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女性覺醒的故事

中文書
心理勵志
79折$ 316
5 /5
15位讀者評分
5
67%
4
33%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15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1/10/24
坦白說有點失望,該剖析其實還是偏向文化方面的分析,原本期望是看到更多用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文學作品的…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6/20
坦白說,我一直都沒有好好的讀完《源氏物語》,雖然曾經嘗試過,但就如同作者前言所說,完全無法理解書中凌亂的男女關係,雖然不至於對光源氏感到憤怒,可就是無法好好讀完。但因為這部作品太有名了,大概就跟《紅樓夢》或其他經典文學作品類似,雖然對作品有興趣,但往往因為書中人物眾多或人物關係紛亂或其他因素而卻步,導致雖然有興趣卻一直沒能讀完。



雖然沒有好好讀過《源氏物語》,但在閱讀本書時並不會感到閱讀上的困難,大概就像在看一篇討論了大量劇情與人物的書評,因為討論的角度有趣,反而提高了對於《源氏物語》的興趣。



《源氏物語》主要是描述源氏一生中與眾多女子的關係。源氏為天皇之子,才貌出眾,各方面都很優秀,一生中情史無數。歷來研究多在討論主角源氏,而河合隼雄在一開始即提出自己身為心理學家的觀點,雖然光源氏在書中的樣貌極為耀眼,身邊出現許多女性,但諸多女性並非襯托光源氏,而是作為紫式部的分身,實際上源氏才是為了襯托女角們而存在的男配角。河合隼雄在此也提到希臘神話中的宙斯,認為光源氏與宙斯十分類似,都屬於超越尋常世界的存在,紫式部安排源氏在各方面都具有驚人的才能,,甚至在政治上最後得到准太上天皇的位置,既讓他擁有崇高的地位,但又不與俗世有太多牽扯。



書中將源氏身邊的女性分為四種面向:母親、妻子、女兒、娼婦,書裡的「娼」指的是與源氏發生關係但無法得到妻子待遇的女性,大概類似情婦。紫式部將自身體驗化為諸多角色,組成一個以源氏為中心的曼陀羅圖,隨著故事發展,在「宇治十帖」出現了浮舟這個角色作為個體的女性形象。透過書中的附圖,可以清楚理解紫式部透過角色展現的個性化過程。



河合隼雄分析書中人物時,刻意採用「女性之眼」,並引述了榮格派女性分析家的論述,站在不同角度看故事就會有不同的感受。但作者在最後也指出,男性的英雄故事對所有人都有意義,源氏物語即使作為個體的女性的故事,對現代人也都極具意義。河合隼雄「故事與日本人的心系列」從文學名著、神話傳說來探討日本傳統文化及心理,希望透過這系列作品,能夠更了解日本文化。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6/20
年少時讀源氏物語,宛若霧裡看花:一則書中人物眾多,然稱謂常為其人或其父兄的職稱、且其所指對象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更迭重疊;二來無法理解作者為何不厭其煩地敘說了諸多關於光源氏癡迷於追求各種身分、相貌女性的過程,究竟要表達的是甚麼?而這位出身高貴、光輝燦爛的主角終其一生「玩物喪志」又是何種心態?因此厚厚一部書,讀不到一半便厭煩了。
河合隼雄是近年來最令我懾服的一位日本學者暨作家,因為他的文章不僅思考面向獨到,說明條理分明,亦充滿人情趣味。此外,作為榮格分析師,河合在解構心靈與社會現象時卻總是不忘立足於日本文化,更加增添他論點的豐厚性。
閱畢《源氏物語與日本人》非常驚訝,原來大師也曾和我一樣,對風流的光源氏失望、對源氏物語困惑。更驚嘆的是,其後他竟能由榮格心理學觀點切入,對這部巨作有了新的解析:這是紫式部的內在世界,這是一部古代女性『透過探究內在世界、尋找自我實現的過程』。紫式部筆下的女性,有母親、女兒、妻子、情婦等身分,光源氏這個男性形象不過是作為她觀察眾多內在分身的核心,並不是主角,但是光源氏也在這段探尋的歷程中,逐漸動了起來,開始具有個性和真實情感。由是,源氏物語不再被我視作一個輕薄男子的風流記事,而是一位不拘泥外在現實的女性所竭力摹寫的炫目曼陀羅。
因之,我再度借閱中譯本的源氏物語,細讀紫式部不時在字裡行間向不知名讀者拋出的訊息,或犀利、或俏皮,終於感受到作者的存在。而另一個疑惑也解開了:原來,「紫式部」是紫之物語的作者藤氏部(因為其兄長姓藤原、任職氏部,故稱之)的簡稱;想想,一位原本無名的宮廷女子,因為自己的著作,而有了舉世皆知、獨一無二的稱謂,多麼不凡、多麼令人感動!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6/20
對於我小時候的回憶,其中之一就是任天堂及超級瑪利歐,還有曾經叫做小叮噹的哆啦A夢。

