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魚沉睡的家 (電子書)

中文電子書
文學小說
315
4.5 /5
28位讀者評分
5
57%
4
32%
3
11%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27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0
|
2024/01/12
東野圭吾的作品,讀完後常有極大的震撼。當讀者細細品味,深究劇情細節,啟動大腦帶出想像,使廣大思維宇宙持續運轉,藉由文中的角色定位,來獲取自我安慰與滿足,彷彿穿越限制進入書中,見到了當事人,身歷其境心靈糾結與所有愛恨情仇。

做為一個偉大的母親,想替腦死的孩子做些什麼,母愛的偉大,在書中鉅細靡遺的陳述,然而當個人行為,試圖挑戰社會倫理,經過妝點的一番美意,反變成塑造怪物的不良企圖,旁人無法接受這樣的改變,當事人亦無力對抗輿論,漸漸封閉內心走上毀滅之路。

換作是我們,面對這樣的難題,你會如何做出決定?女兒的靈魂遠離,但肉體仍在生長,透過機械控制的行動力,意味著未來充滿希望?亦或者越權替代造物之手,將遭受千鈞萬石的沉重責罰?作者想給予的啟示,隱藏在你我心中,不假任何道德批判,只等你靜下心來,透過自我對話發現最適合的答案。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1/05
全書圍繞著「何謂死亡」的議題,藉由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心境轉變,來描繪出對於死亡的輪廓。

故事中的兩難在於,腦死與身體機能停止是否相同?何者才是真正的「死亡」?對我來說,當醫生判斷沒有甦醒的可能、或是甦醒的可能性非常低,就是死亡了。不管法律上的死亡定義是否是腦死,只要我認為是死亡,那就是死亡。所以,定義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試想,若今日在法律上仍然活著,但卻永遠不可能甦醒,那與死亡何異?

對於故事中的父母親所面對的難題,雖然我還沒有為人父母的經驗,不過腦海中已經有明確的答案,那就是:腦死就放棄急救。這其實並不是法律、醫學或是宗教的問題,只是一種面對問題的態度。面對一個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是要拖延待變、還是要就現有的資訊著手解決問題?每個人個性不同,對於機率的觀念也不同,所以答案並沒有好壞。只是對我來說,拖延只是逃避,而期待情況會有所改變也只是拖延的藉口。立即著手解決問題,知道自己正在朝對的方向前進,才是積極面對人生課題的最佳方式。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6/19
此書探討了一個少見的題材:腦死病患及家屬間的關係。是本底蘊悲傷的小說,但卻非常引人入勝。

無雷大意:小女孩瑞穗溺水,並呈現腦死狀態,醫生判定她永遠不可能醒來。此時有兩個做法:1.進行腦死判定,確認腦死則進行器官捐贈遺愛人間。2.若不同意器官捐贈,只有在心跳停止時,才認定死亡。瑞穗的父母不相信孩子已經走了,用最高科技將昏迷的瑞穗接回家中照料。母親甚至無微不至地幫小女孩打扮,推著輪椅散步、聊天。但漸漸的旁人無法理解母親的行為,母親越發瘋狂的相信輪椅上的孩子只是睡著了…。

「很多人以為死亡是一瞬間,其實並不是。死亡是一個過程。腦死跟植物人不一樣,植物人可以自行呼吸,眼睛也可以睜開,只是沒辦法有意識的跟其他人互動,所以有甦醒的可能。但腦死不同,腦死讓她徹底沉睡,到另一個世界生活了。」導讀這麼說道。

