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獨家限量魔性燙金簽名書衣)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342
4.5 /5
13位讀者評分
5
15%
4
77%
3
8%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17/10/20
第一人稱的小說敘述,可以讓我們觀看到主角內心的世界,並化身為主角與他一同體驗這次的故事冒險,但……當主角心智不太穩定時呢?

《失蹤》從一對和樂融融的家庭出遊展開,丈夫亞力士帶著幼小的女兒絲蜜拉與妻子葛麗泰乘著小船到小島上冒險,葛麗泰婉拒丈夫的邀約,讓老公帶著女兒去遊玩,小船隨著水波擺盪,當葛麗泰再次清醒時,老公和女兒失蹤了!
如果腦子還沒壞,第一時間會通報警察局,但葛麗泰卻思緒混亂的在島上四處尋找,加上魔漢島時常有人無故失蹤的傳說,腦中恐怖的臆測無限制擴大,參雜著童年的回憶和第一次與亞力士見面的情景。她在意著亞力士對絲蜜拉的好,『好爸爸、好爸爸……』如同魔咒般無止盡的在腦中跳躍,最後,她想起童年時父親與母親的爭執,終於提起勇氣踏入警局報案丈夫與女兒失蹤,卻得到……
「根據我們的資料庫顯示,妳並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妳的生命中沒有配偶,也沒有女兒,他們從未存在過。」

《失蹤》由於第一人稱的關係,葛麗泰精神不穩定的情形完全影響到我們理解與認識整個故事的緣由與時間順序,空間、時間、感覺、意識都陷入了混亂之中,前半段我只能藉由破碎的線索拼湊葛麗泰為何會有這樣的舉動與行為,直到故事後半段才得以掀開神秘的面紗,一窺背後的真相。

故事中,葛麗泰會如此瘋狂源自於童年家庭破碎的關係,當父親頻繁出軌、母親只能忍氣吞聲,讓年幼的葛麗泰受到極大的影響,我整本書看完對男生的厭惡感已經上升到暴表了!(只差沒磨刀霍霍向葛麗泰的父親了)而母親的態度讓葛麗泰頻繁與心理醫生會面,但她又不肯說出全部的經過,加上持續逃避不願面對,她的精神每況愈下,壓垮最後一根稻草的是亞力士的失蹤。

老實說,這本書的心得很難寫,左思右想都很容易把作者精心設計的梗不小心爆料,但鋪成懸疑氣氛與第一人稱的混亂視角讓我著實品味一番,搭配後半段的發展再回過頭來看前半段,就很佩服作者的文筆功夫。

     
展開
user-img
4.0
|
2017/10/17
書名取得好,「失蹤」,但失蹤的到底是什麼?

故事的閱讀過程很離奇,開頭是這樣的,一對父女說要在小島上散步,然後就失蹤了,這是第一個失蹤。

然後主角葛麗泰開始緊張,也跑去島上尋找,期間還發生手機出狀況,讓他沒辦法好好報警的情形。

到目前為止,感覺就是個犯罪小說,畢竟在島上,葛麗泰似乎只能看到一些「不吉」的東西,讓人不大舒服。

然後故事開始有些倒敘的內容,有關與先生亞力士認識的過程、童年的回憶之類的……

然後怪事發生了,是說,明明陷入恐慌當中,卻又好像有個氣泡包圍著葛麗泰,讓她沒辦法與外界好好互動。

這是某種鬼故事嗎?

氣氛越來越凝重,「好不容易」,葛麗泰終於報案,結果問題更大。

她沒有結婚,也沒有小孩……那島上的又是誰?前面支離破碎的片段又是什麼?

