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的為什麼:尋找最值得你燃燒自己、點亮別人熱情的行動計畫 (電子書)

中文電子書
商業理財
88折$ 215
3.5 /5
5位讀者評分
5
20%
4
40%
3
20%
2
0%
1
20%

全部書評 | 共5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4/04/18
《找到你的為什麼》是 Simon Sinek 和團隊成員一起寫的書籍,主要是分享他們在線下實體活動中,帶領別人找到為什麼的具體流程。

無論是要帶領公司成員、社團朋友、三五好友一起找到為什麼,這本書都能提供很詳細的步驟可以跟著做。但這本書不建議自己一個人探索「為什麼」,因為作者認為自己來會有很多盲點。

尋找為什麼是一個探索過程,而不是一個發明的過程。在活動中,所有的流程都指向最後的目標:「找到為什麼」。

最後,所有參與者都會獲得一句自己的「為什麼」,會用這樣的句型呈現:「我想【貢獻什麼】,這樣會【影響什麼】。」

⭓ 完整閱讀心得,請搜尋「學習星系」
展開
user-img
2.5
|
2023/03/12
柳宗元曾寫過一篇蝜蝂傳,大意是蝜蝂遇到什麼東西都喜歡往背上丟,結過太重最後被壓死了(墜地而死?),人也是如此,什麼都想學,這個想學,那個想學,但問他為什麼想學也不知道,或者很淺的理由,例如"很帥(for追女生)、最後因為意志力不夠,不想付出對應的努力,導致什麼都學不好。我們需要去尋找自己想學的根本原因,進行排除、順位甚至是刪除不必要的,讓自己更專注在必要學習,這應該是"找到你的為什麼"的重點,很遺憾的是,這本書似乎不是在談這個...

可能是因為歐美人寫的書,通常廢話很多,所以我翻得非常快,大概一次瞄五段(因為發現跟一個字一個字細讀效果差不多),我認為這本書想找到的為什麼,比較偏向,你為什麼喜歡"這個工作",而不是我第一段所述的內容(或許又是我誤會了,亂買書)...至少我閱讀p14頁跟p20頁的感覺是如此。

加之,歐美人與亞洲人文化差異很大,在看P20頁的時候,我也覺得很納悶,亞洲人主管會care你什麼理想嗎?比較在意你要多少工資吧xd,還有第14頁,他提出想種提案,坦白說都不太吸引我,因為聽你劈哩啪啦講一堆,最重要的就是價格阿,難道你的理想也會變成我的成本嗎? 所以看了這兩個段落,對本書的閱讀意志瞬間降低。

不過本書的第三章跟P217頁附錄(連書中的reference都錯)倒是蠻有參考價值的,因為要幫朋友探索他的為什麼,需要積極聆聽的技巧,這部分倒是挺實用的。或許我的書評過於主觀,如果照書裡的方法,也可以達成我第一段的目標,不過至少書中的示範不是以此為範例,而且冗句實在太多了,這大概是我討厭看歐美作者著作的原因之一吧。
展開
user-img
0.5
|
2022/12/05
劇透警告
難看死了 在那邊瞎扯蛋
尤其是大學生面試那段 有夠噁心 在那邊亂扯
然後還扯到生物學 什麼大腦 緣腦 新皮質
我到底在看什麼書我都搞不懂
真是超後悔買這本書 我要來去退貨了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4/23
我是一個職涯教練以及外企人資,常常在問別人為什麼,當我發現有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很有趣,居然有大師跟我一樣喜歡問為什麼。
在給學生做職涯教練的時候,學生最喜歡列的目標是把英文學好,我老喜歡問他們,為什麼英文好很重要,大部分的人就會說,英文好可以選擇比較多,賺到多一點錢。我就會接著問他們,那你想要做什麼,大部分的人會回,我什麼都可以做,所以面試有上就可以去。
這個是大家在職涯上常見的謬誤,也就是賽門西奈克所說的,當你不知道你到超市要買什麼的時候,你會花了過多的時間跟金錢買了別人推薦的東西,你需要做一下芹菜測試,來了解你為何而選。大家在職涯上很容易不知道為什麼想要,而做了過多或偏頗的準備,就回到剛剛的學英文好了,剛剛那位學生設定的英文學好,是多益七百五十分,為什麼選七百五十分呢?因為人力銀行上他看的工作大部分對履歷的要求就是有這個分數。我就問他,那面試會用英文嗎?如果會用的話,是多久的英文面試呢?學生就承認說他沒想到這個面向,他以為英文考好就可以進外商了。當他的目標設定在想要到外商工作,就會多方評估除了英文考試以外,還有什麼是可以多做或少做來快速的達到這個目標。
我跟學生為什麼的旅程還沒結束,如果我們找到深層的為什麼(Why),說不定除了把英文練好,我們還有更多的解決方案(How),我們也可以列出更多的怎麼做(What),每天該做什麼來協助他達成目標。推薦你看「尋找你的為什麼」裡面的案例,當然,更多的是,開始尋找自己的為什麼,知道為何而戰,如何去戰!
展開
user-img
4.0
|
2020/02/02
Simon Sinek的黃金圈「why->how->what」演講是TED其中一支最廣為流傳的影片。

然而,真正將黃金圈精神與概念,實化為具體可執行的流程、操作,卻只能在這本《找到你的為什麼》裡能看見。

從每個人生命中最值得分享的故事—特別是那些能引出情緒因子的故事—中,找到隱含在故事背後的主題、關鍵字,進而就能歸納出屬於你的「為什麼」。

Simon寫著:「如果把情緒比喻成煙,其中蘊含的意義就是火。會燒出煙,底下一定有火。」因此辨認出那些讓我們情感升溫、熱情感動的經驗,就成了尋找自己的「為什麼」之旅中最重要的任務。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