一樣的故事若是發生在周遭,自己要怎麼選擇呢?我也還沒有答案,但可以確定此事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如同說中說:「無論外表看起來如何,有些痛苦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不管是否將器官遺愛人間,當下的決定都是在極愛家人之下產生的。在生離死別的此刻,愛在圍繞是不容置喙的呀。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4/15
《人魚沉睡的家》東野圭吾在這本書探討到「腦死」的問題,究竟孩子在腦死的情況下,算不算是死亡?又該不該放棄急救直接讓孩子離開這個世界?
而這個故事雖然以身為孩子母親薰子的視角為主,但作者筆觸描寫下,更多的是除了人道問題外,延伸讓讀者思考到這個孩子對原生家庭所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而社會又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甚至是母親薰子從自己家庭「媽媽」的角色,過渡轉化到她脫離自己原本的想法,藉由外在的環境再一次去看待自己孩子是否應該保持現狀,又或者器捐幫助更需要的人。這是一個很大的衝突和矛盾,而作者安排雪乃的出現讓整個故事更出現高潮點,使讀者也不禁反思要是自己會怎麼做抉擇。
最後,不論結果會如何發展,我們還是得回到現實世界,而這個世界上,也少不了像薰子家庭所面臨的情況,我們作為活在這個世界的一份子,又該如何做抉擇?是冷眼旁觀,或是關心盡一份心力,又或者其實什麼事都做不了?
也許小說是虛構的,也許真實存在,不管如何,作者反映出另一個人生的寫照,讓讀者在閱讀的當下,亦讀出了除現實世界外,第二個人生所面臨的智慧。
展開
user-img
3.0
|
2021/03/10
開始感覺是科幻加上恐怖小說
東野為了要營造美麗結局,中間開始不斷鋪成,堆疊劇情。
然後忽然來個美好結尾。

