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從前,在河畔(《第十三個故事》作者全新小說傑作,附獨家限量燙印簽名藏書卡)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405
5 /5
11位讀者評分
5
73%
4
27%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1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1/01/21
這是本非常棒小說.與其說奇幻但卻不浮誇.滿滿地親情,雖然孩子如此叛逆,但卻是無怨無悔. 超級動容. 另外其他主角的愛情,鋪成很內斂,我非常推薦閱讀此書. 佩服作者故事寫作功力,翻譯者更是翻得很流暢.立刻手刀買瞭做找上一本出名的書籍,下次分享.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1/03
故事由天鵝酒館與其成員和他們的酒客們開始,在一個平常的夜晚闖入一名受傷的男人,手中抱著一個看似死去的女孩,沒人知道他們的身份,直到他們離奇的消息傳開後,三個家庭都趕來酒館,聲稱女孩是他們的女兒或妹妹,在女孩經過一段又一段輾轉來去,不僅沒解開她的身分,反而讓人摸不著頭緒,同時也揭開埋藏在這三個家庭底下的秘密。

雖然還沒讀過前作,但一直對《第十三個故事》很有興趣。作者筆下的世界非常迷人,書中的場景有著舊時代的雅致浪漫,加上默客傳說、玻璃板相片效果、與動物交流等魔幻元素,交織成一個如夢似幻的故事,讓我覺得很適合當成睡前讀物。

另外,每個角色都飽含情感,不管是抱來女孩的東特、為他們療傷的麗塔、天鵝酒館的瑪歌一家、女兒被綁架的范恩夫婦、想找回孫女的阿姆斯壯、愧對妹妹的莉莉,甚至是母豬茉德,作者賦予他們因情節而呈現的感情及思緒起伏轉換,細緻的描述更牽動讀者的情緒,使人和書中人物們一同驚奇、一同歡愉,也一同心碎。

整個故事和河有相當重要的呼應,我覺得這個安排十分巧妙,河流有時是一整片的,但有時在不同地方會分為許多條支流,流經不一樣的地方,最終在一個地方匯集成另一片河流,就像東特帶來的女孩,開始經由酒客們流向不同的地方,又匯聚成三個家庭,於女孩這集成一個點,再由她走出新的故事,既可以是源頭,也可以說是其中一段過程,而故事也不會就到這裡結束,這只是其中一段,它會帶著途經所累積的每一段過去,繼續走下去,相當有趣。

《在河畔》故事扣人心弦,雖然前半段的敘述和鋪陳有些冗長,但作者的文筆優美柔和,描述仔細,讓文字在腦中鮮明的呈現出來,彷彿在看一部電影,直到後半段,真相一一揭開,也變得更加精采,讓我忍不住想快點回過頭去看《第十三個故事》。
展開
user-img
4.0
|
2020/09/30
有些故事值得被人傳頌,而有些故事則否,但該如何判斷耳聞的事蹟是否有價值去被人提及和記得,那就要了解故事的全貌、疑點、空白,各個扮演的角色,他們心中的執念和秘密,還有最重要的結尾,畢竟一個好的故事怎麼可以沒有令人難忘的結局呢。

每個人物他們都有等著被訴說的經歷,無論是那件事情涵蓋多少的執著、情感和擔心,那屬於那人的一部分。聊天,藉由這個稀鬆平常的動作,串聯起來自遠方的鄉野奇談,回憶起亙古久遠的奇經異事,文字可以給予每個人生活中缺少的注意、期待和慾望,但水能載舟的情況下,也要記得巧詐的言詞也能造就龐大的死傷。

作者巧妙的讓分流的悲劇、遺憾和恐懼,匯集成龐大且動容的謎團,每個人都成為自己心中渴望的角色,同時一併審視人人心中,期待著事情的走向,這次不再是由命運說書,而是他們成為各自開拓的使者,一步步的找出遺失許久的希望和快樂。

迷霧裡沒有說清的魔幻,生死中左右擺盪的女孩,因為時間,為事件刻上了似真似假的無限可能;因為懸念,為故事註上了多多少少的想像空間,而在之中的人們他們也終於得到屬於自己的結局,也許不完美,但卻足以給予一定的快樂和熱情,讓眾人獲得動力繼續前進。

