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兒童

中文書
文學小說
79折$ 252
4 /5
12位讀者評分
5
42%
4
25%
3
33%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1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3/06
為了躋身上流,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吳曉樂《上流兒童》讀後心得

「假如一個人只是希望幸福,這很容易達到,然而我們總是希望比別人幸福,這就是困難所在,因為我們總把別人想得過於幸福」—孟德斯鳩。

本書在開頭時,即引用孟德斯鳩對於「幸福」的獨到見解,來為整本書的內容,下了一個恰如其分的註解,也作為鉤子,引出後段曲折離奇的情節。

在追求幸福人生的路途中,人們時常會發現走著的路越來越陡峭,旅程彷彿永無止境,就像是故事中的勻嫻一家三口,從起初懞懂的加入那名為上流的競賽後才漸漸發現,原來光鮮亮麗的上流社會,藏著許多不可告人的內幕,而躋身上流,所得負擔的代價,往往是原先自身預估所不及之處。

正如本書封底,具有啟示的一句:「沒有遊戲資格是種痛苦,但更大的痛苦,是加入遊戲後才發現無法退出」。人生中的許多時刻,最後的結局,時常與參與的我們起先以為的背道而馳,直到想脫身時,才發現最大的苦難,莫過於難以自拔。如果最後都要離去,或許在遊戲尚未開始前,就先避免加入,是最明智的選擇。




#鏡文學 #吳曉樂 #上流兒童 
#躋身上流 #上流社会
展開
user-img
4.0
|
2023/12/06
擠身上流

✏️80/20法則
80/20 法則講述,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財富由百分之二十的人所擁有。甚至在2023年的調查裡發現,世界上前 1% 的人掌握了 63% 的資源。但是討好他們、接近他們,除了提高我們對物質享受的眼光,是否真的有利於過上更好的生活 ?

✏️ 快速通關券

關於這個問題,作者直接讓女主陳勻嫻,和其兒子培宸,拿到貴族中學的名額。在先生老闆Ted為兒子Chris舉辦的生日派對上,培宸意外與小壽星能玩在一塊,故被欽點為玩伴,全額補助學費。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接下來要為這份禮物付出哪些代價。


