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的墳墓(博客來獨家飛鳥樹影雷雕毛氈書套贈品版)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342
5 /5
38位讀者評分
5
63%
4
37%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38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17/12/12
情節精彩緊張, 但結局卻來個大爛尾, 20年來對妹妹的失蹤茲茲不忘的人, 不停地追查真相, 在得知妹妹是為自己而死後, 主角心情卻如破案般的輕鬆, 非常不合理到極點, 另外作者舖的另一個梗沒有破案, 也是敗筆之一.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8/26
我不是很確定人長大後,必須面對的現實之一,是否一定要有「遺失良善」這一項,或者,這只是這個世代獨有的殘酷。

回想小時候,從孩子的角度看出去,似乎沒太多煩憂,長大後聽著那些自己也不太記得的往事,總會多多少少回憶起一些溫暖的被對待。縱使無法與書中的小鎮相比,被疼愛的感覺,也不再有過,憶起自己曾被人溫柔真摯地對待,意外地能撫平傷痛, 因為想起良善的模樣。

雪松叢林鎮,虛構的小鎮,在事件發生前,透過回憶所描述的那些種種過往,讓人聯想故鄉,不大的一個小小世界裡,大家彼此關懷,照顧著曾是他們心中最好的朋友的孩子,「我們都在那一天失去了莎拉,從此這裡就不再一樣了,她就像是小鎮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當時我們全都是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


喪失至親,卻得不到一個明確的事發真相,是種折磨,對崔西來講尤其如此。

當年將兇手定罪的過程,始終存在著疑點,而那時彷彿有股隱形的默契同意了這樣的結局,沒找到屍首卻形同宣告這件事永無結束的一日。二十年後的一通電話,崔西再度回到雪松叢林鎮,再度面對曾經如此熟識卻又陌生的小鎮居民,莎拉的葬禮伴隨著崔西對這個小鎮、與妹妹相處的美好回憶,所以顯得特別的哀傷,彷彿真正地放手終結了一個曾屬於大家的年代。

作者無刻意或加重過往,恰如其分地偶爾與崔西的現今生活連接,就如一個片段突然閃過腦海,既感傷又懷念,但崔西執拗了二十年的堅持,則交錯般地落在崔西如今的警察身分及當年的尋找、鎖定嫌犯後逮捕、取證、開庭,那些存放她心底的疑問,隨著莎拉的遺體的發現,證實她的懷疑不再只是影子。

作為讀者,很自然會透過崔西的角度看事,愈深入就愈期待真相,其中不知不覺裡也參雜了崔西扭轉錯誤的意念,或許我們都相信,唯有正視事實才能治癒,逃避真相是否就是對的,崔西如此對抗所有反對她的人。她的性格主導了事態的演變,可是她想不到,就如年輕如我們總想不懂,出於愛所願背負的犧牲有多大。

對所有人,痛與愛,使他們決定了自己在事件中的位置,懂了他們所背負的,再看崔西始終徘徊真相不明的迷霧中,得盡全力才能抵抗在黑暗中滋生的種種懷疑,欺騙不見得是最好的處方,但仔細體會當年的關鍵決定,即使崔西的內心與外在不同調,誠如那句「不一樣的內疚」,微妙的差異足以讓崔西熬過孤獨失落的懊惱,磨練出堅強的內在。

在她的故事裡,我不認為真相的背後是夠深思熟慮,可是對受害者所有的決定都令人痛苦,他人的惡為什麼是他們承擔?如何在傷痛中挖出一條更不痛的路?怎麼熬過日復一日的回想,想著那些倘若、如果?當事件發生後,誰也回不去了,因為再也想不起良善的模樣,溫暖的感覺藏在回憶中,卻再也不能想起,所以我們會選擇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犧牲而非一起擁抱傷痕等待結疤的未來。

無法說誰的做法對,錯不是他們造成,所有人只是盡其努力彌補。


此書以崔西的立場述說受害家屬的心境如何反覆翻騰,如何地想要往前走的心願,當中有段話讓我很有感觸,
「希望,有時候很殘忍,但二十年來,她只能緊緊抓住它,也只有希望,才能擊退糾纏不去、利用機會吞噬她的黑暗。」

命運與際遇,虛幻難以預測,有些事永遠無法復原,我盡量這麼想著,記住那些黑暗時的希望,感受還屬於我的生命。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22
我覺得這本書99%會改拍成電影
超棒的阿!很有電影感

劇情的轉折很有意思
很為女主角的爸爸感到同情
不過就像很多好看的小說一樣
故事中總有讓人遺憾的角色或情節
但蔗就是讓好故事之所以好看的原因啊~~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8/22
妹妹的墳墓一書用雙時間主軸方式呈現,故事從二十年後發現命案遺骨開始述說,然後不斷穿插二十年前命案發生前後的事,讓人從二個時間點的論述推測事件的真象。這是一本讓人看了就停不來的書,作者編排手法完全抓住讀者的心,劇情峰迴路轉,讓人不得不替主角捏把冷汗。律法、刑警辦案與犯人之間的爭奪戰究竟誰贏誰輸?真相究竟為何?唯有你親自翻閱才能一探究竟。