好的故事值得一說再說,也許傳遞的中途,細節被取代,人物被抹去,但和心裡的感動只會一再昇華、淬鍊,直到世界盡頭為止,縱使有上千百萬種版本也無妨,但可以確定每個故事,都是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
展開
user-img
4.0
|
2020/08/30
故事是在漆黑寒冷的冬夜發生,受了重傷的陌生男子懷抱著一位溺水女孩的屍體進入泰晤士河畔的酒館內,不可思議的是女孩竟然死而復生,奇蹟事件後來不脛而走,在目擊者、說故事的人以及聽故事的人之間不斷流傳蔓延,隨著神秘的身分不斷被議論、三方認領人馬的現身,有事就要發生了。

要說閱讀的第一眼印象,讓個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地方其實在於意象修辭與敘事技巧,細膩飽滿的描景筆法加上豐厚博大的文學底蘊,鮮明的語言風格味道十足,有人說好的小說必須具備一定的辨識度,而作者黛安.賽特菲爾德的文字絕對精湛又令人難忘,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帶出宛如羅生門式的謎團,內容並展現了人文的風土民情、歷史的神話傳說以及哥德式的驚悚詭譎, 是一本糅混魔幻於現實擁有史詩量級的奇妙作品。

書籍以「河流」與「故事」兩個重要的元素貫穿,就像談到人類生存、文化起源總是和河流是分不開的,《從前從前,在河畔》以英國著名的母親河為創作舞台,融入希臘神話中的冥河擺渡人成功營造神秘氛圍,有趣的是敘事架構也仿造水系支流分散到匯聚的模式,就像所有的故事都是這樣開始的「從前從前……」,書末都是那樣的結尾的「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作者像極了出色的說書人,善於透過語調的轉換,引領讀者一翻開就會墜入書中!

而當故事開始在人們心中萌芽,更重要是如何深植人心,這本小說靠的就是眾多別具特色的人物,醫術精湛的護士、捕捉瞬間的攝影師、真誠善良的黑人農夫、痛失所愛的商人夫婦、噩夢纏身的神祕管家,還有其他帶著秘密的陰暗角色等,《從前從前,在河畔》巧妙匯集了一群有著不同創傷的人們,如同河水呈現的平靜凶猛、故事擁有的千變萬化,讓作品中的角色與環境建立緊密聯繫後,然後烘托氛圍推進情節,徹底映證了小說的力量,讓這部轉折不斷又扎實有料的小說直到最後都在心底投下巨大的漣漪。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8/29
我有酒,你有故事嗎?這間在泰唔河上的酒館,有些不一樣,它沒有音樂伴奏、也沒有酒保談心,有些隨意、卻人聲鼎沸,因為總有聽不完的好故事。

幾十年前,年輕的喬靠著令人激賞的故事成為天鵝酒館的常駐班底,也順利贏得酒館老闆女兒的心,從此每晚天鵝酒館都有了戲可聽,擅長說故事的喬總能把舊的故事形訴成嶄新的冒險,人們總是聽不膩,也跟著想要說故事了,同樣的情節,不同的口中,故事又換了一輪新的面貌,這也成為這個湖岸酒館的特色。

然而喬的小孫子-強納森,卻很不擅長說故事,總是支支吾吾的,讓人失望,可這個湖畔邊的離奇故事始與終,他卻是唯一的觀眾,也因為是這樣的他,從他嘴裡滔滔不絕的話語才是真實的,那一年冬至確實玄妙至極呢!

那個異常寒冷的夜晚,有個重傷的男子闖入酒館,在大家都在驚呼之際,只有強納森發現了女孩。那個漂亮宛如娃娃的小女孩,她的死僅像沉睡般,夢裡跟身上帶著湖水的氣息,讓專業護理師為她宣佈了死亡的證書。

然而,村民們卻不約而同在心裡想著:「今晚有事情要發生了」,全體的心有靈犀,也許推動著奇跡發生,心臟已停止、早已溺斃的小女孩蘇醒了,可卻失去了語言與記憶,沒人知道這女孩來自哪裡,帶她的男人亦是如此著,消息傳開了,有三組人馬宣傳著女孩是自己的寶貴家人。

