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追求表象、歡笑和激情的媒體時代(2016增修版)

中文書
人文社科
9折$ 324
4 /5
6位讀者評分
5
66%
4
0%
3
0%
2
17%
1
17%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6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2.0
|
2024/04/19
|
電子書
書的內容十分精彩,波茲曼真知灼見,歷久不衰。但朗讀者屢屢念錯讀音,打擾我專注在書本身上,非常可惜。
期望貓頭鷹改善。
展開
user-img
5.0
|
2023/10/25
劇透警告
先買了有聲書,聽了很讓人想深入了解,後來買了實體書,
精裝殼,和書名標題的設計感很搭。
內容值得讓人思考「娛樂」到底是要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
其中提到人類的思考受到快速娛樂的影響,
連在電視節目中出現的來賓都必須要以快速的方式回答。
是搭配人類相互成長呢?還是人類被牽著走呢?
展開
user-img
4.5
|
2021/08/15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令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每天我們打開手機和電腦
那些花邊新聞和娛樂節目有如洪水般湧入
即使是關乎我們社會未來發展的嚴肅新聞
也多以噱頭標題來戲説
久而久之,我們就習慣用眼睛來消化任何信息
而傳媒就能控制我們的時間、注意力和思考空間
我們的未來終將由我們每天的大笑過度而漸漸衰竭🥺

帕拉圖有一個著名的「洞穴理論」:
「人類一直被困在一個洞穴中,只能看見被火光投射在牆上的影子,便執着地以為這些影子就是一切。」
現在我們大多數人也身處在一個大洞穴中
只不過這些洞穴是由強大而有心的傳媒、信息網絡構建而已
並也認為眼看見的就是現實的一切💀

如果我們長時間被這些傳媒平台潛移默化地形成思想固態化
例如過份完美的愛情觀、不甘心吃任何苦的高傲清高感和容易讓人空虛沒落的虛榮心
我想我們對此一産生依賴感
就正是我們口中所述的「洗腦」完成
如果只憑每天追蹤娛樂消遣才能證明自己還活著
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娛樂感還存在的話
我們還能找尋心中的童話嗎?
我們還能擁有自己僅有一次的人生嗎?🥲

放下手機和娛樂設備
請你留多一點時間來思考自己的人生去向吧✨
展開
user-img
1.0
|
2021/01/27
我知道這本是經典,但我不推薦。蘇珊.桑塔格在最後一部作品《觀看他人之痛苦》以前,觀點也跟Postman差不多,簡言之就是:「愛看電視會讓人道德淪陷變瘋狂殺人魔導致世界變索多瑪然後自我毀滅」,這是菁英論調,毫無根據,純屬評論與個人揣測;差別在於,桑塔格晚年發現自己的觀點錯了,人怎麼可能看看電視就道德淪陷變得殺人不眨眼?於是在《旁觀》裡反省了自己過去的評論。

至於Postman,他的文筆很流暢很好讀,會讓你不疑有他的照單全收;但其實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一堆胡扯。晚期的作品甚至就是他自己坐在沙發上不斷看電視,然後再出書說:「電視劇果然都很白癡,只要看看《六人行》就知道現代成人的退化、亂交、性變態等等」(我的媽啊,你連那叫情境喜劇都不懂嗎?)說真的,這是本爛書。爛評論。是法蘭克福學派阿多諾那種「因為出現唱片了,平民都可以享受音樂了,因此這世界已經沒有道德界線了」的經典滑坡理論。如果你是為了看如何寫出高級鬼扯論述,這本我倒是十顆星推薦啦。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3/28
剛剛我在Yahoo首頁的新聞看到"呂布屍骨電腦復原:真是大帥哥",
不禁佩服某新聞台連這種垃圾假文章都能通過審核,甚至上了主要台灣新聞入口網的頭版,
媒體的質量真是令人汗顏啊~
這跟本書有什麼關係呢? 關係大了呢! 如果你想更加了解電視生態的運作,這本是必讀經典。

作者Neil Postman是研究媒體的權威,媒體生態這個詞也是他發揚光大的,
他本身也是文化評論員,對於社會的脈絡有獨到的觀察,或者說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
這本書寫於1985年,30幾年前的觀點我覺得現在更有說服力!

書的主旨是美國因為電視的普及,人民辯論、公共參與、公共認知的能力不見了,
因為電視的存在純粹是為了提供娛樂,它把人們變笨了,變得對世界事不關己...
作者提出每種"媒介"都有影響人類思考的能力,不同媒介會讓人們思考的方式不太一樣,
人類最開始是用口語傳播資訊,所以像古希臘的哲學家們腦袋要很機靈,口語中的修辭、語氣、輟詞都要精準,才能讓聽眾信服。

後來古騰堡發明了印刷術,人類的思維變成書寫的文字,閱讀是需要一定智慧才能進行的智力活動,一兩百年前的美國人,就算是市井小民也都熱愛閱讀,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就很熱絡。
接著電報的發明改變了一切,資訊的傳播不再受空間限制,資訊開始爆炸,電視的普及更是推波助瀾,電視為了收視率盡可能讓觀眾開心滿足,一切變成作秀,訊息支離破碎,人們就失去了關注社會的能力和熱情。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看電視新聞主播會這樣報導:[好...現在我們來看一下...]
我們看了30秒英國恐攻的新聞,下一個30秒看阿湯哥又有新電影要上映了,
再下一個30秒,俄羅斯購物中心發生大火...
然後呢? 我們毫不在乎啊~

這本書真的很有啟發性,看完後會讓你用不一樣的視角看世界,
這幾天臉書不是又出包了嘛,社群"媒體"只是新時代的電視而已,
聰明一點還是盡量少用,看看這種書,增廣見聞又有趣!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5/06
這本書真是暮鼓晨鐘。
雖然最早出版年是1985,探討的主要是電視媒體發達後的現象,
但應用於網路媒體盛行的今日,問題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書中認為,電視讓人們消失去思考和辯證的耐心,
美國早期總統選舉總是有紮實的辯證理路,在辯論會上草稿都會寫好,
針對自己支持的政策,甚至對手的政策,在演講中提出理性辯證的脈絡。

過去重視理性的美好年代已經過去了。
電視改變了我們對資訊吸收的習慣。
甚至「芝麻街」的流行,也告訴我們教育應該扁平化、娛樂化、通俗化。

我們看到現在YouTube的流行不也是這樣嗎?
不斷出現N分鐘看電影,N分鐘瘦身、N分鐘了解世界局勢等懶人包,
我們愈習慣或喜歡接收這樣的訊息,就愈不懂得更深入地去探討每個現象的成因。

書末提及,我們應該透過教育來應用現在發達的媒體,而非被它反制。
這是現在學校責無旁貸的使命,學生則要學習與資訊保持距離。

作者也不斷引用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作為貫穿全書的精神象徵,
提醒我們糟糕的預言正在發生,我們勢必要及早準備。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