✏️ 守住本心

雖然勻嫻失去了兒子純然的信任,夫妻關係也回不到當初,似乎惹人同情,但就我個人會認為這也與她的選擇脫不了關係。
本身對於奢華與上流生活的渴望,讓他一次次做出選擇,甘願被操弄,當然最後她還是為了兒子守住了最後的底線。
作為一個在醫療業、科技業打滾的人,接觸這些上層的機會不少,但我始終認為生活是自己的選擇,其他人想分享這樣的奢品經驗,我可以當聽客長見識,但不該任由物慾膨脹。
身教該先於言教,小孩始終是注視著父母而成長,父母的品行將塑造其價值觀。
展開
user-img
4.5
|
2023/07/26
延續上一本《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上流兒童》更為深入的去挖掘一個母親沈淪到無可自拔的過程。
如果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一顆鈴聲大作的警鈴,讓我們發現災難正在發生,那《上流兒童》就是那趕赴現場做連線的記者,為大家實況來龍去脈。
《覺醒父母》書中深刻的背後信念到現在都一直深深的影響我:在教養孩子以前,為人父母必得先反思己身。
“你要孩子做的,到底是他的需要還是自己的?”
吳曉樂在第一本書《你的孩子不是妳的孩子》片面的指出這些母親對孩子成就的貪婪和無所不用其極。引爆出的與孩子的齟齬隔閡,這些母親都能因為懷抱著某種焦慮和執念而置若罔聞。
雖然如此,她並沒有在這些篇章中單方面的斥責母親這個身分(或妖魔化),更多時候在她的敘述中,我看見的是一個提問,問這個社會:為什麼這些家長會變成這樣?於是,她用了第二本書《上流兒童》試圖去理解一個母親變得貪婪的根因:這個社會對於母職的期待、龐大的經濟壓力、外界營造的完美母親形象、職業婦女工作與家庭的兩難、無可避免自我的譴責⋯⋯等等,這些外在的聲音就像是一顆顆小碎石,投擲進一個成為母親的女人的心裡,泛起漣漪,使她原始生下孩子的初衷受到震盪和影響,慢慢地湖面上的小船就漸漸駛離了原先的方向。
學習本應愉悅,然而當我們倒入太多成人世界的顏色,孩子們便需要提早以懵然無知去適應和理解那些弱肉強食和適者生存的殘酷道理。
既然都已演化成人,我們似乎沒必要再以母獅冷眼放任幼獅獵捕的行為養育我們的孩子吧。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8/21
作為一個靠自己努力爬上前段大學的學生,看到資源家庭小孩所享有的,不免欽羨,但也覺得十分窒息。在補習班工讀多年,實在見過太多這種為孩子拚盡一身努力,因而對一切憤世嫉俗的家長。
害怕也感慨,若為人母是否也會踏上這樣的道路?是否也會加入這個在全世界所進行、名為起跑點競賽的家長限定遊戲。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8/01
作者的寫作功力深厚,尤其寫出了進入婚姻後的女性對於教養教育的期望和掙扎,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寫出了這麼細膩寫實的細節,對於階級制度和被考試綁架的台灣兒童,這本書寫出了非常真實的狀況而事實上一直在發生著目前也正在發生。
展開
user-img
2.5
|
2022/05/10
為什麼要把家庭主婦寫得那麼偉大,現代有那麼多女人整天把很多時間花在滑手機和上網抱怨和美容,小孩丟給安親班老師是那麼普遍的現象,作者請跟上時代趨勢好嗎,偉大的家庭主婦是好久以前的事了,要不要去看看有多少婦女是多麼晚才去接小孩回家? 倒是拍照假裝很照顧小孩的動作一大堆
展開
user-img
3.0
|
2022/02/01
若說全球的生育率如滑梯,臺灣的低結婚率和低生育率就像雪崩一般,一年比一年低迷。在普遍認為「家裡僅靠一份薪水吃不飽」的情況下,亞莉.霍希爾德《第二輪班》把職業婦女下班後仍需負責的家事、育兒稱為「第二輪班」,要我說,臺灣女性還有第三輪班--「公婆」,和第四輪班--「教養」。
閱讀《上流兒童》時,「第二輪班」、「第三輪班」和「第四輪班」一直在我心中迴旋不去。女主角陳勻嫻為了房貸,將週歲的兒子送托育,投入銀行考試並順利就職,因為「第二輪班」(課輔、接送小孩上下學)與「上司」葉德儀時有磨擦。陳勻嫻會跟楊定國結婚,多少是為了公公楊一展承諾的「信義區房子」,結果婚也結了、兒子也生了,懷孕期間還一邊照顧得血癌的婆婆,心力交瘁;本以為如此盡心盡力,婆婆過世後一家三口可以搬進新家;不料「信義區房子」卻因公公投資失利被法拍,這下心血化為烏有,與公公的心結,成為夫妻間齟齬的引信,不時爆發;「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更讓陳勻嫻像吃了迷幻藥一樣,以為加入貴婦團便可直上青雲,一步一步攀著天梯,到達「夢」的彼端。
小說著墨於「小人物」(中產階級)對「貴婦圈」(上流社會)的迷戀,家長的LINE群組時而團結時而分化的人際關係,也經營得有聲有色、入目三分,但總覺得「少了些什麼」。陳勻嫻為了讓獨生子進入明星私小,「欠」了梁家綺一個人情;可說日後篡改成績、推人事件都是「欠下人情」的結果。這種「一步錯,全盤錯」的情節安排雖有些誇張,但陳勻嫻當局者迷、梁家綺食髓知味,也還符合人情。但陳勻嫻有錯嗎?在這個「不讓小孩輸在起跑點」的「拚教養」時代(請見藍佩嘉《拚教養》一書),陳勻嫻對私校的迷思、「雙語」與「競爭力」畫上等號、以及職場即戰場,還要面對單身的主管對「母職員工」的苛刻……丈夫楊定國到哪裡去了?除了口口聲聲「妳想太多」「公立學校也很好」之外,不見楊定國對「第二輪班」的承擔與承諾;葉德儀徹底貶低陳勻嫻,認為「母職」是「盡職」的累贅,這些「雪上加霜」,到結尾只以「楊定國與陳勻嫻說好『不再提信義區房子』『不再提推人事件』」就一筆勾消,夫妻倆和好如初;葉德儀繼續對陳勻嫻冷嘲熱諷--感覺像是對陳勻嫻之前提離職顧小孩的「懲罰」,但陳勻嫻只是離開職場而已,「何罪之有」?整本小說像是陳勻嫻的懺悔錄,陳勻嫻沒有盡到「好」媽媽、「好」員工、「好」妻子的責任,就活該眾叛親離的下場?
若沒有篡改成績和推人事件,陳勻嫻會是「虎媽」(兒子數英俱優)、「挺身而進」(又能上班又能帶小孩)、「我可以當母親,又可以當國家總理」(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進得了臥房),但看著這些光鮮亮麗的母親們,心想社會對她們來說真的太過殘忍。在分數至上主義和學歷至上主義之下,許許多多的「陳勻嫻們」還在「第二輪班」「第三輪班」「第四輪班」中前仆後繼、至死方休。這本小說拋出了許多問題,但答案不能、也不該由陳勻嫻一人承擔。
展開
user-img
4.0
|
2020/07/21
我很喜歡前面的一段話
“假如一個人只是希望幸福,這很容易達到,然而我們總是希望比別人幸福,這就是困難所在,因為我們總把別人想得過於幸福.”
因為把別人想得過於幸福,導致我們汲汲營營於追求那個我們想達到跟人家一樣幸福、或者比別人幸福的那個境界。因此我們付出了那個看不到的代價,追求到的只是一場虛幻而已。
展開
user-img
3.0
|
2020/05/22
說實在我覺得這本書的故事和敘述手法都蠻普通的,如果是以商業小說的標準來說,沒有辦法做到劇情內容高潮迭起、角色衝突也不夠震撼;而如果將其視為文學小說的角度來看,題材內容又不夠抨擊一些社會和現實…