一位是穿著跟舉止都很得宜的黑人紳士,認為那是離家兒子偷偷結婚生下的孫女。

一位是牧師女傭的中年婦人,她卻宣稱著這個年僅四歲的小女孩是自己的「妹妹」。

一位是有錢的商家,他們摯愛的女兒在兩年前被綁架,從此杳無音信。

每個人都覺得小女孩像極了家裡那個曾經的“她”,也都很讓人喜愛,有種說不上來的親切,就連不婚主義的護理師也都心生愛憐,想要收養著她,女孩到底有什麼樣的秘密,這些擁有失蹤家人的村人們又有什麼樣的關聯,就請慢慢聽故事了。

而在湖畔間傳聞有著穿越生死的擺渡人,他會引導著人們前往生或死,也許傳言是真的?落水的女孩與重傷的男人,或許曾經渡過那模糊地帶也說不定?故事還在持續上演著,而我也忍不住想要聽到最後一刻!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8/29
謝謝臉譜出版邀約試讀Diane Setterfield的《從前從前,在河畔》。她大概是少數我聽到出新書會忍不住興奮期待的作者(而事實上這真的是睽違六年的引頸期盼了。)青少年時期讀的《第十三個故事》至今讓我難以忘卻。那種被故事捕捉住凝視能力的純粹,文字在情節和修辭間從容遊走,明確感受到你在"讀故事"、卻無法停止翻頁的動作──這些又再次在《從前從前,在河畔》重新體會到了。

稱Diane Setterfield為說書人大概一點也不為過,她的書像是薄伽丘的《十日談》,裡面每一個人物都有故事,他們敘說故事的方法一點都不會唐突,反而讓你不由自主地一頁一頁(一夜一夜),像天方夜譚一般,想不斷聽下去。

《第十三個故事》是在講出生的故事、是孩子們的故事。而《從前從前,在河畔》,英文標題《Once Upon a River》似乎已開宗明義表達了,這幾乎是一個童話故事了。裡面運用的很多線索,像在玩童話的反轉(例如十二個女兒後的最小的兒子。)但能夠把童話玩出新花樣,作者的功力匪淺。

實在很難在不爆雷的情況下,好好推薦這本書。它是我最想看到的那種stories within stories。從一開始就告訴你,當故事輪到你來說的時候,你便獲准了對它為所欲為的權利;但我們真正開始讀、甚至讀到一半後,總會忘記這件事,但請記得並把它當作提醒。

這裡在說的,也許自始至終都是同一個故事,只是很多雙眼睛看過了、很多張嘴來說。就像河流的支流,但它永遠都是水。

我多麼愛這本書,都快與《第十三個故事》一樣喜愛了。Diane Setterfield融入了幾乎所有我喜愛的、希望在一本書裡看到的元素。我覺得故事就像樹木和河流一樣,總會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延伸」。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8/29
劇透警告
《從前從前,在河畔》:吟詠著一首首名喚為「故事」的曲目

