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是植物圖鑑:中平卓馬映像論集

中文書
藝術設計
9折$ 432
4 /5
2位讀者評分
5
50%
4
0%
3
5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1/01/27
劇透警告
用語言解構攝影、社會與自我。

彷彿中平卓馬自我一邊旋轉造成漩渦,自己在那漩渦中上下捲動,一邊置身事外看著漩渦中的自己但並不試著解救,只是用艱深口白來解釋眼中看到的事件,通過三十四篇以攝影為核心的自我辯論,作為讀者的我像褪了一層皮般的長成了似乎與原先不同的模樣,卻難以說出到達了何處。

重點是,中平卓馬並沒有要用文字把人帶到何處,他只是像用手指深深地伸進喉嚨般的催吐,這些語言是他長久以來所關注的作品、影像及事件,消化過後的酸液。

本書收錄中平卓馬1960至1970年代的文章,書中的許多論點至今仍未過時,甚至準確地預測了半世紀後的現代,例如數位時代被操縱過濾的現實。

「影像並非無中生有的產物。

可是若從這單純的一點出發,轉而為我們只能獲得透過巨大的組織力所過濾揀擇的現實,而且只相信唯有經過那樣揀選的現實才是現實的話,那又當如何?

恐怕最後我們會把一切自由都無條件讓渡給了他們吧。」

對於無論是攝影、語言、影像或社會事件,中平卓馬有著挖掘本質的芯那樣的執著,他時常推翻自己的理論。1973年晚秋,中平卓馬在家附近的海邊,將自己過往拍攝的所有底片、照片以及筆記本燒盡。

「我對未來感到一籌莫展,我只知道我大概不會再拍照了,因為我想我不會成為記憶的收集家。」

沒過幾年,長期失眠、服藥過量、酒精中毒,中平卓馬失去了語言能力與記憶,卻還像反射動作般,每天帶著相機出門拍照,被稱為「成為相機的男人」。

「捨棄意象,凝視世界的本來面目,讓事物做為事物,我做為我,安置在世界的正確位置上,才是我們、也是這個時代需要的表現。」

我想他終於得到救贖,把思考力和雄辯的語言都拿掉,他實踐了一直以來找尋的,攝影的本質。

「按下快門,一切即已完結。」
展開
user-img
3.0
|
2018/08/05
這本書的精彩度無庸置疑,中平能在短短五年間累積如此可觀且質量兼具的評論,內容涉及攝影、電影、當代藝術、新聞報導、旅遊廣告、地下劇場、左翼和反公害運動,且批判犀利、砲火猛烈之程度讓人不禁邊讀邊冒冷汗,心想當年的中平應該被各界人士視為眼中釘,否則就是乾脆無視、孤立他,令他淪入邊緣人的尷尬位置。而後他因酒精中毒而終身無緣再執筆,不曉得是否讓許多人士鬆一口氣,但能確定的是,從此日本藝術評論失去了一支揭示日常政治權力運作機制,以及被更迭表現技法所掩蓋之藝術本質的「挑釁」之筆。這對才在60年代踏出一小步改革、批判之路,卻於70年代迅速轉向(擁抱)保守思想的日本社會而言,無疑又是一則歷史性的諷刺。

現在來談會將這本書打成3星的原因:吳老師的譯文完成度很高,但這本書居然沒有責任編輯。《決鬥寫真論》亦是如此,但那本書是以對話形式為主,而這本評論集居然未經編輯即出版,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幸好譯文大致上流暢,但有全書的英文專有名詞幾乎都值得再商榷、斟酌,而恰恰那些專有名詞又是理解全文的重要關鍵字。只能說大型出版社一昧壓低成本、便宜行事的作法,實在難以支撐這種複雜宏大的出版計畫,每每讓讀者引領期盼的經典作品中譯本留下難以忽視的缺憾。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