瑪利歐兄弟得在一堆場域如陸地、空中、水裡、水管等地方攻城掠地,奪回被庫巴佔領的領地,並救回被擄走的公主;遊戲中公主總是被動地被關在每個關卡的頭目之後,等著瑪利歐前往救援。屠龍、英雄救美,成為當時孩子們的重要回憶。

而在網路未普及的年代裡,藤子‧F‧不二雄的《小叮噹》則是人盡皆知的漫畫經典,膽小怕事又愛逞強的大雄如何靠著小叮噹完成或搞砸一切任務是主要的劇情,而其中大雄媽媽的可怕,更曾被比擬成魔鬼,即使是一家之主的爸爸也只能畏懼三分。

苦苦等待救援的公主與家中的實質當家,兩種不同典型的女性,卻都曾風靡一時,甚至至今都仍有影響力,而這也正符應了作者河合隼雄在《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女性覺醒的故事》中,所提到關於日本女性地位之複雜性:一方面,日本已逐漸歐美化,形同一個父權為主的社會,另一方面家中大小事務的決策權,媽媽的聲音也不容小覷,而自此帶到《源氏物語》的解析,一本述說著女人如何從「父親的女兒」蛻變成獨立個體,找到屬乎自己的生命故事。

河合隼雄以其心理學的背景,融入了曼陀羅理論,向讀者們分享著他的論點:《源氏物語》雖以源氏為主角,但其實他只是個空殼,全書主要在描述作者紫式部的內心各個豐富面向。我們可以藉由書中每個身為女兒、妻子、娼婦及母親等不同角色的女性中,如何與源氏產生關聯,及之後的發展,看到紫式部的生命故事:她如何進行自我追求、以成為一個獨立個體。

對當代女性來說,要成功地在某個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不太能按其原始的身份及性別獲得優勢,而得轉化成「父親的女兒」才能出頭天,亦即藉由完成父親的期待、走男性霸權認同的路線,才能嶄露頭角。

即使在仍屬於母權社會的平安時代,較有權勢的人也都希望自己生的女兒能成為天皇之妻,進而讓自家人的地位扶搖直上。要能跳脫這種期待實屬不容易,唯有透過出家、脫離世俗的束縛才能達成。

有意思的是,河合隼雄認為,即使如此,也算是女性追求獨立自主的典範,畢竟,對女性來說,這已是其能展現自主性的最堅決的心意。這讓我想到很久以前看過的電影【自梳】,對於不願追隨媒妁之言、想追求自己幸福的中國女性,隨之盤起自己的頭髮作為宣示,儘管自身也許手無縛雞之力,但如此已足以表明心跡。

藉由《源氏物語》最後出現的一個女性浮舟,從生到死及至復生,從沒有主見到意志堅定,我們可以看到紫式部或許想描述的另種不同於「父權社會」的典範。即使不容易,但自此女性可以不再只是「父親的女兒」,而成為一個完全人,得以展現自由意識。

每個人的一生中其實都在追尋著一個自己可以認同的故事,那個人不一定家喻戶曉或有多大的能耐,也不一定會是真實存在的案例,只是對於追尋者來說,故事之所以可以做為典範,是因為把自己投射在該角色上,自己也能成為一個人物,一個能讓自己產生自信、覺得自己也能具有自主權、做些什麼的人物。

最後,個人對於心靈工坊出版此書,實在感到非常佩服,雖然該出版社已先後出版河合隼雄的許多作品,然而也許一般人對日本感到興趣,卻不一定會想深入理解該民族的文化,而且書中部分用語較不為一般人所熟悉,所以讀起來可能會感到有些艱澀,建議能先行讀過原典《源氏物語》,或許在對整個故事梗概有大致上的了解之時,我們會能更深入體會作者眼中的日本人。