猶記得-閱讀黛安‧賽特菲爾德(Diane Setterfield)《第十三個故事》至今又過了十幾年,此次的《從前從前,在河畔》的「故事」圍繞在倫敦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流域,追隨著故事的跌宕起伏走完這趟旅途後,我們能從書中的「後記」得知黛安‧賽特菲爾德透過「田野」與學術研究考證並完備了知識、技術的書寫專業度,而這卻不影響《從前從前,在河畔》的迷人,不若冷僻或專門知識的艱難生硬難以下嚥的苦澀。
.
眾所皆知,「河流」的歷史在世界文明史的書寫,佔據一席之地,孕育茁壯了人類的豐富歷史淵源,作者將《從前從前,在河畔》的故事場景時間構建在十九世紀的前五百年作為「訴說」的起點,而泰晤士河流域的「天鵝酒館」是重要的核心,我們閱讀「故事」裡面一層一層撥開/剝開的「故事」、述說裡面充滿回憶、追索身世、家族史、青少年成長歷程....只要圍繞於此,有語言有情感有事件有遭逢,便有傳遞、傳誦、傳播出去的可能,好似譜曲一般。悠揚、壓抑、變奏、轉調,盡皆融匯了或綺麗或放縱的諸種華麗美妙的「想像世界」。
.
然則,「想像世界」在這裡並非純然「虛構」,而恰恰好是多重的「真實」彼此不斷交織纏繞-拼圖之外還有更廣袤的「拼圖」!有意思的是,儘管《從前從前,在河畔》的故事整體分為五大部分,閱讀的過程在角色述說「故事」中,我卻不至於走到歧路(雖然不斷有岔路、卻讓我知道「拼圖」的過程可以慢慢清晰逼近/靠近全景的樣貌)-這也像是黛安‧賽特菲爾德藉著攝影師亨利‧東特,讓我們讀者看到早期攝影肇始的「顯影」過程亟需等待的耐心、聆聽故事的「情境」亦是如此!(是吧!恰似《一千零一夜》讓聽者興味盎然!)
.
除了《從前從前,在河畔》的核心場景、時間,故事本身的開始和結束,環繞的小女孩,以及緊抓著這位小女孩不放手的幾個家族,也帶出不同族群、身分、階級地位、甚或動物群像的「觀點」,拉遠一點來看待黛安‧賽特菲爾德意圖處理到的、覆蓋包裹著泰晤士河的「故事」,上溯到在地民俗、神話體系,作者掘了一口充滿著擲石後、回音響徹雲霄的迷宮般的井,正因為讀者如我,找尋真相的歷程,終於知曉真正意義的「真實」,存在於每個「解讀」、「詮釋」事件的「說故事的人」,腦門一敲,也方能夠體悟《從前從前,在河畔》讓人動容之所在!
展開
user-img
4.0
|
2020/08/29
劇透警告
那條河流就像個多產的母親,靜靜地流淌著,狀似默默的看著不同的孩子們輪流上演著人生裡的悲歡離合,有時候當故事發展得過於離奇之時,他便會伸出她的手,派出那所謂的『默客』忽明忽滅,似真非假的出現在人們眼前,而人們會運用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去穿鑿附會,甚至會在天鵝小酒館裡演出,讓人們像是看到真實事件的過程又像是茶後飯餘的娛樂。

你相信人會死而復生嗎? 你相信有種人叫『默客』,也就是我們說的『擺渡人』,會將生命氣數未盡的人在黃河那一邊將人送回岸邊,讓他渡過那未盡的生命,那默客的出現猶如鬼又猶如神,他的傳說是為了就自己心愛的女兒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甘於自己的靈魂在陰陽兩界中擺盪,掌管著河流裡流離失所的人們與靈魂。

在河裡撈起了一大一小溺水之人,一個成年男性,一個四歲的小女孩,所有的故事的開端就如此開啟。

痛失自己的孩子不論任何形式都是身為父母此生最終極的噩夢,然而失蹤許多年後又突然出現的孩子,會不會就是自己當初失蹤遍尋不著的孩子呢? 此時有性來到自己身邊的這個孩子與自己失蹤的孩子年齡相仿,因為移情作用將自己日夜思想孩子的慾望投射在眼前的這孩子,縱使理智告訴自己,這孩子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因為無法接受痛失愛子的現實,讓自己過於沉溺傷痛,因此選擇自我欺騙,說服自己這孩子就是當初消失的孩子,而上天眷顧,他終於回來了。

書中用了好幾個主要人物去做拆章節的敘說,而他們每個人之間又有著共同事件與互為因果關係,文字裡充滿了詩韻,語調緩慢魔幻,細細訴說引領人們進入,一同參與共享,從前從前,在河畔,那些動人的故事。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8/28
無論什麼時代,都有人喜歡聽故事。一個故事要動聽且吸引人,除了仰賴敘述者的講述功力之外,劇情的發展可說是佔了很大的要素成份。

當我翻開書頁,閱讀開頭的幾個段落,最先吸引我目光的,是作者優美中帶有溫暖的筆觸。她描寫冬至時節、泰唔士河南方支流周邊的自然景致、十九世紀的英國鄉村小鎮,配上當地知名酒館、酒客以及一群有著不同人生色彩的鎮上居民。彷彿回到小時候,躺在床上半閉著眼睛,聽著媽媽說著床邊故事,慢慢進入夢鄉。

