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中文書
心理勵志
9折$ 252
5 /5
9位讀者評分
5
78%
4
22%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9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是本讓我著迷的書。

首先,我很佩服作者的工作——特殊清掃🧹主要的工作是處理人類遺體或動物屍體所形成的特殊髒亂以及污損,而目睹悲慘的死亡現場更是家常便飯。我光是從電視、電影中看到這些場面就覺得難以承受。我並不是覺得死亡很可怕,而是特殊清掃的個案通常都不是善終,而他們的工作則是清掃掉逝者生前不怎麼好看的痕跡。

其二,我和作者一樣,都是很悲觀的人。我們對生活沒有特別期待,會把每一天都當成人生的最後一天。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大概就是吃到好吃的食物吧!我們很悲觀,我們知道死亡不可避免,但我們先好好過完今天吧!也許就是這樣相同的想法,讓我從書中獲得很多共鳴。
展開
user-img
5.0
|
2023/11/19
|
電子書
作者以細膩的文字跟深刻的人生體悟與我們分享工作過程中所見所聞,從小到大我與死亡的近距離接觸只有家中高齡長輩的告別式,是以難以想像作者的每一個委託案必須面臨多麼令人作嘔的場景,然而作者練就在那樣的場合依舊抽離個人情緒,專注於每個工作的當下,並在事後獲得寶貴的人生經驗,其精神令人敬佩,並由衷感謝書中每個個案的當事人,以自己的人生帶給後人的深刻啟發
展開
user-img
4.0
|
2023/07/24
劇透警告
我走了之後,
妳還會記得我是誰嗎?

我之前就是抱持的這樣的想法,
所以在我護照的緊急聯絡人,
填上昆玲的電話與地址,
而不是填家人。
我希望有天我走了的話,
有人能幫我跟她說一聲。
不過我想有天應該還是會改回家人的聯絡方式。

有時候一生一次的相遇,
錯過就算了。
妳有妳的人生,
我有我的旅程。

這本書的作者是做特殊清掃,
專門清理死者的現場,
大多都是孤獨死或自殺,
死後過了許久才被房東、未同住的家人發現。
因屍體已腐爛,
液體都滲透到地板,
需要專業人士仔細清除蒼蠅、蛆蟲、腐爛物等一般人不想靠近的東西。

書裡有一篇是案主討論要放死者生前喜歡吃的食物到棺木,
結果彼此討論到吵架。
真的有人會想在棺木裡放自己喜歡的食物嗎?
那我要放可爾必思。
身為一個吃貨,
感覺想放的食物蠻多的。

書中每個篇章都蠻短的,
一下子就讀完了,
不過有時心情很沉重,
有些人只是沒被社會安全網接住,
因一時的困境就導致身心崩潰走上絕路。

也蠻佩服作者從事這份工作這麼久,
這類的工作都需要承受委託者的負面情緒,
有時候真的難以消化,
作者抱持轉念,
持續在這個特殊產業為哀痛的人們默默付出,
並寫下故事分享給網友。

過去的我也很擔心孤獨死,
還好現在跳搖擺舞swing dance,
突然聯絡清單暴增一堆人,
如果能持續連繫的話,
晚年感覺會很熱鬧,
在養老院跟follower(隨舞者)做swing out的變化來防止肉體衰退太快。
(歐美蠻多長輩都在跳搖擺舞防止失智)

我甚至想過過個幾年辦生前告別式,
邀請家人好友來參加,
我躺在棺木裡,
聽著他們說說我是個怎樣的人。
大家一起聽著爵士樂跳搖擺舞,
享受著音樂,
思考著人生,
一起舞動心故事。


有感句子:
1.我在那個現場感受到一位母親對兒子牽掛的愛念,在那一刻也被這些愛療癒枯槁的內心。
2.遇到撐不下去的事情時,只要有家人在,我們就能努力下去。
3.那些早逝的生命決不比任何完賽者遜色,沒有必要為他們嘆息。
4.死前的最後一抹微笑是跑完人生路程的滿足,無關任何勝負。
5.思考死亡應該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人生意義和全新體悟,這絕對不是毫無意義的事。
6.人生啊,活一次就夠了。要是可以活兩次、三次,就不會努力活下去了吧?

