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魚販指南

中文書
文學小說
79折$ 276
5 /5
13位讀者評分
5
69%
4
31%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1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3/10/25
透過魚販的視角了解魚市場及工作者的故事

簡介———
作者是一名魚販第三代,他以散文方式細說他在魚市場所見所聞以及所遇到的人和事。例如選魚技巧、魚販們的專用術語和潛規則。除此之外,分享了自己從小幫忙家人經營生意回憶,還有與長輩和兒女的相處及感受。

心得———

當初決定閱讀這本書的原因在於,以魚販視角切入的書藉相對罕見,或許能透過故事的方式了解魚市場的日與夜,而這本書的確有達到我的期望。

我非常欣賞作者的文筆,閱讀起來非常順暢,充滿很有畫面感。在所有故事中,最喜歡是《冰箱》,因為作者巧妙地將冰箱與家人的關係相聯繫,印象深刻。

後續作者出了第二本書《雪卡毒》,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展開
user-img
5.0
|
2023/10/25
|
電子書
透過魚販的視角了解魚市場及工作者的故事

簡介———
作者是一名魚販第三代,他以散文方式細說他在魚市場所見所聞以及所遇到的人和事。例如選魚技巧、魚販們的專用術語和潛規則。除此之外,分享了自己從小幫忙家人經營生意回憶,還有與長輩和兒女的相處及感受。

心得———
當初決定閱讀這本書的原因在於,以魚販視角切入的書藉相對罕見,或許能透過故事的方式了解魚市場的日與夜,而這本書的確有達到我的期望。

我非常欣賞作者的文筆,閱讀起來非常順暢,充滿很有畫面感。在所有故事中,最喜歡是《冰箱》,因為作者巧妙地將冰箱與家人的關係相聯繫,印象深刻。

後續作者出了第二本書《雪卡毒》,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展開
「我以為洗去身上的魚味,穿上怎樣的服裝,又能變成怎樣的人。但作為魚販,是黏著在皮膚上的魚鱗,沒有感覺便嵌在那,覺得癢的時候想拔下那些魚鱗,才發現體膚已經有不一樣的顏色了。」

待在一個職業裡久了就像是穿上一件脫不掉的大衣般,人們用同一種視角看著自己,而那些下意識的思維和處事方式則成為定義自己的一部分。最後就像酒一樣越陳越香,職業成為了自己,而自己則對某些人來說,代表了那個職業。

我特別喜歡閱讀職人系的書籍,一探各行各業的秘辛與好玩之處,感覺透過閱讀,自己好像也成為了筆下的那些人物,讓外行與內行的視角彼此衝撞,也體驗各式生活所帶來的喜怒哀樂。《#偽魚販指南 》這本書揭露了一位魚販的日常,有生活作息描寫、精彩的漁貨競標、一位內行魚販該有的行頭與提問話術、選魚的訣竅等。疊加在這之上的,是作者的成長歷程故事,雖然很心疼作者的遭遇,但融入了這些家庭糾葛反倒讓我深深為這本書著迷不已,不僅學到了好多魚販小知識、認識了好多魚、也認識了世界某處的角落裡帶著傷卻堅強飛翔的靈魂。讀完這本書,讓我非常好奇作者後續出版的小說集《#雪卡毒 》,很喜歡他帶點惆悵卻富含溫度的文字!

👇🏻書中讓我很喜歡的地方:

🔹選魚的訣竅🔹
「手伸出來,用力比個讚。摸向大拇指下方的肉丘。魚死沒一天的肌肉僵直感就是類似這樣。鬆開食指、中指的硬度是放了兩、三天;不握拳的肉丘軟硬,就是四、五天的鮮度。更不新鮮的,就會像是小指頭下方的肉丘,軟軟無力。」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學到了很多關於魚貨的小知識,其中對於辨認魚新鮮與否的描述尤其吸引我。其實各行各業多多少少都會有不為外行人所知的一些行為動作,就是那種你一做出來,對方就如認出前世情人般知道你是自己人的動作。當然,是把你當情人、又或是懊惱地把你當奧客,就見仁見智了!關於上市場買菜,買家們各有各的家傳技巧,選不同的水果要看哪聞哪,選菜要挑什麼時間都有各自的學問,以前常聽媽媽分享這些,但總對挑魚沒有任何知識。所以閱讀本書過程,覺得有趣又增廣見聞。想知道魚販怎麼面對顧客、怎麼挑魚的話,就來看這本書吧!

