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同性戀:同性戀的自然史

中文書
自然科普
7折$ 294
4 /5
1位讀者評分
5
0%
4
10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2/08/24
劇透警告
以生物老師的角度來看,在自然界不同的生物之間,同性間的求偶、配對、交配及共同育幼的行為其實蠻常見的。這本翻譯法國科普作家Fleur Daugey 的書,就提供了不少動物例子:如昆蟲、魚類、蜥蜴、鳥類、鯨豚、猩猩...等。而觀察的地點不只出現在豢養的環境,更多是不同動物在野外的觀察。所以讀者們看這本2021年10月出版的《動物同性戀》,可以推論人類社會中出現喜歡同性的人,也是很自然的。
而這本書也嘗試提出解釋,為什麼演化要讓這樣無法產生後代的行為保留下來?我們知道,若沒有優點,演化是會把這樣的特徵淘汰掉。甚至這優點可能在未來會害了自己,但只要能在當下讓自己增加活下去的機會,演化仍能發生作用,使其在生物族群裡流傳(如非洲的鐮刀型貧血症與瘧疾)。所以同性之間的求偶、配對、與共同生活一定有其(對族群的)優點。
在鰓角金龜的例子裡,交配完後的雄金龜子更容易被其他雄金龜子“攻”(某行話😏)。牠們一樣會維持交配的姿勢很久,被攻的金龜子甚至拖著另一隻金龜子走。這樣的行為或許可以用被攻的金龜子阻斷另一隻雄金龜子的交配,讓自己之前已經射出去的精子,能產生更多的後代。這種解釋很合理,但卻無法外推到其他生物上。
書中也嘗試用共同育幼的行為來解釋某些鳥類同性的行為,此行為的確可增加後代發育成成熟個體的機會。但卻無法外推到另外的鳥類上。因為某些雌鳥雖有成對生活,但生下都是沒有受孕的蛋(很顯而易見的是沒有精子),牠們也沒有撫養其他幼鳥。甚至也不能外推到上述的鰓角金龜上。
書中我最喜歡的解釋,應該就是愉悅感吧🤣~腦中的獎賞系統鼓勵我們進行生殖的行為。而某些大腦發達的生物,或許已經能將生殖的獎賞與生殖行為區分開來。這樣的例子常出現的鯨豚和靈長類生物上。我突然想起“印痕”這行為!當羊出生第一眼看到的是人類,小羊會將人類當成媽媽。而有趣的是,這樣的羊長大後會對人類有求偶的行為,卻對同樣的羊不屑一顧。生命就是如此奧妙呀!
我必須說“合理的解釋,不見得就是真實”。科學家嘗試提出意見,但必須小心這些意見究竟是出於現實的證據,還是只是自己的偏見或過度推論!這本書並沒有提出同性戀被天擇保留下來的大一統解釋,畢竟生物的多樣性就是如此繁多。但我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或許可以用不同的生殖系統來討論。生物的性別決定如此多樣(有溫度、體型、性染色體...等,甚至有的能孤雌生殖),或許在不同的性別決定系統中,同性的生活型態分別提供了不同的好處也說不定。
總之,如果您想了解自然界不同生物的同性生活例子,這本書可以提供您很多的資料。但中間閱讀感會有點拗口,也可能是我個人感覺🤣。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