這二十年來崔西總是在熬日子,甚至放棄教職成為一位優秀的警探,但她從沒放棄尋找真相,終於在妹妹遺骨被發現的這時,崔西開始有了揭開真相的時機。

我和崔西一樣,都是愛打破沙鍋問到底,有著疑問擱在心底,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這是個性使然。當崔西站在法庭上,她迫切地想找出事件的真相,她收集了許多証據都是為了這一天。

找出真相是好的嗎?如果真相更傷人,是不是就此遺忘更好?我不能說哪個是最好的,因為有時心裡的傷需要真相來醫治,即使真相令人難堪,還是不得不找尋答案。選擇遺忘,或許可以少受一點傷,但我們沒有預知的能力,總是在事後才會發現原本的選擇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許我們可以在這些事之後學習更多,學會原諒自己、原諒別人,讓日子過的更不一樣。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20
"崔西剛才把獎章連同車鑰匙一起放到莎拉手中。
從此之後二十年,崔西再也沒看過那兩樣東西。"

崔西和妹妹莎拉在比完射擊比賽後分道揚鑣,崔西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簡單的一句再見,卻是她這輩子對妹妹的最後一次道別。故事以這句話拉開序幕,二十年過去,崔西已是西雅圖重案組的警探,卻還是無法放棄追尋妹妹離奇失蹤的真相。即使當時的犯人已經被捕入獄,即使她的丈夫離她而去,崔西卻始終不相信這就是當時的真相。當她發現當時犯人被起訴時的證據和證詞疑點重重,崔西下定決心要找出事情真正的經過。當她的調查陷入僵局時,接到的一通電話告訴她,莎拉的屍體被找到了。新發現的證據支持了她一直以來的懷疑,崔西終於有強而有力的證據證明當時的犯人並不是真兇。然而事實卻遠比她所想像的還要黑暗糾結,拼上自己的一切再加上青梅竹馬,丹,的幫助,崔西是否真的可以解開真相呢?


"寧可縱放一百,不可錯殺一人。"

小說的第一部分以這句話作為開頭,其實這句話和我在電影裡常聽到的台詞剛好相反。當書中的發展越來越指向當初被捕的犯人是被栽贓時,這句話看起來格外的諷刺。但是當犯人先前受害者的家屬現身說法時,所謂的正義,所謂的法律制裁的定義和有效性卻又受到挑戰。若是寧願縱放一百,不願錯殺一人,那麼受害者的家屬該如何自處? 當法律無法還他們一個公道,難道要尋求私了的途徑嗎? 書中探討了這兩種矛盾的心理,當你確信犯人的身分,卻因為證據不足無法將他繩之以法時,你會怎麼做呢?


"我們有時候最好把問題留在心中,不一定要找到答案。"
"找出答案,又不會傷害到別人。"
"會傷人的。"

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段對話。當崔西開始對真相產生懷疑,她探訪了當時的相關人士,得到的卻是這種模糊不清的回答。崔西感覺到大家試圖隱藏真相,唯獨不肯告訴她,崔西不懂,對她隱瞞真相怎麼會是為了她好? 固執的她執著地想挖出被埋藏已久的事實,但當真相慢慢水落石出,她將發現事實也許真的不是她可以接受的。


無知也是一種幸福

我覺得這本書把矛盾的心情寫得非常深刻。當時辦案的警長不斷地告訴崔西,犯人已經受到懲罰,希望她放下這段痛苦的回憶,好好的繼續生活。然而崔西卻覺得在她了解事情的真相前,她絕對不會放棄自己的調查。在崔西的眼裡,她不理解警長的做法,認為他刻意隱瞞真相,居心不軌。然而警長是秉持著什麼樣的原則而做出了這種決定? 他又承受了怎麼樣的後果呢? 我覺得作者模糊了黑與白的界線,許多角色游移在灰色地帶。崔西的堅持到底是一種勇氣抑或是對其他人的虐待? 而警長的作為到底是正義的表現還是一種自以為的公平? 無知到底是不是幸福? 你比較想要知道痛徹心扉的真相,還是因為無法得知真相而痛苦呢?


FB搜尋: 安久讀英文小說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16

崔西與莎拉是一對感情很好的姊妹,可是”聽話”這兩個字,對於姊妹倆是不太有效的,兩個女孩都很漂亮很聰明很活潑,人見人愛,也很有自己的主張與想法,父母與長輩建議與規勸的話語,兩個人都是聽聽再看看,當年姊姊在射擊比賽後被男朋友接走前,千交代萬交代妹妹,走比較遠、比較安全的高速公路,不要單獨開車切比較近、人煙稀少的郡道,妹妹回:「好,我答應妳。」沒想到隔天妹妹開的車在郡道上被發現,人卻自此杳無蹤跡,當地組成搜救隊,整片山到處翻找,還是找不到一絲的線索。

