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324
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18/10/16
在台灣地景保育網中,何立德教授對「地景(landscape)」劃出一個基本的定義,「是指地表上一切視覺可見的有形景物,也可稱為景觀」;東華大學的李光中教授則在〈地圖與地景:文化景觀與社區發展〉一文中進一步強調,地景更是「人與自然之間錯綜複雜相互作用的呈現」。在現今人文書籍或是學術論文中,大量使用「地景」一詞,可能是取其「依地而生」的意象。中文字的「地」,可以泛稱與海洋相對的陸地,也可以指稱是我們所生活在臺灣這一塊土地,在後者,人成為土地的要素之一。

關於凝視獨立書店的計畫,源於夢田文創在2014年推出的偶像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難得的是,偶像劇終,這個念頭卻開枝散葉,後來又與導演侯季然合作、連續推出兩季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以獨立書店老闆的故事」為主軸,由鏡頭跟著每位老闆的敘事,在每集三分多鐘的長度裡,挖掘出獨立書店背後的獨特生命力。這般結合網路短片與傳統紀錄片的地景實驗,已在影像紀錄上取得熱烈迴響,夢田文創的壯志未熄,接連再推出兩本文字作品:「書店本事」,分別由兩位作家郭怡青和楊富閔採訪成書。

如何將不動的地景,騰挪至上一世代的知識載具—書本上?我私自以為,文字的任務比影像來得更艱鉅,影像可以專注於單一視角和距離,但文字很難。而在這一本《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楊富閔專注於獨立書店所標誌的時間向度,以「一家獨立書店如何出現在這座城鎮」的思考為起點,按圖索驥地為讀者尋出當時書店之於城鎮的時空意義,很可貴的是,他還留意到採訪的前、中、後,這家書店又與楊富閔間產生了哪些「當下的意義」,對楊富閔來說,獨立書店就是人與地景之間錯綜複雜相互作用呈現的最佳例。

相比於楊富閔交給讀者的前幾部作品,在此書中,他著實脫離散文技藝的摸索(或實驗),拓展了描寫議題的理解深度,而不僅僅限於先前幾本書主打的「大內男孩」格局,正如他在書裡頭說的,「我沒忘記自己是農家子弟,我想永遠跟土地站在一起」,這一本書他用腳、用筆、用相機、更用所有感官、汗水走訪臺灣本島及離島四十多家的獨立書店,寫出一本非關文學、卻又極似文學的作品,文學所能提供的功能,隨著他一間間書店的走訪、記錄,也跟著「鬆動」了。

最後,不得不說這書名取得真好,書店「本事」,台語或可讀作「才調」,沒有「才調」,哪敢隨便開書店,本事或許也是一種浪漫。

誠心推薦此書,與這些書店、和這些人。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