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彈珠(電影書衣典藏版)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297
4.5 /5
5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5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4/01/20
#一袋彈珠 #UnSacDeBilles #喬瑟夫喬佛 #JosephJoffo #范兆延 




「但願他永遠都不必經歷我當年體驗過的痛苦與恐懼時光。」




🖌️故事講述1941年一名整天打彈珠遊玩的10歲男孩,在那一年的某個夜晚,爸爸突然要我和哥哥趁着半夜離家。臨行前,爸爸重重賞了我一巴掌。要我記住:絕對不能說出自己的真實身份;可以喪失尊嚴,就是不能失去生命!




📰一個入世未深的男孩,因處於戰亂及動盪不安的世界,被迫與父母分開,就像粒彈珠般為了活命而在戰場上奔走;他們不能停下來!就只有長時間處於恐懼及未知中存活下來的生命遊戲,透過獨自與惡人的交戰與心臟不斷被攻擊的日子,從本來純真的眼睛中經歷一段又一段駭人又椎心的傷痛與窒息,卻也能從此看到人性中難能可貴的崇高情操,你能夠想像陷入無盡無休的深淵下絕地求生的自己嗎?




『當我們是弱勢的時候,當我們是二對十、二十或一百個人的時候,放下自尊然後逃跑,才是勇氣的表現。』
📍還處於納粹德軍迫害屠殺猶太人的時代,猶太男孩自幼就必須懂得如何生存,為了躲避追殺而不斷與家人分離相聚再散失於世界之中,現實的人生就像是災難小說般,真的處於災難狀態。




『沒有錯,孩子們,人生中有些時刻不能耽擱,這是必然的。』
📍面對時時刻刻都存在於危險及不安的情緒與地方,男孩們就是要每分每秒保持警惕,必要時候便要馬上起程逃走到下一個地方。於結伴逃亡之際亦要記住一點:我們不是猶太人,無論對方怎樣說都好,也不要承認自己的身份。




📋神父所說的亦發人深省,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危險何時降臨,何時我們會失去一切,何時會失去自由。可能這只是一瞬間的事,原本完整的自己卻會跟隨時間默默地消散;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在面對任何時事要冷靜及利用智慧迎擊,戰爭是沒完沒了的。




✒️有沒有那一個時間,你會覺得看見大海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能夠輕鬆自在吹著海風、感受陽光與海灘的樂趣,在那時,許多人都沒有見過大海,甚至乎再沒機會看見。🌊🏖️




▪️在與災禍磨合的過程裏,十八個月前,我還是個小孩子。今天的我已經跟當時的男孩不同,後者從此失落在鄉問的荊棘叢裡、在普羅旺斯的道路上、在尼斯酒店的走廊上。在一天天的流亡中,男孩逐漸灰飛煙滅。▪️




📍面對戰爭的無情,過去的經歷記憶猶新,許多人都不敢回想以往的恐懼與無奈感,只能夠每天歷盡滄桑及生死存亡的關頭;每次逃過一劫時,卻永遠不知下一次的逃亡會何時到來,就只有那一刻,那個真的得到和平的時候才能安定下來。
📝在現今世代,不要以為戰爭離我們很遠,俄烏戰爭到現在也是不斷加劇,是次衝突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各個國家對待這個事件亦非常重點關注,我們也不可忽略戰爭帶來的禍害,更可能轉眼間來到我們面前。
我們就像彈珠一樣,不知何時才能回復正常。




【戰爭看似遙不可及,卻無時無刻存在於你我之間】




/
評價:📚📚📚📚(4.5/5)
易讀性:🔖🔖🔖🔖(4/5)
—————————————————————————————————
。千軍萬馬的炮彈與轟炸,成就這個逐漸崩解的圓環。
展開
user-img
4.5
|
2022/11/16
嗚嗚嗚嗚嗚嗚超好看,通宵看完的,哭到不能自已,整個心都揪在一起,昨天看到電影解說,又再哭了一遍嗚嗚嗚嗚嗚嗚有夠催淚,覺得又沈重又感動,身歷其境的感覺,總之,雖然看到很難過,但真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一本書。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3/10
劇透警告
《一袋彈珠》的前半段,讀起來有點弔詭,它應該是緊張且迫切的,卻又有一點慢步調的優閒。作者面臨逃離納粹追捕的生活,但是他們年幼,戰爭離他們仍舊遙遠,逃亡時期遭遇的一切相對平靜,甚至帶著一點冒險的刺激感,沒有辱罵、沒有告密,有的只是平民百姓在戰火中勉強求生的汲汲營營。
《一袋彈珠》的後半段,德軍節節敗退,作者欣喜的以為和平即將到來,殊不知真正的惡夢在此時才揭開序幕─和平近在眼前,卻也為猶太人吹起送葬的號角。

