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

中文書
人文社科
9折$ 288
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15/11/19
2001年的中美南海撞機事件、啟蒙時代、東方熱、一幅沒有署名的中國地圖、中國最早的受洗者,這些片段資訊能串成怎樣的一個故事?恐怕多數人也是乍看不著頭緒,而這也正是本書作者漢學大師卜正明他最擅長的地方。
撞機事件當然只是個起頭,之後十餘年以來至今,南海問題都一直是中國與鄰近國家,甚至美國發生緊張根源的所在,以美國為首的周邊多數國家主張這片海域當然是自由的,不能適用兩百海里經濟海域的國際法論述,如果援引海洋以及其下陸棚是有歸屬權的這種大陸領土概念,各國將難以運用這條東亞的最佳捷徑;而就中國而言,這無異於忽視了中國(包含中華民國)在南海本來就許多固有的島嶼,而且自二十世紀以來,南海發現的新資源不斷增加,更讓中國這種主張更為強烈。
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雙方軍機例行巡航次數越來越頻繁,結果意外導致了中美撞機事件,而墜機地點巧合的正是中國古地圖中中國海船出發分東西洋的導航點。撞機事件地點當然只是個巧合,可是這也讓雙方對立的層級不斷提升,先是軍武巡演,後有佔地造島,頗有劍拔弩張之勢。
學界也沒閒著。中國學界開始積極尋找與南海擴張相關的論述,企圖由各種古文獻資料來證明這些南海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活動、使用的部分;而與此相對,西方學界則企圖藉由對中國政治結構與對外政策的分析,反過來努力解構前述的「固有領土論」。
這邊作者無意淌這渾水,不過這些爭端讓他開始注意到圖書館中的一張古老地圖。那是一張由斯圖亞特王朝初年的東方學者學者賽爾登先生所捐贈的古中國海圖,上面的資訊在一開始因為語言問題無人能解而被冷落;稍後語言的問題逐步解開,卻因為荷蘭製圖世家布勞家族畫出更精美的東方海圖,而被視為「次等貨」於是被館方束之高閣。直到近年的海洋主權爭議再起,這張掛在走道邊的老圖才重新獲得應有的重視。
根據作者研究團隊的分析,這張看似比例失真的地圖與現在的GIS系統相對照,其實是份精準無比的中國南海航海圖,特別是南海的比例與方位,與當今的地理輪廓有著極驚人的相似之處;即使圖中的中國內部、日本、台灣等地的輪廓都有明顯錯誤,並且也使用了錯誤的羅盤作為方位標記,誤把風水堪輿的羅盤當成還海羅盤,但是這仍不損這幅地圖在中國南海地區的精緻。
賽爾登先生是怎樣成為收了這張圖的伯樂?作者從他的人生軌跡來分析,包含成長、求學、工作等紀錄,可以看出,賽爾登先生不但交遊廣闊,他有幸認識了最早來到歐洲的中國基督徒沈福宗,並隨著沈福宗而悠游歐洲上流上會,而且也很幸運地搭上了啟蒙時期漢學研究的高峰。藉由傳教士與東印度公司的資料,賽爾登先生即使沒有去過中國,也不太了解漢字,但是他也藉此累積了相當大量的中國文化資訊,並且成為那個時代代表中國的專家,也以此得到他的社會地位。當他過世時,這些未完全解開的蒐藏自然也成了博物館的寄贈品。
後面他的學生、友人雖然也想研究,可是時空環境變了,十八世紀各國對亞洲形勢理解已經大開,認識更深,再加上歐洲科學革命的展開,東方已經變成落後的代言人;更糟糕的是新教倫理已經開始定型,宗教改革時期原本出現那種對聖經研究的狂熱開始冷卻,讓想透過學習東方語言,了解那個時代文本的人數也大減,東方學瞬間變成冷門學科,於是這張地圖不再被文字學家、地理學家重視,而該知道它存在的歷史學家更是沒人知道。
藉著南海議題,這張地圖重新被人們重視了,但是也誠如作者的結語,史料本身當時製造有其目的性,這張地圖是當年中國商人的航海圖,它只是為了航海而服務,而不是為了其他任何政治目的,所以若是拿政治正確、地理資訊等角度來檢視它,它恐怕只會得出許多無意義的結論,因為這些結論大抵想怎麼解釋就可怎樣解釋。可是如果回歸歷史本身,這張地圖呈現的,反而可以看見當年沿海的中國人如何違抗主流意識,展開如此波瀾壯闊海洋之旅。就讓歷史回歸歷史,把它當成明代海洋風情畫來看吧!或許這是種對這地圖最好的唯美欣賞角度。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