作為結語,個人以為,不論性別,或許我們都可以勇敢地嘗試去追尋、建構自己的典範故事,並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定位,進而展現自己的個體性,也是作為諮商工作者河合隼雄的期盼。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6/20
犀利人妻收編小三

父權下女性「只能」從外在世界面對諸多男性中,依其找出與之對應與依附的角色(例如:先生的「太太」、人夫的「小三」),並且被社會強迫戴上僵化的人格面具,以及背負道德罪惡感,甚至現成的敵人,例如人妻的死對頭就是小三。

意外的是,河合隼雄在書中直指《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一人分飾多角,扮演圍繞光源氏的諸多女性,解放、細緻「分化」個人或集體潛意識陰暗的女性(例如:沒有婚姻關係的娼婦),並有意識地發展「內在現實」。

每位犀利人妻心裡,都住著一名小三。

只不過這小三(娼)是精神性的,且充滿陰性能量發展的潛能。本書大篇幅討論「聖娼」,試圖還原母權時代,「性」是一種象徵的儀式,純然地讓女子從「女兒」過渡到「母親」,而女子本身的靈肉合一經驗與自我認識、確立才是重點,而不是在父權社會中,作為工具性地取得附屬的身分,實為制約而已。

將陰暗面的「娼」帶進意識中,並與對立面的「妻」,進行「調合」,甚而整合成全面的陰性能量,這正是犀利人妻最溫柔無敵的收編,更是活出全新版本故事的實踐。

本書以榮格心理分析解析《源氏物語》,小說人物的豐富性,既活化也淡化了「個體性歷程」的理論艱澀,卻是可以幫助每一位女性活出個體的完整範例。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6/20
《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女性覺醒的故事》-書評
要說對日本的興趣,自是因為最近學起日文。而源氏物語對我而言,與其說像是紅樓夢,我更覺得他更接近金瓶梅。眾多女性圍繞著一個男性而起的故事線,似乎應該以男性為主軸,走一個眾星拱月的路線,但這本書帶來的是另一個視角,從女性的角度出發。
在日本文化中,女性的角色與地位,迄今仍與男性有著極大的差別。許多的用語、文化,都還留著男性中心的影子。舉例而言,命令形這個動詞變化,女性就不建議使用。猶記得我同學當時還問說,那女生學這做啥?我只好幽幽的說,可能是聽懂別人的命令吧!
故事的主角光源氏與作者剛好是生理性別的兩端,一個女性書寫男性的故事,且成為日本的傳統物語之一,可說是極為經典。要讀懂整個故事,正如同讀傳統章回小說一般,需要對故事的人物有一定的認識,並且能理解他在故事中的角色以及影響。
作為一本詮釋源氏物語與日本人關係的著作,作者做得非常好的地方是,針對故事做了深入的分析。透過曼陀羅的方式,並在書中提供不少圖像,協助讀者理解故事,而且以榮格心理學基礎,分析著整個故事的軸線與發展,是一個難得能把理論透過一本傳統著作作展演,並且如此平易近人的論著。
本書還另外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就是把這些女性的角色逐一分類,包含母親、女兒、妻、娼等角色,透過結構化的分析,原本讀來直述的故事,又顯得更為立體。而故事主人翁,作者也透過分析光源氏各年齡階段的遭遇與心情、個性轉折,來凸顯這個故事精采之處。讀來除了覺得源氏物語果真是日本物語的代表作之一外,也相當佩服作者分析的能力。
除此之外,書本除了分析故事內各角色的恩怨糾葛,也同時分析竹取物與作者紫式部的心境。對日本文化而言,作者作為女性,能夠寫出這樣的代表作實屬不易,而這個文化脈絡下,作者想要表達的,與作者的分析頗為密合。詮釋學論作者已死,而這書,就在不斷的詮釋中,用特別的方式再活過來,以一種生動的方式體現著日本文化。
有別於傳統的理論書,不論是對日本文化有興趣,或對榮格心理學有興趣,甚至想要知道作者使用的曼陀羅分析方式的人,都可以透過這本書,有了新的閱讀經驗與理解,除了能更為進入源氏物語的故事外,也增添了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可以徜徉在小說中,也帶起心理學的眼鏡,過一過當大師的癮。
推薦給對源氏物語有興趣的朋友,你可以從中得到另一個看小說的經驗。另外,也推薦給做心理學研究或對榮格有興趣的朋友,畢竟,理論書確實比較難以消化,而略帶點理論的書,也可以提升點書卷氣質之類的。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6/20
源氏物語與日本人 試讀心得

