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居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252
5 /5
6位讀者評分
5
83%
4
17%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6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16/12/04
人道主義書寫本就是一種較難把控的向度,作者長期在關懷土地、離島人群、生命永恆主題(生與死)的觀察中,留下如斯字字句句。

我很喜歡作者對幼時、青年時對環境空間的思考。早期島嶼的歷史充滿了軍管、飢餓、與對生活的詰問,作者在地蹲點觀察,呈現深入又抽離的境界,有別於濃郁的鄉土書寫手法,使此書需要沉思,在喧鬧的訊息時空,像一股清泉,真誠又回甘。
展開
user-img
5.0
|
2016/12/03
謝昭華大我幾歲,畢業於北醫,當年是著名的北極星詩社成員,文學啟蒙與創作立志在十幾二十歲就已成形,這麼多年來即使主業繁忙,還是持續優遊於繆思統領的世界,當個醫學與人文兩棲的族類。

謝昭華得過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的新詩獎,也得過聯合文學小說獎,底子是寫詩,但寫小說也在行,
實在不容易。

謝昭華這些年一直在故鄉馬祖服務,專科是家庭醫學,也曾兼任馬祖的縣立醫院院長,目前是衛生局長,可說也對行政事務頗有投入。我在九年前開始,每年到馬祖支援離島精神醫療,因而認識了謝昭華。跟他熟了起來以後,每次到馬祖都會找時間聊聊,在海風獵獵的小島之中,暢談文學、電影、政治、馬祖與台灣。

謝昭華非常關心與熱愛馬祖,除了投入馬祖建設,也提筆撰寫家鄉,甚至在去年用了一年時間,在中國時報「三少四壯集」每周一篇撰寫專欄,全以馬祖風土文物與歷史掌故為主題,用著如詩的筆觸與孺慕的情感,介紹他心愛的馬祖列島,然後有了《島居》這本合集。

《島居》這本書有三種價值。一是最好的散文書寫,光是閱讀那如詩的文句就是一大享受,也可當成寫作範本。二是馬祖風土文物的導覽,作者是土生土長的馬祖人,對馬祖的一草一木瞭若指掌。三是那份熱愛鄉土的精神,躍然紙面,讀之令人感動,亟思效法。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馬祖也不是。馬祖透過謝昭華的筆,要告訴我們什麼,都寫在《島居》裡。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9/20
  最近的書本真的愈做愈精緻,拿到島居一書,我用手撫摸著封面那一層層的波紋,層層疊疊的海浪由深至淺,彷若大海正在眼前。海面上一艘船隻正在航行,可以想像漁夫們趁著天色未明即出門捕魚的情形。看著那一棟棟的房子,我開始想像生活在馬祖的人們,雖然經歷許多辛苦的過程,仍奮力的為生活努力著。


  不管是台澎金馬或是綠島、蘭嶼,都是島居的生活型態,但我總覺得金門和馬祖在過往總是蒙著神秘的面紗,不易讓人了解。這些年觀光業發達,尤其是馬祖的藍眼淚頗負盛名,於是有愈來愈多的遊客到訪,這神秘面紗終於揭去,讓人能一窺這島嶼的美麗面貌。


  雖然現在可以親眼目睹馬祖的風采,但我們畢竟是遊客,或者說是過客,對於馬祖的種種經歷還是未能有深入的了解或情感。“島居”這本書的作者謝昭華醫師從小在馬祖成長,從他的文字中能體會他對馬祖的深厚情感,書裡的51則隨筆短文讀來不只是故事,不只是記錄,而是許多馬祖人的共同回憶,更是一段段我們難以想像的喜怒哀樂。


