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誰殺了他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405
4 /5
9位讀者評分
5
45%
4
22%
3
11%
2
11%
1
11%

全部書評 | 共9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3/06/05
不知為何,少女情誼在犯罪小說中始終有股疙瘩存在,滲透人心毒害彼此,直到所有的純真摧毀殆盡才駭然驚覺,原來自認的好友不一定是死心踏地、赴湯蹈火的陪伴,反倒可能成了無法看見的傷害、惡意甚至殺機。

不過作者反其道而行,藉由兩組不同風格凝聚的團體敘述女孩們的劍拔弩張的氛圍多麼明顯和多餘,相對同仇敵愾的氣勢多麼堅定和強烈,然而無論什麼樣的情誼總有分開的一日,天下無不散的筵席,該怎麼在時間的洪流中抵抗變化,並維持如此純粹的情感,直到最後依舊沒有答案,畢竟誰也無法強求淡褪的情感。

朋友理解你的不堪、脆弱和擔憂,包容所有謊言、秘密和真相,甚至願意用盡各種辦法替你掩飾犯下的錯誤,這樣的友情夫復何求,但無論是誰總有幾項不願分享的事情或一面,隨著成長也會逐漸改變,即使當中有人竭盡所能的補救、加強之間的羈絆,依舊無法抵抗曲終人散的局面。

謎題不難推論,然而令人目不轉睛的在於故事之中想要分享的課題,青少女的愛恨糾葛,向來複雜且容易損害,維持一段健康並正向的友誼是需要奇蹟,過程中可能因為爭執、戀人或家庭而分離,但只要初心仍在,分開的人們始終會在相聚,緬懷過往,歡笑將來。

即使當中出現玄幻的篇幅,不多卻突兀的匪夷所思,或許象徵女孩長大時對於男孩產生的吸引力,聚在一塊的她們強大且魅力四射,但力量帶來暈眩卻也讓她們容易迷失,於是當緊密的核心開始出現裂痕,有人試著隔絕、有人討價還價,有人隨遇而安,甚至有人主動反擊,卻無法撼動已經被時間磨損的情誼。

