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270
4.5 /5
8位讀者評分
5
50%
4
50%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8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0/12/12
一場觀看到一半的美式足球決賽,螢幕突然變黑,所有訊息都中斷,無法和外界聯繫,不知道勝負、輸贏;然而更讓讀者為之氣結的是:主角擔心的是比賽結果更勝於未知的末日降臨。恐懼通常多來自大眾的群體感染,如果不知道發生的事,是不是就不會緊張與擔憂。恐懼通常解決不了什麼問題,不如正常生活、工作下去,擔心都是多餘的。不斷湧起的臆測、揣度,都無濟於事。

讀者隨著《寂靜》小說裡的五位主角,一會兒喃喃自語、歇斯底里,一會不知所措、無所適從。讀到故事終了,嘆了一口氣,但還是沒有人可以清楚告訴讀者,究竟世界發生了什麼事?但什麼事都有可能正在發生,無知,才是真正的可怕;抑或什麼事都不做,就不會擔心害怕了呢?

迥異於過往讀過的末日小說,書裡並沒有很明確的故事發展和情節起伏,當沒了電力、手機、網際網路……,所有一切又回到最初的人與人的溝通,是不是這才變得更加可怕?死亡恐懼的威脅,荒腔走板的怪誕行為,乍看毫無意義的舉止,帶著焦慮與不安。細細捕捉那些捉摸不定的句子,才發覺似乎有著哲理般的思考。最特別的是書中作者所安排、設計的大量留白,(很好奇編輯會如何設計?)正如一片寂靜無聲,留待主角和讀者去思考,預留了很大的想像解釋空間,同樣是說不出的、模糊的、不確定的恐懼。

唐.德里羅的《寂靜》打破傳統寫作的窠臼,出乎意料的架構設計,顛覆讀者想像的末日小說。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之際,(儘管台灣絲毫感受不到那氛圍),放諸各國不斷上升的感染、死亡人數,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封城、鎖國成了日常。此刻讀著這本小說,儘管情節單純,儘管感受到的不是驚悚,但願這不是末日預言,而是給人類的啟示。

「如果這一切都是某種活生生的幻想?」
「世界就是所有,個人什麼也不是。我們全都明白吧?」

《寂靜》的設計橋段很特別,不同於一般常看到的好萊塢電影,影片中的世界末日,都是偏於災難與逃難本身,大多是突然的、沒有預期、沒有充分的時間去做心理準備。而本書裡,沒有災難場景的描述,只能猜測是否為科技失控,主角的反應也出乎讀者預期。但不管有沒有世界末日,書中的這些情節都尚未結束,仍有可能發生在我們的生活週遭,世界距離縮短了,但疫病的傳染卻更快速,地球暖化,自然環境的危機就更大。世界末日的擔憂不免令人油然而生。

假設面臨「世界末日」的最後期限,你會選擇以何種方式,向心愛的家人、戀人、摯友告別?或者,在人際關係疏離的現實社會,選擇緘默。我們不願真正去面對自己,不斷找藉口、找擋箭牌,終究生命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透過書中角色們的對照與反諷,但願這一切只是小說,而不是你我現實生活的真實樣貌。