二十年來沒有失蹤妹妹的任何消息,即使當年警方早已經把嫌疑犯-豪斯,被法官判定終身監禁,不得假釋,送進監牢裡,但是兇手一直不肯說出妹妹的下落,內心對事實真相一直存疑的崔西,從擔任化學老師改行當上專門偵辦刑事案件的西雅圖警察,在妹妹失蹤的真相沒有水落石出之前,崔西永遠把這個案子擺在生命最優先的順位,即使父親在妹妹失蹤幾個月後舉槍自盡,幾年後媽媽得癌症過世,與男朋友的婚姻維持沒幾個月,幾十年來,天地間孑然一身的她,仍緊緊擁抱妹妹的案子,尤其崔西的責任感與道德感很重,那股在心頭上徘徊不去的哀傷與自責,唯有找到妹妹,無論生死,生要見人,死要見屍,以及釐清整個案情任何有疑點的地方,親自確認線索與兇手,才能平息日日夜夜不斷譴責當年輕忽大意的罪惡感。

所以,當雪松叢林鎮意外發現新的骨骸,懷疑可能是失蹤的妹妹時,崔西再次回到原本幸福美滿家庭因此分崩離析、破碎一地的傷心小鎮,這回隨著莎拉骨骸出土,有了新的物證,崔西與回到鎮上當律師的小時候玩伴-丹,一起調查此案,結果,他們的第一步竟然是要幫當年被判罪的豪斯爭取重審的機會,有沒有搞錯?且耐著性子往下看,作者開始拆解先前布的局,為的是接下來上演的精彩好戲,Cindy保證從這邊開始,劇情的節奏與震撼效果越來越強,一局結束中套著下一局的開始,好幾位對自己的選擇都是無怨無悔,重審的結果,果然讓認真閱讀小說與不斷猜測劇情走向的Cindy所料到,但是後頭作者精心布置的高潮,才是最最大的亮點!

真覺得崔西和她爸爸,對於莎拉失蹤的責任,實在是全攬過頭了,每個人都責怪自己沒把妹妹保護好,只是無論難過悲慟,自殺不能解決任何事情,任何再好、再偉大、再體諒的理由,都不是自我了斷生命的藉口,請好好愛惜性命!尤其當活潑、可愛、貼心的莎拉缺席時,全家才需要更團結一致,各自躲起來暗自傷心忿恨,獨自採取應對的做法,只讓Cindy搖搖頭,這對父女也真夠固執到頑固的地步,或許崔西這樣子與自己過不去,當做某種懲罰會讓她好過一點點,不過,看完整本小說搞清楚前因後果、來龍去脈之後,妹妹的失蹤,實在不能完全歸咎於崔西或是他父親,根本只是一連串的機緣與巧合(最關鍵之一當然是莎拉),湊搭成兇嫌計畫中的布局,最可惡的當然是那個起壞心的大壞蛋,該千刀萬剮,死一萬次都不足惜。

請留意:作者在一開頭,就埋了好幾個關鍵的動作與敘述,那是最後求證時有利的證據,在小說的劇情來到中間的時候,非常懷疑當年追查緝凶的過程,到底有沒有問題?尤其是到底有多少人自願加入這個選擇裡?真正的原因究竟是為甚麼?歷經幾次高潮起伏的劇情,很像搭大怒神(已經不是雲霄飛車了),直上直下,速度飛快,但是作者細膩的文字,軟硬兼顧,柔性描寫非常令人動容的姊妹親密和童年、青少年到處遊玩的生活,還有父母仔細呵護的和樂家庭,到了法庭攻防戰,與嗜血媒體緊追不捨的時候,法律蒐證用語和對記者不假辭色的冷硬詞語,作者調控自如,這優點在眾多犯罪懸疑小說中,屬難能可貴,大部分作者們都是偏冷酷派的,堅持一路硬到底,很多精彩好看,但是心也會跟著被凍住,好冷~~《妹妹的墳墓》裡除了姊妹情深,也可以體會好幾位男士們的鐵漢柔情,如此軟硬調配適中,兼容並蓄,在殘酷的劇情裡注入許多溫情的關懷,看完之後,不只有大聲呼叫:小說好好看,太好看了!還有一種打不倒的溫柔無形力量,傳遞到讀者的心上,會讓人興起更多的勇氣,面對生活的挑戰與磨難。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8/10
羅伯.杜格尼﹙Robert Dugoni﹚的《妹妹的墳墓﹙My Sister's Grave﹚》書中背景設在美國西北部的小村鎮中,照理說,小村鎮人口流動率不大,幾乎人人都彼此認識,對於被村人景仰的醫師慟失愛女,所有鄰居的心碎程度都是相當的。

但,這些純樸、善良的村民為何會棄法律規定於不顧,一心就認定有強暴前科的假釋犯就是殺人兇手?不但在二十年前沒有提供充足證據就斷然判刑,在二十年後崔西想重啟妹妹莎拉的命案調查時,村民們又多方阻撓?為什麼?明明不合理呀。

閱讀推理小說就是這樣,越是不合理的情況,越是疑點之所在。且看羅伯.杜格尼的《妹妹的墳墓》一書中,崔西警探如何與童年的律師好友丹,聯手揭發一場『原來如此』的滔天大案。

書末,妹妹為何被殺?村民們為何聯手隱瞞崔西?都有了肯定的答案。

有了答案又如何呢?羅伯.杜格尼的《妹妹的墳墓》似乎留給讀者無限的無奈與嘆息。那些人,那些事,好哀傷。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08
這本超精彩,絕對精彩啊!


