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中文書
人文社科
79折$ 252
4.5 /5
14位讀者評分
5
65%
4
14%
3
7%
2
0%
1
14%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14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19/06/07
文字洗鍊簡潔,某些觀點發人深省。個人認為當作是一本青年人優良課外讀物綽綽有餘,對成年人來說也是值得一讀。
展開
user-img
1.0
|
2019/03/26
如果你是平時不愛思考的人,這本可以看,作者有些觀點或許會給你一些啟發,如果不是,那這可能不過就是一本用歧見去評論歧見的一本書了
展開
user-img
0.5
|
2019/03/05
很久沒看過這麼糞的書了,
爛到我不得不特地上來登錄留評鑑,
免得有人跟我一樣浪費生命。
我覺得華文界寫文章有個很不好的習慣,
就是講事情都靠感覺不靠數據,
難怪會被笑稱文組素質。
舉例:
書中第一篇提年輕人都在追求小確幸,,日常生活充斥著電影、咖啡廳,但這件事與進取並不形成互斥,人生不是只有工作,以前的人不看電影喝咖啡也不是因為他們不做,而是當時的環境沒有提供這樣的生活,再者,已開發的國家年輕人同樣是過著所謂小確幸的生活,也沒有因此阻礙經濟的發展,所以小確性與不思進取的關聯性為何,作者沒有用實際數據佐證小確性阻礙經濟的發展,而是舉出村上春樹的習慣來教訓年輕人的小確幸會帶來衰敗,這樣的論述令人困惑。
再來,第二輯有一篇題目為「房屋稅不見得是富人稅」,作者質疑提高房物稅並不能有效達到公平正義,作者另外提到房價高漲是世界都市區的趨勢,但依據房價所得比,台北為15倍 ,全世界最熱門的科技人才聚集地舊金山,也才9.2倍 ,若非政府政策失當或文化習性不同或其他原因,何以台灣房價所得比遠高於其他國家?作者並沒有深入去探討高房價所得比的原因,僅僅提及房屋稅的課徵會害房屋所有人因為失業繳不起房屋稅,而流落街頭,導致損害擁有房屋者的人權,房屋所有人就有房屋要怎麼流落街頭?真的不知道作者在說甚麼。
類似言論、觀念,充斥全書,已經懶的吐槽了,作者還特別提及網路上戰文組的言論,闡述文組並非無用,但文組就是充斥著像作者本身一樣說話打高空,畫大餅,不查數據,不附來源的各種天馬行空的感覺式講法,才會不斷的被大眾所鄙視。
展開
user-img
5.0
|
2018/10/03
顏擇雅女士,是雅言出版公司的創辦人,除了翻譯許多世界名著外,多年來顏女士也持續筆耕不輟,作品文情並茂,質量俱豐,本人先前印象最深的是<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而今年初(2018年1月)所出版的<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一個多月來在網路上已出現大量的好評,因此溢美之詞就不再多提,我認為本書有兩個核心主軸--「國際觀」和「變局」。

「什麼是國際觀?」,是本書當中篇幅最長也是成文最早的文章,起因於幾位教育界的大老,紛紛跳出來用「缺乏國際觀」來痛批年輕人的見識淺薄,目光短淺;而顏女士糾正了這些大老在邏輯上的嚴重誤區,也提出了她所認為如何看待「國際觀」的正確姿態。

(書評全文請搜尋「皮理春秋」)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9/20
寫得很好
人性是貪婪而且懶惰的
既得利益者,會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手段,排除與之有利益衝突者
短時間不會有什麼問題
長時間下來會拖累整體公民乃至人類社會
例如農業技術需要改革
採用大量溫室、滴灌、農耕機械
又或是網路銀行的興起,將導致銀行櫃員失業
網路購物興起,也造成店鋪業績下滑

而貧富差距也是人性使然
今天就算有天縱之才要出來創業
也有人的問題
某企業跟他下屬說
給你一大筆錢
幫我把新創公司的想法跟策略COPY過來
你就能賺到一大筆錢還能享清福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這條路
而不會選擇跟人去創業

長時間下來
整體經濟跟社會就是這樣的委靡不振
改革創新者反而是被迫害的一群人
守舊不變而去擊垮創新者反而得到更多鼓勵
於是就形成樣的一個社會
展開
user-img
3.0
|
2018/05/16
這本書討論的議題不少,其中探討臺灣人是否缺乏國際觀給了一種新的詮釋方式,對於高等教育的看法也切中要害。可惜有些地方因篇幅有限未能細細探討,募兵徵兵的部分缺乏實際論證,引新聞標題作為證明有些牽強,但通篇來說點出了臺灣目前遇到的問題,給了另一種角度,內容淺顯易懂,也適合國高中生閱讀。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5/02
毫不濫情的針貶時事佳作,為年輕人辯駁並責難那些既得利益者的老人。關心國家社會和台灣的好國民必讀,看完之後花一點時間省思,看看自己未來應該怎麼走出潮流,摘到更高的水果。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4/12
雖然不見得都認同,但看到問題點,也算提供一方看法,給推!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4/05
|
電子書
提出有別於主流觀點的說法,發人省思!

有邏輯、有思考的新說法,非常具有說服力。面對台灣現實的各種社會、兩岸與國際焦慮,在主流說法之外的另類判斷,簡單卻又有鏗鏘有力!
作者說裡敘事有條有理,讀來看似在跟讀者對話,用字遣詞簡單樸實,閱讀年齡可以很廣,不用擔心國高中學生看不懂。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3/05
【嘉鴻閱書】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你想成為提出犀利見解的高手嗎?

