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良知的人:那些讓人不安的精神病態者

中文書
人文社科
9折$ 306
4 /5
2位讀者評分
5
0%
4
10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2/02/22
較少看到從這個角度探討人性的書,值得一看。當初找來看的原因是,看了最新一集的007電影,對於正反派角色的刻畫感到困惑,如果把病態人格劃為反方,那麼正方在對抗的是什麼?一個病人嗎?我們會把對抗病人的人當成英雄嗎?我覺得這本書回應了我的許多困惑。

尤其是這本書的後半部,從許多角度探討,例如貼標籤與獵巫的問題、醫師診斷的問題(誰來驗證這位醫師?)、兒童期的症狀、先天與後天的影響、社會大眾對病態人格的迷戀(崇拜)、自保的方式、社會治理的方式(矯正是不可能的)。

其中談白領與病態人格的章節與大眾的日常最相關,因為這類缺乏自責感的人,在現代職場上,可能比有自責感的人適應力更強、更容易升遷、更顯得成功。另外,作者也指出金融業是一個物以類聚的大本營,我覺得政治產業更是吧。這些林林總總指認,確實容易使人掉進獵巫心態,不可不慎,但我們也應學習認識這個複雜得幾乎無解的問題,唯一確定的是沒有簡單的答案。

另一本書《反社會人格者的告白》可以當作互補觀點來讀。

附帶一提,不知道相關領域是否有最新研究,原著的出版年代已經有點久遠了。
展開
user-img
4.0
|
2021/04/30
劇透警告
作者Rober D. Hare 開宗名義就說,書中的案例是依他的專業判斷符合精神病態的特徵,但也不會百分百就認為一定是精神病態者。所以若您周遭有出現類似特質的人,請尋求專業的醫生幫助,而不是直接貼標籤在別人身上。

那麼摘要與心得開始:
1.精神病態的人深具魅力,為了遂行己欲從不留情面,騙取許多人的芳心或錢財。這種人完全沒有良心,對別人毫無感情,想怎樣就怎樣,想要的一定要到手,即使違反社會規範和期待也毫無愧疚或悔意(p.7)。
2.我一開始以為精神病態者是知覺失調或反社會者。但作者提醒,精神病態者具備理性,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為何這麼做,他們的行為是行使個人意志所做的決定(p.39)。而反社會人格障礙指一連串犯罪和反社會行為,但精神病態的定義包括人格特質和行為異常,也有不少精神病態者終其一生遊走法律邊緣卻不曾坐牢(p.43)。所以仍是不同的。
3.1941年Herver Cleokley所寫的公認經典-《常人的面具》,在可以明顯感受到書中摘錄的精神病態者,是擅於操縱人心且難以教化的。
4.我們不知道為何精神病態者的良心(假如有的話),但以下是幾項合理推測:第一、精神病態者較無體驗情緒的能力,尤其是恐懼和焦慮,這兩種是啟動良知的發條;第二、精神病態者的「內心聲音」缺乏情緒上的感染力;第三、精神病態者較缺乏「設想」行為的後果(p.116)
5.作者有一段譬喻,我覺得非常精妙。一如色盲缺乏辨色力,精神病態者缺乏情緒經驗這個要素。卻學會了其他人用來描述或模擬這類經驗的字彙,儘管他無法真正了解(p.191)。他能學會情緒的字彙,也能適當演出這類情緒,但情緒本身並不存在。
6.書中後段對於精神病態者的成因有介紹與解說,但目前仍眾說紛紜,也因此不容易對症下藥。但作者認為現今的輔導技術如心理動力學、潛意識過程與衝突、防衛機制等,對精神病態者是無效的(p.8)。
7.最後有一點我和作者意見不同,就是精神病態者到底有沒有同理心?作者認為沒有,我認為有。我認為有的理由是即使他們沒有同理心-感同身受的情緒,他們仍能投其所好,利用人心弱點,沒有同理心的人是做不到的!而同理心有沒有情緒是否重要?我們判斷別人是否有同理心,其實也是依據表現的行為來判斷,我們也無法得知安慰你的人,到底是真的有同理心,還是只是要騙你啊🤣。所以我是認為這些人是能設身處地的同理,只是他們的同理是要躲避處罰或欺騙你而已。

這本還是蠻不錯的,推薦給教育現場的老師或身邊有精神病態癥狀的人看,或許我們也可以找到自保的方法。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