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4千個禮拜:時間不是用來掌控的,直面「生命的有限」,打造游刃有餘的時間運用觀

中文書
心理勵志
79折$ 284
5 /5
22位讀者評分
5
82%
4
14%
3
0%
2
4%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2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4/02/15
有限中創造價值

■ 提要

人類的平均壽命約八十歲,換算也只有四千個禮拜可活。

人人都知道時間不夠用。卻成天忙著應付愈來愈長的待辦事項清單,努力平衡工作與家庭,還有隨之而來的應酬與友誼,有太多書籍教我們如何更有生產力、更有效率,「生活駭客」這類的新名詞,也似乎暗示著我們有一條正確的路可以完美通關。

然而,即便我們工作的更有效率,也會隨之產生更多的事物,工作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甚至使我們深陷焦慮,但我們不需要完成所有的任務,正如生命有限所以才顯得珍貴,我們只要心無旁騖的去完成最重要的任務即可。


■ 心得

我是在閱讀《愈平靜愈有生產力》才看到這本,老實說在目睹效率大師擁抱不作為後驚豔度會比較低,但我認為仍值得一看,只是我很掙扎要給 3 星或 4 星。
如塚本亮所說,「管理,就是先決定不做的事」,如果上面的主持人都沒有做好準備既要又要管理上出大問題是遲早,有限度的取捨才是關鍵。
或許你曾經聽過不少業界前輩表示他成功的秘訣就在於能從老闆交派的任務中,分辨該做哪些,那些不用處理又或者做到 60 分就好。其實這便是深諳生產力管控。

我個人也認為 Tonianne DeMaria Barry《個人看板》所提出的一次最多只能做三件事情,務必等到百分百完成後再考慮其他事情頗具參考價值。如果真的對於時間管理、任務管理束手無策,可以考慮使用。
展開
user-img
5.0
|
2023/12/25
|
電子書
這本書有帶給我新的觀點,我們都太焦慮
彷彿一秒鐘不做事自己就是沒用的人
我們應該放慢角度,去享受當下的時間
即使甚麼事都沒做,也不要覺得是浪費
展開
user-img
2.0
|
2023/12/15
我個人的觀點認為這本書借來看看就好,因為重點就是「人生有限」,至於作者的表達方式就是文筆的問題了,講話沒什麼重點又是一些許多現在人都已知的科技、資本問題。
展開
user-img
5.0
|
2023/10/01
劇透警告
✨《#人生四千個禮拜》﹕顛覆思想,開啟新的時間觀,本書帶給我關於時間的七個啟發

你有感於時間的流逝,卻覺得無能為力嗎?

你有許多的代辦事項,每完成了一項,又跑出了更多待辦事項等著你,讓你感到焦慮嗎?

你明明做好時間規劃,為什麼永遠感到時間不夠用?如何才能更好的運用時間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曾經有這樣的煩惱,不妨一同來看看這本書,你將會獲得全新又開闊的人生觀。(至少現在我不會為某些事而執著了。)


「這段交到我們手中的時間匆匆流逝。除了極少數的例外,大部分的人終於感到準備好要開始活的時候,已經到了結束的時刻。」
-羅馬哲學家塞內卡(Seneca)


你會不會也跟我一樣被塞內卡的這段話深深擊中呢?

人的一生很短暫,如果說人類的壽命只能活到到八十歲,那麼人生大約只有四千個禮拜可活。

看起來很多嗎?仔細想想,你已經用了人生多少個禮拜?


我們每過一天,生命都在倒數,我們以為還擁有許多時間,但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作者奧利佛.柏克曼(Oliver Burkeman) 幫我們換算,即使活最久的人瑞,法國女性珍妮.卡爾芒享嵩壽一百二十二歲,她是有史以來最長壽的人士,然而她的生命最多也只有八千多的個禮拜。

作者奧利弗說道﹕
「我們所有人隨時會向生命道別。」

只是時間或早或晚罷了,面對有限的時間,我們究竟能做什麼或該做什麼?
時間管理真正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的弊病是﹕

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常常在待辦清單裡大排長龍許多事項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驗,把待辦清單寫好寫滿) ,你想抓住些什麽,於是用心計畫著一項項待辦的事,好似你寫完了計畫,就擁有了時間,就完成了一切,然而,實際上,你知道的,那只是你腦海裏的預想,你只是預期擁有時間罷了!