🔹魚之占卜🔹
書中讓我最喜歡,而且重複看了好多次的就是〔魚之占卜〕這個章節了!因常年早起擺攤,且必須面對形形色色的客人,久而久之作者能從客人的外觀猜測想要吃的魚,甚至還能根據客人喜灣吃什麼魚知道對方的個性。書中作者自詡為魚之國師,還提供了讀者很詳細的魚之占卜。不得不說,還蠻準的呢!

🐟魚之占卜有什麼樣的題目:
▶ 喜不喜歡吃魚?
▶ 會吃虱目魚的多刺背肉嗎?

我測出來的結果是「紅喉」,解釋為「紅喉有非常明顯的兩種個性,喜歡耍廢,卻對自己喜歡的事情非常熱衷⋯⋯」,恩,蠻準的呢!

(更多書評請至 IG: valerie_the_bookworm)
展開
user-img
4.0
|
2023/04/13
同為父親身分的我,看完書才了解父母的言行可以影響小孩如此的大,也因作者從小就開始在市場分擔家計,在市場看盡人生百態,才頓悟出在千百盞燈照出的世界裡,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力量。

在現今社會中的傳統產業,傳統市場等較辛苦勞力活工作缺工越來越明顯,行行出狀元似乎已經是個過去式,不過像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活者一樣可以活出一片天。

最後我想說,你有多久沒有到傳統市場買菜買魚了,還是很久沒早起跟媽媽一起逛傳統市場買東西了,相信走過一圈傳統市場後,你會懷念那些攤販此起彼落的叫賣聲,當然還有懷念回不去的物價。

更多讀後感想 IG: good_get_off
展開
劇透警告
當初在誠品看到這本書時,只覺得好酷!這人既是作家又是魚販,多重身份讓我對這本書無比好奇,且目前沒看過以販魚生活為主題的書寫,更一定要看看這本書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小時候跟著媽媽去市場,經過魚攤的時候總是快速地走過,想避開潮濕的地板、濃厚的魚腥味,對於魚販的一切都不熟悉(我想也很少人會熟悉吧?)透過作者林楷倫的書寫,才能一窺半夜的標魚盛況、賣魚甘苦談。

[早起是必要]
作者為魚販第三代,國中時就跟著阿公在攤位賣魚,他幾乎可說是沒有選擇權的,就接下了販魚的生意。賣魚生意很累人,凌晨兩點便要起床到魚市競標,早起的魚販有機會撿到便宜,以低價標到熱門的魚。作者從賣魚過程中學會看人,客人一上門便能知道對方想買的魚,愛吃的魚,進而推薦適合的魚種,買賣成功機率大大提升。

[濕黏是必要]
當一名魚販不能害怕魚腥味,也註定要與濕黏為伍,即使下班後洗了澡,魚腥味仍彷彿常伴左右,身上的腰包、肚子周圍常常黏滿魚鱗、沾滿血水,當一名魚販,這些都是家常便飯。

/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描繪與妻子的相處日常,生活之單純,放假時窩在家裡、睡長長的午覺、一起逛市場、煮魚吃,放假時甚至也會被「強迫」一起逛海生館(工作都在看魚,休假也要看魚)到海鮮餐廳時,也會職業病爆發,看到海鮮就想到價格(他知道什麼時節該吃什麼魚,價格又是如何,不會讓家人吃虧)

作者的文筆極佳,每篇文拆開都可以是一篇很好的課文,雖是散文,卻又有著小說的口吻,尤其寫到他與父親之間的愛與恨,文字沒有明說,卻感覺得出對於父親有著許多無聲的不滿,原本只見一支小魚刺,閱讀的同時逐漸擴大,進而看出了整副魚骨。

IG:sharon_is_reading
展開
user-img
3.5
|
2022/09/24
劇透警告
閱多思廣──《偽魚販指南》讀後

高學歷的魚販,彷彿日劇《大和拜金女》裡中原歐介的現實版,只是劇情走向不太一樣。

《偽魚販指南》的作者林楷倫,魚販第三代,從國中時期的周末假日開始幫忙顧魚攤,直到五專、大學、研究所肄業。從被阿公、阿爸親耳提面命要好好念書、以後不要賣魚,到被叮嚀囑咐要幫家裡好好賣魚,不再提好好念書。「要賣魚,讀那麼高幹麼?」「讀那麼高,幹嘛賣魚啦?」前者是阿爸聽到作者研究所輟學時說的,後者是客人問的。對前者,作者無言以對;對後者,作者回:「只是工作」。