瞎~感覺是硬轉彎。不推~
展開
user-img
5.0
|
2019/03/03
劇透警告
東野圭吾先生很擅長寫人性的衝突 這次他更是加入了法律 讓衝突從互相到三角關係 故事中的母親曾說 我心裡的可愛寶貝卻成為別人眼中 的駭人怪物 如果愛是一種病態 那讓我徹底瘋狂吧 的確 對於母親而言 若是女兒永遠無法清醒了 卻仍然具有心跳和生理機能 你會如何選擇呢? 強迫活著像是虐待 阻止維生又像間接殺害 怎麼做都不對 人性的兩難和法律對於死亡的定義 全部混雜在一起時 我們唯一能看到的 是愛 只有對女兒的愛是清晰的 雖然故事中的愛似乎扭曲了 但是可以看出母親是多麼不捨女兒離開 最後母親也用更寬闊的視野看待 把唯一且私人的愛 變成偉大的大愛精神 很感謝東野圭吾先生 替許多遭遇如此問題的人作這本書 讓我們能夠以更完整全面的角度看待現實發生的事件 即時這依舊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我們卻能從中知道 愛 是一種偉大不滅的情感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8/12
本書所探討的主題的確挑戰了道德和人性的界限。書中女主角因女兒大腦嚴重損傷而
無法自主呼吸。在醫生判定腦死的狀況下還以科技的進步法延續女兒的生命。我想,
身為讀者不能也不應該以病態或瘋狂來定義女主角的行為,僅能以沉重的心裡看待。
因凡事絕對沒有對或錯,不同的角色就有不同的觀點,因此,做抉擇是困難的尤其是
與生命有關的抉擇。
總括來說,看完此書後心情很沉重但它却是非常值得一讀的好書。同時也要謝謝東野
老師寫出這样的故事讓我們能對生命作深度思考。
展開
user-img
5.0
|
2018/03/31
第一本東野圭吾的書,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
的確是一本挑戰了道德和人性的書
規定是死的,裡面沒有人可以評斷出母親這樣用儀器讓女兒活著是對是錯,也沒有人有辦法評斷這樣到底是死是活。就像這世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對錯一樣。
也許看似病態、瘋狂,但卻是一個母親的希望。
這本書很血淋淋,但卻又讓人覺得溫馨。
展開
user-img
4.0
|
2017/12/05
因為女兒溺水大腦損傷嚴重
在旁人眼裡幾近瘋狂的媽媽
利用先進的醫療科技
讓無法自主呼吸的女兒
奇迹似地存活三年……
只剩心跳的她還算活著嗎?
毫無意識的她代表死了嗎?
延續沒有尊嚴的生命是加害嗎?
結束腦死患者的生命是謀殺嗎?
從不能接受腦死判定
到同意器官捐贈移植
挑戰人性與道德的界限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7/30
內容是真實社會或多或少會面臨的問題,無論是死亡的定義或是利用特殊醫療器材維持腦死女兒的生命,種種都令讀者反覆思考,如果今天我是故事的母親是否能在輿論下依然堅持下去?如果我是腦死的女兒是否會怨恨母親讓我變成他人口中的怪物?…內容閱讀起來輕鬆卻也沉重,但也溫馨感動,是本值得探討的書籍。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6/28
這本和以往作品有些不同,也許自己是媽媽的緣故,這是第一本讓我感動落淚的書!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6/25
這本書..應該講是個好結局的書吧~
剛開始時這媽媽的讓人感覺怎這樣..這麼的..荒唐..(?
心理醫生 老闆的員工等...
後來發現其實她只是要一個依靠跟利用而已...
故事中間漸漸地失控...
跟媽媽有關的人 孩子或孩子的同學、媽媽的妹妹等..
這一切的一切感覺就快要失控一樣..
後來大家坦白把事情說明白後..
故事逐漸走向正常 完美的結局...
裡面老師提到一段故事..
關於魔法花與狐狸的故事..
我想他想表達的是應該是大家靜下來把話講清楚..
想清楚前因後果後再去行動..
這樣的結果才可能會是好的..
最後的女兒告別到醫生問爸爸說你認為你的女兒是甚麼時候死亡的?
爸爸回說直到他心臟停止為止吧~
醫生回說 那妳女兒現在還活著...
因為她的心臟現在還在跳動 只是在別的地方而已~
這裡是有點點感動到~
老實說 我遇到這種情況我也不知會怎選擇..
腦死 到底是算死還是沒死...
他心臟還跳動著..但是卻沒有意識...
不管怎樣作者還滿有良心的(?
把故事用完美結局而不是悲傷結局來賺取讀者的眼淚 哈哈
另外...
裡面提到用科技讓人繼續像活著的辦法
我認為想表達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
人們依賴科技讓自己活著..
這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成為半生物半機械人..
最後可能可以把人意識傳到筆電或雲湍裡面..
變成一個機械人..
那麼這到底是對的 或者錯的?
這真的需要省思的問題..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4/28
書中說明的是一位小女孩在水裡溺水了,因此而呈現腦死的狀態,很多人不知道腦死與植物人有甚麼分別,植物人可以自己呼吸也可以睜開眼睛,只是沒有辦法有意識的與人交流,但腦死是意味著大腦可活動的區間都呈現無反應狀態,所謂的無反應,在醫學上的檢測會用儀器去看腦中的波形流動,一旦不再有起伏,那麼大腦就是無反應狀態,除此之外,還會利用光照眼睛看瞳孔的放大縮小來判定,以及將水倒入耳朵中看眼球的翻轉狀態等等。。
這既像一本醫學書,又不像一本死氣沉沉的醫學書。
東野圭吾將一個人們常忽略的問題具體的呈現出來
書中故事精彩,是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一定要看看!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4/13
站在客觀角度,站在主觀角度,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觀點,
把自己放進不同角色,彷彿都沈浸在人魚的世界裡,
書中一句話,簡單的一句話,讓我瞬間掉淚,
感情彷彿像是人魚的泡沫般一湧而出,
值得一看的作品。
展開
user-img
4.0
|
2017/04/02
東野+王蘊潔的組合讓人很放心,
不過書的質感並不像網頁上寫的用什麼進口紙那樣,手感非常一般,
封面用紙其實不需要特別寫出來,害我期待了一下,拿到書時卻覺得soso。
東野最近似乎都喜歡人性的議論題,再加上慣用的守護題材,
不知道為什麼覺得有點習以為常了,沒有超級大亮點。
主書不停以各種角度來討論「腦死」議題,
其實讓我想到有本舊書「空洞十字架」,
當然內容是不同的,只是反覆的多方立場讓人不得不聯想到就是了。
作為東野圭吾的長篇作品,人魚比之前拉普拉斯的魔女好看很多,
說故事的功力依然一流,翻譯者的文字讀來沒有負擔,很親切。
是值得一讀的作品,不過我對於這種從各種角度來看議題的寫法已經有點倦了。
給予四星評價。
展開
user-img
4.0
|
2017/03/12
是個好故事,但不是一個會讓你驚呼連連,
感到被作者耍了的故事,
特別的議題,搭配東野吸引人的文字,
社會化的人物刻劃跟背景,
並沒有失去東野的水準,
不過這是一個平鋪直敘的故事,
隨著東野的逐步鋪陳讓你看到故事的全貌,
沒有懸疑沒有驚悚,
結局跟東野作品大多帶有點無可奈何的憂傷失落不太一樣,
這次的結局給人另一種不同的感受(或許也會有人稱之為平淡或沒有意外),
但我覺得卻是個最好的收尾
展開
user-img
4.0
|
2017/02/20
一部以愛為名的兩難抉擇
一部讓東野圭吾陷入煩惱的作品!
果然也讓我陷入煩惱與兩難抉擇中……