犯罪偵防,有他麻煩的地方,基本上,司法部門立場是比較不利的,因為要先有案件,這表示「不幸已經發生」,之後你不管做什麼,這個不幸都無法逆轉。

是的,這是我們面對司法的時候一定要認清楚了,司法跟醫療有著相同的狀況,都是先有問題發生,然後我們只能做事後介入。

也因此我們很重視預防醫學,也希望能做犯罪預防。

但也只能預防。

然後我們也開始重視之後的處預,比方說復健醫學,而在司法,則是矯治、獄政改善及社會安全網。

不過後者在臺灣幾乎是空白啦!只能說臺灣社會對於犯罪問題的想像還很原始。不過這不是本書重點,就先不談,真有興趣,可以看看「不完美的正義」。

故事是這樣的,一對姊妹參加射擊比賽後分手,妹妹獨自開車回家,然後就失蹤了。之後找到一位嫌疑人,然後在很可疑的司法程序後,被判無期徒刑,入監服刑。

屍體,一直沒找到。

就臺灣廉價的司法正義來說,也許這樣就夠了,但死者的姊姊不這樣想。隨便找個人頂罪,或者迅速殺人解決問題,然後裝做事情已經過去了,這其實是很下流的想法,不過受傷的家屬如果真要這樣逃避,我們也許還可以同情,但若是家屬以外人也這樣想,就很低級了。但臺灣基本上挺死的人大概都是這付德性啦!

總之,這案子有鬼,雖說入監服刑的的嫌疑人「光用看得」也覺得他不是好東西,但不管你有什麼感覺,總之不能用感覺來進行司法審判,因為這是不公不義也違背良心的事情。

但案情在二十年後突然有了新的進展。

屍體找到了,也暴露出更多證據,證明嫌疑人的確遭到不公正的審判……

有部非常精彩的電影,史恩康納萊主演的「正當防衛」,只能說,這部真該看看。

很多人寄望著司法能夠彰顯正義,但為何正義女神要蒙著眼睛呢?其實,司法只能追求真相,卻無法彰顯正義,這一點我們一定要體認。

正如人類吃過智慧果之後有了原罪,而罪的代價是死。同樣的,今天有人犯了罪,而我們依法審判要讓他付出相對的代價。

但要知道,怎樣的代價都免除不了你的罪,這一點非常重要。臺灣有太多人以為槍斃、鞭刑、切小雞雞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是非常愚蠢而且廉價的思維。

罪是無法被底消的,永遠無法抵銷。

所以神才會要我們「認罪悔改」,首先是認罪,然後是悔改。要知道,所謂正義,只有當犯罪的人認罪悔改,才有機會獲得伸張,懲罰不是。懲罰不過是當事人「行為」的代價而已,不是罪的代價(所以「過失」也會被判刑,那是根據行為而來的刑罰,不是罪本身。我們甚至有無過失責任,連一點犯意都沒有),也跟正義無關。

當然,有些人不願悔改,其心剛硬,無法認知到自己的罪惡。要知道,這是「他自己的問題」,重點在於,我們為何要配合他?

故事最後,一些精彩的轉折接二連三,這要自己看才知道,我就不多說了,但有個核心要注意,主角崔西從頭到尾,她追求的都是真相,因為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沒有和解,就沒有原諒,沒有原諒,大家都走不下去,因為這本身才是最大的不正義。

最後,很多罪人認罪了,可喜可賀,至於不願認罪的,就讓他過去吧!因為他被留下來了。

罪的秘密是非常痛苦的,哪怕你的出發點是好的,因為不正義的手段,不可能有正義的結果。

至於正義,從來都不是輕鬆的,因為正義必須對應著罪,總是先有罪,罪的存在,就表示不幸已經發生,而罪,是沒辦法用來消除罪的。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07
  劇情融合包括程序正義、有罪推定論、職場歧視和媒體亂入等五花八門、唯恐天下不亂的元素,但作者拿捏得宜且沒讓劇情爆走亂開支線,仍走在追查命案的航道上,並適時用上述那些元素替翻案過程增加許多讓讀者腦補的空間(稱讚意味);這種挖洞給讀者跳卻在最後避開了受限於視角或根本故意誤導的敘述性詭計通病,反過來利用聽證會中的法律攻防,抽絲剝繭還原出當年所掩蓋的「真相」,卻沒想到真相與謊言只有一線之隔,或者說真相是由殘酷的謊言所堆砌而成的。

  非典型的敘述性詭計,挑戰讀者對程序正義與私刑制裁接受的道德底線,後勁強烈極具反思,實至名歸的名人推薦佳作,期待這部作品能改編成影集或電影☆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06
追求真相是對的嗎?對某些痛苦的人來說,是的。但對另外某些痛苦的人來說,卻是絕口不能說的。人會說謊,說謊幾乎是與生俱來的天性。說謊有時是為了私利,有時卻是為了愛,為了保護心愛的事物不得不說謊或作假。

