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405
4 /5
2位讀者評分
5
0%
4
10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17/06/03
小時候,他是我的心靈依靠,凡事他都願意幫我解決,讓我體會到上帝的愛;長大後,他幫我戒除了毒癮,使我重獲新生,成為一個新造的人,不再為毒品所轄制;當我即將步入老年,他希望我協助他做實驗,我知道他要做的事很危險,我應該要看在他在我小時候幫了我哥找回聲音、長大後使我遠離毒品的份上,幫他一把嗎?

對六歲的詹米來說,未來的一切都是那麼遙不可及,只認知到他有很疼愛他們四個兄弟姊妹的父母,以及很照顧他的姊姊與哥哥們。一日在把玩姊姊送給他的生日禮物時,新的教區牧師查爾斯‧雅各斯向前搭訕,從此詹米就喜愛上這個牧師,也多次前往教會觀看他做的電力實驗。

直到一場令人心碎的車禍,帶走牧師的妻兒,雅各斯在感恩節所傳講的恐怖布道辭才改變了這一切。詹米本以為,這會是他跟雅各斯所見的最後一面。

上了大學,為了緩解車禍所帶來的疼痛,詹米染上了毒癮,無可自拔。就在他即將因此失去人生所有一切價值與意義之時,他意外又遇上了雅各斯,擅長用電的雅各斯再顯奇蹟,讓詹米自此脫離毒品的掌控,也幫他找到一份可賴以維生的工作。

史蒂芬‧金筆下的《復活》,橫跨詹米一生中,雅各斯總共出現過三次,而這三次都帶給他莫大的影響。是命運或是巧合?說是命運也過於沉重,然而真可能有三次,對自己人生產生莫大轉折、這種令人感到奇異的巧合嗎?

對詹米來說,雅各斯無疑是個救命恩人。但對雅各斯來說,詹米到底是什麼?一顆棋子?或是一個看到自己將如何反抗上帝的見證者?

在《復活》一書中,不僅讓我們再次看到史蒂芬‧金駕馭文字的魔力,同時也使我們去思索一個課題,我們真能坦然面對失去摯愛的痛楚?

藉由小詹米的眼所看到的雅各斯,就不禁讓我想到《聖經》【約伯記】裡面那段故事:約伯受到魔鬼的侵襲,失去了兒女、家產,一無所有。三個好友不僅非前來關心,更是來落井下石。更讓人有深刻印象的,是約伯與上帝的對話。自然也不意外,當雅各斯無法走出傷痛時,心中自有對上帝多麼強烈而負面的憤恨了。

身為牧師的雅各斯,真比一般信徒帶著更多的祝福與恩典,以及更多上帝的關愛與垂憐?或者其實沒什麼差別?藉由雅各斯的電擊療法,實然治癒了許多人,卻也讓他們或多或少有了後遺症:出現幻覺、自殘、傷害他人等症狀,似乎在在證明人無法勝天。但即使如此,人們仍要尋求慰藉,尋求可以讓自己舒爽之道,只因為眼前可見的痛苦令人無法自拔,只因為聽說有神人施行神蹟,只因以為脫離眼前的困苦,未來一切就能順利無比。

或許雅各斯所跟年輕詹米說的話才是真理:「作為曾經蒙受……損失的人,我可以對這一點感同身受。不過有件事我猜你已經知道了,內心深處知道。痛的是你的大腦,而大腦把罪過怪到你的腳上去。大腦在那方面很狡猾的。」

正因為我們對於「失去」所感受到的痛苦過於真實,驅使我們渴望獲得救贖、獲得一種確據,讓我們以為總有一天,上帝會像對待約伯一樣回應我們:凡約伯失去的,將以兩倍回報。

然而信仰真的只是一種因果報應般的輪迴而已嗎?或者該說,信仰是否是一種非得達成自己想望的結果,才是真實存在的?

