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家在何方?驅離,臥底社會學家的居住直擊報告

中文書
人文社科
79折$ 379
5 /5
2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1/09/28
書名直譯是“掃地出門(驅離):美國城市的貧窮與利潤”
美國網站的租屋報告,2020疫情加深這些問題。

社會學家的工作是紀錄現象,將現象整理成資料文獻進而寫作成書。身為田野調查如何當做一個無言的記錄者,不可能干涉到被記錄的對象的日常生活,卻能得到如同全知的第三人敘述,理想狀態是透過一個鏡子觀察,實際上卻因為要與調查對象打好關係,進行訪談,了解前因後果更需要是在事件前後進行相關人員的口述記錄,這些事主可以毫無觀點與情緒?成為田野調查的基本分際,這一點很難。在租屋者之間不管是因為社會福利支票被扣,或者臨時被解僱或者因為長期的積欠房租,一個突發事件導致被驅離,作者不可能不被當作求援的對象,小則當作交通工具搭載一家人去找房子,大則直接請求財務支援。本書精彩之處是這些幕後事件的陳述與因果關係,處處露出人性關懷與作者在現場的直接觀察與事後反省,全部記載於註釋及書尾研究始末與回顧一文,這些才是一個所謂的社會學家與讀者必須要隨時自我警惕重點。

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他在《白領:美國的中産階級》一書中描繪説,中産階級是消費上的前衛、政治上的後衛,這幫人喜歡消費、喜歡玩,政治上無所用心、小富即安,屬於保守派。這樣氣質的中産階級,屬於社會的穩定器。美國在雷根掌權後,全面推行新自由主義理論,實際執行等同於社會達爾文主義,對權貴富豪階級追求利益和特權的自由做出絕對的放任,以追求利潤為名,犧牲產業勞工。美國的產業空洞化造就所謂的鐵鏽帶,美國中西部接近一千萬個以上的工作機會消失。貧富差距的吉尼係數從 2017 年的 0.482 上升至2019的 0.485,以五等分位所得差距為15倍,最富有的1%人瓜分了全國近五分之一的年所得、掌握了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私人財富時,同時有一千多萬人處於失業狀態,一千多萬人處於低度就業狀態,有150萬戶家庭必須靠政府接濟才能脫離赤貧狀態。

作者使用第三人稱敘述,但也說明自己的政治立場,在附註與成書說明中以各種實驗與數據說明各種立法與租稅與所謂的公設辯護人不足,許多窮人一輩子看不到未來。富人可以利用財富與經濟地位進行政治遊說,以創造或強化對自己有利的不公平競爭,使得政治、經濟與社會上的不公平進一步地惡化,甚而導致社會的緊張與衝突、以及政治與經濟不穩定等風險,很多時候很多租屋主利用法律欺壓房客害怕驅離這件事而惡意惡化租屋品質,強迫房客自動離開等事件。這些事件黑人是受害者,黑人女性更是被驅離的高比例代表人物。

美國的房屋自有率大約在65%,但是其中黑白兩種族差距很大,白人的自有率約在75%,黑人只有43%,而在租屋的房客當中,黑女人有1:5的機率遇到驅離,相比於白人的1:15或拉丁裔的1:13實在差太多,租屋房客中接近一半的人,收入的一半到七成都在房租。公共政策故意放棄社會住宅政策,餓虎驅狼的讓這些窮人被無上限的租屋市場宰割,這些都是政府背離福利國家,也因為公益性事業(包括Utilities、醫療、法律、教育、鐵路、郵政等等)不再獲得國家的重視和資助,自行設法盈利。收費因此而高速上漲,不但導致整體經濟運作效率下降,而且加劇貧富差距,固化既有階級,太多的作者之言,顯現美國社會福利不足。

  收入的一半必須拿來繳交房租,許多家庭因為入不敷出,被迫遷徙至更骯髒、暴力、拮据的街區;而喪失安穩的棲身之所,致使貧困者失去原有的財產、遠離熟悉的街區、更因為居無定所的壓力,讓學業與工作表現失常。物質匱乏加上消極與憂鬱的心理,讓貧窮生生不息,一代傳給一代。強調美國社會存在的極端貧困、可負擔住房和經濟剝削問題。

書寫貧窮的真相:是何種經濟體系聯繫起貧富兩者?貧者為什麼難以脫貧?本書就是社會觀察報告,榮獲2017年普立茲非小說類獎!貧窮的的成因及前因後果,只能交給他人。研究後揭露了2008美國經濟崩潰,大規模驅逐是導致貧窮的原因,而非貧窮的結果。驅離也引發很多副作用,對於本書的後段可以看到這些租屋者在職場,家庭,社會,住所,法院,親友,之間的困窘的情況,這些都會增加社會動盪與社會成本的負擔。研究報告表明,破壞社會穩定的因素不是收入差距本身,而是機會不均,只有在機會不均時才會引起社會的廣泛不滿。

  透過書寫失衡的房屋市場,花費數年,採訪三十多名房東、記錄數十萬筆驅離資料、追蹤百萬筆911電話、出席一千多場住房法庭,找到牽繫起貧富兩者的經濟體系──租屋市場。主要位於貧困的威斯康星州Wisconsin密爾沃基市Milwaukee,八個貧困家庭與他們兩名房東支付租金而苦苦掙扎的故事。發現兩種自由在此互槓:房東想靠租金賺錢,房客希望一家能住得安全舒適。本書改變我們對貧困還有底層剝削的認識,評論稱讚本書:不談論居住議題,我們便無法徹底正視貧窮。書中貧困家庭的希望、難忘的驅離場景,皆提醒了我們:失去家,人就失去了一切。唯有安穩的居所,才是人生一切的根源。

書寫日期 2020/09/30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4/09
書中所提到的故事都非常寫實,也正因為寫實,從文字中也能感受到故事主角的辛酸。或許對擁有自己房子的人來說,書中的故事可憐到不像真的,但他們卻是確確實實的存在。

美國與台灣的社會必然存在差異,但仍舊可以從此書中好好反思甚麼才是真正的「居住正義」。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