「小心點。我們有時候最好把問題留在心中,不一定要找到答案。」

「找出答案,又不會傷害到別人,......」

「會傷人的。」

這樣的對話聽來多麼熟悉?很多時候我們拚命去追求得來的答案往往給了我們最致命的反撲;而人們為了求得「心安」還是會飛蛾撲火的尋找答案。

《妹妹的墳墓》故事讀之感傷心疼,卻仍在悲傷中發出微光,活著的人背負著的是什麼呢?是死者的希望?兄弟的道義?姐妹的情誼?被犧牲掉的愛情?分崩破碎的家庭?無法原諒的自我?作者透過文字娓娓訴說前後因後果,穿插過往回憶與現狀敘述,鋪埋伏筆,結構交織縝密細緻,至文末結局突然峰迴路轉,出乎原本意料之外,令人大呼過癮。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06
  在法庭上,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然而,就女主角崔西從最一開始以及日後她從事警探的觀點來看,被告律師沒有盡力辯護、證人說詞兜不攏、就連證物都跟崔西所認知的事實不同,這從中產生出的諸多疑點以及前後矛盾,再加上遲遲找不到莎拉(不論死活),讓女主角崔西起疑,即便不少跡象認為艾德蒙‧豪斯是兇手,是的,他是個強暴犯,剛被關六年後放出來,但,證據呢?

  書籍內容慢慢進展,就像撥開洋蔥一樣,一層一層揭露,先是打破了艾德蒙‧豪斯是兇手的結果,但最後卻又再一次的翻轉。

  真相到底是什麼?

  書中人物迪安奇洛提到:「有時候最好把問題留在心中,不一定要找到答案。」

  答案會傷人的。

  我認同這句話,但有些時候,一些話、一些事情的真相如果只能被埋藏在心中,就像是永遠不會好的傷疤,隨著時間流逝,即便傷痕癒合,但痛感依舊存在。

  如果那天把妹妹留下,事情是不是就不一樣了?

  崔西抱著這樣的痛苦生活了二十年,畢竟她的妹妹就永遠停留在十八歲,不會再成長了。

  死掉的人,沒辦法選擇自己的葬禮,葬禮其實是為了活人舉辦的,當終於找到莎拉的骸骨,那場葬禮不過就是眾多親友前來緬懷,獻上哀悼。

  崔西的固執,讓雪松叢林鎮再次回到二十年前,再次撕裂傷口,讓所有人重新回憶過往,但這一次,事情是真真正正的了結,而不是懸而未決。

  翻著書頁,我想我最佩服的是梅爾法官了,他提到:「司法體系並不是完美的,它也會犯錯,但就像我的前輩威廉‧布萊克斯通說的『寧可縱放一百,不可錯殺一人』。」

  雖然看在不少人眼中,或許根本無法認同,甚至會很氣憤,又是什麼恐龍垃圾法官講的鳥話,然而,要是沒有證據,隨隨便便就把人定案,而沒有公平訴訟的機會,那樣的世界肯定會更加混亂吧?

  隨著故事推演,其實我很開心最後崔西總算能夠放下愧疚以及罪惡感,或許二十年的陰影很長,但,我想,下一個二十年,她肯定可以睡個好覺了。

  說不定還可以來場貓狗大戰之類的。

  看了兩次,其實翻到最後都是熱淚盈眶,艾德蒙‧豪斯作為,相關人員隱瞞以及製造偽證的真正原因,崔西和莎拉間那句「我不怕黑」所展現的姊妹情深,還有最後的最後,崔西好好過著新生活,再次參加射擊比賽,並且用幽默感說出的那句話……

  想知道更詳盡的內容,請待《妹妹的墳墓》上市時,買回家細細體會吧!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06
  《妹妹的墳墓》是一部相當精彩的犯罪小說。
  故事結構扎實,敘述方式以現在與過去兩個時空相互交錯來交代各個細節始末,接軌流暢,對於鮮少接觸犯罪小說的我來說,在閱讀上不會太過冷硬。
  故事節奏略微緩慢,雖然敘述文字精簡,但情緒感染力卻非常強烈。角色刻劃細微且深入,能成功引起讀者共鳴。

  故事大綱為崔西的妹妹莎拉失蹤多年,即使殺害她的兇手伏首認罪,但因兇手無法說出埋屍地點,令崔西不禁懷疑妹妹的命案並沒有想像中單純。過了二十年後,莎拉的遺骸突然被挖掘出土,崔西便毅然決定返鄉翻案,只為查出當年妹妹死亡的真相。

  故事中有兩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橋段,其中一個是莎拉的葬禮,這場遲來的葬禮對感情深厚的小鎮居民意義重大,對崔西而言更是如此。
  莎拉活潑善良,雖然喜歡惡作劇卻十分依賴崔西,姊妹倆的感情非常親密。無奈死亡令這對姊妹陰陽兩隔,雖然莎拉非常怕黑,但崔西不得不獨留她在黑暗中長眠,放自己孤身一人去面對仍舊支離破碎的生活,這其中的辛酸苦楚與對比之下的淒涼令人鼻酸。

  另一個橋段則是為兇手艾德蒙.豪斯翻案的聽證會。崔西與丹兩人合作無間,他們運用自己的專業指出當年證據的謬誤,尤其丹在法庭上對證人的提問一針見血,更因戳破謊言而扭轉命案及眾人的命運。
  這個橋段非常精彩,甚至讓人直呼過癮,但與接近小說尾聲的劇情相比卻是極大諷刺,更是給已經看書入迷的讀者來個當頭棒喝。即使如此,作者高超的說故事技巧還是令人讚嘆。

