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

中文書
人文社科
7折$ 392
3.5 /5
1位讀者評分
5
0%
4
10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這本書,就是在講手機,或者進一步說網路科技,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從我們如何和自己相處,到如何和別人相處,進而建立關係或說是信任的模式。這不是一本完美的書,我們可以看見很多有趣的例子、說法,但很難看出一個明確的脈絡,因為這一切都是現在進行式,要如何去完整的捕捉一個正在膨脹的事件呢?但我們多少可以用這本書去測量,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怎樣的人,而我們真的願意成為那樣的人嗎?

下面節錄一些我個人覺得有意思的段落,以利參考:

讓我們做個實驗吧,你有沒有辦法,一個人靜靜地坐著十五分鐘,不能看書或看手機呢?(改寫自第21頁)
無聊和創意及創新有關,讓我們有空間去思考,去理解正在聆聽的對象,進而得到我們從未想過的刺激。(改寫自第56頁)
等年紀再大一點,信任是以其他方式培養出來的。除了需要溫飽之外,還需要獲得聆聽。(引自第145頁)
我們逐漸習慣把生活看成可暫停的東西,以便記錄下來,從記錄的東西裡截出特定的脈絡,或是把它串接到另一個脈絡上。在這些活動中,我們不再把干擾視為破壞,而把它當成連結,甚至還會主動去尋找那種干擾,找不到時就自己創造干擾。(引自第159頁)
我們可以不要把交談看成資訊分享,而是把它看成營造一個有待探索的空間。你有興趣聆聽一下別人談一下他是怎麼處理事情的,例如他的意見或看法。(引自第192頁)
威廉斯認為,發揮同理心不是始於「我了解你的感受」,而是始於你意識到你不懂他人的感受。因為不懂,所以你開始與對方交談:「告訴我你的感受吧。」威廉斯認為,同理心提供了陪伴和承諾,你的主動施予改變了你。當你逐漸意識到你對他人的了解有多少時,你也會開始明白你對自己的了解有多少。威廉斯說,你因此學會「更專注、更有耐心,一種設身處地為他人思考的新技巧」。(引自第218頁)
第一,用筆電做筆記的背後,隱藏著一種幻覺:當機器可以讓我們把筆記記得更快時,我們以為筆記也會寫得更好。結果,我們根本不是在做筆記,而是變成打字機。第二,當機器能夠代替我們做筆記時,那並未幫我們達到想要的目的,因為做筆記就是一種學習思考的過程。(引自第282頁)
避免服務業被視為普通商品的最佳方法就是培養關係,那是需要靠對話培養的。(引自第356頁)
寫部落格促使她寫一些她最擅長的東西,不鼓勵她冒險。現在私下創作讓她感覺更有求知慾。(引自第382頁)

其餘我個人的看法等,可搜尋「我所閱讀的一切」(第十七週)。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