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換

中文書
文學小說
79折$ 221
4 /5
7位讀者評分
5
57%
4
14%
3
0%
2
14%
1
15%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7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2.0
|
2017/08/21
先說,我絕對不是酸民,我是蔡大的書迷,從鯨魚女孩那時候就非常喜歡蔡大的書,從國中看到現在不知不覺也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但我必須講,這是我第一次看小說看到生氣,氣到我直接一下班就想上來發評論,原因呢??

這本書前面的鋪陳還有包括女主角的脾氣古怪以及不想讓男主受傷害,所以選擇不當男女朋友,這都可以理解,到後來的一些誤會而造就了14年的遺憾,我覺得也還說得過去。

但到了後段女主開始解釋為什麼當初的種種原因與男主的不解之處,並且坦然自己還是單身後,
蔡大竟然用短短的幾段字就解釋其實男主還有另一個她??

我非常喜歡蔡大在文中敘述:「喜歡與愛的區別是什麼?」
「若女主是一朵花,喜歡就是想摘下他,而愛就是灌溉他」

然而在文章中段 見面一陣子女主就問男主:「那麼現在還是想灌溉嗎?」
男主回答:「是的,現在依然想灌溉。」

????????????????????

我真的覺得前後矛盾,因為想彌補當初14年的遺憾而見面的過程,我覺得這都說的過去

但到女主開始解釋,男主就不知道在ㄍㄧㄥ什麼,明明中間階段自己寫的多愛多愛女主,
後面就突然跑出一個想法:「如果十幾年前的難題我無法解開,這難題過了十幾年後變得更難了」
他能解開嗎??????????
我真的想罵粗口 .. 無言到爆 那中間多想念多愛女主到底是在幹嘛啊???

我不是那種一定要看到完美結局的人,「懈寄生」我也有看
結局雖然不完美(P.S我是支持明菁的」,但那是男主角自己的選擇,所以我也坦然接受。

但「不換」這本書,我有被智商小瞧了的感覺 中間閃的太誇張

以致於收尾收的太不順 。 套句藤井樹「微雨之城」內的一句話:「不要為了在一起而在一起,故事會比較完美吧。」

同樣的 我也希望蔡大不要因為想寫遺憾的結局而去遺憾 故事會比較完美吧
以上言論純屬個人心得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8/15
是生命被壓榨後的核心層,是心深處微弱的真實,是不敢碰觸的遺憾。

女主角細膩地令人心疼,有些對話、獨白,是如此熟悉。

開始閱讀就無法停止、看完後不忍翻閱,卻又牽掛再三咀嚼。

論文字功力,沒想到痞子蔡又突破了。
展開
user-img
1.0
|
2017/05/21
整部書只有兩個腳色 結尾講述過去的方式突兀 蠻讓人失望的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3/04
維持一貫蔡智恆的水準,
讓人一口氣閱讀到最後,
白爛卻不跟流行的笑果,
真摯卻不灑狗寫的感覺,
通篇一貫有種讓人懷念的時代感,
這麼多年後再看到痞子蔡的作品,
感動依舊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1/09
又好笑,又動人,如同以往的一貫風格,這本書被施予翻開第一頁就無法停下的魔力。故事很簡單,從頭到尾被對話串連著。莫名其妙的抗拒及煎熬,在最後終於被解答。看著本書,無法停止笑,卻也會流淚。
展開
user-img
5.0
|
2016/12/07
16年前主角去台北見面的黃昏海岸場景讓我回想到10年多我也是去台北在黃昏的公園見面的那一次,只是不同的是,16年後主角彼此還有再見到面,10年後的我已結婚,也沒有再見過她,分離的很平和也有種默契,雖然我已結婚,還是希望妳能過得好,這本書讓我產生共鳴,謝謝痞子蔡寫出了這本書
展開
user-img
4.0
|
2016/11/24
以前我很少看小說,痞子蔡正紅的時候,我沒有看過他的作品。第一次看是大概三年前,一位朋友手邊剛好有他兩本書,借給我的,一本是《7-eleven之戀》,一本是《檞寄生》。看完之後很喜歡他寫故事的方式,於是我買了當時剛出版的《阿尼瑪》,也很喜歡。
 
喜歡什麼其實也說不太上來,就是很單純、很簡單的故事,可是深受感動。或許是我能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許是我的小劇場太發達。
 
這次《不換》剛上市我就買了,也看完了。還是維持痞子蔡一貫的風格,感動也依然,只是好像比《阿尼瑪》那時少了一點,可能是邊際效用遞減的關係吧。
 
這次的故事讓我想起一個放在心上已久的問題: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該怎麼辦?具體一點的狀況,可以想像成:結婚生子後才遇見可以心靈相通、無處不契合的另一個人,該怎麼辦?不過這只是舉例,並不限於只有這種情況。
 
以前,直覺反應大概類似於膝反射式的「外遇該死」,沒什麼好說的,很絕對。但後來,這樣絕決的想法被動搖了,尤其在慢慢試著去同理所謂「犯錯者」或「弱者」之後,在了解了面臨抉擇時的人類有多麼禁不起考驗、多麼脆弱之後,在不知道自己面對同樣情境是否也能毫不猶豫做出「正確的」決定之後。
 
而人世間所謂的「對」與「錯」,往往只是結果論,死命咬著一件事不放,是「堅持不懈」還是「執迷不悟」?大多數人只能從結果去說,事成了是「堅持」,失敗了是「固執」,但在事情需要決策的當口,誰能知道日後會不會做成?而所謂的「成功」與「失敗」也同樣是世俗或功利的觀點居多。
 
試著理解那些「錯誤」之所以發生的脈絡,試著理解人性的軟弱與不堪,再回頭想想,我們該如何去評價那些「錯誤」與「錯者」?也許最好的辦法是不要去評價。一份真實存在的愛,它就是愛,它就是存在,而人們會如何行動、如何面對,做出怎樣的決定,都有非此不可的理由。
 
非此,不可。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