其實看完書後,發現自己無法立刻寫下心得,思忖再三,心情有點複雜,因為以母親的角度來閱讀,確實產生了同理心,東野圭吾所描繪的那種母親錐心之痛、期待與悲哀感的矛盾交互呈現,令我感同身受;但對於一個讀者的單純立場,以科學裝置來維持活著的狀態,卻是有著不安的矛盾想法。
有個浪漫書名的《人魚沉睡的家》,以家庭為主題,描述家庭成員在遇到突發事件所表現出的各種面向,或殘酷或溫馨外,也有著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包含減少無效醫療、腦死判定與器官捐贈、選擇性死亡等,有著多層次、多面向的人生思考,讓我在閱讀時,不斷反覆思索,不斷問自己,如果我是書中的母親:「會怎麼決定?」或許正如書中父親所想:「如果沒有在最後一刻改變當時的想法,不知道現在會怎麼樣。難道那樣比較好嗎?」如果那個時候選擇這樣做,或是那樣做該有多好,永遠是無解的吧,因為生死抉擇是個複雜的問題,除非有奇蹟,否則永遠都會處在悔悟中吧。
作者以誤闖「美人魚」家的男孩為開頭,給故事的結局有了讓讀者釋懷的安排,而母親與心理醫師的交往(至少希望,今晚可以遺忘)、理性的父親與母親感性立場的矛盾衝突(讓她呼吸)、利用丈夫公司年輕員工的仰慕心態(你守護的世界通往何方)、假扮他人身份以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另一種需求(上門朗讀的人)、與家中人員想法不同所產生的衝突(刀子刺進這個胸膛),這五種不相同對象的交集,或許就是人生中會出現的徬徨、掙扎、希望、理解與幻滅,而《人魚沉睡的家》,便是藉由不同的關係組成,去探討愛、自私、同理和價值觀衝突時,在不同角色、不同的關係之下,反映出每個人的所想所望的相異態度。
然而這本書最吸引我卻不是包藏在科學與醫學中真相的是非,而是書中母親的堅持:「我並不覺得辛苦,反而覺得很幸福。在照顧瑞穗時,可以真實感受到是我生下她,我在保護她的生命,所以很幸福。雖然在旁人眼中,我可能是一個瘋狂的母親。即使這個世界陷入了瘋狂,仍然有我們必須守護的事物,而且,只有母親能夠為兒女陷入瘋狂。」母親是一種願意犧牲自己生命也要解救孩子的一種角色吧,因為相信而得到幸福,而非只是一種自我滿足。一直覺得整本書的重點不在於解答怎麼做才是正確的,而在於描述不同「愛」的形式,母親對於孩子自私的愛和轉換一種願意幫助別人愛的過程。
是因為年輕的生命讓父母有更多不捨嗎,如果對象轉換成年邁的父母呢?會不會也同樣無法決定呢?如果當醫生說出可能是植物人、腦死或是建議氣切的當下,身為家屬的我們除了不捨外,或許更擔心一輩子臥床、或痛苦的苟延殘喘的不忍吧,面臨痛苦抉擇時,該考量哪些事?或許都是我們該提早預做的功課。如果善終是對最後一段路美好的想望,那對於親人的不捨、親朋好友的意見、家裡的經濟能力,以及未來是否有足夠的資源等,都是五味雜陳的考量吧,或許所有無法決定的背後,都充滿著未知的不安與不捨。
生物會不斷演進,科學也會不斷進步,在面對社會各種創新、對傳統價值觀的挑戰或是面對道德的對立,對未知的改變我們該如何面對?每一事件都會有不同觀點,也會產生不同論辯,正如書中所寫,不要用任何理由去說服不同意見的人,因為這個世界的意見不需要統一,有時候甚至不要統一反而比較好。