一段梳理、並長出自我豐富生命力的故事:
書中用很淺顯易懂,至少接說盡可能白話詳實的方式,論述日本家喻戶曉的著作《源氏物語》的作者,如何透過書寫歷程,整理自我內在多元豐富的面向,並且彰顯出豐富多元生命力的過程。

作者也透過榮格心理學的角度,用豐富的象徵概念,協助我們反思,我們多半很習慣從小被灌輸到大的價值觀、半推半就的接納了主流文化的薰陶,但我們是否有機會靜下來,梳理自己的內在,有多少未必符合主流文化期待的自我?或許,透過自己愛看的文學作品、故事、劇情是個相對輕鬆自在的管道,在那些故事裡,我們讓自我內在的不同面向有了安身立命的空間,也讓自己,多了一份全然理解並接納自己的機會。
展開
【《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女性覺醒的故事》試讀心得】

對於和精神分析或分析心理學不是很熟的人,很有可能會被它艱澀又難理解的專有名詞給驚嚇到。通常我會推薦的「入門款」會是溫尼考特或河合隼雄所寫的書,因為他們較少使用艱深的詞彙或用語,即便是初學者或是根本不認識精神分析的人,也能容易理解。而相較於溫尼考特對於孩童經驗的剖析和理解,河合隼雄在這本書中,以榮格理論為基礎,重新詮釋《源氏物語》這本書的內容,《源氏物語》作為日本重要的著作、小說,或者說是種神話,在歷史與文化上具有很大的意義。

很多人談到《源氏物語》第一印象都是,一個男人不斷的與不同女性圍繞糾結的故事,其中的人物繁多,如果沒有做筆記,畫心智圖,我也很難記起誰是誰,以及他們之間又各自發生了什麼事。但這樣一個看似以男性為中心,其他女性繞著主角光源氏,和極少數男性團團轉的故事。但透過河合隼雄的分析下,讓我們也有機會看到一種以女性為出發點的視野,源氏物語中的女性角色們,其實是作者紫式部自身的故事,紫式部透過書寫將他心中的內在的不同面向自己給書寫下來,這是很有趣的觀點。透過書寫,人可以將對於自身的想像幻化為文字,又從文字將之具體顯現,從這樣的過程中可再一次的經驗與理解自身那些思考、感受、想像,而使個人的經驗更加完整,人需要說故事,並從中發展出自身存在的意義。

從客觀與主觀交織的過程中理解自身,「說故事」在某種程度上,如同心理治療般,透過語言文字的書寫讓人的慾望與思考,被重新看見與理解。重點不是散發著「玉虫色的光芒」華麗而虛幻的光源氏,而是分別代表著母親、妻子、女兒、娼婦的女人們,以及身為他們整體的紫式部自身,所有的故事將回到作者自身,就如心理治療中案主們的故事,無論是多麼的虛幻、距離現實如何遙遠,都是在說明他自身的感受、想法與情緒,甚至指涉著案主與治療者之間此時此地的關係。

《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女性覺醒的故事》是本有趣的書,推薦給對於日本文化與榮格分析心理學有興趣的朋友,也很期待接下來「故事與日本人的心系列」的出版。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6/19
《源氏物語》是日本古典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
《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則是作者河合隼雄以榮格心理學為底,以曼陀羅意象為構圖的方式,將源氏物語中的各個角色,再次賦予靈性的故事。

以往的我,對源氏物語的形容是,多位女性跟一位男主角發生情愛關係的一本小說。在本書,作者卻主張,源氏物語講的不是光源氏的故事,而是作者紫氏部她自己的故事。

的確,在本書裏頭,作者便細細的敘說,物語中每個角色的生命處境與其呈現出的人格風貌,也很巧妙且有結構的去安放每個角色其相對應的心靈位置,呈現出巧妙的女性心靈境界的樣態。

