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孤兒院:神祕的捕歌器

中文書
童書/青少年文學
79折$ 300
4.5 /5
3位讀者評分
5
33%
4
67%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18/06/03
他是一個奇異小子,看起來很像隻幼狐,可是卻像人類一樣身子直立,也沒有稱的上尾巴的的東西,眼睛是可愛的栗棕色,參雜金色碎斑,口鼻的部位比較像犬類而不是狐狸,最讓人注目且不解的是,他只有一邊耳朵。
他沒有名字,院方只給他一個代號,十三號,他沒有家人,自從他有意識之後,他就ㄧ直身處在這個孤兒院,這個孤兒院裡都是ㄧ些奇特的生物,他們有鳥有老鼠各種不同小動物,他們的共通點就是他們都是孤兒。

  在這故事裡我看到了在青少年裡最常發生的集體霸凌事件,故事裡有一個看似小圓球的生物被院方的其他孤兒當球一樣拋接,而且還比賽看看有誰可以把那球丟過高牆,十三號他生性善良,看到小生物被欺負,應該說很多人都看到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去阻止這樣的悲劇發生,任由這群惡劣的人玩弄,最後這些漠視的人居然也加入嘲笑的行列,但是十三號他鼓起勇氣,他制止了他們,縱使他已經想像自己會如何被傷害,但是他仍然願意為了那團小生物挺身而出,這樣的勇氣真的非常值得嘉獎,真心覺得作者穿插這樣的情節安排的很棒,十三號因此擁有了難能可貴的友誼,他的朋友給了他一個偉大的名字叫亞瑟,猶如亞瑟王那般有著過人的勇氣讓人敬重。

  教會孩子如何面對霸凌,且教導霸凌是不對的行為,不能因為害怕自己也遭受波及而選為漠視及助紂為虐,伸張正義有時候是需要勇敢犧牲自己的利益,需要更多的勇氣去做對的事,那是一種榮譽,人性良善必須被表揚的行為。

  走出舒適圈去冒險,去尋找真實的自我也是這本故事的主軸,倘若亞瑟沒有救下那團小生物崔英特,沒有崔英特這個好友的鼓勵,亞瑟又怎麼能有勇氣逃出這座藏有極大陰謀的孤兒院呢?

  雖然到了外頭的世界會讓人適應不良,甚至會不小心誤入歧途,但我們必須永保一顆最初衷的心,在找尋自我的過程或許會受誘惑,會灰心,會受人性邪惡的試探,要如何不迷失自己是很重要。

  克服內心恐懼,面對獨自一人上路旅行的孤獨
  亞瑟與崔英特必須兩人各自前往自己的家鄉,崔英特有邀請亞瑟先到崔英特家之後,在陪亞瑟一起上路去尋找他的家鄉,但是亞瑟拒絕了,他決定自己一人隻身前往,他內心非常恐懼,好幾次都想接受崔英特的提議,最後他仍然克服心底的恐懼,學會獨立一人面對那未知的世界。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生命中有許多人都只能陪我們走一段人生的路,但是無法ㄧ直永遠常在的時候,我們又將如何走完接下來的人生旅程呢?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因為這也讓我們需要學會如何面對分離這個人生課題。


  在這個故事裡鋪陳了許多人性以及情緒,這些都是在成人之後,很多人會面對卻仍然學不會處理的人生課題。
  很喜歡這個故事,以青少年讀物來說,這樣的劇情介於青少年以及成人之間,青春期的孩子在練習學會如何當成人,然而很多孩子在還沒學會,轉眼間莫名其妙被逼著當大人,不懂得如何在變成大人之後去面對處理大人複雜的世界,這故事鋪陳的架構略為複雜,但卻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去練習學會如何尋找自我及處理自我情緒的青少年好讀物。
展開
user-img
4.0
|
2018/05/25

故事從「任性與私生生物之家」這所孤兒院開始,名字似乎就可以嗅出些許端倪,這裡大多數收留的是半人半動物的混血生物,他們被視為是這個世界的草包、社會最底層的一群,單耳、無名、身形短小的狐狸草包「十三號」就生長在這間有著聳立圍牆、高壓統治和嚴酷紀律的悲慘地方,直到結交新朋友崔英特(沒有翅膀的小鳥),給予他近乎神話般傳奇人物的姓名「亞瑟」,並說服他一起逃到外面廣闊的世界查出自己的真正身分,還有未來的方向。