最後的結果讀來的惆悵和不捨,彷彿提醒過往認識的朋友,成為了陌生人的他們是否過的安好,對方是否還記的一起歡笑的事情,還是全部只剩自己還在惦記呢?也許只能在心中的神祕之地裡,默默呵護當時的相處和愜意,並期待往日有機會再度相遇,重拾當時的默契和真心。
展開
user-img
5.0
|
2018/12/19
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沒什麼新意,就連兇手是誰都一樣。我看不到一半就猜到了,但這本書精彩的地方不在於兇手,而是後面編織的少女情誼-友情與愛情。雖然我以多年看小說的經驗猜到了兇手,但對背後的原因完全猜錯,甚至這本書要到最後一章才讓你知道背後所有錯綜複雜的情感。非常精彩哦!我認為這本書裡面最棒的部分是描寫青少女的心理狀態-渴望歸屬、至死不渝的友情、融化世界的愛情、承諾、隱瞞、愛。讓我想到我的叛逆時期。太棒了!
展開
user-img
3.0
|
2018/01/26
與其說是犯罪小說、推理小說,倒不如說是描寫姊妹情的青春小說,而性別差異,難以引起我的共鳴。另外,故事的一些支線發展,用了超自然情節,也讓我覺得不太能接受。最後,故事剩1/5時,就大致知道梗概,一直期待有個逆轉,當然,也事與願違了。
展開
user-img
4.0
|
2017/09/29
  我知道誰殺了他是讓人翻開了就停不下來的一本書。書本內容以“命案後一年”及“命案前八個月”二個時間軸交錯進行的方式書寫。作者的文字刻劃出年輕的活力,也道出關於友情、親情與愛情的各種層面。二位刑警在辦案過程中不斷進進退退以各種方法想要揭發真相,究竟誰是好人、誰是兇手,不到最後一刻,真相永遠不會顯明出來。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4/25
《我知道誰殺了他》故事採雙線並行的敍事模式,以命案前及命案後的現今,二個時間軸交錯的方式進行,裡頭描述的都是極平常的生活情景,一部分是警察辦案的過程,如同推理劇般抽絲剝繭,亟欲爭取表現好脫離懸案組的史蒂芬‧莫蘭,和個性剛毅、鐵血手腕的重案組女警探-安東妮特‧康威聯手,二位刑警雖是第一次合作,但倆人一男一女、一剛一柔搭配得天衣無縫,在辦案過程中軟硬兼施,以退為進,想盡各種方法要從八名女嫌疑學生口中得到線索,揭發真相,究竟哪一邊是好人?誰是凶手,不到最後一刻,讀者永遠不會知道真相。
故事背景發生在上流的貴族私立女校,一年前發現了一具隔壁男校風雲學生陳屍於校園內。經過一年的偵查,警方陷入瓶頸、遲遲無法破案。一名校內少女-荷莉‧麥奇偷偷把釘在學校「秘密之地」的紙條交給史蒂芬,這是開放給學生抒發心情的匿名公佈欄。史蒂芬與康威這對搭檔發覺事情不單純,決定重啟調查,輪番盤問八名可能張貼紙條的女學生,他們曉得秘密就在其中,這八位少女分屬不同的二個小圈圈,(分別是荷莉、茱莉亞、貝卡、賽琳娜及敵對的裘安)雙方人馬都把嫌疑犯推到對方,她們一定知道什麼秘密,但卻不是省油的燈,想從她們口中套出話來,簡直比登天還難,究竟她們想隱瞞什麼,想守護什麼?
《我知道誰殺了他》以高中女學生為主角,算是青春友情小說吧!然而我,對高中時期的記憶是什麼?當時的我又在想些什麼?儘管書中描述的青少年時期,籠罩著寂寞與謀殺陰影的高中生活,雖然有點灰暗,已距離很遙遠,如此貼近真實現狀;同儕情誼、互看不順眼的小團體卻能打動讀者的心。年輕過往的美好畫面總是刻在心裡,難以忘懷。縱或故事情節鋪陳稍嫌冗長,但看至結局,並不會因為知道真相而有突兀感或違和感,反而是讓人感嘆這就是年輕人會做的事,是如此地單純而愚蠢。
平靜的校園似乎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可是卻有某些感覺確切地存在著,她們的友誼,平淡的就像發生在自己身邊一樣。成長不就是如此令人苦澀的必經道路?她們有人從來沒有幻想過自己能跟其他人發展一段戀情,有人一直以來暗戀著對方的心情與表白是這樣自然,沒有刻意營造。有人在友情上的被排擠、背叛,此時身邊出現了支持她的好友,協助她重新接受他人的友誼、改變自己。她們黯淡的青春,因為有了友情的加持,而閃閃發亮,她們一起相愛、一同成長,她們甚至相信這份幸褔會持續到永遠。同儕友人感情的發展過程和變化,處處扣人心弦,儘管是校園青春小說的公式,所有青澀戀愛會出現的行為,卻充滿了吸引人的戲劇性。
年輕歲月最大的困擾應該是人際關係吧!尤其是高中時期的「小圈圈」,小團體次文化具有排他性,也兼具相互取暖的功能。誰都不喜歡小圈圈,卻又無形中自成一個組織,是臭味相投,各取所需,抑或排除異己,讓圈外與圈內的自己更加孤獨。坦白說,書中的高中少女執著、偏執的心機,排斥對方的霸凌,真是讓人窒息般難以忍受,為了友誼萬歲、為了成就自己想像的完美情誼,刻意包庇、隱藏事實真相,這些作法,若非書中主角般親身體驗,真是難以想像,抑或男孩子的世界比較單純?
作者刻劃出的年輕活力,也娓娓道出關於友情、親情與愛情的各種面向。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不也是如此,一連串的情感交會,家庭親人、朋友、愛情所交織,才讓生活變得多采多姿。讓讀者看著主角們省思自己、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也回過頭想想、回味過往的學生時光……,生活不就重複著這些……,為什麼生活裡總是給我們許多的抉擇,讓我們不知所措……。或許這就是繽紛的現實世界吧!
作者的文字功力了得,劇情佈局時空交錯而縝密精細,懸疑感和故事節奏都掌握得不錯,警方辦案過程曲折離奇、混入謊言的複雜證詞;筆下設計的人物,不論主角或配角都風格獨特、個性鮮明,處理得恰如其分。尤其是辦案的二位刑警與眾多高中女學生的情感交代,加上角色們努力壓抑卻不經意洩漏的情感,豐富而不會令人感到 瑣碎、煩躁,戲劇的張力都讓人印象深刻,讓人著迷。
愛爾蘭懸疑女王塔娜‧法蘭琪,善於描寫極其細微的小細節,藉由這些枝微末節來描寫高中女生的情誼,對於那種用言語難以表達的煩惱,將青少年的尷尬描寫得栩栩如生且充滿張力,在某些部分頗有同感,文字樸實但緊扣人心,充滿了矛盾與掙扎,讓人感同深受,卻又忍不住想貼近她們的心境。
《我知道誰殺了他》連同警探在內,每個角色都各懷鬼胎,若有似無的引導讀者走進錯誤判斷的死巷子,越是深入追查,竟然越是看不清楚真相的樣貌,直到最後揭曉答案,才恍然大悟。這個案子充滿了欺騙和謊言,作者實在很會說故事,看到故事裡的警探辦案,彼此間的唇槍舌劍,與嫌疑犯之間的勾心鬥角,更是扣人心弦。推薦這本值得一看的精彩小說!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7/12
對成年人來說,也許很難理解、卻也是遺忘已久的事實是:青少年最在乎的是他的同儕,以及自己在其小圈圈中的地位,在意到也許能夠不顧一切,只是為了跟自己同一個小團體的那些夥伴。