今天點播的歌是那英的《不管有多苦》:「不管與你的路有多苦,我只想要擁有最後的祝福。再多的傷害我都不在乎,願你我掙脫一切的束縛。不管與你的路有多苦,擦乾眼淚告訴自己不准哭。我不怕誰說這是個錯誤,只要你我堅持永不認輸。」
展開
user-img
3.0
|
2017/01/30
雖說是東野圭吾的作品,但這本書和以往作品相比,架構較弱...結局平淡....
展開
user-img
5.0
|
2017/01/10


雖說作者可是大名鼎鼎的東野圭吾(Keigo Higashino),但閱讀下來的感覺完全不對;不再是以往熟悉的日劇「天才伽利略」與電影「嫌疑犯X的獻身」等作的推理,本書《人魚沉睡的家》則是完全不同的類型,議論多於推理。書中關於「器官移植」、「腦死」等的爭議,有著許多面向的思考與討論,讀完之後,卻令人莫名感動,或許是無法料想到故事最後竟以如此的方式落幕吧!當然,讀者也不妨透過本書來認識東野圭吾的寫作歷程。



主角-薰子,表面上有人人稱羨的婚姻、家庭、孩子;然而一切都如此美好嗎?幸福是短暫的、脆弱的,稍有閃失,即可能隨時生變。當她發現丈夫出軌後,等待她的卻是一場悲劇的開始!原本決定等女兒小學入學後就離婚,沒想到女兒在游泳池意外溺水,緊接著便是醫生判定為腦死的噩耗。這一切摧毀了一名母親的唯一寄託與僅存的幸福。



活著。明明只是這麼單純、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為何竟如此艱難?卻又令人眷戀不已……?面對都還沒品嚐到美好人生的女兒-瑞穗,身為母親的薰子又怎能輕易放棄,她自己要堅強、樂觀地活下去,她要想盡辦法照顧女兒一輩子。此時,讀者與她產生ㄧ種共鳴的連結,領受到另ㄧ種「母愛」與生命的意義。



家境優渥的瑞穗,父親-和昌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老闆,屬於高收入階層,可以不計代價地給瑞穗施以高科技的維生器材,不需氣切插管,不需使用呼吸器……。只是瑞穗無法言語,不能感受到身體的劇痛及家人的關心,甚至沒辦法過正常人的生活,彷彿ㄧ只沉睡的洋娃娃。名存實亡的播磨夫婦二人,做了旁人無法想像的事情,只期待她能有甦醒的一天領受這世界的美好,面對家人的不解與社會的質疑,為殘酷命運所糾結的他們,徘徊在愛與瘋狂之間……。



東野圭吾在本書賦予了關於「器官捐贈」與「腦死」新的時代意涵,題材雖不算新穎,但作者針對與器官移植有關的角色情感糾結,都做了深入描寫,將他們遇到的狀況,心中的掙扎刻畫得入木三分。「器官移植」的倉促立法並強行推動,在日本社會中引發相當多的爭議,在歐美國家,腦死視同死亡,立即抓緊時間解剖,執行器官移植;然而在日本,一般人普遍的概念仍停留在心臟死才算死亡,並未接受腦死即是死亡。施行器官移植的時機與細節在日本仍有很大的爭議,讀者閱讀時將會重新思考死亡的定義與其效應、感受。