《偽魚販指南》的書名來自篇名〈偽裝魚販的指南〉,書名較篇名貼切,偽裝的表層是模仿,裡層是學習,有文為證:「先說好,要學學整套。」「學到這裡,恭喜,你已完成偽裝批發魚飯的百分之十五進度。」「對喔,我是正在學習如何裝扮成一名批發魚販的魚販之孫。」想起《荀子‧性惡》:「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制法度。」引文裡的「偽」是後天人為的意思,引申有「學習」的意思。

作者以〈冰箱〉為題,先寫實,寫阿嬤跟爸爸的囤積癖;接著由實寫虛,以冰箱為喻,寫「情感可以是冷的,當有需求時,加熱一下就好」的父子關係;然後由小而大,將冰箱放大成房子,連作者也被冷藏在裡面;最後增添意涵,作者在離開原生家庭時,將他買的舊冰箱搬進新租的房子,冰箱有了自主領域的象徵意義。

說是散文集,但有些篇章不乏小說筆法,朱宥勳在推薦序文讚其寫人的功力,林楷倫已具文壇前段班的水準,並舉〈背骨仔〉、〈尿尿樹〉、〈駱駝先生〉、〈是的,主廚〉、〈弓魚〉、〈冰箱〉、〈女人魚攤〉等篇章為例;我個人印象較深的卻是〈選魚的訣竅〉,同一事件,前半是作者的視角,後半是作者女友的視角,視角的轉換宛如朱少麟的《地底三萬呎》,如果林楷倫再加個賣他們魚的魚販視角,就更有趣了!

在〈後記〉的謝詞中,林楷倫提到一個熟悉的名字──阿里,我直覺是大學手語社的學弟,後來上臉書搜尋證實我的猜想。閱讀時看到熟悉的人名地名事件,總會有種莫名的親切感,勾起久遠的記憶,還記得在六年前收過阿里的文案創作分享,「長句變短句」、「讓字句有畫面」的示例簡淺明確,「在生活中尋找創意」則提出「大量閱聽與思考」、「多做習慣以外的事」、「建立資料庫」、「寫下來」,和「強迫組合的思考練習」等五個方法。適用於發想文案,亦可嫁接到散文寫作。

見多識廣,閱多思廣,讀《偽魚販指南》,不僅使人略知魚販的生活樣貌,亦讓人進一步思考學歷與職業的關係、家庭對升學的影響、繼承家業的利基與艱難,以及職人書寫的更多可能。
展開
user-img
3.5
|
2022/07/20
此書的設定很特殊
高學歷又是低學歷的人做的事情
有一種很特別的反差感
最讓人吸引的點就是這個點
後面作者有很多用他的高知識分子的視角去思考一些平民老百姓的行為
讓這本書有很多看似衝突卻很有趣的點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6/29
這本書我用兩種方法閱讀。

第一種閱讀方法,當很多個別的小故事讀,用聞的。

根據報載,日本已經研發出名為「Taste the TV(TTTV)」的電視原型機,內裝風味噴霧,可以互相組合出不同味道,經由特殊薄膜讓觀眾「品嚐」。

林凱倫的故事繞著漁市、魚批發、魚攤販、魚工、賣魚餐廳、買魚客人打轉。分開看的時候,翻開一章就像抽取一張氣味試紙。

讀「尿尿樹」,不誇張,我真的聞到那種人進人出、洗手台水跡斑斑、地磚水漥一處處(你甚至不能確定那是水還是別的什麼),那種公共廁所的鹹騷味。我皺了鼻子。

讀「弓魚」,飄來醫院的消毒水味、久臥的老人從身體發出來的藥味、乾皮屑味。我甚至一度以為會聞到褥瘡腐味,不自覺地憋了氣。

讀「冰箱」,一直聞到隔夜菜反覆蒸熱又變溫的怪味,還嗅到凝結成奶塊在瓶子裡晃動的酸牛奶。讀完之後,沒了食慾。

讀「蛇,鼠,和我那次死亡」,我想到外公房間,堆積了很多塑膠袋覆蓋的不明雜物、沒有窗戶不通風、大白天裡也需要開盞黃燈泡;空氣中凝滯著吃剩的正露丸、乾掉的撒隆巴斯、過期嬰兒爽身粉、廉價明星花露水的味道。這一篇釋出人性最殘忍的氣息,難受的血腥味。