這樣的筆法,就彷彿心理治療一樣,將人的面向,依依開展,多元且立體,豐厚意義,深化處境。
閱讀本書,帶領著我,去思考自己與他者間的關係,去思考想活出什麼樣的自己等存在性的生命議題,是一本值得再三閱讀的好書。
展開
user-img
4.0
|
2018/06/19
現代人如何安頓自己?──閱讀《源氏物語與日本人》

這是榮格派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在20世紀末考察《源氏物語》的眾多人物的深層心理狀態後,欲回答的問題。他認為本書講的不是光源式的故事,而是紫式部(作者)自己的故事;他從心理治療師跟深層心理學的角度來閱讀,建議我們把此書,當作紫式部探究自己內心世界跟自我實現的故事。

有別於採取客觀的、分析的「男人之眼」來解讀;他邀請我們以注重關聯跟全體樣貌的「女人之眼」來進入,試著理解各人物角色的主觀內在真實,並把圍繞在光源氏身旁的四種女性群像:「母親」、「妻子」、「娼婦」跟「女兒」,視為住在紫式部內心世界的豐富多樣的女性分身。

如此展開的,是紫式部獨異的生命長景的曼陀羅,河合隼雄稱呼「紫曼陀羅」。

在進入故事的分析前,河合隼雄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人為什麼想要說故事?」他認為這和人需要確認自己的存在意義,需要修整每天經歷到的各種情感、關係,找到一個可以接受、安穩的型態有關。於是說故事,成為我們統整自己內、外在現實的一種工夫,是我們在人世間安放自己的積極嘗試。

榮格派分析家紐曼(Erich Neumann)指出,近代的西方自我最能由「英雄神話」來闡述:其故事骨架由英雄的誕生→消滅怪物(攻克無意識)→獲得女性(重建人間關係)所構成。

河合隼雄則指出日本人的自我,是在經過一定程度的生存考驗後,轉變成非常積極的女性(意識),讓無意識的渴望自然流出,並透過意識去努力實踐;他認為從被動忍耐轉成主動積極,並跟無意識保持調和、共鳴,這才是日本人的自我實現。

這裡的男性、女性意識,並不是絕對的性別區分,而是指稱不同的意識狀態的特質(故對男女都適用)。諾伊曼討論,男性意識像太陽,女性意識像月亮;由此來看,近代的西方自我當然是男性意識主導的存在,日本人的自我則具有女性意識的特質。

兩造對於我們的無意識心理動力,給出了不同回應。也許,我們可以在西方的英雄神話跟日式的積極女性形象間,自由地擇一或走居間的路;重點是,我們需要找出能夠平衡自己的外在現實跟內在現實的日常實踐(如紫式部的書寫),上路後承擔無盡的高低起伏,一磚一瓦堆砌、胼手胝足打造安頓自己的故事。

下次相約,我們來述說各自的生命實踐故事。說來這也是本書帶來的啟發!

PS:本書還有很多的心理治療洞見,跟精闢的角色心理分析,但不是本文能力所及的引介範圍;只能留待你自行閱讀了!個體化之路,我們都只能自己走。
展開
user-img
4.0
|
2018/06/19
一開始見到本書書名有源氏物語四個字,我有點抗拒。因為《源氏物語》這部日本家喻戶曉的傳統文學,地位等同於我們所熟稔的《紅樓夢》;而我無知地認定它可能也如《紅樓夢》一樣,會將研究的焦點放在男主角豐富的情史。
但是,吸引我想研讀這本書籍,理由是因為作者河合隼雄。我很好奇,跟隨河合隼雄的眼光,理解《源氏物語》這部有千年歷史的文學,我會得到什麼創新的心理學意義?
首先作者告訴我們,本書他是用「女人之眼」來觀看《源氏物語》的結果。 也就是說, 他是重新去理解《源氏物語》書裡面「女性的世界觀」;而不再是聚焦於男主角光源氏的故事。
我很認同他提示的一個觀點:「人需要什麼故事才能生存下去?」相對於紫氏部有《源氏物語》, 那麼我想問:「現代女性,到底最想要生活在什麼樣的故事裡呢?」
女性除了選擇浪漫愛情、或選擇孤單外,還有什麼樣的故事可以選擇? 有了這一個故事,能讓女性找到答案,找到一種說法,是支持自己可以活下去的理由。當然,最重要我也覺得,現代女性應該要有自信,自己的故事可以跟別人不一樣,不必遵循傳統,只要是獨一無二就很具有意義。
河合隼雄帶我們看見《源氏物語》給予現代女性珍貴的啟示,是在於紫氏部創造了女性新的形象: 女性不再需要透過與男性的關係,來決定自己的身分和價值。換句話說,女性身而為人,就是有存在價值,就可以擁有自我認同。個人的價值,不必要是展現在與男性的關係裡,並非要成為某人的母親、妻子、或女兒才有價值。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6/18
《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女性覺醒的故事》
#推薦很好看!