這是第二個「失蹤」。

隨著各種破碎的情節慢慢揭露,我們越來越能發現過往有很多事情並不單純,但某方面來說,又是那樣的日常,問題在於,當事人自己轉不轉得出去,而在整個以第一人稱敘述的內容裡,我們似乎也跟著迷失方向,這是第三個「失蹤」。

故事有點沈重啊!但又有種病態的魅力,畢竟我跟葛麗泰算是類型差很多的人,看著看著我想到的只有過去在精神科服務時的病人樣貌……一種在自己心裡構築防禦工事,最後弄成一個連自己都走不出去的大迷宮那種。

失蹤了。

當然,還是有人想伸援手啦!好險,至於後續,就有勞各位自己挖掘了。

要對出版社抱歉,我因為太晚報名,出版社同意給我電子檔,非常感謝,但因為是電子檔,結果就擺到忘掉……一整個過期,要不是出版社來信提醒,真的都忘掉了……

這本書已經上市了,各位可以直接去找來看喔!真的很有意思,當然,心情鬱悶的時候先不要看就是了,我說過,這本書很有病態的吸引力啊!
展開
user-img
4.0
|
2017/10/16
孤身、孤舟、孤島,故事一開始,就對女主角葛麗泰的孤立無援感到揪心無比,丈夫、女兒人間蒸發了,身處危險四伏的環境,葛麗泰接下來要如何面對外在的潛伏殺機呢?

接著,情況急轉直下,所謂的“失蹤”,原來是一場玩笑一個陰謀,更惡毒的到令人無法接受的,是這些事件其實一個男人對外遇對象的殘酷對待。

是怎麼樣的女人,可以接受肉體上的折磨及精神上的虐待,是什麼樣的背景,讓一個女人可以失去自我卑微如塵土,像得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一樣,即使被賤踏仍義無反顧去愛。

書裡的二個父親都有共同的特點,萬人迷的外表下收斂著施暴者的利爪,他們知道女人離不開他,所以善用各種話語甚至操控犯罪來禁錮女人,然後,最讓人憤怒的是,這些女人又甘於被利用。

看著原配、小三及小三媽之間暗潮洶湧的角力,除了對三個女人寄予同情外,不禁想問,為什麼這些女人離不開那個以愛為名的精神操控施虐者,讓人恨不得想把書裡的女人全抓出來巴個幾下頭看會不會清醒點。還好最後有小三媽出現來神救援,不然真的會看書看到翻桌。

結局裡,原配為了女兒的未來,好像決定聽從小三媽的建議了,但事實上作者也留了伏筆,原配真的可能動手嗎?真的決定讓丈夫發生”意外”了嗎?誰也說不準。

讓做惡的人付出代價這樣的結局,也許大快人心,但我會更喜歡有另一種結局,也就是-選擇離開。總有千百種理由讓你留在那個你恨的人身邊,要離開,卻只需一個轉身的決心。

扭曲的愛加上窒息的暴力,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眾多受暴家庭的縮影,與其隱忍傷痛催眠自己是愛情的殉道者,還不如當一隻從灰燼重生的浴火鳳凰。
我要檢舉
展開
user-img
4.0
|
2017/10/16
  一個女主角偕同丈夫和女兒到小島上去大冒險,結果發現人不見也不報警的故事(並不是)

  一開始就做好這是個神經病的故事的閱讀心理準備(喂),所以女主角的視角敘事我也沒太當一回事,抱持著反正說不準結局就自爆「這其實都是我自己腦補出來的哇哈哈哈」的預期心態,結果馬上被作者打臉,才這樣想立刻就被告知這是女主角的幻想,而且女主角也知道自己的精神狀況有點問題,看到這裡眉頭一皺:唉呀,這不按牌理出牌啊!雖然不是坑爹的《別相信任何人》套路,但這樣一搞我還真猜不出來這劇情會怎麼演,就只好煎熬的閱讀分析看似幻想借喻可又煞有其事的尋人冒險…


  看著女主角展開尋找人和尋找自我的旅程,我焦慮又老梗的猜想她的所見所聞會不會是隱喻自己的悲慘過去、抑或是遭受創傷後啟動的某種防禦機制的幻想,雖然真的不把它當一回事但那種陰鬱、好像隨時亞力士都會殺出來的恐怖氣氛營造得還蠻好的,而這些如夢似幻的穿插敘事居然到最後連成了一條線,完全出乎意料但又合情合理的溫馨結局讓我有種自己拿錯劇本的錯覺…


  呃,好吧,視角主導的敘事性詭計也能這樣玩算我服了你,女性的困境和家暴透過各種明示暗示表達出來,解析對權力的服從和自我否定的生成原因,不過角色階級和職業別讓我感覺沒那麼有說服力(當然這也可能是個人因素使然),但受限於視角作者沒辦法花太多篇幅去敘述另一個角色,所以結局才會讓我感到既溫馨又錯愕(認真),不過為母則強的刻畫倒是看得大快人心還有點勵志,至少找到了前進和脫離的方法,而不是放棄的自我毀滅和向下沉淪。