和光里 hekali-生前告別體驗:

洗地機清潔、遺屋清理專業推薦 | 友洗社創 | 到哪裡,洗哪裡,自己的家園自己洗:

猜你喜歡:
1.我是人生整理師:死亡清掃X遺物整理X囤積歸納. 尖端
2.命案現場清潔師:跨越生與死的斷捨離‧清掃死亡最前線的真實記錄. 橡樹林
3.打擾了,我是大體化妝師. 台灣遊讀會股份有限公司
4.點燃最後一把火的送行者:一級火葬士的工作日常. 台灣東販
5.我是遺物整理師. 遠足文化
6.離開後留下的東西:遺物整理師從逝者背影領悟到的生命意義. 商周出版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特殊清掃:死体と向き合った男の20年の記録
#特掃隊長
#時報出版
#遺物整理
#特殊清掃
#命案現場
#死亡清掃
#囤積
#逝者
#遺物
#生命意義
#孤獨死
#自殺
展開
user-img
4.5
|
2023/04/10
仔細想想,關於「死亡」的話題,在我的上一代都算大禁忌。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原發自作者特掃隊長在部落格累積的工作感觸分享,我能想像,對當時的人來說,這樣的職業與文章,與大環境風氣隔閡,同時也充滿一窺究竟的神秘魔力,誰叫我們已看過無數的生,對於死亡,卻安靜一如不動的泥板,即便後來陸續出現關於死後世界、輪迴、平行宇宙等玩味話題,以及古老傳承而來的傳說故事,卻終究只能當作消遣。

我在限動和大家互動過,也接收了踴躍的想法分享,確實有幾位與我心有默契。

直到長生不老藥發明以前,我們根本沒有「不死」的權利。

我們以為在探討死亡,真相是探討怎麼活。

我一直很佩服殯葬業者,勝任者無非是天賦異稟,服務業多數服務活人,滿足人性無止盡欲望需要;服務死亡,是以最溫柔的方式給往生者擦去最後一道痕跡,同時也服務往生者的親朋好友,滿足為親愛之人悲傷的情感宣洩。

我喜歡這本書的言簡意賅,用精簡的篇幅讓閱讀者了解「清掃死亡現場者」的工作面貌,也留下恰好的尾韻省思空間。

我說過自己怕死,因為我此生見過最震撼的堅韌生命力,是眼睜睜倒數著凋零,仍哭吼著不想死的情景。

🔹「人生啊,活一次就夠了。要是可以活兩次、三次,就不會努力活下去了吧!」

在《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裡,有很多令我沉靜思考的句子,唯獨這句,我竟輕鬆地笑出聲音。

死亡並不悲傷,那是必經之路,但死去之前,我想要更好、更愉悅地活,珍惜我所能把握的,僅有一次的人生。



ins :sulinluo0325
展開
◆ 提要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的作者是一位專門清理死亡現場的「特殊清掃」人員,工作內容除了搬運遺體、入殮、整理及清理遺物,還得忍受往生者遺體所遺留下的味道,清理難以去除的污漬等等。

多年的工作經驗使得作者光是看遺物和污漬,就可以大概知道往生者的死因,甚至是死去的姿勢,更因為與往生者的家屬或至親接觸,他從這樣的工作中理出許多關於人生的體悟。

《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一書中的文章皆為摘錄、改寫自作者經營多年的部落格文章,而這些文章是以記錄工作及心情的方式呈現。雖然可以算是一本談論生死哲思的書,卻沒有太艱深的詞句或道理,非常容易閱讀。

◆ 心得

在一開始閱讀時,我其實覺得這本書所討論的內容滿新鮮、有趣的,尤其當我讀到往生者家屬在現場爭論「關東煮的水煮蛋到底是不是帶殼煮」的地方時,想到那個畫面,應該很難不笑出來吧!

直到開始隨著作者的文字較為「深入」這個工作之後,才開始覺得整體的氛圍確實有些微的沉重。

作者在書中所記錄的這些案例中,有許多都提到往生者是以自我了斷的方式死去的,雖然委託者(家屬)沒有提到,但他還是能從遺物中的帳單們猜出來。

在這些自我了斷的往生者中,其中一位還是作者的故友,而且這位故友生前還非常驕傲自己的工作與地位,用這樣的方式得知故友的死訊,不僅讓他感到震驚與衝擊,也讓他體悟了人生的無常。