不同於莎拉身處於緊閉的「冬賽館」中近乎窒息的絕望,《一袋彈珠》的作者以一雙仍舊保有童真的雙眼看待這段逃亡生活。搶搭火車、躲避搜捕、當「帶路人」、搭順風車……甚或為了賺取開銷而不得不想辦法賺錢,對年幼的作者來說都是堪稱「有趣」的遊戲─箇中趣味,來自他們還能呼吸到相對自由的空氣。

戰爭,是什麼?當身邊的大人覺得戰爭很荒謬、愚蠢時,作者曾覺得他們太以偏概全。戰爭是件嚴肅的事,代表為國而戰的榮耀,也代表一連串嚴謹的演說、協商,包括後續的協議、條約、省思等,應該是整齊劃一且齊心向外的決策,不該出現失控、暴亂的景象。
戰爭,是什麼?當作者被不認識的德國士兵用槍托毆打時,他變得茫然無措。他們素昧平生,怎麼會是敵人,甚至,十歲的孩童會對帶著槍枝的士兵造成什麼傷害?當作者在充當總部的飯店看到數以千計的猶太人被送上駛向集中營的列車後,他的世界崩解了。戰爭,曾經離他如此遙遠,當它猝然不及的出現在眼前時,他才知道戰爭沒有秩序可言,也無法以常理評斷,一切變得愚不可及,甚至讓正常人變得莫名其妙的兇神惡煞。

相較於類似題材的創作,《一袋彈珠》顯得祥和,多了份純真,多了份感謝,多了份期許,也多了份對過往的尊重。奔波逃亡的一路上,有幾次的幸運,也遇到數次人性散發的幽微光芒,作者感謝這些願意伸出援手的人。他也寫了好多次「我再也沒看到他(她)。」但他還是嘗試書寫,因為這些人曾經在他的生命裡出現過,也許沒人記得他(她),他們仍存活在他的故事中。
追憶式的寫作,難免多了份成年後的理解,但是作者頗為克制,更多的是還原與反思。沒有過分的喧擾或情緒渲染,只有稀鬆平常卻讓人格外珍惜的日常,更多的是慨歎、無奈。戰爭,並沒有奪走作者的生命,卻奪走了他的童年。短短的一年,他不僅長高、長壯了,也變得更加堅毅,堅強到即使聽到父親被抓捕時,他已不再像一年前的慌亂無措……,甚至在三年後,獨自踏上返鄉的歸途。戰爭,讓他被迫快速成長,長成一個可以面對這個現實世界的小大人。

「彈珠」是作者兒時最喜愛的童玩,「一代彈珠」則是作者對童年的告別與追憶,也代表當時因為戰亂而四散的家人。他們一再逃離躲藏,即便四分五裂,仍舊期盼終有一天將會在更平和、自由,充滿愛與包容的國度聚首。

為何創作這本書?也許是父親曾經告訴他們的床前故事,他也學習已逝的父親,打算將這段經歷告訴自己的孩子,並深深的期許,不需要在孩子十幾歲的年紀,就丟給他一個背包,告訴他得準備逃亡─他希望未來不要再發生這樣的事。
展開
user-img
5.0
|
2019/10/17
推薦給 對自己的童年感到失望,甚至視之為汙點的人

《一袋彈珠》,由猶太裔作家──喬瑟夫‧喬佛,親筆譜出埋葬他童稚歡快時光的輓歌。

而你的童年,曾染上什麼樣的色彩?

