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明亮的人,如何能理解黑暗?──《罪行》德國律師的思索 (電子書)

中文電子書
人文社科
217
3.5 /5
3位讀者評分
5
67%
4
0%
3
0%
2
0%
1
33%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4.5
|
2020/04/07
馮席拉赫寫故事很揪心。這在歡喜地拿到《罪咎》看到第一篇〈慶典〉就凍結在現場就記得。
馮席拉赫寫散文很燒腦。這在《可侵犯的尊嚴》每篇怎麼都像是新看一樣傑出就記得。

新書並不厚,原本覺得閱讀時光又要飛逝。讀了卻發現,長文的一篇,跟往常一樣不得不看得很慢,因為每句拆解都有思索。解了這段,下段又來。說不定真的需要自主隔離14天來好好享受。

由於散文篇幅不一。看到極短篇的時候有點傻住,但是再定心一看,卻似乎可以撥出他想要表達的價值。在台灣,幸運地,宗教及種族的衝突相較於歐美根深歷史是低得許多,我們不易理解但更值得理解。這些極短篇,對我有點像推理劇來google看看,或是作文試題內容--考生請發揮。
200頁給讀者的思索功課,並不簡單。

有時候會想起吳念真說的「等待馮席拉赫的文字,就像等待一個節慶,一個女人」。
展開
user-img
4.5
|
2020/04/06
原本還在想:惜字如金的馮.席拉赫怎麼這次動作這麼快,去年才剛推出《懲罰》,今年就有了另一本小說作品?有賴出版社用心而平實的書介,清楚地揭露這本書的屬性是短文集;內頁版面試閱和內文連載試讀,也讓我預先讀了部分文字,才不致在看書前先抱持錯誤的期待,而有不公允的評價。

如同書介所說,這本書收錄了48篇各自毫無關連的短文。有的長達數頁,有的只有短短兩段,乍看之下沒有一個系統性的整合。但跳脫類型文體的脈絡來看,各篇都有想傳達的理念,大多都是作者親身體驗到某事件時的有感而發。他或是理性分析或是嘲諷,情節或是真實到令人不忍卒睹或是荒謬到極致。每讀完一篇,往往都要省思許久,有時還要重看一、兩遍,以自己的人生與生活環境相印證。掩卷之際,才深覺其實本書很好地呈現了一個概念:人就是這麼複雜、這麼多面向的存在。

德國媒體、讀者甚至馮.席拉赫本人,都說這本書是最貼近他個人的作品,確實不假。這真是部令人讀了恐怕開心不起來的著作──因為他見過太多黑暗了;但真正靜下心來讀了以後,卻能感受到他對這個世界與世人的關懷,若非如此,也寫不出這種文字。

書前蔡慶樺與海獅的推薦序文,都寫得非常好!我一向不喜歌功頌德或是不著邊際的推薦文字,但這兩篇文字感覺將馮.席拉赫沒有講出來的深意,部分透露了出來,也看得出兩位各自從書中獲取了不同的所得。

馮.席拉赫說:「多年以後,我明白了人類是善還是惡這個問題完全沒有意義。」是啊,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就像同一本書,閱讀的人不同、閱讀時的心境或環境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希望讀者都能夠在這本書中,獲得屬於自己的省悟。
展開
user-img
1.0
|
2020/04/05
我閱讀也蒐集了許多探討人性善惡的書籍
也拜讀過作者的另三本書
用非常期待的心情收到這本書
讀了之後卻極度失望
只能用"名不符實"表達
這本書內有48篇短文
應該是作者"抽菸和喝咖啡"(德文版的書名)時的隨筆
絕大多數和中文版的書名與書背的介紹毫無關聯(一個大屠殺加害者的後代該如何與受難者的後代對話/人的明亮/黑暗...)
這本書應該比較適合只是想蒐集這個作者的書的讀者
至於本書的推薦者們
很懷疑他們和我讀的是否是同一本書

我直接決定退貨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