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人(台灣首次出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畢生最長篇巨作)

中文書
文學小說
79折$ 631
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18/06/25
「年輕時為愛而活,年歲漸大後為了活著而愛。」
 
1955 年一本描述戰後一個東京家庭的小說,翻轉了我過去對日本文學的成見,讀不到五頁從此被這位日本史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第一人川端康成圈粉,他帶著那份獨特的「美」與「傳統」開創出東洋文壇的全新局面,洋洋灑灑四十萬字的磚塊書讀起來格外過癮,卻也格外傷感。
 
如同《分裂的天空》,大時代與戰爭撕開的不只是有形的國家建設和平凡家庭,也狠狠打碎了無形的價值觀與家族倫理,每一戶人家不再完整,倫敦的 Waterloo Bridge 二戰時幾乎全由女性重建,男丁全部投入戰場,日本的內在衝擊也不出如此,因為戰爭而破壞了既有的社會形態,因為時局動盪而頻傳經商失敗,因為組成複雜而衍生出畸形的羈絆,因為空虛與孤獨長驅直入,而人們的情感卻持續在底下汩汩流動。
 
Sofia Coppola 從外來者的視角切入,川端康成則由內向外渲染,住在東京的人,都是沒有故鄉的人,只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塊角落努力落地生根,他細膩的筆觸描繪著每個人物立體形象與內心世界,幾乎通篇聚焦在女性身上,重新定位舊有的兩性社會角色,看見風姿綽約的少婦敬子走過生命中三個男人,獨力照顧親生的兩個孩子清和朝子,膝下還有一名如花似玉,也是最為親密的養女弓子,夫妻、母女、戀人、兄妹等複雜糾葛的關係不斷交織衝突在這些人身上,這些故事讓人不禁疼惜在倫理與情感、道德與真誠、理智與欲望、傳統與革新之間掙扎的寂寞靈魂。
 
每個時代都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因為人心孤獨,所以不顧一切追求屬於自己的愛與依歸,夾在新舊交替的浪潮裡尋找身心的微弱平衡,但悲涼的是人與人之間永遠無法盡如人意,所謂幸福的定義在各個年齡層數度被提出也再三被推翻,同個屋簷下各有各的難言之隱,在對彼此的愛、關心與顧忌的考量下堆砌出層層隔閡,時而親密時而疏離,時而熱情如火時而冷若冰霜。
 
川端康成的文學世界裡從未缺乏「美」,藝術之美,成熟之美,純潔之美,薔薇之美,只有「美」與「真誠」才能重建這個裡裡外外都被戰爭摧毀的國家民族,《東京人》的結局並不圓滿,卻透澈哀傷、餘韻無窮,畢竟幸福終究是抽象而飄忽的,逃離當下的生活苦痛不代表就能得到救贖擁抱幸福,但也正因如此故事才會同時收在空港與海港,人們不停追尋不停追尋不停追尋,而他人看來與自己認定的幸福會有真正出現的一天嗎?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