情節最初讓人注意到的是半人半動物的角色設定,擬人化書寫向來是這類青少年文學吸引讀者進入慣用的方式,想想長了鼠尾或兔耳、豬臉,或是翅膀跟帶蹼的雙腳,甚至就只是哺乳類、爬蟲類或鳥類,可是不管是性格、講話或動作都像人類?乍看煞是有趣!但這本小說巧妙的更在於人類、混血與動物共處的階層架構,這樣的形象反倒一轉成了人人厭惡的污穢害蟲,透過對話字裡行間睥睨藐視的言語也不經令人思索起現實社會的我們,對所謂的“不一樣”又是抱持著何種觀感與態度?!

其次是營造的世界觀和時代氛圍,說這部小說有狄更斯式影子不是沒有原因,除了主角宛若《孤雛淚》的苦難遭遇,同時描繪出維多利亞時代工業革命下的功利思想、貧富差距和奴役剝削等問題,然而尖銳的批判寫實下卻又融入了精采的奇幻冒險,從殘酷的孤兒院所、閃亮的白色大城到可怕的地下世界,不同場景的轉換促成了更豐富立體的架空世界,加上蒸汽龐克的新奇發明、古老神秘的魔法力量,當然還有亞瑟和他那群有如圓桌武士般一個個鮮明獨特的配角夥伴。

有意思的是有著藝術經歷的作者米拉.巴爾托克也將自身喜愛的音樂元素融入其中,從主角擁有非比尋常聽覺的天賦能力、到引發正反派相爭的奇妙「捕歌器」,那些無形的聲音旋律化為具體的細膩筆觸與溫柔力道,讓人沉醉在彷彿是真實與夢境交錯的迷離世界,然後就像是書籍扉頁引用的詩句「我們是創造音樂的人。我們是夢想的夢者。」在音樂的療癒力下,從做夢到捕夢、從勇於出走到自我追尋,於是看似既定的命運有了改變的可能,《混血孤兒院:神秘的補歌器》講述生命的黑暗與困頓,卻也提醒著我們別忘了-希望、信念與奇蹟。

展開
user-img
4.0
|
2018/05/23
生活,從來不是輕鬆的事情,猶如一個不斷欺壓的惡霸,處處為難自己,即使找到辦法解決,過沒多久又會有另一道難題出現刁難,打破此時此刻好不容易可以喘口氣的現況,次次的打擊對於多數人而言是越挫越勇,因為他們的身後又關愛他們的親友和伴侶,反之那些缺乏陪伴的人們,生活如同夢魘般無法逃離也無法甦醒。

故事從一位草包孤兒亞瑟(原先名字是十三號)說起,外貌無須多說,就以他的身分還有所處的背景,晦暗的環境、不足的食物搭建給他的是無窮的自卑和恐懼,因為少了一耳便認定自己是充滿缺陷,因此對話時會偶爾口吃,但對於亞瑟而言這些都無關緊要,因為他知道只要盡到本分就好,至於是什麼責任,那當然是身為草包三大要則:服從、做事和沉默。

如果身為讀者的話起初不會喜歡亞瑟,因為他畏首畏尾的貶低自我抬高他人,只因為別人勇敢出聲,不過隨著朋友的出現和冒險的來臨,他依舊會對自己真正的身世感到擔憂,但是他在旅途上學會正視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對的錯的,或許會後悔或許會不甘,即使無法挽回他也知道每件是正在塑造成一個全新的亞瑟,那個再也不會因為別人而否定自己的新版亞瑟。

沒錯,無論出身多麼低微,甚至身有不齊,都不足以否定自我存在的價值,因為這個殘酷的作為只有本身才能斷定結果。如同卡邦寇院長輩孩提時代父親的打壓,漸漸地相信自己比不上完美無缺的雙胞胎姊妹,漸漸的她失去了自我,慢慢的她迷失了自我,變的殘酷和冷血。

故事非常有趣,藉由一個被社會選擇忽視的角色說起,細膩的牽起人人對於自我價值的追尋,那些做錯的事情和做對的事情都非常珍貴,畢竟每一個都成就了自己,就算帶來的是傷害還有毀謗,重要的是不要愧對良心,正視自己的能力,因為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意義,這點要銘記在心,絕對不能遺忘。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