平家物語是講平家的故事,源氏物語是講光源氏的故事,聽起來十分合理,平家物語我讀的興味盎然,但讀源氏物語時,我心裡很疑惑,除了可以探知平安時代的種種外,為什麼我要讀一個花心又好色的人的故事?因此才讀了幾篇後我就擱置了兩年無法繼續。

這次得到了《源氏物語與日本人》的試讀機會,全本讀完後讓我大為改觀,我好像可以繼續讀源氏物語了!

河合準雄開題就先點破,《源氏物語》不是光源氏的故事,而是作者紫式部這位女性的故事!以<須磨>為分界點,前面的光源氏其實是一個輪廓非常不明顯的角色,與其說是主角,襯托書中女性們的配角才更為合適。為了表現出紫式部內心裡不同的女性,需要有一位男性,透過和這位男性的關係,才能將不同的女性描繪出來。

後面的三章從「母親、妻、娼及女兒」的四種功能,來分別細細描述光源氏身邊的女性,完成了一個曼陀羅(Mandala)圖;河合準雄是榮格心理學家,這個曼陀羅的應用應該是從榮格而來,讀完榮格後應該會有更深的體會,但從書裡的形容與維基上的解釋,可以感受出曼陀羅應該是一個描繪完整的人或是關係上的圖像,書中有些附圖可以做參考。另外原以為沒讀過《源氏物語》看這本書會很吃力,但河合準雄在分析時,都會帶出人物關係及背後的故事,除了依然人名很多讓我需要寫下來對照之外,對於瞭解本書主旨是非常清楚的。

最後書前的兩章,講「故事」與人之間的關係更是十分細膩貼切,「男人之眼」與「女人之眼」,「父親的女兒」與「母親的女兒」等等,在後面三章的分析上非常有助益。是本易讀好看精彩的書。

書中有一句話很打中我的心,「每個人都在透過說故事來確認自己的存在。」心有戚戚焉,我們不妨也耐著點性子,好好聽聽願意和我們分享他(她)的故事吧!

話說,這又繼續鞭策我把躺在書櫃裡的榮格《心靈類型》跟《榮格自傳》拿出來讀完。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6/17
《源氏物語與日本人》試讀活動-讀後心得:男人眼中的女人,女人眼中的女人

這次非常榮幸能夠參加心靈工坊的新書試讀活動,此書的作者正是日本非常知名的榮格派心理學家「河合隼雄」,作者的行文非常平易近人,即使提到榮格心理學的專有名詞,也會淺顯易懂地加以解釋,而譯者的翻譯也十分通順好讀。

本書的第一章即點出「故事」的重要性。雖然在現代社會,故事一詞容易給人虛構、非理性甚至道德教訓的意象,但回頭想想,我們生活中仍然充斥著不少「故事」,儘管它們現在是以電視新聞、社會報導、電影、紀錄片、小說…等等方式呈現,但它們所傳達的社會價值、人生道路、因果報應…等寓意,則是如出一轍。而且當今科學(理性)、科技掛帥的時代,我們最重要的並不是去鄙視過去故事的非現實或幼稚淺薄之處,而是去解釋、去闡述故事中的象徵意義,以便更深刻地反思那不易發覺的思想枷鎖。

河合隼雄在這本書中提出最顛覆性的看法,就是認為《源氏物語》的主角「光源氏」,其實是為了襯托作者「紫式部」所經驗到的眾多女性面貌,而創造出來的一個「空洞化的主角」,但這一空洞,卻是「紫曼陀羅」相當重要的結構。紫式部所描寫的平安時期女性,大致可分類為:母親、女兒、妻子以及娼婦(其實較類似情婦的概念),並藉由光源氏與這些女性發生(性)關係,來描繪她們的情感、心靈與際遇。光源氏與這些女性的熱鬧故事,也許可以總結為「紫之上」的一句:「世上再沒有如女人這般持身困難,可悲可憫的生物了…。若是對哀傷與快樂皆視而不見,一味地韜晦自閉,又何以品嚐浮生之繁華,聊慰此世之無常徒然?」看了這段話,令我感到一股強烈的「物之哀」,彷彿在一旁冷眼觀看撲火的飛蛾,任由火焰慢慢燒殘了身軀。