展開
user-img
4.0
|
2017/10/15
當你最親愛的人就在你的眼前與你分開,原本應該是去去就回來的情境,但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人回來,變成了一去不復返的情景,你該做何反應?驚慌?恐懼?自己奮不顧身的去尋找,還是趕緊報警協尋?《失蹤》的故事一開始,葛麗泰就陷入必須做出決定的局面。

葛麗泰與亞力士帶著女兒到湖中小島探險,葛麗泰留在小艇上未曾同行,直到天色已變仍舊等不到人回來,葛麗泰猶豫不決,她到島上走了一圈卻見不到人影,該如何是好?或許亞力士與女兒只是跟她開個玩笑,早已另覓方法回到度假小屋,於是葛麗泰決定回到小屋,誰知道等待她的只是一幢空蕩蕩的房子。

《失蹤》一開始就帶領讀者進入一個虛實難辨的情境,葛麗泰信誓旦旦的要找出亞力士的下落,卻遲遲不肯尋求警方的幫助,讓人搞不懂她究竟隱瞞了什麼真相,而島上遇到的不良少年、小屋附近的鄰居更增添幾分神祕色彩,一直到她終於踏入警局,卻依舊無功而返,但是驚人的是,警方竟然回電給她,亞力士與她所描述的女兒根本不存在她的身分裡,所以這一切都是她幻想出來的?難道這是一場精神分裂所引出來的鬧劇?

《失蹤》的前段確實讓讀者如墜落五里雲中,我們在旁邊冷眼看著葛麗泰倉皇失措,內心與她一樣充滿了疑惑,對於她所遭遇的情況充滿好奇卻又不得其門而入,作者卡洛琳.艾瑞克森像是拋出了一個令人極度不安的謎題,只是弄不清楚問題究竟是葛麗泰所遭遇的困境,還是葛麗泰本身才是問題所在。

還好葛麗泰的回憶帶來了些許線索,難道小時候的秘密一直影響著她?《失蹤》就此將情節帶到與開始完全不同的另一個境界,真相依舊撲朔迷離,但逐漸從迷霧中透出一線曙光,儘管讀者的心充滿難受的情緒,但我們發現原來一切都有跡可循,只是有些不該曝光的秘密被隱藏起來,是為了保護什麼,還是過去的就該讓它過去?

當情節出現轉折,《失蹤》的節奏瞬間流動起來,作者卡洛琳.艾瑞克森描寫景物的功力了得,前半段伴隨著葛麗泰的不安存在著的就是那揮之不去的黯淡色彩,像是走在崎嶇不平的道路,跌跌撞撞找不到方向,而真相逐漸呼之欲出時,像是變了色彩一般,儘管仍是環繞著不正常的關係,以暴力脅迫等令人不快的題材,但那揭開真相的過程卻有一種大快人心的感覺,暴力可以傷害人的肉體,可以控制人的行動,卻無法摧毀一個人的信念,更無法動搖一個母親保護自己的孩子的堅定意志。

藉由一個懸疑的故事,在欺騙、謊言與秘密包裝下的故事,卡洛琳.艾瑞克森訴說著一直存在社會上的問題,儘管今日性別平等的議題早已不是新聞,但在見不到的黑暗中仍有數不清的家庭壟罩在暴力陰影下,《失蹤》像是提醒著當今社會重視這個問題,否則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展開
user-img
5.0
|
2017/10/13
只有失去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才能知道什麼叫做失心瘋。對一個母親而言,可能就是失去自己的小孩。

葛麗泰跟丈夫亞力士、女兒絲蜜拉一同去別墅渡假,然而兩人卻在下船探險之後消失無蹤,獨留葛麗泰在船上,心慌的她四處找尋卻遍尋不著、電話也聯絡不上、兩人也沒有回到別墅的跡象,加上亞力士曾在船上提及的女巫傳說,更使得葛麗泰焦急如熱鍋上的螞蟻。

