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陌生的鄰居:韓國

中文書
人文社科
75折$ 285
4 /5
4位讀者評分
5
25%
4
50%
3
0%
2
25%
1
0%

全部書評 | 共4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2/08/10
我覺得對韓國與歷史不太熟悉的人一定要看的一本書,內容非常吸引人。
看完這本書後對韓國現在的樣貌與韓國人能夠更熟悉。
也有討論到跟韓過有關的北韓,中國大陸東北方的朝鮮,二戰後的韓國華僑,
我覺得都是台灣人需要的基本知識,當有初略的概念之後,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依照自己興趣去加深相關知識喔。
展開
user-img
2.0
|
2022/07/18
劇透警告
整本書對韓國,與台灣的關連
並沒有像朱立熙老師
拉出縱身,切到要點

整本書東扯一點西扯一點
沒有重點

然後,提到華僑
整個同情,變成批判的偏頗
相當令人反感
充滿如同時代力量滿滿的膠味
展開
user-img
4.0
|
2019/11/10
如果台灣的記者都能像本書作者一樣,媒體的素質一定能大大的提升!
大家一定都有注意到,現在新聞台的新聞來源竟然是爆料公社,某電視台還直接就把記者欄改成”鄉民中心/綜合報導”,簡直比八卦小報還不如,可悲又可笑。
突然有感而發,台灣新聞自由世界數一數二,卻沒有相對應的讓新聞從業人員有個大展身手的舞台,像作者一樣滿腔熱血的記者,我們實在要給予更多掌聲和重視,像他們一樣才是真正的記者,為這個世界發聲,揭露真相,沒有他們的調查報導,新聞就無可信度了。

回到本書~這本書從台灣的視角,去認識韓國,一個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國度。亞洲四小龍的年代已經遠去,台灣的經濟表現不俗,但韓國更是亮眼,現在的韓國已經擠身發達國家之列,GDP全球排12名(台灣20,規模約台灣的2.8倍),韓國文化更是在世界各地輻射,韓流已經成為全球流行舞台的一支勁旅。在這麼耀眼的成就之下,我們既羨慕又忌妒啊~

平心而論,假如捫心自問,我們對於韓國究竟認識多少呢? 除了表面上的一些認知以外,應該很多人對韓國社會的真實情況感到陌生吧? 至少就我個人而言,我還真的說不出三兩三,舉個例子,如果問我韓國二戰後的歷史,哪一任總統有什麼建樹? 光州事件是什麼? 韓國經濟為何由財閥把持? 這些問題就好比台灣的蔣介石、二二八事件、台灣經濟為何以中小企業為主幹,假如一個老外說他沒聽過老蔣是誰,你會認為他了解台灣歷史嗎…應該不會吧。

抱持著解惑的心情,我想找一些韓國相關的書籍來研究一下,畢竟韓國與台灣關係密切,知己知彼總是好的,而且還很有趣。這本書是一個很棒的切入點,作者的初衷就是讓更多台灣人認識韓國的真實樣貌。每個國家都是很複雜繽紛的個體,不可能、也沒必要對一切追根究柢,觀賞一個國度的輪廓,其實就很有助益了。我在網路上看其他人對本書的評價,大多都認為不夠深度,的確,書中的報導大多點到為止,沒有鞭辟入裡的精采解構,但是換個角度,這樣可讀性更高,作為一本認識韓國的入門書,此已足矣。我手邊現在躺著另一本借來的韓國相關書籍,麥可‧布林的[新韓國人],你若想深度研究韓國,這本應該可以一次滿足求知的慾望,厚達500頁的寬面印刷,外觀就充滿分量,坦白的說,我的求知慾應該算蠻高的,但是看到這種書難免眉頭一皺XD,會看到累死,知識的重量,也不知有何價值,我如果有看完,再來好好地分享一下。

本書共分為六個部分,六個角度認識大韓民族。第一部分是台灣與韓國的文化糾葛,第二部分探討韓流的崛起,第三部分則是社會不公的現象,第四部分是神秘的北韓。這幾個主題都很直觀,我就不贅述了,作者以台灣人的視角,生動的讓讀者認識南韓。