媽媽之間、小孩之間的競爭心態與心口不一,我和家母都覺得是非常普通並不值得小題大作的題材,可以看得出來作者想在書中抒發的野心及滿腔熱血,但是感覺還不到位,是讓人沒有很多情節記憶點的小說。

依然推薦大家去看作者的另一本書《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展開
user-img
3.0
|
2019/08/02
這本書顯示了作者對於真正有錢人家的缺乏觀察和理解。
公司的高階主管,算不上是真正的上流社會有錢人。
而如果只是公司的高階主管,那些人的太太不會有自以為是上流社會的錯覺。
至於所描述職場裡的巴結逢迎,也非常的上個世紀和台商中小企,但更像是從別的小說中看到的情結,直接用沒上過班的腦袋套用過來。非常不寫實且缺乏說服力。

主角的自卑和掙扎,亦缺乏說服力~~非常文青的自以為是。
當了媽媽的職業婦女,是非常強悍的。不然,隨處可見的歐巴桑是從哪裡產生的?

閱歷不足的想像之作!

展開
user-img
3.5
|
2019/01/04
乘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電視劇的播映,作者的新書「上流兒童」應該又可以狂賣一波。

但是平心而論,電視劇跟小說的差異很大,作者的手法較平鋪直敘,若是期待看到電視劇的極端描繪,恐怕會期望落空.

在寫作手法方面,作者維持一貫的風格,但是跟上一本比較起來,作者這次使用了懸疑的手法,倒敘整件事的經過,像剝洋蔥一樣,跟著主角回想追溯。

在劇情方面,主角身為次女,從社經地位偏低的鄉村姑娘,藉由婚姻提升地位,卻又遇到夫家家道中落...

作者用了不少篇幅敘述鋪陳她的心結,一是來自原生家庭的自卑感,二是來自婚姻中的不信賴感,在這樣的狀態下,她緩緩步入了一個未曾經歷的風暴,在上流社會的角力中,她竭盡所能
,然而最終她失去的卻是生命中最珍貴的寶物。

故事說來平順,卻有深深的醍醐味,是值得再看一次的書。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9/13
如果你喜歡侯文詠的白色巨塔,那你也會愛這本上流兒童。這兩個不同的故事裡,有著一樣的氛圍。一種往上爬,害怕不夠的掙扎,漸漸地墮入深淵。現今總"有苦不能苦孩子"的非理性,進而造成父母的焦慮與徬徨。甚至有人說未來的世界是上流兒童,斜槓青年,下流老人。所以有人倡議:孩子跟我們一起苦樂。畢竟這就是人生。推薦給為人父母的讀者閱讀,或許會有感想進而能愛自己。而沒有子女的讀者也會對此往上爬的過程中有所感觸。總之,這是會讓人思考,有很多感想的小說。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