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制度與大革命

中文書
人文社科
66折$ 277
4 /5
1位讀者評分
5
0%
4
10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4/02/27
對於研究政治發展理論或是政治社會學的人來說,「舊制度與大革命」這本書頗有名氣,不過在中文圈,這本書之所以有名,應該跟王歧山在在中國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時,曾經在反腐座談會上大力推薦這本書,因此這本書一炮而紅。

這本書是法國學者托克維爾的經典名著,他寫這本書是於十九世紀中葉,他透過大量的檔案、書信紀錄,描繪出回顧法國大革命之前,法國的政府治理、地方管理的情況,也談到後來制度逐步的變動、各階層累積的不滿和應對,這樣的不滿到後來越無法為政府所忽視,因此法國政府做出相應但激烈的管理制度改革,以呼應大眾對原制度的改革聲浪,結果在配套不足的情況下,改革卻衍生出更大的民怨,最終導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而且被壓迫者在取得權力後,用非常激烈,甚至可以說是殘忍的手段對待先前的既得利益者。由於作者寫作的視野很大,因此這本書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歐美大學政治系學生的必讀書籍,中文圈也有不少人,會引用該書的觀點去預測中國的政治未來。

不過我自己才讀到一半,我認為這本書對中文圈來說,並不是本好讀的書,這無關譯者水平。譯者是中國外語相關學院的法語教授,單從內文看,這本書翻譯的四平八穩,一般中國譯著水準常常參差不齊,容易犯下低級的翻譯錯誤。這本書真正不好讀的原因有二:一是讀者得對歐洲君主時期的內部政治管理有一定的理解基礎,二是作者在十九世紀敘述的語氣已經不是當代人所使用的語氣。

這本書的關注重點在於說明革命之前法國社會基層的政治參與及稅制執行細節,而法國的國內政治雖然和中國歷代都是中央集權,但是法國國內政治仍然保有很多封建自治的特質,這跟中國歷史的中央集權不同,因此法國各地政治體制均不大一致,且有和中央政府交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跟中國不同,中國自秦統一後,都是編戶齊民的政策,地方政府的職權基本一致,也不存在跟中央討價還價,甚至是購回中央政府權力的可能性。因此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對於書中很多敘述都是一知半解,很難讀出共鳴感。

第二個原因在於作者畢竟身處19世紀,每個世紀的人在思考時有那個時代特有的語氣,如果你距離那個時代很遠,有時不好進入作者的思考邏輯,以我自己經驗來說,書讀到一半左右,我才比較習慣他的敘述,能夠理解他想跟讀者表達什麼。

中文圈常常用這本書作為中國政治變化的一個預言,我個人並不認為如此。中國朝代崩潰通常都有其根本性的實質原因,很難說中國政治的未來變化,可以用這本19世紀的書來提前預測即將發生的事情,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本書以法國的經驗告訴我們,改革如果要取代革命,就必須要有所配套,沒有配套的改革,其實是啟動革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