搜尋過程中,在島上遇到的同名小女孩,更讓葛麗泰回想起小時候父親自殺的情事,以及她跟亞力士之間的互動模式,葛麗泰這才恍然醒來,她肚子裡已有個十週左右大小的胎兒,而她其實只是亞力士的小三,幻想著親子三人出遊,實在是因為她太想要有一個正常的家庭了。加上亞力士以肢體暴力與言語羞辱,以及貶低葛麗泰自尊的方式跟她在一起,企圖營造失去了亞力士,葛麗泰將再也無法獨立生活這樣的印象。這跟她小時候所經歷的父母吵架,父親屢屢隨口且毫無歉疚的稱母親為「婊子」,竟然有那麼幾分神似。

更讓葛麗泰難受的是,亞力士與絲蜜拉失蹤的橋段,竟是亞力士刻意佈局,以徹底操弄葛麗泰的身心,並再次驗證她無法離他遠去的戲碼!再加上亞力士的妻子為報搶夫之仇,導致葛麗泰陷入生死存亡之境!

卡洛琳‧艾瑞克森在《失蹤》所傳達給讀者的訊息,不僅是一個自幼即是目睹家暴兒的女性其內心的糾葛與破碎的人際關係,更讓我們看見在親密互動中那種扭曲的共生依附。

葛麗泰在父親外遇、且因此和母親時常爭吵的氛圍中渡過,所識所聞皆是言語暴力,從父親身上只看到毫不掩飾出軌的理直氣壯,而母親則頻頻向友人抱怨與自憐地自我療傷,卻也忽略了葛麗泰在成長中所需要的親密養份。於是造成母女世代隔閡,同時又讓人頗為心傷的世代惡性循環。

父親的死,不僅讓葛麗泰充滿了罪惡感,更讓葛麗泰長期以為,父親是被她所殺害的,同時也因小時候的不耐煩,有樣學樣地跟叫母親「婊子」,讓葛麗泰始終與母親無法親近。

對葛麗泰而言,缺乏父母雙方的關愛,僅止於生理上的成長,讓她極度渴求被愛、被理解與被接納,但卻又因為不擅人際交往的自己,而不知道該如何和別人相處,也因此當她遇上亞力士,一個英俊、風趣且看似關心與在乎她的男性之後,因而陷入親密關係中的暴力陷阱:她被勒了脖子、強捏了大腿,並被冷言冷語操控著,她一方面希望能和愛人建立起親密關係,卻又重複踏上自己父親的外遇,以及母親無盡的退縮與忍讓。

也因此當葛麗泰看到跟她同名的女孩也有相似的境遇時,從想逃離、到想提供協助,再到給予建議等,其實也是把自身的處境投射在女孩身上,並尋求一個比較令人撫慰的結果:希冀讓女孩不再重踏覆轍,彷彿好像自己也將因此有個不同的人生。

本書很有意思的一個場景是,當亞力士的妻子、葛麗泰及其母親三人的對峙,前者意圖以「意外事件」致葛麗泰於死地,而前來救援的母親則娓娓道出當初父親死亡的真相。在感情生活上都不順遂,也都飽受親密愛人肢體或言語傷害的三個女子,有沒有可能盡棄前嫌,朝向不同的結局發展?

雖然本書並非以「結局反轉」為賣點,但當看到文末最後一句「一位好母親,不會屈就於環境。她會創造環境。」,就不禁使人再次認知到,縱使一個女性再怎麼軟弱,當孩子遇到危機時,總能提起無限的勇氣與膽識,只為了好好保護她的心頭肉。

過去或許會讓人裹足不前,但同時也可能是種讓人勇往直前的助力,當我們發現自己本身就具備力量之後。
展開
user-img
5.0
|
2017/10/13
對於思覺失調的人,如果沒有特別觀察或者在任何資訊中找出何以讓一個人個性突然變了另一種人的話,我會認定她故意讓自己想博得同情或者減少繁重的事情才會這麼做,說實在話我們很容易被偏見掩蓋了一切,大腦發病的當下真的會不受控,也不知道怎麼去排解加諸在他本身不應有的情緒低潮或亢奮跡象,所以多多少少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如工作與人際,當然《失蹤》這本書的內容會讓我不自覺想起自己職場上的一個同事,一度我以為那是她。



