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找到我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342
3.5 /5
7位讀者評分
5
14%
4
29%
3
43%
2
14%
1
0%

全部書評 | 共7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1/06/13
緣起:此小說在2015年誠品初版上架時我未看完,覺得很好看但未當下購買,下次想買卻忘記書名…,直到最近在圖書館的架子上再度巧遇!

<無雷大意>
一對愛侶在某天由女方(娜塔莉)提出分手,她說:「要跟前男友復合並結婚。你要保證不跟蹤我們,不打電話,連電子郵件都不寫,答應我,你不會來煩我們。」
男方(傑克)堅守「不打擾」之諾言,直到六年後意外發現她老公的訃文,欲前往哀悼,才發現出殯時的遺孀根本不是娜塔莉,遺孀堅決地說老公和她結婚20載並十分堅貞。共同朋友似乎在隱瞞什麼,皆說根本不認識傑克及娜塔莉,就連曾經相遇的地方也不存在了。
難道一切只是存在於傑克腦中的幻想?
還是娜塔莉遇到了什麼麻煩?

中英文書名雖不一致,但皆能完整表達書中主旨。這是一本節奏緊湊、精彩絕倫的小說,看傑克抽絲剝繭尋覓一絲真相,一次看完非常過癮,有看電影的既視感。作者文筆佳,處處有伏筆、處處皆有幽默,能吸引我再找他其他的作品閱讀。總之,非常好看的懸疑推理書籍,結局有反轉唷。
Ig書閣
展開
user-img
3.5
|
2021/01/05
放下一段感情並不容易,也許時間有辦法消彌留下的痛楚和悔恨,但那樣的經歷將會永存在記憶中,頑固的提醒著當時的真心,有時會好奇假使做出不同的選擇,至今會有什麼樣的未來等待。而當彌補的機會來臨,試著去爭取時才發現以前建設的真實全部架設在謊言之上。

其實多多少少可以猜出輪廓,關於記憶中的錯誤、現實裡的混亂等等,雖然以一段消逝的感情作為故事核心,得已看出作者想要塑造的情愫有多麼強烈,但也感覺到一絲絲的頑固,謎團、懸疑還有真相都設想的不錯,但人物個性的建立實在是差強人意。

作者刻意以遵守規則的大學教授傑克,為了找尋舊愛而不停地跨越,甚至破壞生活中自己設下的規範,也許強烈的愛情確實值得人們做出不同的反應,但適當的放手也是情感中必須摸索的一課。

他的追尋或許有幾分的浪漫,但某種程度上也達到一種瘋狂的病態,以愛之名的前提,平衡是相當巧妙的存在,過猶不及的程度上,究竟怎樣的愛情才值得交互所有,而這問題的解答只有當事者能夠回答了。

可能因為略知答案,於是對於追尋的過程,閱讀時沒有特別驚心動魄,反倒有點厭煩傑克的堅持和好奇,起先多少可以理解,但隨著傷害的人越來越多不免覺得他橫跨得界線過多到無法接受,假使人物設定多點個性上的彈性,相信能讓整本書的步調更有起伏和可看性。
展開
user-img
3.0
|
2016/08/24
個人對於懸疑的作品有著一定程度的喜歡,市面上同類型的相當多,
能不能引我上鉤的第一步就是要看看書介吸不吸引人。

才閱讀書中沒幾頁很快進入了主題,看到了陶德的訃聞,進入了懸疑
的開端,隨著主角一步步追查,越來越多的謎團一一浮現。主角真的
是被精蟲愛情沖昏了頭,屢屢遇到挫折,甚至連生命也遭威脅,卻仍
舊不放棄,一心只想找到情人娜塔莉。