仔細想想,這些事項有那些你完成了?
看著這些是否感到排山倒海的、無形中潛藏著、累積著的慢性壓力及過勞,造成身體疾病而不自覺。

這本《人生四千個禮拜》帶給我對時間深刻的啟迪,顛覆我部份思想,減輕我本無覺察到的重擔。

我將閱讀完本書的心得感觸,濃縮七點關於時間教會我的事,分享給大家﹕


1️⃣#我們以為我們擁有時間,#但實際上我們只是預期擁有時間,#運用時間最好的方法是專注當下、#行動當下

我們做的許多計畫,其實都是自己對未來的預期。
我們預期未來可能發生或想要其發生,而對人生排滿清單和計畫 ,卻往往忘了此時此刻的當下,唯有當下才是活著的,當下才是累積起的未來。

換句話說,未來就是當下的每一刻所構成。你不是不能期待未來,而是該行動於當下。

不要想﹕「等到…我就……」其實,你永遠沒有你以為的有那麼多時間。

為何說人生無常,因為你無法預知未來的下一秒你在哪裡?你會如何?

否則也不會常聽聞誰發生意外猝死或被疾病帶走生命。

關於未來,說好聽是期許,但沒有行動的計畫,只是幻想。

書中也提醒﹕
「我們因此應該試著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帶著敬畏之心,彷彿這是最後一次。」

如同生命的無常提醒著我們活在當下的重要,把每一次每一刻當下的體驗好好感觸,將想實行的事或期待完成的夢想,在當下就去實行,不推託到遙遠的明天,不責怪已發生的過去,畢竟過去已無法掌控,而未來也無從得知,我們唯一能掌控確保的就是當下,當下才是你造就的未來。

2️⃣、#慾望無窮與知足常樂

書中提到﹕
「處理完電子郵件」的過程,實際上會帶來更多電子郵件。
你或許可稱這普遍的原則為「效率陷阱」。

效率的追求永無止盡,為的不外乎是讓生活過得更理想和快樂。

為基本的生活所需、為滿足自己的內在期許、為獲得外在稱羨的眼光,於是所有的事情不斷地追求高效率,如同希臘神話裡被懲罰的國王薛西弗斯,好不容易將巨石推上山坡之後,石頭又會不斷滾下山坡,而他被迫在永恆之中反覆推著石頭。

這不禁讓人反思,一昧追求效率而掉入效率陷阱的我們,是不是也像是被懲罰的薛西弗斯?

長期以往會讓人疲乏,讓人有喘不過去的感覺。
人生的體驗亦同,為了體驗人生更多體驗,為了滿足更多的慾望,於是不斷地掉入陷阱,導致欲望無窮,陷入陷阱循環,可怕的是我們可能還沒有察覺。

我們常常擁有了並不滿足,總是不斷追求,好還要更好,多還要更多,也許該停下來想一想,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或需要。

知足常樂,懂得夠了,才不會在效率陷阱裡打轉。


3️⃣、#時間教我們學會選擇和放下,#並且專注在選擇的事情上


「接受人生時間有限的意思就是,在你安排一天的行程時,心中明白絕不可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或別人要你做的每一件事,因此你至少能在做不到的時候,不再責怪自己,由於你不得不做出困難的選擇,重點就是學習以清醒的頭腦決定要專心做哪些事,那些則不必去管,而不是預設全都要做。」

事情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待辦事項完成後永遠還有許多待辦事項在等著你,時間像是奔在後頭的巨獸追著你跑,但你不是毫無選擇,你能選擇將專注力放在影響最重大的事物上。

因為時間有限,體力與專注力也有限,你只能有技巧的選擇做最重要的事。

你不是超人,無法立刻完成每一件想做的事,你只能選擇,並專注在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當然,也不是說其他的就完全放棄,而是你知道「有限性」,你只能先專注一項, 其他的也只能等完成後,再個個擊破。

作者提到一個方法,有些事情可以「策略性的不及格」,你不必樣樣都做,或事事都追求完美,對於你不期待或沒那麼擅長的,不妨就讓它低空飛過,只做到最低限度的義務即可,等你完成大事項後,再回過頭來完成原本不擅長的也是一種可行的策略。

//

好讀版請前往 #丁宣的幸福閱讀館 方格子部落格/FB
展開
「假設你活到八十歲好了,那麼你大約有四千個星期可活。當然,你可能很幸運,活到了九十歲,那麼你大約有四千七百個禮拜。」

拜科技進步所賜,人類的平均壽命年年增長,但就算如此,人類的生命長度還是小器到不給面子。那麼在有限的時間內,你想如何運用這幾千個禮拜呢?

本書以哲學、心理學等層面切入探討時間對於人類的意義,是一本顛覆潮流思維,讓人重新思考「時間管理」的書。作者表示:要有效的執行時間管理,我們得先接受人生有其侷限與必然的錯過,才能真正的投入其中,享受一切。這本書真的是方方面面點醒了我很多事,讀完之後豁然開朗,減輕了些許執著,也放下了不必要的焦慮,很推薦給深陷忙碌生活的你/妳。

(這本書比較偏哲學與心靈探索,如果你是在找可以「學習時間管理」的書,這本不是你需要的書喔!)