怎麼說這樣的巧合呢?又或者我其實是想透過卡洛琳.艾瑞克森筆下的葛麗泰心路歷程,理解身邊的人為何如此讓她本身的思緒會突然陷入狂亂而走不出來,初起我們看不出任何跡象,但在相處上總會覺得她好像怪怪的,說不上來的怪異感,直到發病在醫院休養,斷斷續續的傳言開始出來了,這麼說來家庭、情感、或者更多原因,會造成她症狀如此反反覆覆,在葛麗泰身上就像看到了一個人的模型,如此鮮明卻感到無措,童年所承受的傷害數度隱藏在內心深處,直到成年遇見有個令人怦然心動的對象,可是這樣的對象竟然是道道地地的渣男,周旋在妻女跟他的外遇對象。



前面的三分之一是葛麗泰陷入狂亂的自述,後面的迷霧慢慢出現曙光,這才發現原來她所想的一切是她所渴望的幸福,母親與父親的不睦影響了她擇偶的條件,同時我也看見了周遭親友的類似遭遇,很奇怪的就是每個人選擇的對象就好像故障雷達一樣,找到的人不是懦弱無能就是殘暴冷酷的性格,然而往往犧牲的永遠都會是女性,典型地逆來順受,默默承受傷痛,但情緒累積到臨界點時最後還是會傷了孩子,否則小小年紀的葛麗泰或者絲蜜拉不是自殘就是很會藏心事。



無論是前同事或者葛麗泰的,但願有一天我們可以試著理解並給予必要的協助,讓他們知道事情沒有到最壞的地步,修復關係是一生的功課,我相信。
展開
user-img
4.0
|
2017/10/13

混亂,這是最初對於這個故事的第一印象,過去與現在的時間交叉、第一人稱角度的敘事,讓人捲進一團混亂之中,直到隨著故事推演,才慢慢如同剝洋蔥一樣剝開這一連串的讓人欲淚的真實。也讓人看見一個母親的偉大與殘忍,這是一個渲染上深沉錯雜情感的懸疑故事。

初翻開故事開端,就莫名的讓人進入一種說不出的煩躁感裡面,從開頭起,整個故事彌漫著一種說不出的弔詭,仿佛有一層薄霧擋在眼前,卻怎麼樣也撥不開,自然也就難以看清楚。女主角的言行舉止和她的內心話語讓這個故事從一開始就披上了一層灰濛的色彩,如果真的要說的話,這是個充滿灰色的故事。
透過文字的敘述,那座魔漢島、那些故事場景就像是一場黑白電影一樣在我眼前一幕幕掃過,跟著女主角葛麗泰的視角,看著那些文字所描繪的故事,頓時原本輕薄的紙張有了如粗重石塊一樣的重量,壓著讓人難受的喘息,這是我第一次覺得看一個小說這麼不願意翻下去,那種飄盪在心裡的預感,光只是猜測就讓人很不舒服,等真的看到後面的時候,胃被擠壓的想作嘔的感受,難過、悲傷、厭惡、排斥,可以說幾乎都是負面的情緒,在這裡也只能讚嘆作者的文字敘述功力讓人如同書中角色一般感同身受。
這種感覺大概就只有在讀《列車上的女孩》那時候,才有過類似的感觸,但遠遠比不上《失蹤》帶給我的深刻。
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吸引注目光的同時也引人深思,看到中段左右會覺得傷感、憤恨,但最後的那一段卻也讓人看見一絲溫暖光亮。感情,永遠是最複雜、最沒有理性可言的存在,它可以為人們帶來勇氣、也可以讓人變得殘忍,而母愛,永遠是最強大的情感,我很喜歡故事最後的那句話。

