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目的才有趣:非典型人生的100種可能

中文書
心理勵志
9折$ 342
5 /5
5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5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1/07/29
好看! 不落俗套的職場書,喜歡看職場工具跟真實故事的人都會喜歡,之前在實體店有看到,但有封膜就沒去特別注意,後來在網路上看到書評才知道是一本勵志+工具書,裡面有些很實用的轉職方向跟談薪技巧,是我原本從沒想到的,五星好評=真的很棒!給作者一個讚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7/22
劇透警告
聽過黃主播的講座,打破我對主播的印象,本人很活潑親切。所以好奇買一本來翻一翻,沒想到主播的打工時期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尤其是薪水還能這樣跟老闆談,是我以前沒想過的,裡面很多有趣的內容,很推薦給正要轉職或找工作的人。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7/06
最喜歡作者的"鈍感"心得,因為工作中甚麼人都有,常常覺得自己反應不好也不靈巧,很挫折.謝謝作者的建議:做一個"三好"的角色其實就可以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7/06
其實是因為書名被吸引購買,結果發現作者筆觸很生動活潑,和商業類的職場工具書不同,提到了很多自身經歷和故事,吸引我一口氣看完,
我覺得最精華的一篇應該是製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停止無效社交,還有刻意討好反而被討厭,都是我曾經在工作遇上的一些困惑,作者提出了很多有效的解決方法,比如怎麼做個三好同事,如何受到主管重視等等,是很實用的一本寶藏書。
展開
換工作人人都會,但每個職務都能學到東西,做出成績,再換下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厲害了!

Vivi黃若薇有19年的職場經驗,一共換過18種角色!

她當過麥當勞工讀生、遊戲管理員、總機、Show Girl、活動主持、體育分析師、節目統籌、專案記者、新聞記者、新聞主播、氣象主播、新聞編輯和製作人、人力銀行發言人、廣告統籌...等,把自己的職場心得寫成《沒有目的才有趣》,希望帶給社會新鮮人一點幫助。

Vivi雖然在「作者序」中提到自己有這麼多歷練,純粹是「求生本能」,不過我覺得她是謙虛了。看到她寫「有誠意的努力是對別人的感謝」,以及在每個角色中的打怪升級過程,就知道她是一位自我要求很高,也把主管、團隊和公司放在心上的人。

對於職涯發展換來換去的人,以前我有先入為主的偏見,看完Vivi的例子之後,或許有一部分的人跟她一樣,能在最短時間內對新工作上手,並做出一定程度的貢獻,之後的轉職也能善加利用過去累積的經驗,所以要保持客觀去檢視才對。

另外,在《沒有目的才有趣》的「Chapter X 番外篇」,Vivi 分享了 17 堂實用課程,應該會對社會新鮮人幫助很大!

最後,出社會工作有「四職」—「求職」、「任職」、「升職」和「離職」,每個人都一定有「求職」、「任職」和「離職」,因此我用這三個階段,介紹書中提到的觀念心法和實際做法。

Part 1:關於求職

分成「做規劃」、「做準備」和「去面試」三點。

【做規劃】

一路以來,我做的工作都是自己喜歡的,斜槓也不例外。~《沒有目的才有趣》

Vivi提到「沒熱情的工作比沒錢還苦」,所以她只找自己喜歡的工作,連副業也一樣。例如她小時候愛打電動,後來去當遊戲測試員,還有她很喜歡塗裝模型,作品在無名小站部落格被人看到之後,陸續接到修改模型的委託,增加額外收入。

在《IKIGAI:The Japanese Secret to a Long and Happy Life》這本書中,提到長壽又快樂的秘訣在於找到了Ikigai (生之意義),就是四件事情的交集—「你喜歡的事」、「你擅長的事」、「別人會付錢給你的事」與「世界需要的事」,可惜能達成的人真的不多,我覺得大部分的人都少了「你喜歡的事」。

換句話說,我們所找的工作,經過訓練能更加熟練,也有固定收入,卻仍然不快樂,背後的原因之一就是並非自己喜歡的事情。相對來說,本身的興趣或熱情在另一個領域,還沒有專業到能賺錢的程度。

所以要趁年紀還輕時,跟Vivi一樣從「愛好」去求職或斜槓,這樣會比較開心,每天起床更有動力,感覺人生充滿意義。

現場活動的主持經驗+體育賽事的分析播報+幕後的企劃執行=完整的電視工作歷練。~《沒有目的才有趣》

當過Show Girl、現場活動主持、民視體育分析師之後,Vivi又決定挑戰壹電視的節目執行和統籌,用之前的經歷補上幕後實戰經驗,在電視圈的職涯會走得更長久。尤其這是新的電視台,可以學到成立初期的籌備流程。

這讓我想到生涯規劃到底有沒有用呢?