「器官捐贈」與「腦死」一直是個沉重的議題,對台灣人而言,已不再是稀奇不平常,但透過本書提出的許多課題,仍值得我們討論與省思。例如:腦死到底算不算死亡?器官移植的道德性、時間性問題,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嗎?醫療體系的利益分配,是否會影響到醫療行為?醫療行為背後有多少利益隱藏於其中?故事裡,讀者或許會對於主角的「母愛」行為有著強烈的批判與質疑,但這對當事人而言,又是何等沉重的負擔?讓失去意識的人繼續活著,算不算是一種愛?瑞穗的父母所選擇的方式,是ㄧ般人所無法體會的,殊不知,其家人的不捨;當然,不妨思考一下實際發生在自己身上該怎麼辦?何者為對何者為錯?也讓讀者重新面對每個人心裡的價值觀,沒有標準答案,正確答案端看個人內心的價值。



在閱讀東野圭吾《人魚沉睡的家》過程,每每觸及筆者的往事,那年母親突然重病入院,不省人事、氣切插管,明知醒來也是如植物人般沒品質的活下去,每天只能趕著加護病房僅有的短暫時刻進醫院探望。好幾次內心吶喊著何必如此折磨著彼此?延續喪失意識的生命,是一種愛的表現嗎?但家人總期盼著終有一天母親會有醒來的奇蹟。面對生命,有太多的不確定與不可抗力,命運既殘酷又公平,沒有人能對他人的生命做決定,只能問心無愧、盡人事聽天命。



人都得面臨自己與親人的生老病死,這一切是必然的,所以不需要擔心與害怕。當無助時,發出求救警訊,人在累的時候,做不出什麼有建設性的事。你會發現,週遭的親朋好友會挺我們到底,讓彼此有喘息的機會。學會坦然接受協助,敞開心門,讓生活再次步入正軌。故事裡的母親薰子對女兒的愛,縱或是旁人眼中變態的愛,但那絕不是可隨意苛責的愛。



「人總難逃一死,這是人生唯一可以確定的事。死亡無可避免,又何須畏懼?」



終其一生活在悔恨中的母親,將記憶定格在女兒出事之前發生的種種美好,選擇了自我封閉。這故事最迷人、也最令人心碎之處,在瑞穗真正死亡之前,薰子早已不知心死了多少次。但她留給女兒的是她想把這一刻變成永恆,一切都是因為對女兒有所依戀。讀這本小說時,情緒交雜,會覺得彷彿深陷其中,隨著故事的情節一步一步走,就像被文字追逐一般,每一字、每一句話都深深打動讀者的內心。讀完之後,心裡充滿著翻攪不止的情緒,久久不能止息,卻不知該如何表達……。



再大的困難,都可用愛來克服,這些力量需要喚醒才會存在。也許要深刻去體驗,人生才有堅不可摧的希望。秉持這樣的信念,讀者陪著主角-薰子哭,陪著她迎接一波又一波的人生巨浪,感受到她與女兒瑞穗背後那股支撐的力量,一切都是「愛」。面對上天給予如此的艱困挑戰,如何繼續陪女兒走完人生,讀者儘管感受到身為母親的無奈、無助、痛苦,但她堅持讓瑞穗像正常孩子般在愛中成長,相信孩子會在不同「愛」的路上成長。與其說本書的內容是對抗不可抗拒的死亡,不如說是對生命和愛的禮讚。



「你無法决定事情最後的結果,但可以選擇如何面對。」



《人魚沉睡之家》有「死亡」、「母愛」、「腦死」等幾個面向,但在這看似老梗的故事情節之外,書中角色之間的互動關係也是值得慢慢咀嚼。小說在人物心理刻畫上有著相當衝突的設定,眾多角色懷著各自的心思,彼此衝突又相互影響。在角色言談及舉手投足之間都能稍稍窺見潛藏其後的思緒暗流。這是一部非推理系的社會小說,沒有懸疑色彩,在在能感受到作者資料蒐集的用心與文筆的功力。

仍是一部發人深省的傑作!



