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憶與雜寫:楊絳散文集

中文書
文學小說
79折$ 284
5 /5
2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4/23
喜歡作者的筆調,看似隨寫,卻是生活的淬煉後充滿感情的文字記錄,閒來讀上幾篇,書中人物的形象、生活歷歷在目,所思所想很能讓人有所共鳴。
展開
user-img
5.0
|
2019/10/07
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故事讓所有人眷戀又感嘆,一對中國20世紀文壇的才子佳人,現實裡的愛情演繹得比小說還美麗,神仙眷侶,莫過於此。先來看一下錢鍾書是誰? 余光中稱讚他為中國當代文人之第一流,在文學研究上的地位聲譽卓著,錢鍾書在民國初年前往牛津大學讀文學,之後又去巴黎待了一年,最後回華貢獻所學,期待建設富庶的新中國,後來成為清華大學的教授。這趟求學之旅,楊絳一直陪在身旁,在那個女權卑微的年代,一介女子居然可以遠渡重洋,陪伴愛情? 沒錯,命中注定,所謂真愛,追隨你到天涯海角,相知相惜,而錢鍾書也沒有讓她失望,倆人相敬如賓,甜蜜經常在楊絳的字裡行間滿溢,共譜了一段近代中國的文學佳話。

所以楊絳是怎麼樣的一位奇女子呢? 首先,她活了105歲,出生於民國成立的1911年,生命熱情持續至2016年,不可思議。活在這個時代,中國20世紀的風風雨雨她都躬逢其盛了,她沒有被時代的洪流吞沒,反而活出精采的一輩子。楊絳其實”天生”也是好運,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裡,老爸是一位高級別的知識分子,是晚清末年朝廷外派西方的留學生之一,在那個年代就到賓州大學讀法律,真的超級厲害! 她的父親一定知曉”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一個謬論,非常重視家中女兒的教育,把幾個女兒都送到最好的學校上課。楊絳也沒讓父親失望,努力向上,後來陪夫君在牛津大學就學時,她也會在文學課堂上旁聽,回國以後也步上了文學的道路,寫了一些劇本、著作,並且在學校教課。

1949年是中國天翻地覆的一年,共產中國成立了,有一些知識分子隨著國民黨來到台灣,有一些人抱持著理想留在大陸。難以預料,往後無產階級當道,知識分子成了階級敵人,進步的思想被視為腐朽的殘渣,一個世代的文人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楊絳和錢鍾書也無法置身事外,下鄉勞改,思想改造,自我批鬥…他們都經歷過,楊絳在1976年後,塵埃落定了,才敢出版她最知名的作品<幹校六記>,傷痕文學的深刻一筆。

她與錢鍾書育有一女,1997年方年五十初的女兒猝然病逝,白髮人送黑髮人很痛,但才隔了一年,1998年錢鍾書也辭世了,人生最大的椎心之痛。2003年,92歲的楊絳寫了另一本代表作<我們仨>,回憶一輩子的天倫之樂,一個人思念三個人,我不忍去讀,只聽了那本書的音頻(去Youtube頻道搜尋書名就會跑出來),有一種畫面,寒冷的風吹過人生的荒原,隻身一人,寂寞…寂寞不會好了。

2015年在台灣出版的這本<雜憶與雜寫>是她最後的一本散文隨筆,收錄了一些寫於人生最後的短文,從這本書認識楊絳先生,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吧。一世紀的風華,人生剪影如戲,白駒也過隙。這本書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都是過往的回憶,第二部分則是一些”雜寫”(例如對於閱讀的體悟、人生的感觸等等)。

閱讀本書,很像從第一人稱走過20世紀的中國,楊絳的回憶在我看來,用時下的形容詞來說,其實有點”小資情懷”,她不寫大時代的轟轟烈烈,而是專注於平凡生活的瑣碎,她寫的內容有時真的過度關注細節了,根本就是企圖還原每一個人生的現場呀。舉個例子,她回憶她上小學的往事,會記錄寢室內有幾個床位,怎麼排列,床上有一個隔板,隔板上面會放她的換洗用品,床底下會放幾雙鞋子。我讀著讀著,有時真的會忍不住微笑,閱讀她的作品,會有一種正在聽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慢條斯理的說著青春紀事,家庭瑣事,時代故事。這些時代的現場橫跨了民初的上海,抗戰時的北京,文革時的下鄉,開放後的社會。他的作品除了充滿人生的溫度,喚起一些勇氣和鼓舞,對我而言,她也給了我觀看當代中國的獨特視角。

這一兩年我常常不經意在關於女性主義的時尚文章裡讀到楊絳的名字,她的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女士,滿腹經綸說故事,忠貞不渝談愛情,天真浪漫聊回憶。極大化了生命的深與寬,豐富的人生可能性,她用一世紀的時間親自證明了。這是一本集智慧、勇氣、樂趣為一體的讀本,推薦給你~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