謎團可說是越滾越大,也牽扯到許多人,每個人都沒有向主角說出實
話,就連身邊最親近的人也是。雖然最後的結局不是那種超大震撼的
版本,也幸好不是幻想出來的那種會讓人翻桌的爛尾。
展開
user-img
3.0
|
2016/03/12
台灣讀者對哈蘭.科本相對比較陌生,多數讀者習慣英美派冷硬警探作風的作品,或者偏向近來主流的北歐左派推理所致。哈蘭.科本這位美式社會心理派別的推理大師,反倒是比較不受台灣讀者的青睞。在閱讀本書之前,我已經看過哈蘭.科本的《第43個祕密》(The Woods)、《死亡印記》(Just one look)、《第二聲鈴響(The Innocent)》(以前的中文版書名:無罪之罪),哈蘭.科本的作品沒有讓我失望過,可惜的是,這本《別找到我(Six Years)》終究讓我踩到哈蘭.科本的地雷。



哈蘭.科本與一般小說家最大的不同在於成長背景,他在出道之前曾經任職於其祖父的旅遊公司,之後到了四十歲才成為全職作家。所以他的作品中有濃厚的旅情,主配角們一下子在紐約,一下子跑到紐奧良,讓讀者有種跟著故事來趟想巷中的小旅行般。



回到本書,一如作者其他作品,以「失蹤」為主要題材展開故事,主角傑克教授眼睜睜地看著女友娜塔莉嫁給別人,娜塔莉在婚禮後對他下達不准打擾她的禁令,六年後傑克無意間看到前女友丈夫的訃聞,於是懷著一絲希望打算找娜塔莉,卻驚覺六年前那場婚姻原來都是假的,甚至找尋不到任何有關娜塔莉的訊息,連當初邂逅的人事地物都彷彿不存在這世界上,大惑不解的傑克於是開始調查,這六年間娜塔莉究竟出了什麼事?甚至連傑克最好的朋友也開始懷疑傑克是否因為六年前的喪父之痛,才幻想出娜塔莉的存在,以彌補內心的空洞。



到底這一切是虛幻的還是精心策劃的騙局?主角為了查明真相卻引來許多不明人士的威脅,作者把懸疑性拉的很高,整本書至少有六成的篇幅都放在懸疑性的佈局上,可惜的是,讀者幾乎都可以一眼看穿,很容易猜到主角傑克下一步舉動,

看到一半似乎已經可以看出端倪,但作者很明顯地東扯西拉的想要把懸疑性繼續推到最高,以至於造成後面真相大白時讓人感到整本書頭重腳輕,讓前面的大量布局功虧一簣。稍微曝一點雷,這類隱姓埋名讓人生重來的梗,用來作這本書的結局,實在讓人感到失望。



作者哈蘭.科本畢業於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政治學系,但書裡頭提到一些關於政治的東西似乎犯了錯誤,盧梭並非政治學者而是哲學家小說家與作曲家。



沒看過哈蘭.科本作品的朋友,請直接去看《第二聲鈴響(The Innocent)》(以前的中文版書名:無罪之罪)、《21條左斜線(Tell No One)》、死亡印記(Just One Look)(繁中版已經絕版)這幾本吧!
展開
user-img
2.0
|
2015/09/08
我是哈蘭科本迷,看過所有他的作品。 這本明顯換了譯者,調性變了,少了哈蘭柯本一貫深沈幽遠又富詩意,很可惜。如果你很重視同一作者+同一譯者, 這本書會讓你失望。但若你是第一次接觸哈蘭科本,這還是一本峰迴路轉、懸疑性十足的精彩小説。
展開
user-img
3.0
|
2015/08/25
前半段很精采、懸疑,但是後半部顯得有點拖戲,結局出乎意料的平淡,對我來說。
展開
user-img
4.0
|
2015/06/13
除了已故作家 湯姆.克蘭西的作品外,哈蘭.科本的作品,是我一拿到手就會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口氣看完。
關於書標對哈蘭.科本的介紹,就會牽扯到丹.布朗,而我倒認為,達文西密碼,書籍及電影版權,已讓作者可以吃三代,確認他無法突破自己。而哈蘭.科本的書籍,每一本都是獨立的經典。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