起初我看到的,是一群喜愛聽故事的小鎮居民,以及一位擅於說故事的男人。但隨著情節的鋪陳進展,鎮上發生了驚人事件,以及透過這起事件,勾起一些人們的秘密與過往,謎團接連而生,爾後逐漸撥雲見日。到後面我發現,這一連串事態與居民們遭遇的種種,本身就成了一個精采絕倫的故事。

但故事是從什麼時候開啟的呢?是從受傷的陌生男子抱著斷氣的小女孩走進酒館開始的嗎?還是在小女孩死而復活的時候呢?不,看到前來認領小女孩的三組人馬擁有各自不同背景與過去,我知道故事遠在這些情景之前,早就已經悄悄展開了。

看到此處,我不禁陷入思索,倘若把眼界放大,換作我們當下所處的環境,我們所熟知的「現實生活」在造物主的眼中,是否也是一個「故事」呢?而此刻正在捧書閱讀這篇故事的我們,或許也是這片浩瀚世界中的一小部份「故事」?
展開
user-img
4.5
|
2020/08/19
如果要列舉對英國的印象,泰晤士河絕對會在名單之內。泰晤士河經過許多重要城市,包括倫敦、牛津、溫莎等,如今沿線也有不少觀光景點,例如大笨鐘、倫敦塔、西敏寺大橋等。然而,過去的泰晤士河也許更神秘一點。
黛安‧賽特菲爾德(Diane Setterfield)的新書《從前從前,在河畔》就是以泰晤士河的支流為起點,冬至夜裡,一名重傷的男子抱著女孩闖進鎮上的天鵝酒館。其中,小女孩驟然復活的傳聞如同河面上的漣漪,一圈一圈往酒館外頭擴散。

故事開始自動蔓延,角色的生命軌跡互相織成密如蛛網的流域。時間推移,四歲女孩吸引三個家庭:羅伯‧阿姆斯壯(她這時叫愛麗絲)、安東尼‧范恩(她被稱為愛米莉雅)、以及莉莉‧懷特(她又成為愛恩);然而沒有任何一個人確定眼前的女孩就是他們的家人。懸疑的氣氛籠罩在河流、酒館、還有每個人的嘴裡。

重傷的男子恢復之後,他重拾攝影師的身分,試圖用相機捕捉泰晤士河與依附而生的事物。任誰也沒有猜到,攝影或照片的威力逐漸拆解關於女孩的身世。不僅在冬至夜晚發生神秘事件,夏至歡樂的市集也出現戲劇化的轉折,彷彿預告黑夜又將主導這條河流。

黛安的筆觸讓故事自由生長,就像泰晤士河不斷延伸到各個角落。破解小女孩的過程就像溯溪而上,有時候進度飛快、偶爾踏進泥濘之地、或是發現支流秘境而停滯。閱讀這本書就像扮演故事裡的擺渡人默客,在同一條河流逡巡,撿拾與整理角色蔓生的歷史,直到最後一頁。
展開
user-img
5.0
|
2020/08/14
故事從深夜的小女孩說起,作者將各色人物紛紛加入故事當中,於是「發現一個小女孩」的故事,透過人心的柔軟與溫情發展成一個暖心的故事。

雖然三個家庭都無法完全證明小女孩屬於他們,但所有人都對小女孩付出關懷和實際照顧。因為小女孩的失而復得,三個家庭的家族故事被往事重提,從過去的故事中感受人情冷暖,也許並不是所有故事都那樣充滿歡樂或具有正向氛圍,可是卻在有心人的齊心合力之下,相愛的人結成連理,投緣的人互成好友,夫妻間充滿愛意,大家族中的孩子們手足情深,悲傷或痛苦的過去被愛所蓋過,人人都來到一個祥和而歡樂的真實過程中。

《從前從前,在河畔》書中許多故事,在黛安.賽特菲爾德溫情的筆法下,每一個人都得到安慰或救贖,每一次傷痛都被療癒。長約20萬字的書,不只說有意思的故事,更溫柔地輕撫人心。閱讀完畢闔上書頁,慢慢地將故事從頭細想一遍,那些感人和令人動容的小故事一一再次浮現腦海,內心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請您輕輕地,緩緩地,一字一句認真地讀完黛安.賽特菲爾德的《從前從前,在河畔》,你將發現,自己被一股濃濃的溫柔情包覆著。一次非常舒服的閱讀經驗。一個奇幻卻溫柔的故事。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