這本書讓我收穫的是最後兩部分,分別是朝鮮族以及韓國華僑。

1.朝鮮族
先說”朝鮮族”,光看字面上,我們會以為是北韓民族,因為通常稱呼北韓都叫朝鮮。不過,本書的朝鮮族其實指的是生活在中國與北韓邊境的一支民族,他們是中國的第14大民族,人口兩百多萬,生活在延邊自治州,有第三個韓國的稱呼。此地的居民多數都與朝鮮半島的韓國人有血緣上的聯繫,但因為20世紀中朝韓邊境的歷史動盪,延邊成為中國的國土,這批人也變成了留著韓國血統的中國人。時過境遷,新一代的中國朝鮮族的族群認同也漸漸改變,當你問老一輩的居民,他們或許會說我是韓國人啊,但年輕一輩則說我們是中國人。延邊自治州也面臨一個困境,大批漢人遷入,讓朝鮮族的人口比例大幅下降,許多人擔心北京政府最終會把自治州的特殊權利收回。總之,中國東北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區域,中俄日韓,都曾在此留下足跡,至今依然有強烈的歷史遺留。如果你有興趣,推薦一本書,梅英東的[在滿州],這本超好看,獲得的關注真的太少了。

2.韓國華僑
我去年在移民署服務站當替代役,必須精讀移民法規,其中一條令我很困惑,這條文與韓國華僑有關,當時我很納悶,為什麼偏偏只有韓國的華僑有這個身分呢? 這個疑問在本書中終於獲得解答。詳細的請google維基百科”朝鮮半島華人”。
簡單的說,這個族群指的是1992年南韓與中共建交前就已住在韓國的華人,既然韓國直到1992年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直觀上這群人的根就屬於中華民國。南北韓分治始於1953年韓戰結束,在這之前中國境內兵馬倥傯,1945年二戰結束,國共內戰接著開打,社會動盪不安,許多中國人就乾脆移民到韓國去了。華人在世界各地都有亮眼的經濟成就,不過韓國政府為了保護韓國人,出台了許多限制韓僑的法令,造成很多韓僑再度移民海外,其中有不少人選擇回到”祖國”中華民國,因而永和就有了韓國街的出現。這個族群的顛沛流離,屬於時代的錯誤,衍生出許多不幸的插曲,例如拿著中華民國的無戶籍護照,名義上是台灣人,卻無法享有國民的待遇…這個議題很複雜,幸好前幾年移民法規做了針對他們的處境做了修改,也算正確修正了時代的軌跡。

*
台灣對日本有著莫名的好感,對大和民族的點滴如數家珍,唉,我又忍不住想發個牢騷了,我以前對日本也異常著迷,櫻花的魅力沁潤我心,但現在突然領悟了日本文化的哀傷本性,突然間我才驚覺我的性格被其潛移默化,多愁善感,不夠純男性的陽剛堅毅。一種形容是斯文安靜,長大後的我才發現這種性格實在不利,物哀的溫文儒雅是陰翳的笑話。關於這個心境,我就此打住,以後我一定要找一個機會大肆抒發一番,搞不好還可以寫個論文,標題就叫[論日式文化之馬的個性]。好啦,我只是想說我越來越喜歡韓國了,特別是韓國人豪邁的性情,透過閱讀本書,讓我對南韓有更多元的認識。
展開
user-img
4.0
|
2018/10/02
這本書看完其實還有很多疑問。

我對韓國的認識大多從媒體,通常從媒體出來的報導,大概都沒什麼好話,推波助瀾之下,只剩下情緒認識韓國。

我相信作者訪談時一定有很多資料可以收集,只是當把這些資料改成有限的篇章後,就會使的資訊減少許多,不知怎麼我覺得還可以在更深入一點,甚至讓範圍更窄一點,使的問題可以看的更深切一些。我希望作者能夠寫更多跟韓國有關的書,帶出更真實、第一手的韓國。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