警探莫蘭有天有個意外的訪客,荷莉。她說她昨晚在學校中被稱作「神秘之地」的佈告欄裡,看到一張「我知道誰殺了他」的留言,留言所指涉的對象,正是去年死在自己學校的男孩克里斯多夫。莫蘭為了能轉調到重案組,自願和人人敬而遠之的女警康威合作,以釐清男孩何以死在女校的謎底。

當莫藍跟康威追根究柢之下,發現有分屬兩個小團體的八個女孩,不僅各說各話,還隱約可知道她們隱瞞了跟案件有關的重大線索。到底,兩名警探最後能否釐清男孩死亡的前因後果?男孩的死是否跟販毒的校工有所關聯?而八個女孩之間的互動與明爭暗鬥,又將如何揭露出事情的真相?

本書分頭敘述事件的遠因及兩個警探的抽絲剝繭,其中很耐人尋味的,大概是校長對於學生的認知與學生的真實樣態了。校長認為開放佈告欄即可掌握學生的心思,然而從學生的告白中卻可發現,女孩心思的複雜與團體的聯結度,已超越師長與父母之間的想像。

對孩子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他人不再是長輩,而是自己的同儕,於是荷莉極力爭取跟同儕一起住在宿舍的機會,這一切只是為了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緊密;而鄰近學校的男孩另一種促進彼此關係的作為,則是彼此吹噓著有過多少女伴。

於是為了符應他人的眼光,她們必須精心打扮穿著、共同對付非我族類的小圈圈、然後在必要時還得站出來,就只為了鞏固她們之間看似堅強的友誼。什麼該說、什麼不可做,非有言語,但心照不宣,只有自己這一團可以體會明白。

然而她們卻不明瞭的是,也許是因為朝夕之間的相處,彼此之間不但是個生命共同體,同時卻也抹滅了獨立人格的可能性。因而她們之間不容許秘密,不容許背叛、也不容許有任何一個人想要逃出這個圈子。剩下的只有盲目的信任。

這樣的組合,不但彼此供給能量,卻也是彼此消耗能量。

沒有分別、沒有秘密、沒有異見。只是也因此沒有了自我。

成年人不懂的是,何以青少年會如何地沉溺在自己的小團體?甚至得要不斷的奉承、套話、威脅或鼓勵,才能得到那麼一小點的反叛與證詞?何以一個看似粗糙的殺人案件,竟經過了一整年卻仍只停留在原地踏步?