👇🏻讓我學到很多的兩面向 :

🔹接受人生有其侷限🔹
「時間管理」對現代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書店暢銷榜上總一定會有幾本和這主題有關的書,而每一年針對如何幫助人們效率工作、管理時間的工具總層出不窮的出現在我們眼前。但照這樣的邏輯來推算,現代人應該非常的輕鬆享樂,為何我們還是深陷於忙碌的漩渦中呢?書中有句令人看了觸目驚心的話:

📍「你有多少時間完成,工作就會膨脹到那麼多的時間。」

這點我實在是有很深的感觸⋯⋯ 剛開始工作時,覺得自己若能掌握好做事的要領,一定能更加輕鬆的完成每一件代辦事項。但隨著經驗的累積,熟練並沒有讓我更加優雅的工作,只有更長的 To-do list 和更多想做的案子。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私人生活當中,想做的事情很多,但做完了幾件事後,清單總又會無限延伸,但礙於時間有限,總讓人惆悵。

書中表示:我們的焦慮感來自於想要掌握一切的那種決心,但是事實上我們本就無法掌握一切,正如生命無常且有其侷限,無論我們多麼努力想要做更多事、去更多地方,也難於避開那種「還不夠」的不安與焦躁。因此我們得了解:錯過世界上大部分的活動是人生必然的結果,但這也讓我們每一刻的選擇有了意義與價值,如此一來,我們才能全心享受在有限的時間內選擇體驗的滄海一粟。

🔹不要窮忙於未來,而忽略現在🔹
「你的人生並未走向某個尚未來臨的關鍵時刻。我們執著於從手中時間提煉出最好的未來價值,卻無視於現實。事實上,關鍵時刻永遠是現在才對 — 人生只不過是一連串的現在,最後是死亡。你大概永遠不會來到每件事都感覺完美的一刻,因此最好別再將你存在的「真正意義」一直延遲到未來,現在就投入你的生活。」

書中另一個給讀者來一記當頭棒喝的觀點就是「不要為了未來失去現在」這個概念。人們時常會有「等我終於...」的想法,好像當他們努力到達了哪個境界,接下來人生都會圓滿順遂似的。但是這樣的想法只會讓人永遠感到不滿足,因為有這樣想法的人深信他們將能抵達更美好的「未來」,就算當下迎來了有意義的瞬間,他們也還是會推遲滿足感,想著那個更好的未來。當然,這並不是要我們完全不管未來,只活在當下,而是要我們有意識地選擇當下關注的人事物,因此我特別喜歡書中的這句話:

📍「注意力就是生活:你活著的體驗,就是你付出注意力的每一件事的總和。在你人生的終點回首從前,每一刻抓住你注意力的東西,就是你活過的人生。」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8/14
劇透警告
如何從時間壓力和焦慮中解脫?時間管理對於小主管的反思。

生活和工作中經常需要等待,例如,當你等紅綠燈的時候,可能會感到不耐煩;去全聯超市結帳時,看到排隊人龍也會讓人感到不安;而在和家人或重要的人一起等待時,我們可能會不自覺地拿出手機並不停地滑動;此外,電腦開機或啟動軟體的過程緩慢,同樣會引起心煩;去醫院看到人潮排隊繳費及領藥的場景,也容易讓人感到不安。

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自己會變得如此焦慮呢?你的時間管理有效嗎?會不會愈管愈糟糕。當你拼命做時間管理想要完成更多事項,恨不得一天超過24小時,但是效率愈好,完成更多待辦事項,反而會有更多新的事項將這些時間填滿。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作者查理・蒙格在書中提到,我們應該以相反的角度思考,不要先思考事情要如何成功,而是先思考可能導致失敗的原因有哪些,然後避免它們。最近歐陽立中老師的歐陽Talk書秀第五季,他介紹了《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閱讀後,這是一本反時間管理的書。其中有三個觀點值得你參考。


(1)接受人生有限性與選擇:

在2021年的美國達人秀的節目中,有一位來自俄亥俄州、30歲的女性歌手取藝名叫夜鳥。她的夢想是成為一位歌手,但她已經跟乳腺癌奮鬥了4年。然而,在舞台上演唱的《It’s Okay》令人驚艷,她的歌聲像天使般的美妙清澈。她向觀眾展現了樂觀的態度並且鼓舞人心,她說:「你不能等到生活不再艱難,才決定開始快樂。」連平常很嚴格的製作人西蒙·高維爾都送她金色按鈕,讓她不需經過評審投票而得以直接進入半準決賽。這段視頻,我看了三次,情不自禁的眼淚也流了三次。然而,遺憾的是,她在2022年2月19日離開這個世界。