我們看新聞的管道,從電視報紙轉為社群軟體獲得.但新聞的推送受限於朋友同溫層,有一層無形的障壁阻礙全貌.

換句話說,你的世界觀是由朋友圈構成.所以,想成為有宏觀眼界的高手,就要打破朋友圈.難道我們增加媒體資訊管道&不同領域的朋友圈,就能擁有宏觀眼界嗎?

並沒有,這只會得到海量垃圾資訊,而我們光看完都成問題.

我們可以精選優質的資訊來源,可以是付費媒體或是各領域頂尖高手,這能夠大大減輕資訊篩選的壓力.

但有了精選優質資訊,還不夠提出自己的犀利見解,只能淪落資訊的搬運工.

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找到深度思考論證的方法,以下將分為 學歷史的意義、思辨七步驟、社會責任,三個部分來分享.


#學歷史的意義

說實話,我的歷史爛到翻天.因為國中高中的歷史課,是單純應付考試成績的偽學習,考試完畢的當下就忘光光.

功利主義的學習,讓我把歷史變成年表,甚至簡化成一串速記口訣,跟哈利波特的咒語一樣,這不是歷史啊!

歷史是寶庫,由一連串的歷史事件點構成,我們不只在意每個點,更要注意前後關係,進而讀出歷史脈絡.

想想看,我們評估股票價格時,都會回頭查看過去幾年的股價歷史,有依據才能下判斷.但是面對時事評論,卻不在意過去歷史的脈絡,胡亂噴觀點,依據的是個人偏見啊.

除了歷史的垂直脈絡,我們把自己當作歷史人物,思考在當時為什麼做這樣的決策?

由此水平延伸,把周遭的國家歷史脈絡放在一起看,就形成歷史水平面,再看遠一點把全球的歷史脈絡放一起,我們能看到人類歷史網路,擁有上帝視角的宏觀視野由此而來.

遇到當下難解的事件,回頭翻翻歷史寶庫,將可以找到參照物.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3/04
針砭時弊切中紅心,見解卓越,真知灼見,
實在是讀來令人暢快不已的佳作!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2/23
作者開宗明義寫著,受不了大家一直唱衰台灣,才寫了這本書,台灣現在的問題很簡單,就是伸手可摘的水果已摘完,該想辦法建立新工具,摘更高的水果。

早年的台灣經濟奇蹟,主要是美國先進國家,因人工成本上升,發展出國際代工模式,made in Taiwan因此造就經濟奇蹟,在我們後面的大陸,伸手可摘的水果,比我們多且有很多株還沒摘。

作者點出台灣悶經濟,是因為低的水果摘完了,不應該把一切問題都怪給年輕人,企業家/政府更應該負起責任,對於年輕人赴海外工作,媒體總說「走出舒適圈」,這說法有其矛盾,大家都認為台灣求職環境差,低薪,工時長,怎會是舒適圈呢?如果要這樣比,那麼菲律賓最會走出舒適圈了。

作者認為真正要走出舒適圈是企業家與政府。企業要走出毛三道四的舒適圈,政府要破除妨礙創新的法規。

作者從年輕人的角度,幫年輕人平反,但也點出年輕人的問題;面對大陸的崛起,我們真的沒必要過度誇大,因為兩邊的起始點不同,面臨的問題也不同;討論了高等教育,最後還點出台灣經濟失去動能,企業家必須負起相當責任。
「菲律賓最會走出舒適圈」這篇讓我笑個不停,這形容實在太貼切,完全打臉那些鼓勵年輕人走出舒適圈的人。

看完這本書最大好處是,當有人又在唱衰台灣的時候,可以拿理面的論點去打臉對方,打那些似是而非的言論。看事情切入的角度也很多元,當我們在嘲笑滿街都是大學生,高等教育快速膨脹,質疑大學生不用功念書,卻不批判學者的教學品質與教授水準,這些都是我之前沒想過的論點。

作者文筆簡潔有力,論點廣泛,閱讀過程中讓我不停點頭,也感嘆自己怎麼無法看透事情的本質,還好現在可以偷這本書的論點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1/19
先說結論:這本書解答了許多困惑我很久的問題,我之前也問過自己類似的問題,但礙於個人的見識和經歷不夠,總是無法找到合理的答案。

每次和長輩們聊天時,實在是受不了他們一堆沒有道理的言論,而他們的根據來源往往來自於電視媒體、長輩圖LINE群。

最常見的指控就是台灣年輕人只有小確幸沒有狼性、台灣輸給中國、種種立論奇怪,比較基礎失真的言論。

我覺得整本書最吸引我的點在於:全面性的針對現代台灣所遇上的難境,精準的點出問題並且給出有建設性的看法。

對比大環境中的亂象,一開始若弄錯問題根本、搞不清楚方向、甚至錯誤歸因,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找到適合的解答!

很高興這一本書的問世,無疑是給了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一個思想上的開拓,知行之間若能知後而行,至少心裡踏實許多,不然慢慢徒步在長夜中,不知不覺的黑暗恐懼,真實叫人恐慌!
展開
user-img
4.0
|
2018/01/18
This book is collection of the column articles published previously in the finance magazine. The topics are around Taiwan and difficulties Taiwanese face. Joyce asks good questions and is not afraid to be a contrarian.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