青少年不懂的是,成年人明明也曾經經歷過青少年,何以無法體會、諒解或支持他們所持有的青澀、掙扎、苦痛及不自由?儘管幾十年後,再回頭看過去的這段時光,會讓人覺得呆蠢、怎會把友誼看得如此重要?怎能完全不顧一切地為朋友兩肋插刀?

書末有個有趣的對比:原來荷莉的媽媽也是同所中學畢業,也曾在學期間演過一齣荒唐劇。只是很多年以後已經長大的她,在參加完久久一次的同學會後,朋友又將各分東西,而當初極為在意的那些好姊妹,現在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一本難念的經,也各有各的生命中重要他人。

作者塔娜‧法蘭琪巧妙地的敘事手法,讓我們看到在這個友情遊戲下,每個女孩所懷抱的異樣心思意念,還有大人們為了自己利益,所使出的手段與作為。令人不禁也要莞爾的是,我們都以為女生比較從眾,然而男孩之間更怕自己與其他人與眾不同;而且大人不以為意的青少年人際聯結,卻更沒想到在成人之間,人際關係顯得更為複雜與重要!

心理學家認為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正在尋求自我認同,於是會多方地跟自己的同儕做比較與互動;而一個成年人內心所算計的,卻無非是如何有助於自己未來生涯發展、如何提升自己的地位等這些很現實的東西。

也因此,如果我們一再只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不同年齡層的青少年,很容易就忽略掉彼此之間的相似性: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玩一場「友情遊戲」,只是對青少年來說,這是一種期待能更了解自己的想望,他們希望能從中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對成年人來說,卻只剩下更多的角力與妥協。

那麼,當我們看見處在友情遊戲中的這群青少年,可以怎麼想呢?也許書中的這段文字可以是最好的註解:「要說我們這個時代正好掌握了所有真理,其實不大可能。這表示我們之所以無法解釋鬼魂之類的東西,很可能是因為我們還不了解,而不是鬼魂不存在。堅稱鬼魂不存在,其實是一種極度的傲慢。」

謙卑的學習與同理,一向是獲得支持與了解差異最好的鑰匙。而且也許若在一開始「成熟」的大人們可以多一些理解與支持,是否結局也會大不相同?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7/04
在一所貴族女校校園內,鄰校長相俊美、家庭富裕的男學生在這裡被殺害,事件發生後因查無犯罪嫌疑人而案情陷入膠著。直到一年之後的某天,女校校園內名為「秘密之地」的匿名布告欄出現了張用剪貼方式拼貼出的紙條:「我知道誰殺了他」,整個事件再度沸騰。故事主角相當多,至少10名,莫蘭、康威兩個警探與女校中八名分屬彼此憎恨的兩個團體,這三個群體間對同一件事實有不同面向的猜測與隱匿,透過令人佩服的的性格描繪力道,將複雜交織的情節以30個小章節一幕幕揭開秘密之地的面紗。就故事內容而言,令人感嘆的是茱利亞、荷莉、賽琳娜和貝卡四人間單純堅定的友情,事件發生後將自己所知道的祕密各自藏在心中(儘管有人猜到了、有人猜錯了),並各自默默地以自己的方式守護著彼此,有人用肉體換取同伴的純潔、有人藏匿證據散播謊言、有人則不惜讓自己置於人身險境....原來秘密之地存在於她們各自心中,儘管警探破案後並私下認定了祕密之地那張紙條的張貼人,但終究還是猜錯,更印證了作者為故事所下的名稱--祕密之地--神聖不可侵,除非女孩們自己願意。
展開
user-img
1.0
|
2016/03/02
很難得有我看不完的書..
人物穿插敘述好混亂
翻了10個章節就看不下去了..
第一次這麼後悔買書
很難閱讀又一直沒看到重點..
展開
user-img
2.0
|
2016/02/02
如果本書的作者為J.K羅琳,我想,應該會大賣。大賣給中學生、高中生等作為推理入門小說。而本書對我這個不惑男人而言,根本無法閱讀下去。
作者大量使用現今年輕人的對話來做為主軸,對白充滿了口語化。連同調查案件的警探都變得娘娘腔。大量的對話讓故事變得冗長,雖然為一天的故事,但實在看不下去。

推薦給中學生、高中生等作為推理入門小說。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