  角色塑造部分相當貼近現實層面,但仍保有小說人物的魅力。我很欣賞崔西與丹,身為重案組探員,崔西擁有如鋼鐵般的意志,她默默忍受罪惡感的侵蝕,憑藉自身頑強的性格與不屈不撓的精神調查命案。因為姊妹情深,崔西為了莎拉幾乎犧牲自己的一切,她的執著實在令人心痛。
  與崔西相比,其實丹流露更多不同的面貌;不論是幽默的自嘲前妻外遇、面對愛犬受重傷時的悲痛、或在法庭上表現出來的同理心與犀利的一面,這些角色特質都是我欣賞的地方。
  雖然書中沒交代崔西與丹的感情是否在最後開花結果,不過讀者的想像力無限大,在我腦海中早已描繪他們兩人走出失去莎拉的傷痛,他們會繼續緬懷她並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我很喜歡小說結局,因為那是紀念莎拉最棒的方式。
  雖然命案真相殘酷且令人心碎,對牽涉其中的人們來說是心中最深也是時間無法癒合的傷口,但正如崔西所說:『只有面對創傷,才能走出陰影。』
  思念是強烈的羈絆,唯獨將逝者留在心中才能保存對他們的回憶。

  這是一部很不錯的小說,感謝奇幻基地與非讀Book提供此次試讀機會。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05
拿到試讀本時,其實是學校功課最多的一段時間,但吸引人的標題讓我忍不住翻了一下,沒想到這一翻就停不下來了!!!(雖然說心得現在才交啦,真的很不好意思)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句子是「世界並不會因為你的悲傷而停止轉動。有一天,你睜開眼睛醒來,突然領悟到必須往前走了,因為……否則還能怎麼辦?書中主角崔西一直對於多年前妹妹被人謀殺的事件無法忘懷,直到故事的結尾找到兇手後,她才真的放下這件事了。

雖然整本書一直圍繞在一個嚴肅的話題上,還是有一點點的愛情元素在裡面讓讀者在閱讀緊張的情節時還可以喘口氣(或是不耐煩地跳過?中間追查兇手的過程真的滿折磨人的)

超級喜歡這本書的敘述手法,雖然說覺得有點誤導讀者啦,最後的結局很令人滿意但不是我原本想的那樣!

最後最後,這本書推薦給喜歡看懸疑刺激型小說但口味又不是很重的讀者:))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05
而這本書的故事恰巧像可以列<不完美的正義>中的教科書案例一樣,豪斯犯下了第一起性侵案,但是因為警方的採證沒有依法,所以他只被判了六年,而在莎拉的案件中,他卻又被莫虛有的證據被羅織入罪。所以就單純以豪斯的事來說,到底我們應該為了怕害到無辜的人,所以要把蒐證的規定設得非常嚴格,一違反程序就會讓兇手被輕判,然後讓被害人擔心受怕三十年。還是為了讓這個社會治安更好,寧可把可能有罪的人都先送入監獄呢?卻讓一堆無辜的人被捕入獄,結果有罪的人反而逍遙法外呢?現在的社會其實是走向前者,所以往往會讓人覺得為什麼這種人只會被判這麼輕,但是這就是「寧可縱放一百,不可錯殺一人。」的原則啊。

雖然主角崔西是警察,但是這本小說的走向並不是動作派,反而比較偏法庭派,主要是攻防是在豪斯被判刑後,上訴又失敗的情形下,在用判決後救濟之動義,並以聽證會的方式提出新證據上的法庭之攻防戰。以這個制度來看,似乎在冤獄的情形下,還有更多的管道可以讓已經被定讞的案子有機會讓真實的結果呈現,個人覺得是不錯的制度。但是書上也突顯了,從警察的角度來看,現行的制度讓人覺得很灰心,比如明明已經知道兇手是誰,卻因為沒有搜索票,白白讓證據消失,甚至失去了救人的機會,當然這牽涉到人權、隱私權的問題,但是卻也大大增加了抓到犯人的難度。像最近我看的韓劇<信號>,最後也是沒有搜索票硬闖進去,才找到15年前的屍體一樣,不過如果在法庭上,說不定這樣這個人就無罪了啊,所以這就是兩難的地方啊。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05
『她跳上車,關上門,班抬手對莎拉揮了一下,隨即駕車快速來了個U型大轉彎,朝出口越來越長的車隊而去,雨點在車燈照耀下暈成星星點點的融化黃金。崔西轉身往車窗外看去,莎拉依然站在雨中望著他們開著離開,崔西突然有個衝動想繞回去,感覺自己好像漏了什麼東西。』

崔西從沒想過,眼前再平凡不過的一幕,竟然會成為未來二十年揮之不去的噩夢。她對妹妹莎拉的強烈罪惡感,不只毀了家庭、毀了婚姻,甚至毀了她自己,人生大轉彎,成為刑警的崔西更是一頭栽進案件中,直到莎拉的骸骨被發現……

掙扎許久才踏上睽違多年的故鄉,崔西既懷念又痛苦的複雜情緒,還有一步步逼近真相,心臟狂跳、手腳發冷的抗拒──雖然理智很清楚,只有親眼確認莎拉的死亡,才能放下心中的大石;情感上卻逃避這件事,彷彿只要不承認、永遠維持尋找失蹤的莎拉,莎拉就有渺茫的機會存活……

