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失業,還是窮忙一場?:擺脫了打卡人生,我們為何仍感焦慮,還得承擔更多風險

中文書
商業理財
9折$ 360
5 /5
4位讀者評分
5
75%
4
25%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4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1/08/08
「零工經濟並不像創造者所想像的,是未來工作的隨需進化。不過,零工經濟是未來的縮影,讓我們知道該做哪些耗時、困難的努力來預作準備。」

本書用長期追蹤的五個案例,側寫零工經濟下的工作型態。除了倡議者鼓吹的「彈性工時」,本書更多著重於新制度下的被剝削者。

專業的技能在這樣的工作型態下變得不可或缺,困境是,儘管有組織願意提供協助,仍然並非所有人都有能力培養專業技能。世代貧窮造成的困境遠比我過去模糊認知的更加嚴重。全民基本收入(UBI)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因為「我社區的窮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做預算」。


文末,作者提到,過去面對工業時代的來臨,今日勞工所擁有的標準工時、童工、工作安全、基本工資與各種保險,都是工業時代來臨後,人們花費大量時間慢慢補足的;現在零工經濟已經成為趨勢,比起試圖阻擋,我們是時候開始思考、規劃如何用更完善的制度來接納這樣的工作型態了。

非常推薦這本書,他幫助我對於零工經濟有雙面向(有專業技能的受益者和缺乏技能的被剝削者)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同時,也提醒我要更加小心對一些「防止剝削」的行動表示贊同時,需要更加的小心。例如Uber很可能是一些失業者的救命稻草,儘管立法接納這樣的雇傭關係更加困難,趕走Uber絕對不是一個好方法。

這本書最棒的地方是,雖然沒有提出可能的解法(現階段也難以做到),但是作者採訪了許多正在努力的人們與行動。監控資本主義、人工智慧取代人力、零工經濟.. 世界正在高速改變,對於即將以及正在面對的衝擊,以及隨之而來的不安感,比起抗拒,更需要的是認真的面對與尋求改善或共存之道。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4/12
零工經濟並不全然像矽谷稱的如此美好。記者採訪了五位從事各類零工經濟的人,看到各種不安全感。
幾十年來美國的退休儲蓄方案,失業補助,健保福利也越來越差,且並非只有從事零工經濟的人才會遇到。
政府除了推動零工經濟,還要想辦法加強社會安全網。收入穩定,讓勞工免於恐懼,經濟潛力才得以完全發揮。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3/21
單純是個人的好惡,我討厭使用外送平台,一來徒增花費(運費),二來飯來張口的日子,對健康和體重都沒好處。但走在路上,看到三不五時在馬路上奔馳的外送員,證明消費者可是敞開雙手盡情擁抱這類貼心的服務,歐吉桑我的想法是快跟不上時代啦。相關大眾對於「人力派遺」的負面印象,「斜槓」和「零工經濟」則被青年族群廣泛認同,同樣都是非典型就業,社會觀感卻是天壤之別。

「終結失業,還是窮忙一場?」一書的作者,以橫跨近十年的時間探訪不同的個案,包括零工經濟圈中的經營方和接案工作者。相當然耳,即便媒合平台換成網路,經濟的供需法則依舊顛撲不破。即時、跨國界的資訊流,加劇地拉開擁有專業技能和平庸事務型工作者的薪酬,電話客服可以外包到遠在天邊的印度小村莊,不受本國最低工時的規範,講師教練、餐飲外燴和木工水電卻能活用網路媒介擴展客戶群,從受僱者變成自僱者,不用侷限公司的受薪天花板。其中看到讓我眼睛一亮的小資訊,原來Amazon和Google等科技巨擎的人工智慧背後,是由大量低價外包的接案人力撐起。不論是圖片貼標、語音判識等作業,都是由這群被大眾所忽略的計件接案者愚公移山執行。

書中談到許多新創公司以新經濟的名義,理直氣壯地在剝削勞工權益,而在政府勞工部門介入指摘時,反咬政府是在遏止創新、妨礙科技發展。作者以Uber公司為實例,讓讀者們看到問題的矛盾點。Uber對公眾宣稱和所有司機都是承攬關係,司機執業時發生的意外、過失與Uber無關,另一方面卻藉由調整派工與計酬公式,間接地要求合作司機在特定時間點必須出勤,並且維持基本的服務工時。形式上,司機像是自由工作者,事實上,他們根本受制於Uber一家公司,卻失去應屬於正職員工的勞健保、退休金等勞工權益。消費者看似在零工經濟中獲得了更物超所值的服務,背後卻是犧牲社會上另一群人的利益,像是「鋼之鍊金術師」所說的「等價交換」,只是你我不曾用心察覺。

在美國,像Uber一樣把核心業務外包,將自己定位成牽線平台的新創公司如雨後春荀般成立。營業項目包山包海,舉凡食衣助行都有創業家爭先恐後地爭取插旗。書中挑選的觀察對象是一家經營辨公室清潔服務的新創公司,起初也是以零工經濟為號召,吸引投資人的目光。主打能提供給簽約客戶低價高品質的清潔服務,而低價的原因就是利用勞務委外承攬的策略,把清潔作業派工給按件計酬的零工從業者。後來該公司發現外包人員無法執行穩定且優勢的任務,進而影響到客戶續約的意願,不得以改變自己的營運模式,開始聘請正職員工,這項決定也真的產生作用,之後業績逐步成長,成為一家有獲利的零工經濟新創。不過跳TONE一想,這不就是間腳踏實地經營的清潔服務公司,那有零工經濟?