人生是有限的,現代人平均約為80歲。有些人的生命短暫,而有些人可以活到120歲。就如同書名,人生平均只有4千個禮拜,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這些時間?即使是高效率的人,也無法做到所有事情。面對各種選擇,重要的是學會放棄一些事情,集中精力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並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你一定聽過放石頭放進玻璃罐的故事,先放大石頭,再放小石頭,最後再倒進沙子和水,乍看之下,一切都井然有序。然而,作者卻以令人意外的角度提出:「一般人並不是分不清楚事情的重要性,而是因為重要的事情太多了,多到已經無法應付,多到瓶子已經裝不下。」

這時候,你可以提早到公司,思考今天上半天最重要的3件事是什麼;午休時段,再思考下半天最重要3件事是什麼。你必須接受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要用減法,專注做最重要的事。你不要讓行程或工作擠得滿檔,畢竟過度忙碌是創意發想的最大殺手。

(2)時間壓力與焦慮:

現代人普遍面臨焦慮和時間壓力,無論科技進步與生產力提升,工作負擔似乎總是無法減少,反而讓人感到更加忙碌和無所適從。

讀書時希望有人可以為你提煉重點,只需花10分鐘就能了解一本書的內容。看電影也希望有人幫你濃縮精華,像谷阿莫用5分鐘帶你看一部電影,甚至還想以2倍速觀看。線上課程的老師也已經架構好滿滿的乾貨內容,你只需付費即可,有沒有完課那再說。美食也可以透過foodpanda送到你的手中。

當你努力在有限的時間內擠入更多事情,希望每天的效益愈來愈好時,卻意外地帶來更多事情。你是否曾經思考過你對時間的運用是否正確?過去花費的時間,是否曾讓你感到後悔或想要做出改變的衝動?透過這樣的反思,甚至能更深刻體悟到人生的意義。

所以,如果能夠調整心態,找到適合自己放慢腳步的方式去配合它,生活就會充滿意義和喜悅。

(3)專注和深度體驗:

在工作和生活中,會希望能夠同時處理多個任務。或許你會一邊撰寫文件,同時也在講電話。又或者在吃飯時,同時也在滑手機或看電視。這種同時進行多個事項的方式,造成我們的注意力被分散,而失去了力量的集中。

書籍《一行禪師談生命真正的快樂》中提到,正念就是將百分之百的注意力投注在當下。透過正念,我們能夠更加清楚認識眼前的人和事。如果心不在焉,你就無法真正理解對方的處境,而對方也會感到被忽略,缺乏理解和關愛,進而感受到痛苦。而這份痛苦可能反過來影響到你自己,使你更加痛苦。

作者提倡在生活中尋求專注和深度體驗,不是盲目追求便利與速度,而是用心對待每個當下的經歷。所以,當我們握著小孩的手時,應該將百分之百的心思放在這個握手的瞬間。當我們擁抱另一半時,也應該全心全意地投入其中,讓我們的注意力完全專注在擁抱的過程。這樣的正念方式,能夠讓我們在每個瞬間中都感受到真正的連結和幸福。

小結:

從接受人生的有限性與選擇、去配合時間的限制,以及專注在當下的體驗來看,時間管理的壓力和焦慮可以得到改善。

現在想像一下,你站在路口等紅綠燈,何不抬頭看看夜空,欣賞那混合著不同灰色和黑色的交織,順便觀察閃爍的星星和經過的飛機?去全聯超市結帳排隊時,看看前面的人潮,或許可以猜測一下會不會聽到櫃檯說:「請支援收銀。」然後,別忘了保持深呼吸。到醫院看診、結帳和拿藥時,可以提醒自己,醫護人員忙碌,等待是免不了的,也許帶本書在身邊,讓閱讀填補等待的時光。當你和心愛或重要的人在一起時,試著更專注對待對方,別拿出手機分散注意力。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6/10
劇透警告
《人生四千個禮拜》讀後心得:這本書我覺得有點難讀,是一本適合反覆閱讀,會得到更多洞見的書。

人如果活到八十歲,大約有四千個禮拜,感覺好像很短暫。不過作者在書中提及,加拿大作家大衛·凱恩在多倫多逛街的同一個地方,在後兩周發生了槍擊案,導致兩人死亡。使大衛·凱恩反思:「我是剛好活著,沒有宇宙法則說我該活著。活著只是碰巧,不保證我能多活一天。」

作者覺得帶著可以這樣的觀點轉換,就可以覺得自己是有幸碰上煩人的瑣事,心情就會好轉許多!

我自己則是覺得當兵是一件很討厭的事情,如果我能以上帝的視角去看當兵的事情,就會覺得其實十六週的當兵其實很短暫,我為何要為了這十六週,而一直想努力地拼過瘦複檢呢! 要瘦到複檢體位真的是很不容易呢!