當然也有甜的。讀到「要吃就先做成干吧」、「去海生館的好日子」、「選魚的訣竅」、「午餐」,有時聞到烤小卷的香,有時感覺到新鮮蝦貝清爽的甜。這幾篇都是寫他與太太。林楷倫在廣播訪談中說出「我的娘家非常包容我」這句話的時候,我想他是無意識的。但由此可以知道他太太,以及她背後的娘家,在關鍵時候給了他真正的歸屬。

第二種閱讀方法,當一個整體的大故事讀,用看的。

林楷倫在「魚之占卜」裡面設計了一種性格測驗,把人分為十種魚型。我認真做了,發現自己是石鯛,也算新奇有趣。林楷倫說自己是鮪魚。

全書分三輯。輯一第一篇「身為魚販」記述了林楷倫成為魚販的經過。輯三「三代魚販」篇章則描寫他家族裡三代魚販的故事。頭尾相連,成了一片海。

為了具體描述我在這片海上看到了什麼,這兩天很熱衷研究鮪魚。
常見的鮪魚有:太平洋黑鮪(台語:黑甕串)、南方黑鮪(油串)、大目鮪(大目串)、黃鰭鮪(串仔)、長鰭鮪(白肉串)。其中被日本及台灣人都視為頂級珍饈的黑甕串,體型最大可達300公分,體重680公斤。
台灣大約20年前年開始實驗養殖黃鰭鮪,將捕獲的幼魚放入沿海的定置箱網中飼育。鮪魚非常敏感,對聲光反應很大,但實驗發現經過人工飼養的黃鰭鮪性情會變溫馴,被毛巾矇住眼睛也不會亂動。鄰國日本在2018年已經做到完全養殖黑鮪魚,也就是從魚卵到成魚全程人工飼養。

台灣捕撈鮪魚的方式有曳繩釣,也有延繩釣。我花了兩天時間搜尋資料,只為了分辨這兩個釣法的不同。最後還是用英文來解決。
「延繩釣」,banding line,閩南語稱「放緄仔」。「緄」指的是一條幹繩及多條支繩,勾有釣餌,按一定間隔固定在幹繩上,逐一放入海中。幹繩上有浮標顯示位置。
「曳繩釣」,long line,也稱「拖釣」。在船後或船隻兩側架橫竿,將掛有餌鉤的曳繩投入海中釣魚。一艘船上會有數根魚竿,但要注意置放方式及間隔。

至於魚餌,又分真餌、擬餌。用擬餌釣魚有一個美麗的名稱叫「路亞釣法」,音譯自英文的”lure”。於是有了路亞竿、路亞鈎、路亞餌。

在臉書上找到「瘋路亞」專頁:「釣鮪魚必須爭搶太陽升起前的母光時段,只因太陽一旦高昇,鮪魚群會從30米的淺海,鑽到100米以下的深海,到時就不太好釣了!」

林楷倫從國中開始聽爸爸的安排,假日放棄學校輔導課,在阿公的魚攤學習賣魚。那算不算是他人生中的「母光時段」?在即將潛向大海之前,漁人早已出海架好釣竿,掛上親情這款路亞餌。伸出魚竿的不只一人,除了嗜賭的爸爸,還有偏心的阿嬤。他們是同聲一氣的捕獵者,篤定著只要纏住一隻成年的黃鰭鮪,飽年飽節,餘生無憂。

當然上鈎過。但是在與死亡對視時,他猛然轉身掙脫,力道之強甚至拉斷了釣線。鐵勾嵌在嘴裡,穿刺了臉頰。他頭也不回地游。痛嗎?一定很痛。漁人沒弄懂。他們以為那是受到養殖、被蓋住眼睛就不會亂動的黃鰭鮪。他們沒想到他是深海黑金,是從魚卵時期就孵化在箱網裡的黑鮪魚,不反抗是因為那是他的家。當家成了獵殺場,他毅然掙脫桎梏游出箱網,航向茫茫大海。他游過的海水,帶著血腥的蒼涼。

這本書就像給了我一套面鏡呼吸管,可以暫時在海裡當個浮潛者,選擇又近又遠的旁觀這場逃殺。鮪魚不自憐,只是專心搏鬥,認真養傷。他不叫痛,但我看了都覺得痛。書裡沒有「難過」、「無奈」、「氣憤」、「絕望」這些形容詞,但是讀著讀著,這些情緒會像泡沫一樣,自己浮到海面上來。