但紫式部並不認為女人只能感嘆「持身困難,藉由品嚐浮生聊慰無常。」更非只是撲火飛蛾,《源氏物語》最後的「宇治十帖」,就是她嘗試提出來的超越之道,「浮舟」這位女性也是經歷了源氏後代子孫的熱烈追求,但比較不同的是,紫式部讓她以投水自盡來獲得死後新生,並以「出家」來象徵她最後決定聽從自己內在的聲音,走出自己的路。雖然前面也有好幾位女性選擇出家,但紫式部描寫她們出家是為了逃避世俗,比較偏向厭世而非自己內心的選擇。

也許在平安時代,女性要能重獲此身之自由,只能選擇遁世出家,但在現代,相信無論是女性或男性,在歷經這些角色的磨練、看清了世間的本質之後,有更多不同的方式能夠找回自己的本心,也許這就是《源氏物語》這故事所帶給我們的現代意義,而這層現代意義,則需要透過河合隼雄《源氏物語與日本人》這本書的解讀,來讓我們能更容易地理解。
展開
user-img
4.0
|
2018/06/17
文學這種創作形式,在人類產生文字概念之後,就開始運作著。透過這種人類才能理解的符號,許多精神、概念、想像才得以延續。而好的文學,或許就是那些能夠抵擋時間洪流考驗,持續流傳至今,可被稱為「藝術」的作品。

本書的基礎是「源氏物語」,在日本文化中,這是部影響很廣泛的作品,也是後來許多經典創作的基礎(像是《平家物語》、《好色一代男》等)。除了文字之外,這個創作也帶動了後來繪圖形式的再製,從〈源氏物語繪卷〉到廣泛存於民間的源氏繪;可見此作品在當時代的影響力。

書籍介紹區,是這麼介紹源氏物語的:
  「《源氏物語》是日本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也是世界最早的長篇小說經典。才女紫式部以多采妙筆委婉細膩述寫天性風流多情──皇子光源氏一生複雜的男女關係,反映人生的無常和悲哀,也描繪出當時的社會人情和優雅生活情調,故事扣人心弦,影響日本文學及習性品味極為深遠,千年之後仍被視為是女人了解男人好惡之範本,也是男人向女人示愛的指南。」(出處)

有人將這部作品比擬為日本版的紅樓夢,兩部都是經典,篇幅都不短。還有一個重要的現象是,即便作品推出許久,仍持續吸引著許多後代人爭相「詮釋」。顯然,裏頭除了文學與藝術之美外,仍大有文章。在此也推薦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前,可以先閱讀相關的著作,讓自己對源氏物語有基本的了解,讀起來會比較順。如:源氏物語樂讀本【新裝珍藏版】或林文月教授翻譯的源氏物語。

日本心理學家、榮格分析師河合隼雄在這部《源氏物語與日本人》中,以榮格心理學的觀點,帶領讀者一窺這部作品中的心理學意涵。好比,在那個大時代下,男性與女性的自我/認同,如何能將性別放在更大的架構,好比陰陽、阿妮瑪(anima) 和阿妮姆斯(animus)理論之下檢視,洞見彼此互為競爭又互為需要。又如自我的分裂、個體化與孤獨等。

雖然榮格心理學並非我的專業,但從這本書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抽絲剝繭,盡可能地想與源氏物語對話、想跟作者紫式部對話,又或者,其實是想和那個大時代之下的人們對話。

書中最讓人驚艷的觀點,可能讓大家意想不到。在許多人想像中,源氏物語「主角」光源氏應該是個英俊的存在(據源氏物語,他天生即有著光輝燦爛的俊美外表)。讀者可以從源氏物語的再製作品中看出端倪。