當我放棄了拼複檢的念頭,我反而自由了,雖然減重失敗讓我很難過,但我或許進去裡面可以交到新朋友,大家一起同甘共苦,互相扶持的經驗也可能是難以忘懷的珍貴回憶😂

希望也能克服一直以來的膀胱害羞症,真是是覺得男性如廁很沒有隱私😢
跟陌生人靠得很近,真的會讓我好難上出來😢
尤其是背後有人在排隊,又會讓我覺得壓力好大😢

書中真的精華滿滿,我比較有共鳴的章節是《重新找回休息》,我也是會把休息時間拿來自我提升的人,連跑步都會很想超越自己的最快速度,都忘記運動的初心,應該是讓人放鬆疲憊的腦袋,不是一定要超越自己,像是要跑10k才夠優秀、或是超越自己的最佳速度之類的念頭,其實反而很自虐😂

作者認為,我們應該讓自己真的好好休息,而非把休息時間全都用在對未來有好處的自我提升。

我認為偶爾跟家人一起看部韓劇,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本書第十三章的《滄海一粟療法》,也讓我覺得很受用。滄海一粟療法是指,我們其實在浩瀚宇宙裡根本渺小到什麼都不是,所以當覺得自己錢不夠用、感情問題、遇到地位之爭時,這些焦慮其實都很不重要呢!

當我們不要再拿要在「超越凡人與世俗」的念頭來要求自己時,我們反而能鬆下一口氣💙

我們在一生中,如果能在朋友低潮時,跟他說一些溫暖的話語、陪他吃吃飯與閒聊,讓他再次振作起來,我們這輩子或許就活得很有價值了❤

本書第十四章《人類病》有一段文字我想分享給大家:「試圖證明自己有存在的價值,想靠這種方法獲得安全感,從頭到尾都是徒勞無功又沒必要。徒勞無功,是因為人生永遠令人感到不確定,不是你能掌控的。沒必要,則是因為最終你不需要獲得某個人或某件事的認可才能活著。心靈寧靜與令人振奮的自由感,並非來自獲得認可,而是接受事實´_>`;就算你獲得了認可,生活也不會就此令你安心。」

本書的中心思想是「放棄希望之後,可能帶來力量」。當我們放棄想獲得100%的安全感後,反而是一種解脫。一旦你不再需要說服自己每件事情都要做,反而能放心、專心去做幾件重要的事😆

那個極度在乎別人怎麼想你、不願讓任何人失望的你死去後,你反而能真正活著,更準備好要行動、也更加開心,因為當我們敞開心胸接受事情的真相,就能秉持著苦中作樂的精神,感謝自己還活著😂

書末的附錄也很實用,我特別喜歡「完工事項清單」,就是把每天完成的大小事情紀錄下來,可以讓自己開心與增加自信心❤
展開
🥰 推薦給這樣的你:
① 內心焦慮不安,不斷透過時間管理想讓自己高產能才能安心
② 擁有拖延症候群,但還找不到背後原因
③ 已經找到舒適的生活節奏,想看看別人怎麼看待時間(生命)有限
④ 對於時間(生命)有限內心感到惶恐

👉 閱讀心得及摘錄:這是一本看起來談論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也就是「時間有限」,但卻給了很多新觀點,或是再次提醒我們容易忽略的事情。在資本主義及社群時代,所有的事情都講求快速,也造就許多人永遠有一種焦慮感是,待辦事項做不完、拼命加班、真正想做的事情做不完、一天24小時不夠用、如果一整天都在追劇、滑手機會感到很焦慮。因此,許多人會教你如何擁有高生產力,如何安排時間,不外乎像是「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等等。但是,這樣做的狀況下是,你會發現,當你似乎擁有高產能的效率後,你會不自覺的想要再塞進更多待辦事項,然後你也會發現,很多你覺得此刻非常緊迫的事情,其實都只是為了「未來」。為了未來提早做準備有什麼不對嗎?沒有不對,但是你會發現你忽略很多現在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而我們之所以會不斷的替未來做準備,其實也反應了我們有多不安及焦慮,因為未來總是未知的。作者認為,與其不斷增進如何掌握時間、如何高產能,不如直接面對現實:我們的人生有其侷限。

此外,作者也提出如果是刻意想要活在當下,通常也都會失敗。因為,反而更沒有辦法投入。例如,當作者旅行準備要體驗看極光時,當他試圖告訴自己要好好體驗時,當極光真正來臨時,他卻突然覺得,極光看起來很像螢幕保護程式。當你試著越活在當下,就代表你和「這一刻」是分開的。

另外,還有一個常見的例子,常常許多人說找不到時間閱讀,但其實我們都知道真正的問題根本不是找不到時間,而是,開始閱讀後,我們無法持續下去。因為我們想要被打斷,所以看了幾頁就忍不住滑手機。

還有一個另我很意外的觀點是,作者指出像數位游牧者,雖然可以自由的選擇時間與地點工作,但不代表從此就很快樂,因為當他們的時間無法與其他人同步,而失去與親友相聚的機會,反而是件令人感到更沮喪、不快樂的原因。不過,雖然我懂作者要表達的意思,但還是覺得有點奇怪,因為數位游牧者不是更容易可以配合他人時間的人嗎😂

