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與時間的洞穴

中文書
文學小說
75折$ 315
4.5 /5
3位讀者評分
5
67%
4
33%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3.5
|
2021/08/05
此書讀來矇矓, 現實與莉卡小說中的情節交錯, 謊言中產生的人物糾纏不清,使人霧裡看花, 覺得男主已呈現精神分裂的狀態, 小說張力是有的, 令人想一探究竟, 好奇的是幻想及小說中的人物既已越了界, 為何作者不讓他們有更多的交集激起更多的火花?亦或沒有結局就是最好的結局, 有些情節並未交代清楚.
作者文字優美, 但正如她自己在書中所題, 某作者對副詞的迷戀簡直走火入魔, 每句都要加副詞, 我覺得好像在側寫她自己, 雖不中但不遠矣~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5/13
劇透警告
最近看過最有趣的小說!
故事分成兩部分穿插呈現,主線是出版社的編輯阿基與許久沒連繫的作家莉卡,因為打算出第二本小說而聯繫彼此,進而為這個故事開啟序幕。
第一部分是阿基因為謊言而與莉卡和因謊言誕生的有著紅色馬尾、帶著眼鏡的女孩相遇,卻又因謊言無疾而終。另一部份是莉卡的第二本小說的故事,一個少年郎離開故鄉,尋找阿公的靈魂,並且隨身帶著一個女子的照片,那張照片是阿公的初戀情人小月亮。少年郎在尋找阿公的過程與一名女子的相遇,兩人生活在一起,彼此相知相惜,冥冥之中也被命運迴線牽引著。
我喜歡這本書有三個原因:
1.故事讀起來很流暢,在兩個部分之間做到毫無違和感,卻又想相似之處,讀起來真的很暢快,讓人想一直看下去。
2.看這本書可以知曉編輯的工作,也夢想過自己能成為編輯。
3.書中常以不同人的視角去看相同的場景事件,感覺很特別。
展開
user-img
5.0
|
2020/11/19
第一本讀黃暐婷的書是《捕霧的人》。那時聽暐婷在新書分享會闡述《捕霧的人》的創作源起,覺得張開一張網捕捉看不見的水氣,化作一滴滴可飲用的水,這件事情就像寫作一樣。我對於這個比喻一直很印象深刻,也覺得講得真好。

小說的故事主軸是在一個平行的台灣世界,這個平行世界中的台灣,已將時區調整為跟日韓同步的時區。改換時區之際,這一小時的差異,就像是攝影學講的「魔幻時刻」,或是鄉野奇譚中說過的「逢魔之刻」,因為調動這一小時,讓許多現實生活中美麗的錯誤,或是奇幻的人事物紛紛出籠。而這一點就是吸引我讀這部小說的起點。

小說三條敘事線中的「文學編輯.阿基」線(我個人最愛這條線),他因為說了謊,而他謊言中的「想像女友」竟然就這樣奇幻、鬼魅、怪奇登場。而隨著阿基編的謊言不同,謊言中的事情就會一一成真,包括手術後留下的疤痕(這個點子拿去寫驚悚電影劇本感覺也會很好看)。

讀完之後,我將這本小說推薦給很多人。因為這本小說以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寫出了身為一名文學編輯會遇到的甘甜苦樂,以及如果要當一名寫作者的種種遭遇。《少年與時間的洞穴》以故事的方式,雖然不能像工具書一樣迅速找到對於寫作人生疑惑的點,但小說的優勢就在於讀者會陪著書中角色度過一場完整的編書奇幻之旅。編輯會遇到的各種很瞎的狀況,對當事人來說一定很痛苦,但就旁觀者如讀者我來說,總是讀到會心一笑。

接著聊聊小說結構方式。小說的主敘事線有三條,分別是「文學編輯.阿基」、「小說寫作者.莉卡」與「少年朗」。前二者的時空背景綁定在一起,很像是用不同的角色解讀同一件事,以電玩來比喻的話就是《軒轅劍.漢之雲》與《軒轅劍.雲之遙》的關係。這種寫法操作得宜的話,將會饒富趣味。畢竟這跟現實人生很像,明明是同一件事,但在不同的人的觀感裡為什麼會差這麼多?無論是趣味還是省思,都在這樣的落差中產生。以水庫比喻的話就是利用高低水位差來發電,發文學的電。少年朗的故事線則是另一個時空下的故事,但在一些關鍵時刻會與阿基、莉卡交會(什麼關鍵時刻就不爆雷了)。

文字方面,正如剛剛提到「捕霧的人」之於「文學創作」的比喻恰如其分,《少年與時間的洞穴》精妙譬喻俯拾皆是,我就舉兩例有文為證:

直到現在,小舅臉上依然留著那時候的灰色陰影。他每次垂下頭,都彷彿籠罩在暴雨前的濃霧之中,從我開始能模糊辨認家族長輩以來,小舅就像一面沒有裂縫能讓手指伸入、不好親近的岩壁。
——(《少年與時間的洞穴》黃暐婷,2020:111)

莉卡稍微往椅背靠,十指交叉向前伸。「怎麼說呢,不太好,有時候會很迷惘,不知道接下來怎麼寫。寫作的感覺,尤其長篇小說,就好像站在一大片芒草叢前一樣,地上沒有半點路跡,也聽不見褐頭鷦鶯的鳴叫聲,或是看見牠們尾部上下擺動的身影。我赤手空拳,不知道該徒手撥開割人的芒草,還是隨便撿起地上的枯枝、石頭,一股腦劈砍出一條歪歪斜斜的路比較好。我時常感到迷惘。」
——(《少年與時間的洞穴》黃暐婷,2020:125)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