  “兩門對開,兩馬先行”,近年來經由金門、馬祖小三通往返兩岸的人不少,但這切斷了五十年的海上絲路重新開放著實人事已非。如果有機會閱讀這本書,你可以多了解馬祖的風土民情,或者你有機會到馬祖走走時,不彷停下腳步,聽聽當地人述說他們的經歷,或許你對馬祖也會建立起一份不一樣情感。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09
出生於馬祖,且工作於馬祖的詩人謝昭華,其作品曾獲收錄在《生於60年代:兩岸詩選》、《1960世代詩人詩選集》二本選集之列,足見其在詩壇的座標位置。
馬祖從軍管禁錮到自治開放,歷經了24個年頭。因歷史的轉折與積累,在人文與自然形成三個構面與內涵,即是島嶼文化、閩東文化與軍事文化。
位於海峽北端、福州外沿的這一串列島,島際間受海分隔,幅員狹小侷促,衍生出的各文化脈絡與網絡常互為交揉,自成韻味。
謝昭華在列島上長期從醫,除了不到10年的時光在台北求學與實習,半生都在島上度過。被海水困圍、冬日冷寂的島上,他透過博覽群書、閱聽影視,來開展視野、觀察事象、省視自我,並與外在世界進行可能的對話。
從《島居》一書所經營的文字意境,可以瞥見作者的童年點滴、聚落往事、戰地歲月,以及和島上的一切生息脈動互為休戚、彼此觀照,在其清晰雋永的筆觸下,散發出海天之際獨特的文學情味!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5/20
馬祖是能讀出許多故事的島嶼群。一磚一瓦、每道牆上的裂痕與斑駁都有故事藏在其中。《島居》細讀歷史下的小人物、島嶼、文化與情感,身為島民的作者娓娓說來相當真切。書中呈現的馬祖之美不只是地表特殊的景緻而已,時間所堆疊出的歷史深度、小島軍民彼此相依相存的真摯情感,以及夜不閉戶車不上鎖的樸質真情,在在顯現出馬祖的美麗風貌。讀完夏至後接霜降,繼而小雪而後驚蟄,一整年的島嶼記事,盡是作者閱讀島嶼後的私語。我雖然不曾去過馬祖,也不曾住過,讀之竟也令我有些留戀。彷彿我曾經走過那些石屋,拾級而上,偶爾也看看海洋。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5/16
謝昭華的「島居」,真的是一本令人回味無窮的小品散文集。也許因為走過同樣的年代,打開記憶的錦盒時,發現原來你也有這個喔,或是為什麼我的沒有呢?之類的,重疊或分離的過往經驗。同是島居,大小之別,南北之分,然而做為一個跨過烽火前後歲月的居民而言,同樣都共懷著歡喜與悲傷,帶著一點點愁悵,一點點言語無法說明的情感。
他說馬祖的藍眼淚「常不經意撞見孤獨的遊魂望著海面枯坐,身邊必然用腳架架好慢速快門相機,長時間的曝光將沁涼的夜色吸入深不可測的光圈裡,如一泉黝暗的古井,夢境滴落井底時發出清脆的回音。」多麼動人的景象啊。
他說島上的坑道是二戰後冷戰時期具體而微的象徵「它也是思維的神經末梢,為人類傳送突梯詭異、荒謬卻又悲壯的哭泣與狂妄。」
他說起冠狀病毒橫掃全球的黑暗日子「島嶼已然完全對外封鎖,包括雲朵與風,包括鐵蒺籬、沙文主義與嘆息,僅餘些許體型小巧的斑文鳥零星過境,在蒸氣壓力鍋般靜默裡發出些微戲謔般清唱。」
他的文字清新,看似淡然,實則內蘊深深的情感。我一邊讀他的島居,一邊連結自己的島居,那個年代,說不完的故事,因為太多了,隨處拾起一則都牽連出串串長長的因,結著悠悠沉沉的果。他說的,都在字裡行間,沒說出口的,也在字裡行間。
我讀謝昭華,就像坐在一處靜美的海邊,看星辰日月,觀人生諸多不可思議的過往,雖然有悲傷處,但也有溫暖的小角落供佇足。海面前方有烏雲,也有彩虹,歲月隨波進退,心中充滿對世間的感情,覺得這樣就好了,這樣靜靜坐在海邊就好了。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