✍ 書中金句

「我們文化的理想是,光靠你一人就能掌控自己的時間表,在自己想要的任何時間做任何想做的事,因為要面對的真相太嚇人了:不論是踏入婚姻、生兒育女、做生意或從政,幾乎每一件值得做的事,都必須與他人合作,讓自己暴露於人際關係帶來的情緒不確定性之中。」

「你愈能夠全權掌控自己的時間,也代表你愈孤單。」

「面對『錯失恐懼症』時,你必須保持堅定的立場,因為你會發現,基本上你必然會錯過某件事(甚至幾乎是每一件事)。錯過其實不是問題,錯過反而讓我們的選擇有了意義:我們每選擇要花時間做某件事,都代表我們犧牲了其他所有可用那段時間來做、但最後沒做的事。願意犧牲,代表毫不保留地站定立場,投入你心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我們徒勞無功地嘗試做完每一件事,但這其實是在以另一種方式,嘗試逃避該如何運用有限時間的責任,因為如果真能每一件事情都做,就永遠不必在幾個互斥的可能性中挑出一個。」


「放手讓現實順其自然,讓我們十分不安,因此面對問題時,就感到必須快點找出解決辦法。即使是病急亂投醫也沒關係,只要能告訴自己,我們已經處理了,維持掌控感就可以了。」

「試圖證明自己有存在的價值,想靠這種方法獲得安全感,從頭到尾都是徒勞無功又沒必要。徒勞無功,是因為人生永遠令人感到不確定,不是你能掌控的。沒必要,則是因為最終你不需要獲得某個人或某件事的認可才能活著。」

「世上最難的事,就是什麼都不做。」

「你們的關係會碰上問題,不是因為你的另一半特別有問題,也不是因為你們兩人不合適,只不過是你終於注意到,你的另一半所有(難免)有侷限的地方,和你的幻想世界一對照,讓你感到非常失望。幻想世界裡,沒有現實中那些條條框框與出乎意料的事。」

「時間的價值並非單純來自你個人擁有多少時間,而是能否與你最愛的人共度。」

「你替自己開闢出來的路,永遠不會有人替你規定什麼,你無從事先掌握。當你一步、一步步走下去,那條路自然會出現。」――榮格

「默默做下一件最必要的事。只要你認為你還不知道那是什麼,那就代表你的本錢太多,可以用於無意義的思索與揣測。相反地,如果你做的時候確定那就是下一件最必要的事,那麼你永遠在做有意義的事,那是命運的指引。」――榮格
展開
user-img
4.5
|
2023/04/22
如果你想看如何高效地運用時間,用盡每分每秒,這本就可以跳過了。但這本書卻顛覆了我對時間的觀念,雖然有些觀點我不是太認同,但看完我也有一些反思。
曾幾何時,我每日待辦的事項排得滿滿的,為了未來打拚,取得更好的生活;當我去旅行的時候,我會上網瀏覽什麼是必去景點、必吃食物,那怕我沒有機會再去嘗試。雖然為了未來而活沒什麼不對,但人生是否有4千個禮拜呢?我在病房裡看到很多年輕人早早離世,或者長期住院,看著白濛濛的天花版和四幅牆渡過一生。我問自己:我是否一定什麼事都需完成才可;去旅行時那些景點和食物我是發自內心想去、想吃,還是隨波逐流,為了打卡而去?最近我調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這個月是我快要交論文的期限,為了專注完成,但又不想放棄閱讀的習慣,唯有暫時停止小提琴和鋼琴練習。每天只定下最多三個重要事項。另設下一個休息時間,令自己好好耍廢;旅行的時候我會更專注於感受,選擇我想去的地方,我想吃的食物,旅程可以是緊湊、鬆懈也行,只要是每個地方我都是想去就行了。
接受人生有限並不是代表自己需躺平,而是在有限人生中選擇那些是對你重要的。《就因為沒時間才什麼都能辦到》吉田小姐看似什麽都能辦到,但她還是捨棄了很多她認為不重要的事,如做飯、做家事等。所以時間管理要點是選擇要作出放棄。

很多人都想在臨終一刻說出:「我的人生無憾了」,但我認為人生怎會無憾,很多事你能力所不能及。只要你能做到當刻你認為最有意義的事,那怕是和心愛的人聊天,看優美的景色,那就夠了。
未來我們不能掌控,我們仍需要規劃,但活在當下,感受現在這一刻也是很重要的。
最後引用海德格的話:我們不是得到時間,也不擁有時間,而是我們就是時間。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07
別再做 時間管理了!你真的沒有那麼多時間!