流暢的敘述與恰到好處的心理描寫,成功打造很強的帶入感,讓讀者在跟隨崔西掙扎著探尋真相的同時,跟著體會到這種明明內心期盼許久,也做好心理準備,卻在伸手碰觸前不時想縮回手的恐懼情緒。

《妹妹的墳墓》最後的收尾方式我還蠻喜歡的,儘管選擇追根究柢刨出真相的崔西傷痕累累,也一度做出錯誤的選擇,但當一切真相大白,崔西終於能從惡夢中醒來。從今以後,莎拉仍活在崔西心裡,與莎拉一同生活過的記憶卻不再是詛咒,而是足以支撐她繼續活下去,珍貴而溫暖的回憶。

逃避無法解決問題,只有面對,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05
「多年前的那一天,在我轉身離開,留她獨自一人目送我後,莎拉不見了。」多麼令人心碎的一句話…
像往常一樣道別,但最親愛的妹妹卻從此未再出現在自己生命中,主角崔西如何從失去摯愛的自責中找尋自我,我認為是本書最動人的部分;接連面臨摯愛的離去,主角心中只能繼續抱持希望,希望自己的妹妹還活在世上,雖然理智面已知道不可能,但僅有如此,才能繼續活著,所以主角開始調查妹妹的案子,辭掉原本穩定的工作,投身另一項可以調查案件的職業,私下調查了好多線索,雖然覺得不對勁,但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在我的人生中,曾經面臨兩段失去摯愛的生活,我覺得「死亡」是對活著的人的考驗,每天一起生活的家人,突然某一天從自己的生命中離開,是多麼可怕的事,但我很幸福的是,我還有其他家人、朋友,可以一起吐露對家人的思念和悲傷,可以一起療傷、一起大步向前走。過程真的很不容易,但人生還是要繼續走下去,如果只是一味的留在原地或懷念從前,豈不是會錯過更多美好的風景!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05
Sonya其實非常少看懸疑推理的小說,這麼多年來大概兩三本而已,雖然對這個領域涉獵不多,但這本書完完全全讓我沉浸在猜測犯人的過程中,也因為這次有幸讓我讀到一本如此讓我沉迷的書,讓我對此類推理小說又有了極高的興趣.

首先書一開始就告訴你女主角的妹妹死了,就在二十年前,也用了過去與現在的時間軸穿插整個事發前的種種回憶以及女主角崔西這二十年來過著怎麼樣愧疚的生活,又是怎麼用了二十年追查妹妹的死因以及兇手,從開頭就讓我有了極高的興趣,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經過了二十年,妹妹的死因一直不明(連死因都不明這是很離奇的事),有一部份是因為崔西和妹妹莎拉的情感讓我為之動容.二十年後,妹妹的遺體被尋獲了,用了很殘忍的手段埋起,也因為遺體被尋獲,且埋葬的姿勢和當初1993年初審時看似被冤枉的兇手艾德蒙說的有出入,讓崔西高度的懷疑案情不單純,並與多年的律師好友-丹一起著手重啟調查此案,一個個證據被揭露,一樁樁的陰謀被揭開,穿插著讓人匪夷所思的對話,不禁從頭到尾都在猜想兇手到底是誰?!也就是因為這樣,讓我完全無法放下這本書.

刺激緊張的懸疑劇情不時地出現,就如上述提到,有許多讓人匪夷所思的對話也會讓人容易誤會,而重啟調查後,作者以過去的證詞和種種疑點作為交替,著實高超的筆法讓我嘆為觀止.再者,有一大段法庭對峙的畫面也十分到味(較少閱讀此種書,感到新奇),也非常的刺激,當那些過去的證詞與如今的證詞有出入,會讓人不禁冷笑,當然,這是我還沒看到結局的時候才冷笑的...

作者在此中更是加入了微微的愛情元素,但就依我現在的年紀想著40幾歲的人談戀愛,還是讓我難以想像.崔西的個人發展上作者也做了很多描述,你可以慢慢地看出經過這麼久的調查,真相就快水落石出,崔西也慢慢在放下,慢慢地走出傷痛.

當然,懸疑小說中當然不能缺少轉折的劇情,也能看見人性的變態以及人在情急或是固執的情況下所會犯的錯誤,真的讓人唏噓...

在看完小說,作者以非常巧妙的方式寫下了結局,非常感人且回味無窮!!!

