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陰影:「心靈整合之父」榮格,帶你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 (電子書)

中文電子書
心理勵志
277
3.5 /5
14位讀者評分
5
57%
4
7%
3
0%
2
7%
1
29%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14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4/01/21
劇透警告
這本書其實是在情緒比較低落的時候 在臉書上看到書評時過來買的 也是購買的第一本電子書 作者的文筆很流暢 舉的案例 也不會形容得很灑狗血 有些case甚至跟發生在我身上的狀況很類似 看書最怕作者情緒很多很滿 堆滿華麗詞藻 算是作者近期推出我比較喜歡的一本 當然也在人生有家庭的結解不開的時候 冥冥之中 做了最好的暗示 對於我本身算是很有幫助 挺感謝作者的
展開
user-img
0.5
|
2022/09/13
可以當成一本通俗的心理書來看,是我第一本認識原型的書,卻因錯誤認識差點引人笑話。

要從這本書認識榮格的原型是不可能的
展開
user-img
0.5
|
2019/06/08

誠心建議當作者掛上「榮格」去論述各項子題時,
應注意字詞之原本意涵,
而非按照個人視點擅自作主詮釋
以免造成學術上的諸多誤區
展開
user-img
0.5
|
2019/05/31
劇透警告
這個作者把原型寫得好像星座一樣 而且根本沒碰到神話跟童話 民間傳說等

這樣要如何談原型 而且原型是生命中的典型主題 作者怎麼只把原型跟情緒和

陰影做連結 真的非常怪 看起來作者根本不懂榮格 真不知道作者寫作的動機是

什麼
展開
user-img
5.0
|
2019/01/27
這本書用56個角度去解剖我們內在的各種人性心理,
而我覺得很棒的是,書名雖然叫「情緒『陰影』」,彷彿只是在挖掘內心的黑暗面,所以下意識的其實會想要逃避這本書,畢竟去挖開自己內心的黑暗面真的需要一些勇氣。
然而這本書的重點並不在於正向思考或驅逐陰影,
而在於如實的看見自己的內在,
誠實面對,擁抱陰影面,接納陰影的存在,然後去理解它形成的原因,也許最後發現是自己誤會了很多事情,沒有了起情緒的因,也就沒有這個陰影的果了。

而另一個重點則是,每個人性其實都是中性的,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
例如說我們都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其實這本身是中性的,當我們好好利用這個特質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他人從第三者的角度去補足我們自身看不見的盲點,讓自己成長。
然而,當我們「過於」在意別人的看法的時候,漸漸的心情隨著被別人稱讚而飛揚、被別人批評而低落、一心想著討好他人,討好世界,而迷失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又或者,當我們「完全不理會」別人的看法的時候,把自己鎖在象牙塔中,失去了得到外部回饋來讓自己進步的可能性。
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維持平衡會讓自己心情更平和。


平常,當有各種情緒起來的時候,其實常常是很多種心情混雜在一起,覺得好像是這樣吧,但是又覺得也有那樣的成分在,常常想的一團亂。
每看一個章節,我只要思考這個章節的元素平常是怎麼影響我的,其他的因素暫且先撇開,
透過這個方式,用了56個不同的角度去覺察自己的內在。覺得看得更清楚更完整了。
所以,這本書幫助了我用更系統化的方式去檢視自己的各種面向,
有點像是「六頂思考帽」這本的概念吧
(這本書是說例如當你戴上「正面」這頂帽子的時候,你只要用「正面」的角度去分析一件事情,一次只用一個角度去思考,要把這個角度思考得非常完整,然後再換下一頂帽子)

我覺得這本書可以當一輩子的工具書,時不時地拿出來確認,透過閱讀去讓自己看見平常忽略的地方。
展開
user-img
5.0
|
2018/12/11
這本書讓我發現心理學有趣的地方
也對自己有更深入瞭解
才認識原來有一個心理學家叫做榮格

開車時會聽到許老師在飛碟電台講解情緒陰影的概念
才發現除了書面上解釋
老師還另外去做了很多內容延伸 將每一個陰影比喻成我們生命中會遭遇的議題
一邊聽一邊讀 真的深受啟發

只是看起來心理學界原來不如想像中溫暖平和
一樣會做匿名黑話 也是長見識了

給作者鼓勵 我不認識榮格 但我感謝你啟發了我們這些平凡人
展開
user-img
2.0
|
2018/10/30
這本書違背榮格的宗旨

榮格對原型的定義是「象徵性的」「抽象的」
說明「原型」是某種心靈的結構,類似文化中的本能一樣的層次
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卻可以由神話、童話、民俗儀式中
概略的去旁敲側擊

這本書幾乎沒有使用榮格論述原型的方式去書寫原型
沒有使用神話與童話、民俗等的象徵去論述
這本書的書寫方式的不細膩與急於求成
容易導致
榮格學說中的「原型」「陰影」
被誤認為一種「診斷準則」「分類人的方式」

這本書是參考Caroline Myss的原型卡而衍生出的理論
然而這位原型卡的作者也並非心理學家
而是身心靈方面的工作者,她對原型的理解是她自己的發想
並非符合榮格的原旨
她的「十二原型」是直接挪用「十二星座」的概念而來