作者筆下的眾生有著各自難關與課題,對非當事人說放下似乎不難,畢竟那只是他人生中的一個偶發事件;但對當事人而言,那種近似毀天滅地的災難,也許只有他自身方能體會。對前者而言,過去的從來不曾留下,對後者來說,過去的從未曾離去。

最後,據雅各斯所言,他過去曾在「忘憂地」工作過,若想更了解雅各斯如何發展出他的電擊療法,也許可以從《忘憂地》找尋蹤跡?
展開
user-img
4.0
|
2017/05/25
故事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描述六歲男孩詹米和小鎮新來的牧師雅各斯相識後就此影響人生與命運的經過,這個年輕有著熱忱、老是利用電力原理發明稀奇古怪道具的有趣牧師,卻在三年後的意外事件中失去了摯愛的妻兒,就在一次譴責上帝、嘲弄信仰的恐怖佈道會後被逐出小鎮,當多年後成年的詹米再遇見雅各斯,他從虔誠的傳教士成為遊藝團奇觀秀的表演者,再變成療癒重生會眾的傳道人,然而在這所有過程後頭卻似乎隱藏著更巨大、更駭人的計畫,「有事。發生了。有事發生了。噢聖母啊,有事發生了。有事,有事。」詹米像是被誰或者什麼控制著,不斷地囈語並用叉子戳刺著自己的上臂……

《復活》是作者史蒂芬.金在2014年出版的作品,和同年嘗試創新的偵探推理小說《賓士先生》相較,這本小說的題材顯然較傳統也更貼近那個大眾熟悉的恐怖大師,就像史蒂芬.金在故事開頭寫下的一連串小說作家名單,在這本書中我們可能會察覺到不少經典作品的影響,例如瑪麗.雪萊《弗蘭肯斯坦》的電力與怪物、亞瑟.麥肯《偉大的潘神》的實驗與異教等,史蒂芬.金更以H.P.洛夫克拉夫特「那永遠沉睡的並非死者,而在奇異的萬古之中,連死亡都可能終結。」為引言開啟,這位被譽為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恐怖小說家之一寫作思想的基本概念是-人類有限的心智無法理解生命的本質,而宇宙對於人類來說是殘酷陌生的。由這些隱藏在故事下的細節、甚至開門見山的書名,可以發現這本小說試圖要帶出的是生命或生死這種亙古難解的問題。

閱覽史蒂芬.金截至目前的生命經歷,我們不難理解這樣的特定主題為何總成為他筆下探討的原因,從兒時目擊朋友被火車輾斃到獨自養育他的母親肺癌死亡,還有自身遭嚴重車禍曾瀕臨死亡經驗、對於逐步邁入老年的恐懼等,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但問題是生活總存在著大量我們無法掌控的意外、無法抵禦的力量,那種混亂無序更突顯人類之於浩瀚宇宙的渺小與無力,宛如生如塵埃、死如螻蟻的悲哀,也難怪史蒂芬.金的書裡總用現實與理想、黑暗與光明或絕望與希望等這種類似的矛盾衝突來傳達對生命存在的思辨,在大量閱讀汲取化為自己的創作語言後打造出獨特的敘述風格,而在《復活》這棟恐怖屋裡特別的還有讀者可以在故事裡發現史蒂芬.金把不少個人的人生影子投射其中。

個人很喜歡小說以人生比擬電影的開場隱喻,藉此帶出那可能改變命運所謂的鬼牌角色、第五號人物或者說變革推動者,情節以主角詹米為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像是回憶錄般緩緩道出近五十多年的人生,讀者也彷彿透過史蒂芬.金進行了一場懷舊之旅,在時間的演進過程呈現出不少當時美國的文化氛圍、宗教信仰和搖滾樂歷史等的年代變化,相當生活化、現實感的描述會讓你幾乎忘了這是一本恐怖小說,然而隨著每次與鬼牌人物的際遇又展開,那種不安恐懼會逐漸擴散蔓延,就像是看著一頭潛伏在黑暗中的怪物從模糊慢慢成形,可怕的是牠會不斷地等待、等待……直到最後猛然向你迎面撲來!

而在《復活》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對於人的心境情感的細膩描繪,那些書中的角色就像你我一樣平凡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卻總有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會發生,不管是突如其來的意外或病痛、抑或自身導致的災難或悲劇,史蒂芬.金總會先給你一幅美好的遠景、然後無情的摧毀,而書裡也利用了這些人生的遺憾與苦楚進而帶出對宗教的質疑與嘲諷,然後要你學著從童年純真長大、試著接受夢醒殘酷,因為人生可不像童話,都有著幸福美滿的結局。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