別被悲傷和恐懼所蒙蔽,而忽略了看不到的小幸福,哪怕只是很微小的喜悅。人的一生確實是由每一天每一刻所連接形成的。如果擔心未來,那的確會很痛苦。假如不希望生活被淚水淹沒,就必須學會把握歡樂的當下,學會欣賞美麗事物,學會享受美好的時刻。本書讓讀者在淚水中感受到愛與被愛的力量,明白了:即使備受煎熬與苦難,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幸福和愛,勇敢的活下去。最快樂的人,不一定擁有一切最好的東西,他們只是珍惜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每一項事務與挑戰。



每個人一生中,有不同的角色得去扮演,當你我無法放棄其中一種角色時,就得面臨心中的掙扎與煎熬。每個人未必都在被期待的地方,但大家都很努力,希望得到認同,希望被愛,希望被需要。透過這故事裡的母親,讓讀者幡然領悟到,曾經錯失的美好,哪怕已無法回到美好的過去,至少她有過一段難忘、美好的回憶,儘管不被認同,但她曾如此努力過,在自己的未來人生道路上繼續走下去,並讓女兒永遠在自己心裡活下去。
展開
user-img
4.0
|
2017/01/08
薰子跟和昌利用最先進的儀器維繫著瑞穗的存活,是他們心底懷抱著渺小的希望也好,或是他們身為父母的自我滿足都好,人怎麼可能很容易就接受另一個人的死去,尤其那個人是他們最摯愛的女兒,上次見面還是個活蹦亂跳的小孩,再次見面居然是躺在病床上,連呼吸都無法自主,還被醫生告知幾乎是確定腦死的狀態,甦醒的機會幾乎是零,這對薰子跟和昌來說如何能輕易接受,尤其是他們前一刻才在補習班準備練習瑞穗考私立小學的面試,一通電話打來卻要告訴他們連看著瑞穗平安長大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叫他們情何以堪啊。

薰子跟和昌花大錢運用最先進的科技,來幫助瑞穗不用裝上呼吸器就可以呼吸(外表看起來像是瑞穗可以自主呼吸,其實是靠裝在瑞穗體內的機械運作幫助瑞穗呼吸),靠著電流刺激瑞穗的神經,藉以訓練瑞穗的肌肉運動,讓瑞穗保持著紅潤的氣色、富有彈性的肌肉,加上薰子很會幫瑞穗打扮,讓瑞穗看起來就像是ㄧ個暫時睡著的孩子,隨時都會醒來的樣子。

我想薰子跟和昌不惜耗費鉅款來為瑞穗延長壽命的做法不難理解,也不是本故事最具爭議的地方,畢竟能像薰子跟和昌有錢有資源做到這種地步的父母終究是少數,而且這個做法背後也可以延伸到一個更加核心的議題,同時也是本故事最大的爭議點:何謂活著?人在什麼狀態底下算是活著?像瑞穗這種連呼吸都無法自主,雖然還有心跳,可是如果沒有那些延命器材的輔助,根本無法繼續維持心跳的狀態還算是活著嗎?從最理性的角度去看(也是從本故事提到的日本器官移植法律),被判定腦死狀態的病人就可以開始器官移植手術的準備,即使病人還有心跳,但腦死判定成立的那一刻起,這個病人在法律上就已經死亡了。

可是人真的可能用這麼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那個躺在病床上的親人,而不會感到一點悲傷嗎?相信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當眼睛所見病人還有心跳,即使無法自主呼吸,可是在機器的輔助之下,胸脯依然隨著呼吸上下起伏,在情感上怎麼可能那麼輕易接受這樣狀態的病人其實已經死亡的消息,《人魚沉睡的家》透過一個這麼悲傷的故事,來呈現這麼一個沉重的課題,父母愛子女是天性,可是瑞穗真的願意以這樣的狀態活著嗎?

這個爭議點在薰子忘想利用電流的刺激操控瑞穗臉部表情時成了最大的引爆點,在這之前不管是裝在體內幫助呼吸的儀器,還是刺激四肢運動的做法都是有助於病人的健康狀況跟看護的便利性,可是當她想讓瑞穗的臉孔出現不同表情時,不只是讓整個故事變的驚悚起來,還正面衝擊「存活」最具爭議性的議題,東野圭吾在這次的故事中沒有安排意料之外的反轉劇情,卻安排了一個非常感人的告別,如果有完整的告別,對活著的人來說也許悲傷就會少一點。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