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後段班到珠寶達人的逆轉人生:鑑定專家黎龍興淬鍊36年的珠寶成功經營學

中文書
心理勵志
66折$ 198
4 /5
1位讀者評分
5
0%
4
10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0/06/10
作者黎龍興先生是知名的珠寶鑑定師,你如果有看過吳淡如女士的鑑價節目,應該就會看過黎先生。他就是那位專門鑑定來賓帶來的收藏品價格的老師。這本書應該是透過訪談的形式整理,由一位記者幫忙代筆,把黎先生的生平故事和專業見解分享給讀者。

我有一段時間很愛看電視上的鑑價節目,可是隨著閱讀量和見識的增加,對於電視節目呈現的內容基本上已經失去信賴,現在看電視完全抱持著一切都是做秀的心態在打發時間。我所說的鑑價節目,包含Discovery Channel上面的倉儲挖寶王…類似的節目,如果你試著多瞭解娛樂產業的生態,應該就知道為了製造娛樂效果,事實反而沒那麼重要了,所以任何破銅爛鐵都能說是寶物(反正根本無從查核),在畫面上用很誇張的特效呈現主持人能夠一口氣賺進好大一筆錢。當然無可否認,有些節目也是忠於事實,不過難免會誇大一點,不然就無法吸引眼球了。所以電視節目看看就好,開心就好,就跟人生一樣,take it easy。

我曾經去談話性節目(一袋女王)當過兩次觀眾,那時很好奇電視節目拍攝的實際情形,所以就報名去現場”欣賞”一下,順便吃一下免費便當XD~在現場的感覺真的很神奇,你知道眼前所發生的一切,過幾個星期就會在電視上重現,播放給全台灣,娛樂觀眾,這有一種時空錯置的感覺。親身體驗後,往後觀看銀幕的心態就不同了。以往對於明星或電視上的人事物有一種敬畏感,覺得很厲害,不然怎麼可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去了以後,也就知道藝人也只是普通人,接通告、拍廣告…這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職場,光鮮亮麗的光環僅限於少數A咖,B咖以下也只是討生活罷了。

原本覺得兩次就夠了,因為已經大概認識了電視節目的拍攝,但負責聯絡觀眾的那個人傳訊息問我要不要再去當一次觀眾,那一次他們要拍美食專題(真的很難得喔!),會請觀眾試吃,他覺得我挺上相的,說機會難得要不要來? 聽到這種話心理蠻爽的,就開始腦補上台和藝人互動的畫面,但後來想到所謂試吃應該只是畫面切一下,過場動畫拍一下。突然覺得有這種想法很好笑,還是別胡思亂想了,也就沒去了,有興趣的人請google[巴哈姆特 一袋女王錄影觀眾],那就是現場實錄。

我蠻喜歡當旁觀者的感覺,也不知道是不是電影看太多,電動玩太多,變得越來越像無聲的主角,打個比方,雷恩葛斯林的角色經常默不作聲(銀翼殺手2049、落日車神…),看著其他人瘋狂的脫序演出,他就椅靠在牆上沉思;<<碧血狂殺>>的John Marston/伊蘇的紅髮亞特魯,都是沉默的看著眼前的人事物,就算主角悶不吭聲,劇情依舊繼續發展。這種抽離感讓我覺得沒有融入任何群體的歸屬感,全世界好像少了自己也無所謂,繼續的往前行。為了填補這種空虛,只好變成湊熱鬧的旁觀者,在場外(休憩區)觀看欣賞,滿足心理上的好奇,也藉此製造參與其中的錯覺。

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大量的閱讀各行各業的專家所寫的回憶錄或專業分享。現今的社會是一個高度複雜化的系統,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從事的職業都是小小的一個螺絲釘,我蠻喜歡去瞭解這些元件彼此之間的協同,微小的個人如何構成一個完整的集體。至於從何著手? 跟網路知名作家Zen大所說的一樣(英雄所見略同啊!),最好的方式應該是去圖書館不同主題的書櫃閒晃,圖書館把人類活動都分門別列了,我蠻喜歡四處亂逛,常常發現不曾想過的好書。這本書就是在珠寶礦物的架子上不期而遇的,看到它才驚覺自己怎麼沒想過研究一下寶物礦石,有錢人最愛收藏稀有礦物了,想要變成有錢人也得學學他們的神邏輯,對吧!

這種訪談彙整而成的書通常都蠻好讀的,淺顯易懂的白話文,很像在聽一個人說話。黎龍興老師真的是老江湖,薑是老的辣,從事珠寶行業三十幾年累積了純熟的產業能力。讀者能從這本書瞭解台灣珠寶產業的發展,以及最有參考意義的行業內幕,每個產業都有固定的思維邏輯、行話、認證、價值…,外行人閱讀老江湖的箴言,一言九鼎,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直接切入核心,沒有自我膨脹的廣告文宣或拖泥帶水的廢話連篇,本書言簡意賅,結合了作者的人生故事,一本可讀性很高的另類回憶錄。

其實看了許多書,漸漸覺得每個人的人生發展都是隨遇而安,因緣際會之下進入某個行業,就成了一輩子的志業。黎先生出生於一個普通人家,小時候課業不突出,成年後也不知道要幹嘛,就先去舅媽開的珠寶店上班,耳濡目染之下就決定留在這個產業了。工作五年後,在女友的鼓勵下報考大學,進入文化大學地質系學習,地質系的專業知識賦予他往後職業上的判斷力,作者是個學而不倦的人,事業有成以後依然渴望精進自己,報名逢甲大學的EMBA,學習商業智慧,論文主題就是珠寶產業在台灣的發展。

作者在書中分享很多行業內幕,例如:珠寶買賣的利潤如何拿捏,不肖業者愛用的手腳,珠寶認證的眉角…。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當鋪的運作,你可曾想過當鋪這個產業如何運作? 一般印象就是黑影幢幢啊,黑道把持的特殊行業。作者也有經營過當鋪,且聽專家分享一下過來人的經驗,不愧是老江湖啊!

黎先生很重視經驗的傳承,他希望把自身的經歷傳遞給下一代,除了讓自身所屬的行業成長茁壯,另一方面也希望讓下一代有更多職涯發展的可能。他在很多地方開課,傳授珠寶鑑定的技巧。透過他的分享,讀者也能瞭解珠寶行業在台灣的源流。台灣的珠寶熱分成三個階段,經濟起飛的年代珠寶採用類似直銷的方式銷售,後來越來越多店面銷售,近年來最大的轉捩點就是吳淡如小姐的節目,透過電視觸及廣大的群眾,讓更多消費者投入珠寶買賣。大眾媒體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另一個我感受很深的是地方派系,或者說人脈的影響力。每個圈子都是由特定出身背景的人構成,在珠寶產業也不例外,原來文化大學地質系的教授深深啟發了一代礦石愛好者的志業;逢甲大學在台中構築的校友圈,輻射力量有夠強大!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對於珠寶依然沒有太大的熱情,但是瞭解各行各業的點點滴滴,的確能滿足源源不絕的好奇心。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