『一位好母親,不會屈就於環境。她會創造環境。』

為母則強,《失蹤》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故事裡面的母親們,不管她們曾經犯下怎樣的錯誤、曾經經歷過怎樣的痛苦,都不能抹殺否決掉她們為子女的那份愛與堅強,一位真正的母親,會願意為孩子做出任何事,這一點,透過故事已經很好的表達出來了,而我也如此深信著。
展開
user-img
4.0
|
2017/10/13
有些人需要粉飾太平才過得下去,偏我受不了駝鳥心熊,對自欺欺人的招式倍感厭煩,寧可不討喜或傷痕累累也想捅破層層虛偽及莫名其妙的白色謊言,因此,《失蹤》裡的主角葛麗泰老早踩到我的地雷,一個無法正視現實的女人,即使再可憐都讓我覺得難脫可惡之處。然而,當來自童年的遙遠過去、不久前的過去以至於現階段的所有真相一一揭露,葛麗泰的遭遇終究召喚出我的幾分柔軟心,早先對主角的猜忌和不愉快隨著紙頁一一翻飛遠遁,最後只留唏噓和調整心律所必要的深呼吸。
展開
user-img
4.0
|
2017/10/13
這故事以女主角為第一人稱主述,從敘述中顯示主人翁精神狀況與意識都很迷濛恍惚,讓讀者很難相信「我」的所見所聞都是真實。

例如她與丈夫、女兒同遊,卻像是透明人,冷冷看著戲一般;女兒和丈夫親近的很,踩過她的腳卻完全沒感覺……我曾有五秒鐘猜想:她是鬼魂吧?!

童年家庭不愉快經歷不時浮現,時時處在不知是夢境或是幻想中,還「看見」了亞力士摔進井中,旁邊有可疑的手……

這些都強化她的自述與想法不可靠的印象。



閱讀不久我已經對她下了標籤「#精神病 #兇手」,猜想八成她犯病殺了這對父女或是一切都是幻想。

我的猜測不久證據就出現了:
她告訴母親自己懷孕了,母親驚問:『孩子的爸爸是誰?』
後來她去報失蹤案,警察則說:『妳並沒有結婚、有沒有孩子,他們未存在過』

果然!!

這種女主角設定在歐美驚悚懸疑故事中是大宗,老套又不討喜(好吧,只是不討我喜~~為什麼作家不寫人見人愛的女主角呢? o(‧""‧)o

雖然不喜歡她,但第一人稱的寫法,讓讀者我失去上帝視角的天然優勢,還是被帶領一起體驗她的焦躁緊張。其中穿插幾段以不同字體印刷的「某人」內心獨白,內容更讓人一頭霧水,完全沒看懂這又是哪位?或者是女主角另一個人格浮現?
直到這奇怪的「獨白」和主線終於接上,真相豁然開朗,劇情整個精彩刺激起來。

其中最出色一場母性對決,控場者不是主角,而是之前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兩位「路人甲」。把全書最重要的高潮主戲交給他們,主角在這瞬間降為配角,是很特別的新鮮寫法。

這場重要的救援行動,對決的兩位「路人甲」母親立場經歷相似,出發點也都是為了孩子,激發出彼此同理心,才達成共識並策反成功,是全書最精彩的一段。

末段轉折發展出乎意料而且過癮,是女性覺醒的爽快。從柔弱到剛強,從被控制到主導自己的人生。結尾雖沒有明確寫明她們之後會如何,但絕對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展開
user-img
4.0
|
2017/10/13
  記憶與現實交雜,真實與虛幻層疊,無數可能性隨著故事的推演不斷增加,然後瞬間一隻無形的打手猛力一扯,將所有散亂的線索收束,剔除了所有可能性,揭示了唯一的結果。
  猛然間的脫出混亂狀態看清一切,對比先前跳躍的時間軸與敘事觀點,頗令人舒暢,但故事仍未結束,女主角是否能全身而退?
  結局與閱讀過程中篤定的猜想大不相同,帶著溫馨又令人不捨的開放式結局,在悵然若失的感受中,也有一股微妙的寧靜感,為這魔性的閱讀經驗畫下休止符。
展開
user-img
3.0
|
2017/10/13
恐怖,驚悚跟鬼片我向來不太喜歡,尤其是鬼片。驚悚片我倒是會看,恐怖片就免了....普羅米修斯跟異形:聖約應該要歸類在驚悚片裡吧?反正只要不要有噁心的鬼或者刻意嚇人的畫面我就敢看,之前毒鑰我也是看得挺開心的啊。



