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一樣黑:一位化身黑人的白人作家,揭露種族偏見的勇敢之旅

中文書
人文社科
7折$ 315
5 /5
2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1/11/08
劇透警告
《像我一樣黑》,是我在第三級自律前與後,看了兩次的書。直接先說:非常好看,也非常值得看。

我分兩次就閱讀完畢,當時雙北確診狀況沸沸揚揚,每次闔上書時,我真的有一種「閱讀就像掉入另一個世界忘卻現實」的感覺歸來。閱讀真好。

起初我從某次瀏覽上看到,1959年,一名白人作家約翰格里芬想要認識種族議題的真相,他決定進入黑人群中,而且--是把自己「變黑」。什麼叫做把自己變黑?我掛心兩個月覺得一定要讀這本書。

居然真的就是這樣,他靠著藥物和光線照射,在比醫生建議更短的時間內,將自己會裸露在外皮膚部分染黑,每天再以藥物和化妝品維持。在他走出診所的那一刻,醫生握了握手跟他說:你將進入遺忘之地。

我從來沒聽過這麼奇特的一件事,這麼奇特的一個人!實在要為出版本書中文版的八旗出版社認真的唱首歌,並且推薦大家一定要讀。

這本non-fiction實在是十足的fiction。

他的臥底滲透,不是以白人之姿跟黑人做朋友,他就處於一個「黑人對黑人」的普通且真實狀態。這麼說,就像電影「阿凡達」,你變成納美人以認識納美人。

他竟然就發現自己很快就習慣於卑下忐忑,眼神自動低垂,因為他人仇恨的眼光就能讓你無法維護自己。公車司機高興就可以不讓黑人下車去上廁所,或甚至「在站牌下車」都可以任意跳站;你連電影海報上的女子都不能看;再怎麼和善的白人還是不會讓你上近在呎尺的廁所,上個月常常服務你的店家,拒絕為你換鈔;那些願意讓你搭便車的白人,無非不是採取施捨或好奇的原因,甚至想知道黑人生殖器大小。

在紙本書第161頁有一段極為精彩的搭便車對談,讓我一讀再讀。我是否能對於抱有成見的人,把握機會,娓娓以理以情說明?還是就以為「你們果然是這樣想、你怎麼不那樣想呢」,便沒有上進強化自己論述?

正因為從「他者」變成了「同類」,你才能真實知道每一張黑人家庭的餐桌上,喜怒哀樂是一樣的。在被羞辱憤怒之時,黑人們如何調適抗爭邏輯;黑人對待彼此,有更深重的照顧,他每次進入異城,就有陌生人關心他的安危,例如落腳住處,提醒不適宜前往的區域;當然也有黑人被睥睨後企圖養成的優越(混血兒)或自暴自棄。

這趟旅程是一個與「深褐」雜誌社合作的計畫,路線圖就以旅行日期依序畫在本書開場(非常為讀者著想)。在完成旅程後,格里芬將為雜誌社先撰寫專欄,爾後才出書。他每天寫日記,也是這本書的主幹。每天包括了疲累與思索。格里芬在每個城市都有緊急聯絡人,知道他的真實身分和計畫,隨時準備援助。



黑白議題的電影並不少,印象最深是在影展搶票的電影「藍色比爾街的沉默 」。電影的開始就是一對兩小無猜,女孩未婚懷孕後,兩家人截然不同的反應令人捧腹,你都已經在電影中的世界與他們建立情感了。但是他們想租間房子會被拒,買個水果會被白人警察糾纏--直到店家及客人(白人)出來制止。節日來到,走在歡慶的街上時,卻會因為白人警察就在鄰近而刻意限縮步伐、轉換角度,只希望不引進注意。我的心情跟著不知所以的驚懼。

剎那我想到《深井效應》這本書。這是一本講述「童年逆境經驗」沉默的影響。試想一個總處於出門上學要躲子彈、 回家就是爭吵家暴的孩子,體內永遠處於戰/逃狀態,內分泌賀爾蒙都不是正常協調,即使長大功成名就,深井裡的毒水效應還是被他的身體記住。



格里芬終於受不了了,決定美白恢復,昨天對他斥之如敝屣的人,今天全變回「原樣」。故事並沒有在這裡終結。他與雜誌攝影師聯繫合作,攝影師必須假裝與黑色格里芬不期而遇才能拍照,他因為貼近而驚訝地發現從未見過的遭遇。

接下來,1960年,他準備專欄,接受媒體專訪。並且在接下來的年代參與民權運動。而他與家人因專欄公開受到的侵擾遠大過於支持,一度移民墨西哥。書籍的這部分發酵,寫得也不馬虎。是一本哲思泉湧的實踐集。



話題要跳回來格里芬。這人本身的人生也夠離奇。少時他就奇妙的申請到獎學金去法國求學,而他不會說法文。在那裏他第一次看到白人與黑人同學坐同桌,大為震驚。他在歐洲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協助猶太人潛逃。戰爭中,他受傷了,發現自己的視力逐漸消退,終至全盲。他潛心研究哲學神學和寫作,結婚生子。在1957年,他突然發現視力隱約若現,直到重現光明 !!!

《像我一樣黑》翻開書,第一篇日記在1959年10月28日只有一頁半,立刻切入正題,他要進行這項計畫。

「關於一個人如何摧毀另外一個人(包括他自己)的靈魂與身體。」

最後一點很重要,紙本書的設計,字體清楚,觸感舒適。三分球投進加分。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9/12
這真是一本偉大的著作,即使經過60年時間,種族問題依然存在於現今美國社會裡。

當時作者為了想了解美國社會是否真的存在種族主義,將自己化為黑人去體驗社會生活。原本可以和身為白人時的他談笑風聲的那些人,這時卻因為他黑色的膚色,投以鄙視驅除的眼神,讓他無比受傷。但他知道,深受種族主義思想的人,才是更為可悲。

但他也發現,當他變成黑人時,也體會到了原本無法體到的黑人感受。他發現黑人面對白人時,會不自覺演出白人眼中該有的黑人模樣,避免招來更多的麻煩。而白人把黑人當成「十等公民」,只比動物稍微好一點的存在,讓他無比震撼。

他覺得不管他的膚色是黑是白,都是同一個體,不應膚色不同卻投以全然不同的對待。美國憲法倡導的人人平等概念,在種族主義下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這也是他投入畢生精力努力達到人人平等的目標。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