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15週年暢銷紀念版)

中文書
人文社科
7折$ 434
4.5 /5
2位讀者評分
5
50%
4
5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2/11/14
作者 Jared Diamond 是來自美國的生物學家、人類學家,他長期探討生態學、演化與人類文化的歷史,此書殷鑑人類以往社會的潰敗,從而思考人類的未來。手上的書為 2006 年繁體中譯版,共分為十六章,書中討論的社會包括:維京、瑪雅、復活島、紐基內亞、日本、盧旺達、海地、中國、澳洲和眾多小島等。

首先,作者於序曲提出分析過往人類對環境的毁滅性破壞,這些尤如自掘墳墓的行為分為八種:「山林濫伐和生物、棲地的破壞、土壤問題 (包括侵蝕、鹽化和肥力流失)、水管理問題、過度放牧、過度捕撈、新物種引進、人口膨脹以及平均每人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衝擊漸增等」,而能源、光合作用上限、有毒化學物質和大氣變化四種則為現代的環境問題,這十二種問題可能隨時在未來引爆。

其次,他又提出五個分析框架:「生態環境的破壞、氣候變化、強鄰威脅,以及友邦的支持。這四項或許不一定特別重要,第五項卻總是成敗的關鍵:面對環境問題的時侯,一個社會的應變力如何」。

其後作者既回顧歷史亦展望將來,書中從蒙大拿環境被破壞說起,從漁獵採礦走向觀光旅遊業,像是世界的縮影。書中用的是比較研究法,認為僅研究單個社會難以周全,像只針對復活節島伐光樹木後走向衰亡;而針對多個不同社會的命運比較才有令人信服的研究,比如書的後半部份更質疑現在的澳洲人和中國人正在破壞水和土壤。

再者,無論馬雅、復活節島、阿納納薩茲印第安部落,都在人口頂峰後,人口壓力、資源枯竭、孤獨無援,走向政治和社會紛爭。但作者認為德川幕府由上而下鼓勵植林,免卻日本水土流失之禍,來說明採取合適的行動來保護環境是可能的。可是盧旺達卻因為人口壓力,資源分佈不公釀成種種人禍,作者認為這是可以避免的。

此外,作者認為群體決策有四大失誤:未能預見問題、未認清問題所在、無法提出解決方案、嘗試解決但失敗,但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悲觀,指出要小心理性計算下但惡劣的行為、非理性行為以及遠距管理的問題。

最後,作者認為現代世界最動盪不安的地區,便恰恰是環境問題最嚴重的地區,想要避免歷史重演,他提出全球化下的相互連結,從古人錯誤中反省,找到希望和可持續的明天 。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1/16
我認為本書屬於每個人都該讀一遍的書。台灣相當重視環境保育,從國小開始就要學習如何分類資源回收,還記得我讀的國中連飲料杯上的塑膠膜上的貼紙特地撕下來分在紙類回收(當時還認為校方喪心病狂),關於北極熊或海平面上升的影片學校放了一個又一個,不過我們卻從沒有"真正"意識到為何要這樣做。由於人口壓力,森林、海洋、土地總有一天會消耗殆盡,作者耐心細細地從頭講解,以實例一個一個帶出該資源消耗的結果人類社會會如何,對我來說,是非常非常有說服力的。

作者不像某些環保團體單純從批評的角度出發批評財團,而是提倡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點,並且主張引導財團達到環保與經濟的平衡點的正是消費者,消費者要選擇環保的商品消費,進而向財團施壓,財團自然而然就會趨於環保。這種務實正面問題的態度實屬難得。

另外從《槍砲、病菌與鋼鐵》中就不難看出作者的博學多聞,本書更是作者擅長的領域範圍,看完後我不禁感嘆,根本是大長老等級的人物啊,實在太博學多聞了。

總結:我認為本書是現代公民都必須讀的,才能深刻地感受到環保的必要性,而不是從小養成習慣的環保而已。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