但是比起音樂與畫面色調和化妝呈現的恐怖,來自文字的恐懼感是更難以擺脫的。令人害怕的不只是文字渲染的氣氛,還有過度想像誘發的自我恐慌。現代的人讀原來的克蘇魯可能已經無法體會「無以名狀的恐怖」,畢竟有可怕的人生在等著我們,比會從角落跳出來吃掉你的異次元惡犬威脅還要大。當然如果你想要讓SAN值快速的掉光,又不想看到噁心的幽靈鬼怪在地上亂爬,《失蹤》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想像你在玩一個調查類型的遊戲。第一人稱視角。你的SAN值只剩下5,一但在空寂黑暗的房中接到一通只有慘笑的電話,或是找尋鑰匙的途中發現ㄧ支斷掉的手,抑或有人現在在敲你的窗戶,打開卻沒有半個人....你隨時會落入歇斯底里、瘋狂的狀態,而儘管如此,腦袋中剩下百分之五的理智催促著你要趕快找到解答,不論那是生是死也好 ─ 只要能夠逃離這樣的現況,你必須無所不用其極。



好的,將這樣的現況套入我們由30%的羅曼史與65%的極度神經質組成的女主角葛麗泰身上,就是令人不安的前1/2部的劇情。舉步維艱,不斷喘息,現實與妄想交纏,令人懷疑作者是嗑了什麼東西才能寫出這麼現實又迷幻的作品,給我也來一點吶。葛麗泰與丈夫和女兒到了魔漢島上遊玩,然而當她醒來之後,卻找不到兩位摯愛的蹤跡。跟隨葛麗泰的腳步和她不穩的心智,展開一場自我探索的旅程吧(棒讀)。



以下有雷!!!!!!!!!!!!!





故事真正令人不安的地方是,前面捉神弄鬼,充滿懸疑而且令人神經耗弱,讓人懷疑葛麗泰是否沉溺在自己的妄想世界中的部分,完全都是真的。作者刻意將這些經驗模糊成影像與聲音,好讓我們將自己投入在葛麗泰的視角裡,體會她的恐慌與害怕,感受那種徬徨與無助,世界隨時要崩塌的恐懼。但是這也造成另一個問題,就是抵達結局時的反差太大,失去了舒緩一開始那種緊張的暢快感覺。當然作者在中間鋪下了許多不合理處來讓讀者懷疑這一切,會有多少用處就不得而知了。



《失蹤》裡的主要角色都是女性:葛麗泰,她的母親,還有她的心理醫師。男人在這部作品中幾乎都是有威脅性,或是被視為有威脅性的,例如在漢魔島上作亂的小鬼們,還有那個普通到不行的鄰居。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區別,是因為在這三個女人的一生中,男人都帶給了她們很大的折磨,其中尤其葛麗泰,經歷到兩種不同的創傷。因此很能理解為什麼葛麗泰會愛上一個已婚的男子,她從小失去了父親,藉由靠近類似的權威角色來填補小時候的空虛。一個總是掌握住權力,控制與折磨慾望濃厚的男人出現在她身旁,讓她無法自拔,深深陷入;整個故事可以說是她從中清醒的過程。儘管前面一直暗示父親的死跟她有直接的關係,失去父愛的童年使她盲目,並且一直憎恨著母親。心理醫師看似堅強,卻是全部裡面最懦弱的:她遵從權威,只為了保有早已失去的自尊。母親最後的出現兩人從僵局解救出來,然後就….沒了。



就這樣沒了。沒有殺回去找那個人渣復仇,把他剁的碎屍萬段讓我這個讀者不服氣啊!!!真的很想看第一人稱視角把那個該死的敗類虐殺,過於溫馨的結局實在不適合我(誤)。這就是我提到前後不一致的部分,終究將這個作品定位在心理懸疑劇而不是恐怖,雖然寫的很合理但就是有那麼點….無趣。



歡迎來挑戰你的SAN值(X)。
展開
user-img
4.0
|
2017/09/29
當真相一個接一個被揭開,你會對作者的特殊筆法感到震撼,也會了解那些迷霧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從書裡可以看到母愛的偉大,可以看到愛情的甜蜜與傷害,更可以看到恨與寬恕之間的糾結。看完這本書我想,從每個人不同的觀點來看,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出發點及原因,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理由,但,重要的是,你做的決定不要傷害別人。有話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有時,傻一點好;有時,認真一點好,但有時,太過認真你就輸了。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