但是許心理師卻在書介中寫下
「感謝Caroline Myss這位心理學家給我的啟發…」

這本書拿給多位台灣榮格小組的成員與台灣榮格分析師
他們都不願意寫推薦序
唯一一位掛名的榮格分析師呂旭亞老師
則在事後細看書中內容之後反悔掛名,可惜已難以撤下

這本書在測驗編制,人格分類方面是有貢獻的
但是它不符合榮格的原旨,講得東西幾乎快與榮格無關了。

現代人多半在自我了解方面急於速成,喜歡分類
這本書因此蔚為風潮,但是卻大大讓大家誤解了榮格原意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4/30
推薦閱讀指數:★★★★★
推薦收藏指數:★★★★★
易讀 (易理解):★★★★★
內容廣度: ★★★★☆
內容深度: ★★★☆☆ (科普書籍)
--------------------------------------------------
首先回應另一篇評論,我個人認為還在象牙塔裡的我完全稱不上"有閱歷",但這本書仍有很多地方打動我。我個人認為,這本書適合任何年齡層的:
1. 在心理學上的門外漢
2. 平常對自我覺察與自我探索有興趣或有所思考的人
3. 想更進一步認識自己的人

本書用很淺顯的語言和案例來引導我們認識每一個原型。有的案例令我頗有共鳴,引導我反思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思考以及行動背後的原因。但也有一些原型讓我似懂非懂,有的可能是因為該原型在我身上並不明顯,但也有可能只是我沒有能夠正確的理解。

書中有很多引導,無論是對於每一個原型個別的引導,或是各個章節背後的功課,我覺得都是自我認識很棒的材料。在這裡也非常建議大家在閱讀各個原型的敘述之後,別忘了稍微看一下相對應的"可以怎麼做"。可能受限於篇幅,加上不想寫得過於艱澀難懂,對於原型的介紹有時候不太具體。但是輔以"可以怎麼做",提供了看待該原型的另一個角度,個人覺得對於理解上有不小的幫助。

在找出幾個自己特別突出的原型之後,我個人也覺得這本書對於那些原型的介紹並不足以滿足我想要了解的深度。但這本書很好的引導我找到了適合我的關鍵詞,開啟了我繼續探索的欲望,並指引了我第一步的向。對於還是漫無頭緒的人,書中有很多"註解"提供了更加詳細的資訊來源,相信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3/30
聽到許多對此書的不同討論
在閱讀後沈澱許久才來發表心得
本書的書名看來頗硬 作者的文筆卻一向好讀 搭配簡短的實例 字數雖多卻是易懂的

以一個純讀者的角度 我認為本書的閱讀對多點閱歷的成年人會較為享受
因為故事本身會和經驗碰撞 牽動人過去回憶和未來遐想
這點一直是作者擅長著墨的地方 從故事帶出思考 才能引導出貼近內心的選擇
但若閱讀本書不能秉持慢下來領略的耐性 也可能像走馬看花一般
草草帶過本來可以更深入的覺察
不知道該不該將這本書推薦給太年輕的孩子 因為不確定他們有沒有耐心在這龐大的文字中探索自我
我自己的體會是 本書是一種「字典大全」的概念 從認識自身的不同面向開始 一直都是整合的第一步

如果是指出書中的案例練習上有什麼錯誤的部分
我倒是覺得所謂的圈內人不必用過去所學放大檢視
心理學問博大精深 同樣技法在不同個案身上總會產生不同效果
何來什麼技巧要怎麼樣做才是對的?
本書已然收進許多心理諮商的代表技巧
運用在自我整理上 我倒是很欣賞作者融會整理和應用的創意和功力

相信願意慢下腳步的人
特別是對心理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多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收穫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3/30
我個人很喜歡這本書搭配的卡片應用
圖像的表現讓書中文字顯得立體
在實際帶領上 最後提出結合周哈里窗的方式來整理不同面向陰影 再搭配對穩定自我情緒的提醒 雖然篇幅短短 已經是實際可用的情緒訓練方案

但在解讀各項原型上 因為難以一言敝之 帶領者需要多花時間思考如何解釋五十幾項的內容
建議作者再行補充更簡短的原型引言
輔以用圖片來自我內在投射的說明
或許在臨床上可以延伸出更有深度的探索
亦希望這樣投射性的結合
作者未來能分享更多本土性案例
並補充圖卡使用手冊的內容更為周全
展開
user-img
4.0
|
2018/03/04
雖然分析的很詳細
但多數的情況我其實看不懂內容,覺得實用性不是說很大
對於原型的部分,也依然不了解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1/18
這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作品,如同推薦序所說的,比坊間其他探討情緒和人際關係的書籍都更加深刻。
內容讀起來讓人有點震撼,沒想到人性這麼多面向,心理學家卻能一一整理分類,找出系統化的邏輯。
是本讓人心裡有觸動又可以實際在生活操作運用的書籍。相當推薦。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1/17
陰影也是一種力量?

我要先感謝作者寫了這本書。
原本我對自己的父母有很多怨懟,和先生相處過程中也有很多不愉快和痛苦,很多問題沒辦法解決。但這本書告訴我們,可以從自己的身上找到答案。
於是我先買了這本書來看,這本書內容不少,但記載了非常多的實例,讓我想要一篇一篇看下去。看完以後,很多東西還在消化,但有些事情心裡開始浮現了一些答案。
所以我又買了第二次這本書,把它送給我媽媽,也放一本在我先生的書桌上。然後前幾天,媽媽突然為這件事跟我說謝謝,說她也在書裡發現了一些答案。

書裡面有很多很多練習,我還慢慢地跟著書裡的步驟在練習當中。
看得出來作者花很多功夫做整理,把情緒背後的源頭和邏輯整理出來。我是先做了網路上的情緒陰影測驗後,才買了這本書來看,再早以前,也看過同作者的「與父母和解」這本書。我覺得作者本身的功力更提升了,很勇敢地回到自己身上去面對陰影,我也被這份勇氣感動,所以願意回到自己的內心世界。
可能是我的勇氣也感染了我媽媽和我先生。我們現在說話比較不責怪對方,會停下來想一想自己是怎麼了。

真心謝謝。
內在的情緒陰影,我們會好好面對的。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