活到80歲的話,人生也只有大約4,000個禮拜。這樣子想的話,人生其實並沒有很長,至少沒有長到足以完成願望清單上的所有事項。既然如此,那就勇敢割捨掉清單上大部分的項目吧!當你選擇只留下少數的幾項待辦事項後,就會發現人生反而變得更輕鬆了。

說來諷刺,當你察覺到自己無法完成所有的事情後,反而能更有效地完成那些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這本書為我帶來一個全新的思考方式,一個我以前完全想像不到的思考邏輯。當我試著去理解自己的有限,不再好高騖遠或眼高手低、不再為人生排訂進度表,專注在當下的這一刻,覺得肩膀上的重擔真的似乎輕了那麼一些。

從小我就很喜歡吃義美的「卷心酥」(可惜現在已經停賣了),在最早的包裝上頭有一句話,「留一點自己給自己」,在看完書的此刻,我好像真正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涵。當我們的人生永遠在為「未來」而努力,那我們真的活過了嗎?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一個人為了替自己的未來存更多的金錢,不斷地工作工作工作,只要稍微停下腳步、甚至是假日在家休息時,就會有一股自責的感覺從心底浮現。「未來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你這麼跟自己說,然後又找到了繼續工作的動力。直到有一天,工作到一半你突然心肌梗塞,在失去意識的前一刻,眼前浮現人生跑馬燈,這時,你才發現自己的一生都在工作,雖然存了很多錢,但卻一點也沒有享受到。你懊悔不已,卻已無力回天。

這個例子可能太過極端,不過,留一點自己給自己吧,這是你應得的,你應該好好地體會一下生命的此時此刻,因為這一刻並非生命中的無足輕重的一刻,這一刻「就是」生命。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2/01
劇透警告
效率專家最坦白的自白,原來時間管理不見得要靠番茄時鐘,GTD,子彈筆記,而是一個很簡單的觀念:放棄把所有大石頭都放進罐子裡,放棄控制時間,因為我們其實從不擁有所有時間,我們僅擁有當下,所以為什麼不把注意力跟意志力都放在現在這個時刻?
展開
user-img
5.0
|
2022/12/11
在看這本書談「時間」的書之前,我先讀了另一本同樣是2022年出版、台灣作者寫得「高效時間管理書」。坦白說,「高效時間管理書」中有許多老掉牙的「時間管理術」,都讓我有點疑惑,不得不懷疑那樣「管理」的合理性,以及真的那樣做了,會像作者說的一樣「高效」嗎?
然後我讀了這本「人生四千個禮拜」,我的種種疑惑都在這本書中獲得解答了!推薦!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7/22
人生只有4千個禮拜
我花40分鐘來寫評論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我覺得分享此書心得很有意義,不是時間能衡量的。

曾幾何時,我們開始用時間來壓榨自己的靈魂。

以前的人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過著我們現代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慢步調生活。因為他們知道事情沒有做完的一天,很多事情也不是一天就能看到結果,他們只是認真地投入工作,隨時間的緩慢推移,看到最終的成果。

但隨著資本主義出現,時間開始被視為生產力的單位,如果我們能在固定的時間內生產更多產品,代表工作效率良好,反之則被雇主認為沒生產力或偷懶。甚至我們連放假都不一定是真正的休息,可能還要參加研習營或學技能或英文來維持自己的競爭力,你會巴不得有分身幫你處理多如牛毛的事情。

但現實是,人生只有短短約4000個禮拜,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想面面俱到,所以作者提出幾個觀念,讓我們擺脫時間與效率的泥沼。

1.承認時間有限性,拋棄要
做完每件事情的迷思。

我們可以不用塞滿時間表,然後按照計劃做完每件事情,而是可以列清單,只做重要的事情,全心投入。

2.處理分心的不舒服情緒

現在的社群媒體很輕易抓住我們的注意力,所以開始有如何不讓我們分心的方法出現,但作者認為,最根本的是,當我們要處理重要或有挑戰性的任務時,心中會昇起不愉快的情緒,於是我們選擇分心去划手機或處理雜事等易事,讓我們的情緒得到緩和。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正視這不舒服的感覺,知道這是正常的,然後專心把眼前的事情完成。

3.勇敢做出選擇,擺脫焦慮

當我們有好幾個選擇時,我們可能會做比較而更猶豫不決,此時需要做出最後的決定,一旦決定,眼前的路就只剩一條,我們不再焦慮,而是好好思考如何完成繼續的旅程。

4.自然活在當下,不是試圖
最好什麼都不做

現在正念運動在全球蔚為風潮,但作者提醒,千萬不要刻意一直正念,這反而成了另一種執著,而帶來不快樂。

要有什麼都不做也沒關係的觀念,這樣的正念才是自然而然的正念。

5.把自己當成滄海一粟,而不是宇宙中心。

當我們把自己視為宇宙中心,我們可能覺得任何事情都很重要,所有的事情也要照著自己的安排而走

但如果只把自己當做滄海一粟,我們會發現自己在宇宙中微不足道,也不是看輕自己,而是提醒你不要有對事情有太高期待,卽使是幫孩子泡牛奶,陪他玩,只要你是全心投入
,時間就不會白過。