一本精彩好看的小說,應該是能夠讓不同經歷的讀者,激發出不一樣的想法,引起共鳴。當科技愈來愈進步、人工智能取代了一切;然而,當所有的便利性突然消失,人類該如何生活和思考?該如何自處?唐.德里羅的《寂靜》呼應了現代人面對處境最混亂的世界局勢,卻無能為力的脫序現象,推薦給所有讀者,不妨進來感受一下不同氛圍的末日小說。
展開
user-img
3.5
|
2020/10/22
故事裡兩對夫婦和年輕教師相約看運動賽事,卻遇停電,手機沒有訊號,電視無法轉播賽事,不能從世界各地獲取任何信息的情況下,進行哲學與科學的相關對話。
唐·德里羅(Don DeLillo)被認為是美國當代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以獨特喜感的對話與極富意涵的文字擄獲無數讀者,令很多創作者受其影響與啟發。
細想書中的狀況就令人害怕恐懼,根本不需要什麼武器,就能引發一場不曉得敵人是誰的世界大戰。
展開
user-img
3.5
|
2020/10/21
故事非常的簡短,好像在暗示有什麼災難,卻又不是往常我們所認知的末日。科技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各種便利,而我們習以為常的方便科技突然停擺,留下的巨大空白竟讓人無所適從。面對一切未知,只能不斷的猜測。環境突然安靜下來,內心卻無法跟著平靜,也許他們的反應正是說出心中的喧嘩及不安。面對失序,卻是如此無能為力。終究我們也只是文明中的小小碎片而已。
展開
user-img
4.0
|
2020/10/19
《寂靜》中的五人談話不像溝通對話,更似荒謬劇場的各自獨白,饒富哲思及寓意,又不見得合邏輯,有意識又無意識的思想潮騷,也有心潮澎湃,也有大段留白,在此說的大段留白,是作者真的就在《寂靜》的紙頁上留天留地留空白,任讀者與之思想碰撞,逕自解讀,隨小說進入尾聲,我們的內在鼓噪才要開始,迸發無數思緒碎片,於是,我們也染上未經證實已然失序崩潰的寂靜病?
展開
user-img
4.5
|
2020/10/15
劇透警告
唐‧德里羅 (Don DeLillo)這位作者是身為臺灣讀者的我們所熟悉的,閱讀此本《寂靜》亦很難不去感受當下全球的諸種環境、災難異變的世界,當代因素如「戰爭」-即使是「小寫的」(微型)戰爭、、經濟貿易戰、各式各樣的人的關係傾軋、社會議題、抗爭現場(成為螢幕上閃動的畫面...)

「螢幕」這個介面,也是中介/媒介了我們身而為人類,在現今新科技不斷發明湧進的同時,所仰賴的訊息傳遞工具,電視、電影、手機、遊戲、觀看新聞畫面、球賽的即時轉播...等等。當然,唐‧德里羅的《寂靜》非僅止於碰觸當代議題、面對現今鉅變環繞的世界,跟過往的知識論、人類倚靠的「溝通」 橋樑的「語言」(也成為一種「介面」)、乃至於藝術文學的「文明」發展象徵,上述這些範疇,均也被這位識見淵博的作者,廣為納入對話,並打開我們讀者跨領域的反省、思考許多「事件」仍可能不斷交錯發生的「未來」。

除卻「媒介」我們的各種物質,抽象或具體的介面之外,時間、空間、經驗的身體感知,也囊括在唐‧德里羅的《寂靜》一書,或許Covid-19疫病流行的當下,讓很多人盡力減少搭飛機的行程,但這個搭乘飛機的飛行感、身體經驗、凝視著座艙螢幕一隅的感受,也被作者淋漓盡致地刻劃出來;或許,要能夠盡談唐‧德里羅的宏大與廣闊(弔詭的是,在當代,具體空間又縮小縮小到各種各樣的一只「螢幕」),還能夠再深究其文學語言的質地、書寫形式的轉換運用(《寂靜》此書也很用心地,在某些段落章節將排版的效果稍稍表現出來!),但更多的可能性是,當我們翻閱《寂靜》,我們在讀些什麼?能夠用自己的經驗與感官回應反芻些什麼?都會是極度有趣,且充滿因人而異、多采多姿的經歷。
展開
user-img
4.5
|
2020/10/15
世界末日的主題很多,通常都是浩浩蕩蕩的大災難,有時也有可能是場科幻劇、像是外星人入侵、甚至生物科技戰造成的喪屍滅國,末日都是鬧哄哄的一團混亂,但有沒有可能『第三次世界末日』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失去”網路”、失去電能,一切就可以停擺了呢?

在這本書裡,世界末日來的突然、也很安靜,沒有什麼事前預兆,就像插頭被拔掉了一般,世界從此失去了動能、失去了網路、失去了通訊,一切回歸到最初的寂靜,以前這個世界總是充滿著各種機器聲音,哪裡都很吵雜,人跟人的溝通沒有問題,可是也很有問題,大家透過螢幕、透過光害傳遞著訊息,有一天回到沒有手機的時刻,那或許就是現代人們的世界末日吧?畢竟有多少個手機上癮患者,跟多少個每天守在電視跟螢幕面前的人們。

我想世界已經是平的,沒有任何阻礙了,現代人要看場世界盃足球賽,也相當便利,透過衛星實況轉播,抑或網路的即時文字分享,也可以直接飛到現場,跟著親朋好友一起吶喊加油,而這本書的世界末日正是發生在五位年輕主角的同學會,他們約好了一起為自己支持的球隊加油,而就在這五人要集合之際,世界開始脫軌了。