或許,過去的你每天踏入汙穢的泥水灘,牽著ㄧ頭頑固的水牛在田間、叢裡,不時對牠拋以厭憎的目光;或許,打從你呱呱墜地,刺眼而惱人的聚光燈便始終照得你眼角生疼,家人的熱切企盼於你,如一條灰藍冰冷的鎖鏈,絞殺著你的夢……

喬佛活在那個黑暗的1940年代,是的,那個極右派橫行於世、動盪不定的二戰時期。

那時──喬佛10歲。

他的童年沒有勞碌的田活、沒有使人透不過氣的,來自家人的期待。他面對的是──死亡:被納粹威脅著生命的時光。

或許,讀完此書後,你將重新正視自己的童年,無論它耐人尋味抑或黑暗無底。

Hope you’ll like it.

──出自《亮語no.33》特別企劃:【閱讀青春──百位青少年精選推薦的24本經典好書】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5/08
《一袋彈珠》是作者喬瑟夫.喬佛的生命故事,透過幼年時期的童真之眼,以自然率真的文字刻劃出二戰德佔法期間,遭受納粹主義蹂躪下猶太人的生活樣貌。當時10歲的作者喬瑟夫和12歲的哥哥莫里斯兩個小兄弟,為了生存被迫離開溫暖的家鄉,展開一段生死未卜的冒險旅程,就猶如兩顆不斷滾動的彈珠,每一次的碰觸撞擊,都是生死交關的攻防,只為尋求一線活命的機會!

為什麼自從胸口別上了黃色星星,原本的日子全變了調,明知道自己是猶太人,卻打死不能承認,這樣無奈恐懼的心情誰能了解?

這本小說沒有納粹大屠殺時期的殘酷畫面,而是聚焦在平凡孩童逃難時步步驚魂的過程,作者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因為戰爭的到來,嘎然停止。兩個小小的身軀,帶著一只背包,兄弟倆互相扶持經歷了許多驚險的考驗,在漫長的逃亡之路上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看到了人心的險惡與良善,也看見了人性的堅持與韌性。如果沒有了火車上保護兄弟倆的神父、怡東酒店負責檢查的的醫生,和尼斯主教和神父的證詞,以及沿途那些素昧平生卻願意挺身相助的善心人士,我很難相信這兩個孩子能在納粹的虎口中逃生!

有問題的其實不是身分,永遠是人的心,當政權野心者把心中存有對種族的傲慢與偏見,化作干戈殺戮時,人禍所造成的悲劇,也惟有人性光輝才能指引出一條回家的路。

正是這些溫暖的點點星光,讓兄弟倆在這暗黑時代,看到生命的愛和希望,更堅定自己對〝活下去〞的信念,在殘酷戰爭的夾縫下還能苦中作樂,磨練出強大的心志,展現大無畏的智慧與勇氣,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哥哥莫里斯冒著生命危險,強忍疲憊連夜來回八次,通過分界線帶路賺法郎的那一段落,除了心疼還有更多的不捨,哥哥小小年紀卻有先見之明,不但膽大心細,而且勇敢機智,充分地把猶太人天生的商業頭腦展露無疑。

關於戰爭,孩子永遠是最無辜的,他們失去朋友、失去摯愛的家人、失去安身立命的家,童年該有的天真與快樂,在一夕之間灰飛煙滅,就如作者喬瑟夫.喬佛所言:「他們沒有取走我的性命,卻造成更可怕的後果」。即使能劫後餘生的歸來,在幼小的心靈早已烙下難以撫平的傷痕。

而這些我們以為已經過去的事,其實每天仍在發生,戰爭的悲歌從來就沒有遠離,打開電視,不同宗教、種族、國籍的對立衝突不斷在上演,這些紛紛擾擾的歧見依然遍地開花的存在,光是敘利亞內戰至今就造成40萬人死亡,610萬人流離失所。這些不是冷冰冰的統計數字,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所組成的。

或許這是生在台灣太平時代的我們永遠無法體會的事,但這本書打開了一個新的視野,讓我們看到二戰時期的苦痛和溫暖,也感受到人們對於生存的渴望與希望,希望我們能藉由這本具有生命溫度和歷史深度的小說中得到警惕,放下既有的歧視與偏見,珍惜現在自由平等的環境,讓我們的孩子能在公平正義下無憂無懼的平安長大。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