可能是我本身對生死之事算是早有想法,甚至已經想好自己的身後事要怎麼交代了,所以我在閱讀這本書時並沒有落淚,或是讓我有特別情緒波動的地方,但是我卻是對作者感到深深的佩服。

作者的工作確實值得佩服,但是全世界應該都有人做這樣的工作,要因為這樣而佩服恐怕佩服不完,我佩服的是作者在書的最後說的,他做這份工作不是為了服務社會等等,而是為了工作、為了錢。

我再說一次:
一個人做著這樣成日夜與遺體穢物為伍的工作,沒有固定的休假時間(因為人死通常不會挑時間),這樣的工作做了二十年,因為工作出書後,卻承認自己不是為了服務社會而是為了錢!這是多麼真性情的人啊!

不知道有沒有人能懂我的點,反正我就覺得作者最後的這段話,才是給我最大的驚喜,畢竟我都已經準備好要看無私奉獻的類聖人告白了。


推薦給對生死哲思,以及特殊清掃行業內容有興趣的讀者。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0/01
劇透警告
我很討厭討論到死亡,每每和重要的人聊到,我都會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說:「你不可以比我早死掉……」
距離上次這樣說,大概是一年前吧。
.
「特殊清掃」主要是處理人類遺體或動物屍體所形成的特殊汙損,其中也包含清理遺物、搬動往生者遺體。
先不說死亡本身視覺上的震撼,作者面對到的,常常過了許久才發現的逝者,帶著無法讓人接受的氣味和滿堆蠅蟲。
是要多樂天才能在這樣的工作持續做了20年?
完全相反。作者在23歲時陷入嚴重憂鬱,為了反抗強烈的不幸感,以及對罕見產業的好奇心,在20多歲的年紀就開始特殊掃除,一做就是20年。
.
作者、日本編輯、譯者都很有實力。
雖然這本書是寫可怕的事件現場,
但作者的寫作方式卻讓讀者讀起來很輕鬆;
日本編輯在安排文章順序也非常縝密,
四章分別是:愛、希望、勇氣、感謝。
但我看他選擇文章的方式,更像是:試水溫、輕鬆甚至穿插好笑、比較嚴重的案件、希望。整本書的起承轉合非常好!
譯者翻譯得非常漂亮。很少在翻譯文學裡面讀到這樣的文筆。(但我沒有研究編輯和譯者的其他作品,單純針對者本書寫下的感言)
.
再回到書中內容。
逝者們有年紀很小的孩童;有感受到自己生命將盡,請作者來清理將來的遺物的長者;有千分之三手術死亡率的金牌運動員;有出門工作卻遇上死亡車禍的上班族;有才送丈夫和孩子出門,就在打掃中猝死的妻子;充斥履歷、各種辛苦行業的制服以及賽馬投注單的房間裡,在生和沒之間拉扯而選擇其中一方的人;買好房子正準備準備搬家的房客;還有一個,是作者在一個自殺現場估價時,才發現那是他認識的人,而且作者曾經在經濟和地位上羨慕過他的光鮮亮麗……
.
「有時人生明明還有好幾條路可以走,卻會因為我們無謂的自尊、面子或任性,而阻礙了自己的步法。」P110
.
沒有經歷過至親逝世的傷痛,
或許我在某種曾度上算是幸運。
唯一一個比較近親家人離開,是我年紀還很小的時候,
第一個發現的是我,後來救護車來,還有母親慌張的神情,
我都還沒搞清楚狀況,事情就結束了。
.
作者一直強調,就是因為會死亡,才更能體會生命的可貴。
真正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消逝,
是從小到大跟我一起長大的狗狗過世的時候,
每天帶她散步到最後幾個月頻繁地帶她去醫院。
那種感覺是,好多的後悔和自責,就算隔了一段時間,
家人再提到想養狗的時候,我自己會躲起來掉眼淚。
.
原來「心痛」是真的像把刀子在最軟嫩脆弱的地方劃。
.
後來稜稜角角的我被磨掉了一點刺,
要說到底差在哪裡,實際也說不上來,
但在那之後,我對待生命的方式不太一樣了。
.
「每個人都有早已寫下結局的命運與宿命。
生命裡的一切皆是必然,沒有偶然。
我們選擇的路是如此,生命的盡頭也是如此。
並非跑完漫長的人生歲月、自然老死才算是跑完全程。
不論是意外死去或是年輕早逝,都是完賽。
儘管短暫得令人惋惜,但都不是輸家。
那些早逝的生命絕不比任何完賽者遜色,
沒有必要為他們嘆息。」P65
.
非常棒的作品。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6/14
這本書,作者以自己工作的案例來分享自己對於生命的啟發,當中有一篇令我特別喜歡,在那篇文章的最後,作者這麼寫道──
 