其中一組人馬在飛機上遇到了末日,失去的動能、卻能奇蹟生還的飛機,可是降落後卻得面臨一遍漆黑,跟丈二金剛的慌亂,也沒有網路可以查詢現況、不知道是哪一國的恐怖攻擊、也不知道敵人要得是什麼,醫院充滿亂象,全是貪生怕死的人們,原來沒有手機跟網路,人們連哪兒都不能去呢。

另外一組人馬是已經在球場上死盯著大螢幕看的男女,女友只能不斷看著男友對空白螢幕幻想胡謅著,男人腦補著各種得分情節,活在自己世界裡,儼然忘了世界末日,然後提出各種假設哲學,來解釋現在的現況,大家跟鄰居們似乎都成了哲學家,各有各的理論來解釋這場末日鬧劇。

然而,我喜歡其中一個小小片段,載著墜機傷患的救護車,緩慢行駛在黑暗路上,主角群全是吵鬧跟不安,在那一刻像是對比般,有個女孩依舊故我在街上練跑著,那感覺就像是越是科技依賴中毒的人們,越容易被世界末日化,沒有科技成癮了話,反而越能夠自得其樂的生存下去吧。
展開
user-img
3.5
|
2020/10/10
接連看了兩本末日議題的小說,迥異的風格與筆調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要說相較於一般大眾小說著重的情節,你可能想像得到的故事發展或架構鋪陳,這位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巨擘的作家唐.德里羅所寫下的《寂靜》,反而可以用出乎意料來形容,打破以往的邏輯套路,這本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帶我們看到沒有硝煙的恐懼,文字營造出來的代入感會讓人感受到一種急遽增長且不安的凝結,產生強烈的心理震撼。

末日幻想作品通常都會有事件主題或原因探究的,綜合那些故事情節人類滅絕的主因不外乎自然或非自然兩大因素,從大海嘯、超級火山到核毀滅、瘟疫流行,甚至更富想像力的外星人入侵、活屍病毒、人工智能佔領等,但《寂靜》投下的第一顆震撼彈是―沒有人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我們的感知陷入了量子態!在無休止的猜想、臆度之中,電力網絡崩潰、科技文明癱瘓,現實當機、一切停擺,我們的視線必須也得以從冰冷的機器轉移。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肯定會用棍子和石頭。」 ──亞伯特.愛因斯坦

以愛因斯坦的經典名句作為引言,在這個科技成癮、信息過剩的年代,螢幕成了我們所有,但當所有與通訊相關的機器設備都停止運轉,小說帶我們回到那個沒有機器阻隔、人與人被迫以最原始方式交流的狀態,想像一下沒有網絡、沒有手機、沒有電視,世界陷入一片漆黑,無法控制的思維擴張所放大焦慮以及恐慌,在如此詭異的氛圍下,我們企圖以語言來填補生活空白、內心空虛,甚而一無所有,卻突然意識到原來人際情感有多麼孤單。

科技大爆炸的時代,人類生活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寂靜》裡頭充斥著時而富饒哲思的對話、時而喃喃囈語的獨白,看似與他人努力建立起連繫,卻又顯得不著邊際、支離破碎,隨著話語彷彿在空氣之中化為虛無,此時無聲勝有聲,只剩那震耳欲聾的靜寂。
展開
user-img
5.0
|
2020/10/05
從掩飾害怕的互相交談,到各自輪流敘述故事,乃至無話可說之後的只剩動作,甚至到最後連自身的動作都產生懷疑,一片寂靜的世界就地堆積,這裡究竟是生的領域抑或死的領域呢?

從轟轟作響的世界中,聲音乍然消失,寂靜散落一地,書中人因為困惑到最後的失去自信,《寂靜》一書突然從小說變成哲學論述,於是書中一再的大量留白,讓讀者在閱讀特定段落之後停下來思考,剛讀過的文字給了自己多少反思空間?在閱讀時的當下有什麼感覺?在閱讀後的沉吟又產生哪些思辨?

唐.德里羅 的《寂靜》,薄薄的小說,其實承載著莫大的人生哲學和世界觀。一讀、再讀、三讀,每次都激盪出不同的火光。「寂靜」一詞於複數人類間,竟然影響如此巨大。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