對於無法找到正職和只能在零碎時間工作的人,零工經濟確實提供了一條賺到收入的新管道。但整體而言,求助這種新型態的勞務關係的勞工,多數都只能獲取低於法定基本工資的報酬,換言之,透過零工經濟平台打工的人,還得身兼多職仰賴其它收入來維持生活。報章媒體和矽谷創業家當然不會自打嘴巴提及這些不美好,而隨著社會的變遷,我們可能會以投資人、經營團隊或接案者等不同的身份直接或間接參與零工經濟,藉由閱讀「終結失業,還是窮忙一場?」,能替我們建立更全面的觀點,看待這種新勞資關係。
展開
user-img
4.0
|
2019/12/23
這本書是去年金融時報年度商業書的入圍書之一,作者是一位專門報導零工經濟的記者,累積了好幾年的報導資歷,將這些採訪的成果匯集成一本書的份量出版。這是一本很適合認識此議題的參考書目,或者直接說它是最好的入門書吧~作者寫的書籍都有一個特色,簡潔易懂,訊息的傳遞乾淨俐落。如果你看書比較快,大概兩三天就能讀完,閱讀的時間也不會浪費,因為此議題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持續的發燒,至少它會成為類似"大數據"這種商業用語關鍵字,若你想要操著一口c-suite,像領導們一樣展示敏銳的商業嗅覺,這本書就是你該閱讀的,而不是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二流商業書籍,我沒有吹噓的意思,大部分的人閱讀的商業書籍,真的含金量不高,就是那種標題"哈佛教你打敗大盤"、"有錢人的成功思維",這種書其實講的都是基本常識,不看也罷。

最佳的商業書籍書單就是金融時報每年選出的十幾本書,我這兩三年開始關注後,很驚喜的發現基本上每一本一年內都會有中文版,台灣的出版業其實蘊含無數的珍寶,希望如此出版自由的產業能重新迎來新的春天。不過呀,中文版的金融時報選書,不知為何較不起眼,除非你懂得分辨,不然讀者很容易跟黃金擦身而過。若你想關注,本書的出版社已經出版了好幾本FT選書,在此也感謝寶鼎的慧眼識英雄,將這些好書引進台灣,讓台灣讀者有緣拜讀大作。

寫了那麼多,也是有感而發。接下來針對書的主題著墨一些~

零工經濟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Food Panda和Uber這一類的工作,說直白一點就是臨時工,當公司有短期的勞力需求,這群人就及時的填補勞力空缺,工作結束後就離開,尋找下一份類似的工作。在法律上,這群零工經濟的打工仔缺少保障,沒有勞保、健保...等等社會福利,所以批評者說企業將他們當作免洗筷,用完即扔,踐踏了人的尊嚴。但在企業的立場來說,他們提供了彈性的工作選擇,企業養人很貴的,單純站在企業經營的角度而言,零工經濟的確是將勞動力最佳化的模式,有需要再找人,很合理吧,又不是做白工,企業提供的工作,讓許多人有了額外的收入。

這本書圍繞在零工經濟上,從正反兩方出發,結合了真實的故事,讓讀者思考究竟零工經濟是好是壞? 我直接說個人的感想喔。若從經濟學出發,零工經濟是好的,因為它填補了傳統雇傭體制的缺點,傳統企業雇用員工很僵化,不能隨意解聘人員,造成資源效率不彰。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越來越多企業乾脆只約聘人員,例如一年一聘,終身制不再盛行。零工經濟其實早就行之有年,只是規模沒那麼大。現在因為科技進步,網路和智慧手機讓訊息傳遞更便捷,不只企業,個體戶也能使用手機即時的徵求勞動力,所以零工經濟就蓬勃發展。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它將成為一種新常態,隨著自動化的普及,只會有越來越多的工作被拆分成一個一個單元,透過零工的勞動力完成任務。

換個角度,若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前景則沒那麼光明。零工經濟的普及得歸功於科技公司,新科技的伊始,科技巨頭們總會佈道般的宣揚璀璨的未來,科技將如何改變社會,帶給人類幸福云云。以零工經濟而言,在一個理想的世界,勞工不必再拘泥於公司制度的綑綁,你可以隨心所欲,在任何時間接下自己喜歡的工作,享受生活。實際上當然沒那麼好,這些零工的工作往往都是瑣碎的低技能工作,例如清理、整修、運送,它無法養成專業,待遇也沒很好。書中分享了很多案例,請看官親自研讀囉。

零工經濟就跟外包一樣,它會在未來的經濟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大趨勢是無法阻擋的。但是它也不會像批評者所述,天翻地覆的毀滅一切。社會結構一直在改變,我們渺小的個體能做的,就是及早體認到未來的走向,盡早做好準備,才不會面對改變時措手不及。我曾經有四個多月的時間在台北打零工生活,算是另類的人生體驗,第一手接觸過打工趣、PTT打工版的那種零工經濟,實在不容易,辛酸沒人知。遇過一群以此為生的族群,很多故事值得記錄。人生是一場打拼,大家都得好好加油。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