推薦喜歡看懸疑刺激小說的讀者,千萬不能錯過此書,就讓作者帶領你揭開這起延宕了二十年的正義!!!!!!!!!!!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05
者 Robert Dugoni 真乃煽情高手,總覺得他寫手足之情、小鎮風情、親情變奏張力無一不精,例如他藉著20年時間差,描繪美好純真重人情義理的年代,充分營造懷舊氛圍,輕而易舉地對比現況的蕭條、衰頽及冷厲。然而,我正想說他刻劃情感入裡,害我亂沒節制地找出不少懷舊老歌作陪,沒多久便覺得愛情線相對勢弱,不談戀愛也不會死,權充抒壓、解放、上甜點,重新與人產生親密聯結,還有兩隻狗狗貼心可愛這樣,不過,對我個人來說,談情說愛在《妹妹的墳墓》這麼澎湃的多重情感糾纏下淪為點綴不意外,我劃的重點是妹妹,所以,沒關係,是友愛啊~

如果你當年看李清照的詞會因為「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未語淚先流。」而痛,那麼,《妹妹的墳墓》的物是人非之悲催挺超過,歡迎加入同罩門誅心淚目陣線聯盟。

且不提抒情感慨傷懷破表,說好的驚悚呢?啊哈~正當我以為故事會繼續搧風燃情,來回書寫20年前後,直至真相大白,也確實是過去現在平行書寫直至書末,豈料大白被抹黑,故事爽利走向真相大驚。對的人可能作錯的事,錯的事未必不對;不當舉措或許沒那麼糟,自以為是的正確卻可能導致全面崩毀。呃,再講就爆雷了。彷彿嫌讀者揪心泫然沒骨氣似的,隨案情附贈情節翻轉,直赴第一火線,再沒有空檔說什麼緊張刺激,只因你身在緊張刺激中無暇他顧,稍一分神便有掉腦袋直升天堂之虞,快隨著崔西姊姊殺出一條血路,衝啊~算是先擊潰淚腺,再對付腎上腺素的作品。
展開
user-img
5.0
|
2016/08/05
讀完這本書,心情似乎也隨著案情逐漸明朗,而跟崔西一樣漸漸接受了心裡那塊陰霾,並開始願意讓自己的人生邁步向前。
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說!主旨是在描述二十年前一件失蹤案,在歷經一連串的重新調查後,真相終於浮出水面。失蹤的是主角崔西的妹妹,儘管當初沒有尋獲妹妹莎拉的屍體,但有著重大嫌疑的艾德蒙依然被送入監獄,艾德蒙被判了無期徒刑,但長大後成為警察的崔西,堅持這件案子有令人存疑的部分,於是展開重新搜查。書裡寫到有關重啟調查的部分很精彩,包括透過對證人的拜訪,觀察那些人不尋常的細微之處,還有法庭上的詰問等等,都不會讓人感到乏味,我認為富有魅力的對話是這部作品之所以吸引讀者一頁一頁翻下去的誘因。
崔西是個固執而堅強的女人,她一心想替妹妹申冤,而陷入多年的自責情緒,她的生活彷彿在二十年前妹妹失蹤的一刻完全停擺,以致於她失去了愛情,也失去朋友的諒解。另外,崔西跟妹妹莎拉之間,以睡前禱告詞互相聯繫的部分也相當感人,那是姊妹間的密語,曾經共枕而眠、互相依偎的時光,曾令崔西難受,卻又在關鍵的一刻讓崔西找回了勇氣!但若是真正遇到如此悲哀的事,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跟崔西別無二致吧!悲傷會腐蝕生命,這或許是尾聲崔西重生一幕,如此令人欣喜的理由。
書中,我對以下對話的感觸格外深刻:「每次回到雪松叢林鎮,她仍然會有一種虛幻不實的感覺,總覺得自己被困在二十年扭曲變形的時間長廊中,一切既熟悉又陌生,感覺很錯亂,無法把眼前實實在在看到的和記憶中的,聯繫在一起。」
但願所有將悲傷藏在心裡的人,有一天可以學會真正的看開。
展開
user-img
4.0
|
2016/08/05
我認為作者在劇情的編導上合情合理,他沿路撒下麵包屑,讓讀者跟著線索走,但是有時候書中配角們講的話、動作,又會讓你疑神疑鬼,猜測兇手到底是誰。我個人認為書中最精彩的地方莫過於中間的法庭辯論,以及結尾水落石出的地方。法庭辯論讓你覺得正義終於露出一線曙光,但沒過多久劇情就突然又來個出人意表的轉折,讓人瞠目結舌,大呼意外。而結尾的部分則是融入崔西與莎拉血融於水的姊妹真情,讓人感到惆悵。崔西與莎拉感情的展現莫過於兩人那彼此呼應的禱詞。

  這幾句話是怕黑的莎拉每次與姐姐睡前總要一起唸的「咒語」,後來也成為她被綁架後鼓舞自己的話。但我認為,這幾句話同時也是崔西鼓勵自己、支撐自己繼續尋找莎拉的動力,不怕「黑」,就是不怕困難,不怕花時間,甚至不怕知道真相後的帶來的衝擊。

至於真相是什麼,這裡就不透露,以免破壞大家看書的樂趣。只是我覺得作者在這個真相的安排上,衝擊性反而沒有法庭結果帶來的轉折那麼大,畢竟一開始莎拉的失蹤就跟崔西有關聯,所以我覺得作者這邊就只是補充說明得更詳細罷了。如果作者這裡有個更爆炸性的劇情高潮應該會令人印象深刻。

  結論,本書劇情環環相扣,作者在許多地方都埋下了伏筆,聰明的讀者也許一開始就可以猜出兇手到底是誰。不過隨著劇情進展,看著崔西一步步解開謎團,慢慢釋放心中纏繞多年的愧疚與壓力也很令人著迷。本書推薦給喜歡推理、解謎、謀殺案導向的讀者,本書的閱讀經驗應該不會令你失望。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