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效應:解開制度的束縛,重新找回組織執行力

中文書
商業理財
9折$ 288
4.5 /5
2位讀者評分
5
50%
4
50%
3
0%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3/08/22
認知淤泥效應並善用


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程序,阻撓我們得到想要的東西,且常見於組織或社福計劃,這些造成行為的推力即稱為「淤泥效應」(sludge)。

淤泥效應原始的目的是確保程序的完整性與當事人適格、符合正當性,但卻帶來認知上的匱乏感,與升高取得成本。常見的是社會補助的申請者,在得到資訊後需要先聯繫各公家機關,備妥相關證明文件,並到現場進行申請,才能在數個工作天後取得補助。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有人取得不義之財,將補助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同時紀錄保存支出,但與此同時卻造成需緊急救助人的困擾。
雖然有些官僚流程有其正當性,但同時也具有簡化之可能,且能替組織創造極大成效,因此《淤泥效應》作者建議該建立「淤泥效應稽核」制度,思考如何將不必要的淤泥效應消滅。
展開
user-img
5.0
|
2023/06/23
淤泥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來自於制度設計的過程中所造成的交易成本(這裡指的是經濟學上的交易成本),這種交易成本會讓制度推行的過程中,產生重重的阻滯,這就是作者指的淤泥效應。
組織中的淤泥效應,有可能是組織運作不效率的主因之一,造成淤泥效應的原因,有可能是組織管理者基於自私的原因,每個組織管理者都這個做,淤泥效應就會放大。
淤泥效應也可能是組織自保的原因,提高進入障礙,組織內的成員,利得才會增加,回想一下所有的考試證照、資格證照就是基於這種原因所設立的。
淤泥效用也有正面效果,這時候大家要回想一下「快思慢想」這本書,淤泥效應會減緩系統一的速度,減緩錯誤結果,所以某些程序一直要我們再三確認,也是一種淤泥效應。
因此,當我們是制度或政策的制定者時,當我們制定制度或政策時,更應該從使用者的角度觀察,過程中是否會發生「淤泥效應」。
這本書適合一般人,尤其是一些高階管理者與政府官員參考。
《巷子口經濟學》作者,鍾文榮。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