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結構:中心.周邊.亞周邊

中文書
人文社科
9折$ 441
4 /5
3位讀者評分
5
67%
4
0%
3
0%
2
0%
1
33%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1/12/04
作者柄谷行人是日本著名的左翼作家,此書繼《世界史的結構》之後,作者再一次論證「資本—國族—國家」(Capital-Nation-State) 結構是個牢固的體系,並提出揚棄帝國,然後在較高層次的回復,才會解開「資本—國族—國家」結構,方可建立永久和平的世界共和國。

首先,作者再一次禪釋何謂要兩次倒轉來理解黑格爾的思想。不單要用馬克思的方式認為下層結構決定上層結構,並引用「交易模式」解決內容矛盾,更要前後倒轉,換言之是從黑格爾在事後的視角視理念存在現實之中,換為像康德般視理念為未來實現的理想。其次,柄谷氏以東亞的帝國作為例子,來說明「世界—帝國」的三大特徵:法、世界宗教和世界語言。而且其官僚制度為其核心,以此解釋為何漢字和律令制為古代越南、朝鮮和日本所學習,並反映越南和朝鮮成為中國的週邊,而日本則是較遠的亞週邊的理由。

此外,書中更以蒙古帝國建立前所四有的四大汗國,來討論在中國、俄羅斯、印度和伊朗的帝國邏輯,同時反映在近現代歐洲在帝國影響的圈外,卻得以形成經濟為本的世界系統,這則會形成霸權國家而不是帝國,霸權更會反覆更替,並形成另一種帝國主義。從而推論出柄谷氏最重要的論點,既要理解帝國,又要揚棄帝國的支配屈人之力量(交易模式B),亦要超越商品交易的力量 (交易模式C),才能建立以贈與的力量 (交易模式D) 為本的康德意義上的「諸國聯邦」。

最後,書的最後一章更提出日本作為歷代中華帝國的亞週邊的歷史意義,介紹了朝鮮作為週邊如何影響與日本的互動,亦因此日本較容易適應近代的「世界—經濟」系統,形成民族國家,甚至天皇制度亦得以延續。再一次感謝編譯長期積極翻譯柄谷行人的著作給中文讀者,讀此書除了對世界現狀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建議可以平衡閱讀陳光興的《去帝國:亞洲作為方法》。
展開
user-img
5.0
|
2015/09/20
覺得非常好,之前的「哲學的起源」是使我開始閱讀他的著作,東方世界的人應該勇敢的表達自己的世界觀,而不應該怯於遭受批評,二百年來西歐文明一直在強迫全世界,按照他們的價值觀生活,是該有人告訴他們,這世界還有其他真理。
展開
user-img
1.0
|
2015/08/08
柄谷氏很有名,但在這本書的中國部份做為理論基礎的歷史分析,不及格。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