但經河合隼雄的閱讀與剖析,他一直感覺不到光源氏做為一個人「實體自我」的存在。縱觀全書之後,他提出另一種詮釋的觀點:與其說光源氏是本書的主角,不如說光源氏的安排,是為了凸顯出他身邊各種性格女性,與他形成的關係。河合隼雄的兒子河合俊雄也認為,這種「中空」的安排,使得各個女性的角色鮮明起來。河合隼雄最後將這以「曼陀羅」的架構來理解與詮釋這些人物角色,是非常引人入勝的新見解。

「曼陀羅」(mandala)來自梵語,是「圓」的意思。是榮格將之從東方引進西方的概念。榮格認為,這種象徵性的形狀,代表整體的自我。曼陀羅是「整體」之中最簡樸的樣式。榮閣自己就曾透過持續進行曼陀羅繪圖,探索自身出現的對立、掙扎、矛盾、妥協和衝突。他也認為,在創作過程中,我們也可以藉之使東西各自歸位,恢復秩序。透過這種觀點來理解源氏物語中的女性人物和主角的關聯,確實非常有意思。

作為一本重新詮釋的書,閱讀本書需要一點榮格心理學的背景,當然也需要略知源氏物語的架構(如果能詳知會更好)。不過,作為一種新型態的論述,本書也提供了不同的觀點。過往閱讀文學,特別是過往的文學時,總覺得「那離我們好遙遠」(回想起高中閱讀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都有種不真實感)。

源氏物語經過河合隼雄的導讀後,變得十分「現代」。在各個時代下,都有心理學理論的產生。這些理論或觀點,至今仍能留存的,勢必是因為裡頭有些見解,仍符合當代人所需。

透過心理學的眼鏡,重新檢視很久很久之前的故事,我們或許會發現,不管是古人或現代人,作為人的存在,我們有些地方都是一樣的。以古觀今、以今觀古,透過這樣的對話,我們或許能從過往的歷史中,找到一點當代人仍適用的救贖。
展開
user-img
4.0
|
2018/06/16
我是從天海祐希的電影《千年之戀》裡開始知道光源氏的,後來又因為想知道文本裡真正的光源氏形象,所以閱讀了林文月翻譯的《源氏物語》版本。當時的我無法理解一個到處「染指」女人的壞男人,為什麼還能得到許多人的喜愛?我也不認同那種偷情或強迫,只覺得那果然是一個「不得了」的世界。所以在生硬的啃完整個故事後,就再也沒有重複的溫習,甚至連書都束之高閣。對於光源氏的形象,我也只停留在天海祐希反串的絕美扮相中。




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必須更清楚的掌握一些經典日本文學作品,所以在一些論述性質的篇章中,我看到的多半還是對光源氏的解析、紫式部的研究,幾乎都是站在男性或傳統的角度說明這個異色的故事。所以我也僅僅只是將光源氏從一個渣男提升到為了美色不顧一切的「情聖」。然而我知道這種對主角的厭棄並不客觀,必須藉由文本來分析人物的背景和形象。只是要達到研究的高度還需要更多的先備知識。

其實對於完全不熟悉《源氏物語》的讀者來說,作者河合俊雄會適時地介紹人物的生存軌跡,也會在圖表中加入清楚的說明,所以雖然整體的學術性、論述性很強,必須要靜心精讀才能理解每個章節的關聯,但是因為作者的旁徵博引,所以也讓讀者感覺耳目一新。然而對於已經理解《源氏物語》的進階讀者,可以是全新的體驗──從女性的角度來看,畢竟正如作者所說:「男性的眼光,使結構分明;而女性的眼光,看的是全體的構圖。」如果從作者構築的脈絡來看,我覺得自己能夠比較清楚的感知故事裡的重心,也從不同的分析看出了源氏的依戀、脆弱和無助。

女性的角度和觀點是另外一種解讀方式,讀者如果能夠拋開成見接受作者的敘述,或許能夠理解在「母子」、「父女」、「情人」的關係轉換下,不同的身分和定位切換的適應。閱讀這本論文式的分析讓人感到痛快,因為在輕鬆的閱讀中我們能夠得到自己的感動,但是在學者的眼光下,我們看到更多細節的呈現。那些各自精采的女子並不那麼悲慘,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男人們也需要支撐和浮木。所以能夠樂得這本有點難度的作品是很過癮的經驗,讓人忍不住期待「故事與日本人的心系列」。希望藉由更多心理分析的作品可以了解日本這個特殊的民族,還有他們呈現出來的文化。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