我認為基本的規劃要有,可是每幾年要彈性調整。如果沒有規劃,到處亂換工作,產業差異性極大,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履歷表會讓人看不懂,不確定這個人想做什麼,感覺心好像還沒定下來,處在且戰且走的狀態。

當然你可以在自傳中說明理由,用一個願景或故事包裝過往的經驗,但我覺得大多數人比較難做這麼大的變動,通常都是「換產業」或「換職務」選其中一種,例如從事生產管理,從面板業跳到晶片設計業,或者還在電子產業,從品質管理轉任專案管理。

【做準備】

在應徵者眾多的情況下,花點巧思和他人不同,的確能有較高的中籤機會。(但要提醒大家,既然要出招就用心點,不然很可能是反效果,害自己白做工。)~《沒有目的才有趣》

要應徵壹電視的節目執行職缺時,Vivi除了制式的履歷表,還製作了一份精裝「實體」PPT,用擅長的軟體集結過去的作品,直接寄給對方,同時附上電子檔。

求職跟任何專業競賽一樣,你不知道對手的實力,更無法預測有多少對手,能夠做的是什麼?

一方面要根據長處行銷自己,另一方面要出奇制勝,以比例來說,我認為是八比二,甚至九比一,專業能力才是關鍵,但包裝也要做好,否則連接到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因此不妨參考Vivi的作法。

不過仍要注意產業特性,廣告業或電視台比較能接受實體作品集,在科技產業的話,倒是可以在面試時用投影片介紹自己,不管該公司是否有要求,建議紙本和電子檔都準備好,假如沒有投影機,或者設備出問題,就改用紙本做簡報。

我先做了功課,對1111人力銀行的背景、企業文化、近期規劃、未來營運,都先透過網路文字和影音,了解了一遍,在確定這是一家靠譜、值得我「賭一把」、「能投資未來」的企業之後,我再簡單詢問找我去面試的主管,和總裁面試要特別注意什麼?面試時,自我介紹是一對一,還是一對多?確認好細節,我的拿手好戲就是「做簡報」,我把自己的工作經歷、過去對公司的貢獻通通表列,做好了專業又不失個性的設計與排版,最後還附帶了四個大字「歡迎提問!」,我滿意的關上筆電,換上合身的套裝,準備出征!~《沒有目的才有趣》

Vivi收到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的面試邀約時,已經在電視圈待了十年,面對完全不同的產業,足足考慮超過兩個月,也做足了功課。

她還比一般求職者多做一個動作,把握機會詢問會遇到幾位主管?還有該注意什麼?

以我負責面試的經驗來說,非常訝異有些求職者對公司都沒做功課,或者功課做非常少,明明資訊管道那麼多,舉凡最基本的公司官網、相關新聞、雜誌報導都有,竟然面試當天說不出來,根本沒有求職動力,更浪費雙方的時間。

我們可以學習Vivi「多此一問」的動作,包括對象人數與面試環境,如果問不到,多準備幾份資料就對了,用幾份彩色影印花的錢,去交換一份新工作,是非常值得的投資。

【去面試】

在面試前三天,我甚至安排了「模擬面試」,用想像的方式,針對職務的需求,不斷玩一個人的角色扮演,鎖定美國職棒,想像一下,面試官會問什麼問題...刻意練習的角色扮演,練到成為反射動作,你就可以顯得游刃有餘,可以很優雅地做著別人應該會很急迫的動作。~《沒有目的才有趣》

Vivi 去民視面試體育分析師的工作之前,先花時間研究國內外的比賽分析,以及美國職棒市場,並假設面試官會問哪五大問題,自問自答。

這種mock interview是面試前的必備功課,我覺得問題分成兩類,第一類是一般會問的制式問題,例如對於公司的了解,另一類則是關於自己的問題,例如要求解釋過去的工作內容或成就,或者對某些情境的處理方式。

除了能學Vivi練到變成自然反應,我還會建議多想幾個答案,不能被多問就答不出來。

大人的職場世界,有時很複雜,也不是要大家說謊,而是在很多情況之下,你必須選擇最適合的答案,也就是顧及對方心情的回答,容易使結果變雙贏、三贏、大家都贏。~《沒有目的才有趣》

Vivi當年去麥當勞應徵工讀生時,面試被問到為什麼想來打工,她沒有回答為了賺錢,沒有說是因為大哥哥熱情邀約,而是回答想當麥當勞姊姊,可以帶給小朋友很棒的回憶。

面試其實就是這樣,要說出對方會想聽,能夠過關的答案。但是萬萬不能把沒有做的事情說成有做,或者把別人做的事情說成自己做的,因為「包裝」可以接受,「欺騙」卻無法容忍。

想繼續閱讀「Part 2:關於任職」和 「Part 3:關於離職」,請在Google搜尋「Vivi黃若薇《沒有目的才有趣》讀後感想—什麼都做,什麼都不奇怪的轉職人生」,謝謝!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