6.放棄希望,帶來力量

看起來很悲觀的觀念,我還沒努力,就先想要放棄,其實作者是要我們接受自己的局限,你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在有限範圍內,多努力一點,情況也是會慢慢地改善。

最後引用海德格的話:我們不是得到時間,也不擁有時間,而是我們就是時間。

唯有活在當下,正視時間的有限性,我們才能活出時時刻刻的自己,而不是變成高效率的機器人。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5/21
劇透警告
此書評透露大量關鍵情節



書名開宗明義就表明了:人生是有限的。這本書也基本上圍繞著著這一點進行內容的延伸,因為人們所恐懼、所害怕面對的都是自己的「有限性」,而許多現代的文明病也都是因為逃避著這一點。
我認為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是作者的描述方式,雖然道理都是一樣的(換湯不換藥),但每一個章節都會給閱讀者不同的體悟,似乎帶你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一個事物全部的面貌,我覺得作者理解與描述事物的角度很新鮮讓我很滿足。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5/15
本書讓人重新思考時間的意義,提醒讀者活在當下(事實上我們無可避免地存在於每一個當下),而值得注意的是避免將此刻視為手段,而是誠實地感受,僅此而已;除此之外,作者也提醒讀者掌握自己的注意力,因為注意力就是生活,每一刻抓住我們注意力的東西都是我們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5/08
我們永遠在替未來做準備-一個虛無飄渺的目標,而錯過了當下,我們不曾活過,永遠在追逐功利的未來,總想著,只要到那時候,就有幸福美滿的人生了,該時刻卻永遠不會到來,我們沒有真正意識到時間的有限性與無足輕重,汲汲營營,死前才發現,根本毫無意義。
展開
user-img
4.5
|
2022/05/07
市面上太多書都在講要怎麼好好利用時間,這本書完全從另一個層面來講對於時間有限的狀況,我們應該怎麼面對,活在當下,了解什麼價值對於自己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把時間花在您認為最重要的五件事情上,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4000個禮拜,每天都是奇蹟,應該要好好專注每個當下;這本書對於自己的人生觀有了不一樣的改變,閱讀也是cp值最高的自我投資了,五星推薦這本書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4/27
看了盧郁佳的評論之後,立馬下單。初步瀏覽後的感想是:這是本知識量很大的一本書,不是很好讀,但又忍不住要一直看下去的一本好書。囫圇吞棗似的匆匆閱讀一遍,看到作者說極光像螢幕保護程式般那段,不禁莞爾。只能說別人的熱衷,有可能是自己的雞肋。努力要活在當下,卻很難入戲啊,這點個人特別有共鳴。

作者努力顛覆盧郁佳提到的時間管理神教,對於晨間日記、一萬小時的練習時間,質疑立論假設之外,也能提出獨特見解,旁徵博引的說法與故事,引人入勝。

如果,你沒有耐心看完整本書,可以翻閱<第11章 搭上巴士就別輕易下車>,關於耐心的第三個原則。用巴士總站比擬人生的選擇與創新的基礎,耐人尋味。

這是一本好書,開眼的好書。推薦給您。
展開
user-img
4.5
|
2022/04/16
劇透警告
如果像我一樣每次進書店都走進大眾心理書櫃的讀者
或許應該拿起這本書看看
我一開始因為綠色書皮很吸引人(很容易被影響的人)
然後發覺很不同於其他的書
這本書很像夏天的氣泡水一樣
雖然有點氣 但是很需要
有點顛覆但可以把實話講的輕鬆 很厲害
以我來說每次看到書中那句「你也絕不可能靠著模仿成功人士在早上七點前完成的六件事件就辦到」這句都會笑出來
雖然我還是會催小孩出門
感覺作者花時間找了很多資料 討論這件事
我超級推薦 因為很欣賞作者 還追了他上本書
也是超級氣泡水的程度啊~~推~~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3/23
劇透警告
<<人生4千個禮拜>>和<<選擇障礙世代>>兩本書描述不同的思維觀點在"有限的時間"上,推荐一起閱讀,會有不同程度的啟發。此書主要觀點在於時間不曾擁有,只是預期擁有,計劃只是想法,未來的你也未必要聽你的,故活在現在,但特意的活在現在反而無法活在此時此刻。應該要"先留意不論你是否喜歡,你原本就永遠活在當下"這一刻你別無選擇,無法從生命中提取什麼,只能存在於此時此刻。

面對甚少注意及感到理所當然存在的觀點,某種程度的哲學引導你思考,很有趣的一本書,或許書中的觀點不一定能完全應用在現在的生活,但能使讀者聚焦於時間的看法進而珍惜時間,蠻喜歡這本書的。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