斷了線了黑鮪魚,鑲著殘留的路亞鈎勇敢奔游的黑甕串,願歲月的洋流,慢慢地溫柔地為你解開鏽蝕的枷鎖。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6/25
劇透警告
很少碰觸的文類題材,一來是台灣作家的書,二來不是小說。對我這種平日鮮少處理魚料理的人來說,作者所架構的世界不只生疏,甚至是全然陌生。瀏覽了摘錄的內文,才發覺並不難讀,這也是作者讓我相當佩服之處─疏離感並不影響我對文章的理解與共情。作者透過極為細膩的視角與筆觸,勾勒出流淌於攤販間的人情事理,這些複雜的人際互動、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點兒也不陌生。

全書分為三個篇章,講述自家三代魚販的體悟與觀察,以及魚販的生活日常。定位為職人創作,除了寫出平日的所見所聞,更多的是作者對這些見聞的猜測與想像。

首篇的〈身為魚販〉是相當精彩的篇章,內容跨距頗大,從小時候到長大成家,透過細膩犀利的描摹,似乎能嗅聞到一陣又一陣的魚腥味,感受到魚貨市場的潮濕黏膩,聽聞到充斥耳膜的叫賣吆喝……。
幾頁的篇幅,寫盡了兒時的懵懂天真與成長過程的跌撞妥協,沒有太多煽情的筆觸,文字間卻能感受到滿漲的情緒來回擺盪與撕扯。通篇讀來很「沉」,一種對生活現狀的無聲嘶喊,終因自己的家庭與兒女,慢慢趨於平靜,似乎從中找到了一絲慰藉。

〈競標〉講述拍賣場的競標過程。透過作者的描述,那幾隻為了讓收訊效果更好而伸長的手、從得標到賭一口氣的持續「競標」,乃至於為了戲耍對方而哄抬價格,天價得標仍在拍照的同時,另一方已用較低的價格標得其他魚穫......皆躍然紙上。競標魚穫,有時是你來我往的爾虞我詐。短短的幾頁,充斥按鍵敲打聲,操弄著競標雙方與觀局者的心,也敲進讀者的心。

〈貴人與小耳朵〉是〈身為魚販〉的後續發展。作者先講述學生時期曾有老師幫他看過面相,告訴他不會有長輩緣,但是三十歲過後的人生將慢慢順遂。從命定論開頭,沒有激勵人心的人定勝天,而是收束在順勢而為。過於糾結於命中注定,有時反倒讓人寸步難行,多點自信,「認真思考後再做決定與轉向,一切會好一點吧。」(p108)作者這麼相信著。

〈魚之占卜〉是有趣的篇章。既然是位魚販,必然對魚種相當熟識,看似心理測驗的問題,實質是用熟識的魚類區分不同個性的人,解釋起來煞有其事,不過「人偶爾低棲,偶爾浮游,偶爾深不見底,怎麼洄游又怎麼在珊瑚礁區定居,尋找個舒適區,偽裝成保護色。踏出保護色,必須學習不一樣的生活。」(p194)名之為「占卜」,更多的是從魚的習性反思處世之道吧。

〈弓魚〉從魚攤上的「弓魚」連結到病床上如同「弓人」的阿公,都是生命苟延殘喘的吐納。短暫維繫魚的生命的弓繩,則成了聯繫且束縛一家三代的繩索。末段收在爸爸彈弄弓繩的動作,看在作者眼裡,又是另一番景象。

〈冰箱〉是沉重的文章。原本是無機質的個體,散發滿滿的塑料味,剛運轉時冷風緩緩溢出,甚至有種清新感。當冰箱使用久了,也有了生命,成了整個家庭,乃至於主要使用者的化身。最早的記憶是阿嬤的冰箱,總是堆得滿滿滿,除了各種食材外,還有放了許久的隔夜菜,冰了又熱,熱了又冰,隔夜菜散溢酸臭味,阿嬤仍覺得可以吃。待作者開始賺錢,買了自己的冰箱,他頻繁擦拭,甚至不敢裝得太滿,想要保留冰箱的原味……
放進冰箱的食材,沒有妥善保存,還是會腐壞。腐壞的食材長出了新的生命,待冰箱拔掉插頭後,反而讓這些蟲蟻蚊蚋更加猖獗……。「這台冰箱還可以修嗎?」作者詢問維修師傅,得到肯定的答案後,他將修好的冰箱搬到新家,給「它」新的家,才有辦法讓它(他)正常運作。

