惡。

書中令我深刻反思的有兩件事:第一,戈爾巴喬夫似乎重蹈了彼得的覆轍,面對保守力量,他的開放、西化改革導致蘇聯解體。第二,首任民選總統葉利欽,採用震盪療法改革經濟,經濟大亂而反對聲四起,卻於 1993 年葉利欽更派軍隊炮轟國會大廈,攻擊集會民眾。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