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第一天

中文書
文學小說
9折$ 342
4.5 /5
3位讀者評分
5
67%
4
33%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3/08/23
《春天的第一天》,一本近期以來讓我閱讀起來感覺非常難以進入故事的小說。

故事不算推理,因為一開始就清楚明瞭地交代了兇手8歲女孩克莉絲的行兇過程和動機。



有人的人生一開始就抽到大爛牌,在克莉絲的童年描述中看到同樣那個幾乎無父無母、自生自長的我。

沒有悲哀,真的不必為這樣的人生悲哀。春天的第一天,有誰聽見克莉絲一直在無言地哭泣?

這本讓我讀了3個星期才讀完的書,想起讀心理系的好友曾經跟我說:越是不願意回頭想起的人生階段,就是你最痛苦的人生階段。這句話正中我心。



南西.塔克的《春天的第一天》深刻描寫克莉絲童年的悲惨無助,或許不是這個故事不好看,而是,我沒有閱讀這本書最本質的運氣和進入書中的勇氣。
展開
user-img
3.5
|
2022/12/23
母親向來和子女有著難以想像的感情羈絆,這樣的關係科學也無法輕易解釋,畢竟怎麼可能有死板的理論去量化母愛的強大,不合邏輯也違背常理,由此可知媽媽一職,對於長大中的孩童是不可獲取的存在之一。

難以預想假使沒有親情的灌溉,幼苗又該如何獲得喜樂的童年。

關於為人母親的虛構書籍相當的多,《她們的名字》、《直到你屬於我》以及《她懷著秘密》,都在探討懷孕過程中的恐懼和不安,對於把脆弱的生靈帶到充滿罪惡的世界,她們該怎麼防止邪惡敲門……可想而知由女人蛻變為一位嬤嬤,需要背負的既是一生的枷鎖,同樣也是一生的光榮。

《再見媽咪,再見幸福》則以幽默的方式。開門見山的點出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將會間接影響他們往後的人生,如何從名為關愛的牢籠脫困,需要的是好幾年光陰以及好幾倍的自我肯定才有辦法掙脫。

而《春天的第一天》則是結合上述的元素,利用過去與現今討論:何為一位好媽媽?

仍處牙牙學語的孩子遭到謀殺——每個家庭的惡夢——作為開頭,如此駭然的殺戮開啟的是為遭到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扭曲的成長環境使克莉絲嫉妒那些與她不同的孩子——備受疼愛——藉而奪去他們的性命,剝奪他們快樂的未來,得取一點點的滿足。

催眠他們和自己一樣悲慘,但這樣的動機卻無法填補心中的空虛,她說服自己是壞胚子,所以連親生媽媽無法愛她是再正常不過,透過交錯的時空背景,才逐漸發覺下手的也許是克莉絲,但真正的犯人卻是應該教導是非對錯的媽媽。

中途其實閱讀有些煩悶,有點說教的口吻。作者強調心靈的創傷至始至終都難以復原,唯一的辦法就是意識不被愛的童年錯不在己,雖然傷害已經造成,但該怎麼止損並遏止暴行繼續蔓延才是重點。

很難斷定什麼樣的行為才是滿分的家長,但可以確定年幼的孩子不需要一百分的家長,只需要一分的愛就足以讓他們回饋無限的真情。
展開
春天的第一天,八歲的克莉絲徒手弄死了兩歲的史蒂文。

事後,克莉絲就在一旁觀察著,享受著肚子裡嘶嘶起泡的感覺。她看見大人們哭泣、抱走史蒂文的屍體,也看見警察來來往往,他們會查出是誰弄死他的嗎?警察說她不該待在這,她應該回家。她真想告訴大家,小男孩是她弄死的。

🥀「自從我弄死史蒂文後,我覺得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安全,因為我就是別人需要提防的那個人,成為別人需要提防的那個人,是讓自己安全的最安全辦法。」

克莉絲與媽媽同住,但她從不曾得到過真正的關心;爸爸常常離家,每一次都會很久才返家。爸爸第一次離家時,媽媽說爸爸死了。所以爸爸有時候死了,有時候又活回來了。史蒂文年紀這麼小,應該會比爸爸更快回家吧?

-
她先是克莉絲,然後是露西,再來是茱莉亞。

二十年後,茱莉亞的女兒莫莉意外從河堤上跌下來。她原本是想保護莫莉的,卻不小心讓莫莉的手腕骨折。她知道自己不是故意的,但也不敢說實話。她從醫生眼中接收到懷疑的打量目光,她深信,莫莉會被帶走……。

---
這本書分別以女孩「克莉絲」和二十年後的克莉絲「茱莉亞」兩個時間線穿插進行,皆以第一人稱書寫。作者是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以自己的知識及經驗寫成這本易讀又扣人心弦的翻譯文學。

故事中的克莉絲是一位長年得不到母愛的女孩,雖然時常靠著惡毒的話語與人相處,卻又希望自己討人喜歡。成年後的她意外成了母親,她希望給予女兒自己沒得到的,卻因為兒時犯的過錯,認為自己沒有與女兒共享天倫之樂的權利。

這是一本很引人省思的小說。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時的想起讀過的教養書中提到的「童年經驗影響教養方式」這點,在這本書中非常貼合。

不僅是書中的克莉絲讓人感到心疼,琳達媽媽的反應、故事最後她對警察說的話,以及她當下的心情,也讓我覺得感同身受:身為一位母親,我們會想保護自己的孩子,但當我們看到其他很明顯有問題的孩子時,能不能多給他們一點愛呢?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