整本書分為三個篇章,講得是魚販生活,更多的是人情冷暖。從相當精闢的〈身為魚販〉揭開序幕,闡述生在魚販家庭許多的不得不然,多數文章讀來不只「沉」,甚至有點「痛」,這份疼痛來自於對生活的掙扎、埋怨、無解的無力,也帶有點重獲新生的「陣痛感」;收束於〈魚販孕事〉,仍以魚販維生,卻已斷開原生家庭,開啟新的篇章。未來仍舊未知,順勢而為,多點信心,也許就能活出想要的模樣。
展開
user-img
4.0
|
2022/06/16
天未亮的魚市,是千百盞燈照出的世界,潮濕,氣味紛雜,難辨魚臭。一本魚販職人的故事正式開始。

女人魚攤-偉大的市場女人背後一定有個軟爛的男人。來這魚攤工作的女人都有故事,說起來或是想起來會掉淚,阿娥姐說靠自己最實在。這篇故事有我女人對女人的憐惜亦有欽佩。

切掉魚頭-要求將魚頭、魚腹分裝好,結帳離去時卻說:「幫我丟了,謝謝。」一位一週光顧兩次的女客人總是如此要求。我想每個攤商面對接觸的各色客人難免會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交易久了、熟了、知內情了,不禁也有顆更體諒客人的柔軟心。原來是醫生說婦人公公的身體無法負荷魚頭與魚腹的高營養及可能存在的重金屬才有的如此這般要求。卻也讓我想起總是幫手無縛雞之力的我,將玉米剁好的貼心菜攤阿姨。一種互相體貼的溫柔買賣情。

駱駝先生-從阿公年少賣魚時就是作者家客人,到作者這代更將之視如孫。駱駝先生性駱,又愛四處閒晃,最愛吃赤鯮。經歷三代數十載,從年少買到成為白髮倉倉的爺爺,買的不僅是魚更是人情味。

要吃就先做成干吧-剖淨的小卷,可爾必思的白,或有更色情的比喻也無妨。啊!作者怎麼這樣調皮!這段在這裡開始引發我的無限遐想啊⋯⋯。

這是本關於魚販的散文集,文壇新星 林楷倫,2020年橫掃各大文學獎項,他寫下清晨燈火通明的魚市裡,魚販間的競標廝殺、潛規則與黑話、市場裡買賣交易間的人情事故與情感流動。好奇嗎?來!一起翻開下一頁,來做做魚之占卜看看自己是哪種魚吧!

#你是什麼魚呢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6/08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我都只看翻譯文學。所以這本算是第一本中文文學吧。讀起來像散文又像小說,兩者之間的感覺,參雜很多無奈的幽默,都很真實。作者後面有提到,這本是主管出發去觀察身邊周圍的事情,不是在講「魚販就是這樣」。看完之後去市場挑魚差不多心裡有底了,尤其是去旅遊景點的海港吃海鮮,會稍微注意一下了。
裡面有一些閩南語,如果不懂台語可能會看不懂。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4/19
周末晚,接到詐騙集團來電,說我買了這本"食譜",款項有誤要提供金融資料更改付款方式等老梗.

這本書雖不是食譜,但也讓人了解一些魚市場規則. 我也終於明白, 我們這邊魚批發市場, 為何活跳跳的永遠只有無郭魚. 而廟口擹商還禁消費者摸魚看腮...賣現撈的擹商貴的理由..
喜歡作者,貼近生活的觀察,實在直接不迂迴的筆觸...書中人物, 似活現在眼前出現~
對話也很令人發笑..

不專業的詐騙集團才會操著其怪口音, 唸錯書名,告訴你這是一本食譜.

這是值得你泡杯茶,打開音樂,在任何時候品嚐作者文字功力的一本 書.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4/05
林楷倫《偽魚販指南》寶瓶文化,2022年3月
好看的是故事,回甘的是滋味。從產地到餐桌,《偽魚販指南》給我上了好幾堂豐富的課程。

我距離海洋文化遠矣,距離海鮮文化也挺遠。都說書呆子五穀不分,其實我上市場能認得的魚種也不到五種。

第一次知道不同地區的市場,對魚種的接受程度不同,感覺將來可以做一個「知味:魚市場人類學報告」。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