每個人都有早已寫下結局的命運與宿命。生命裡的一切皆是必然,沒有偶然。我們選擇的路是如此,生命的盡頭也是如此。並非跑完漫長的人生歲月、自然老死才算是跑完全程。不論是意外死去或是年輕早逝,都是完賽。儘管短暫得令人惋惜,但都不是輸家。那些早逝的生命絕不比任何完賽者遜色,沒有必要為他們嘆息。
 
在看盡人生無數生死的我,已漸漸了然「人皆有死,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姿態跑完人生,而死前那最後一抹淺笑是跑完人生路程的滿足。無關任何勝算。
 
我個人蠻喜歡這樣的敘述方式,也很推薦大家看看這本書。
展開
user-img
5.0
|
2017/12/05
很寫實很震驚
曾見過的遺體都是死後立即冰凍保存的美麗遺容
從沒認真想過腐爛後的遺體會是什麼樣貌
更別說作者所描述經過了好幾天
甚至一個月後才被發現的遺體
那腐敗的程度與惡臭有多麼驚人
不同背景不同委託人和不同的故事
每篇都能深刻感受到人生的虛無縹緲和稍縱即逝
很直接很徹底
毫無包裝赤裸地呈現
-
關於死亡
你瞭解多少?
或許連我那從事殯葬業的爸媽都無法明確回答吧。
-
邊讀邊想著同樣也站在第一線面對死亡處理死亡的老爸
是否也和作者有著相同感受和感慨
又或者看越多越平淡
原先難以接受的也漸漸習慣了
習慣了那總是哀痛的氛圍
更習慣了這無法習慣的人生必經循環
-
從FB讀到關於此書的前兩篇文章分享
因為題材太特殊故事太動人而被深深吸引
立刻上網預約借閱
一查發現竟歸類於勵志區
其實長越大越討厭勵志書
因為大部分的大道理不過就是被包裝過的廢話而已
好在這本書讀來沒有一般勵志書的白眼感
沒有上對下的倒彈大理論
更沒有硬逼讀者吞下的重點式語錄
能讓讀者直接從故事中讀出領悟
即便只是一個小啟發
都比那種High Light粗體加大的重點來得有用吧
-
雖然作者誠實告白說其實自己並不偉大
也和一般人一樣是為了生活為了錢才從事此行業
如果人生重來一次絕不會選擇走這條路
可仍舊佩服
佩服他的堅持和耐心
更佩服他對於每件委託的真誠敘述和對於細節的感觸
人類這種生物,總是一心想要破壞別人的殼,卻一點也不想突破自己的殼。p.57
-
人皆有死,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姿態跑完人生。而死前那最後一抹淺笑是跑完人生路程的滿足,無關任何勝負。p.65
-
「不要笑老,這是我們的必然之路;不要罵小,這是我們的來時路。」p.70
-
「人生啊,活一次就夠了。要是可以活兩次、三次,就不會努力活下去了吧?」p.85
-
盡力過好今天就是成功。p.94
-
有時人生明明還有好幾條路可以走,卻會因為我們無謂的自尊、面子或任性,而阻礙了自己的步伐。p.110
-
或許真的唯有自己親身經歷,才知道社會多麼冷酷無情。p.186
-
我一直深信人生是「以偶然之名出現的必然」,是一場「名為現實的夢幻」。p.215
-
有人會知道自己「為何而生」嗎?連這都不知道,又怎麼可能明白「人為何會死」呢?p.222—by養老孟司
展開
user-img
4.0
|
2017/02/21
書中氣氛令人感到樸實和淡然,不過正是這樣的處世態度,更加突顯生的踏實及死亡的必然。

此書描寫一個與死亡有關的「不平凡工作」,但我認為整體是一趟「平凡生活」,而這也是書中最美的部分。

裏頭沒有諄諄教誨的人生大道理,只有作者呈現給讀者的「日常」,令我不禁想起侯孝賢導演給我的電影氛圍——日子過著過著就過去了,柴米油鹽沒有少嚐,最後也剩下釋懷了。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