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案鑑識現場 (電子書)

中文電子書
人文社科
258
5 /5
9位讀者評分
5
89%
4
11%
3
0%
2
0%
1
0%

精選書評

全部書評 | 共9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5.0
|
2023/02/02
|
電子書
謝主仁將社會上發生的重大案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鑑識的方法及過程,讓我這個門外漢都能一頁頁的看下去,真得很棒。
展開
user-img
4.0
|
2022/10/26
劇透警告
臺灣大案鑑識現場 警匪對峙還原真相
《臺灣大案鑑識現場》是執業33年的前刑事鑑識中心主任阿善師(謝松善),秉持著薪火相傳、前人種樹的理念,在退休後依然兢兢業業地持續推動科學辦案的進程,生根、深耕刑事鑑定領域,精選經典案件並論述爭議議題,窮盡畢身所學集於一書的嘔心瀝血之作。
「死亡」、「謀殺」放諸全世界各地,都是在世人眼中忌諱、退避三舍的一塊地,但奈何只要是人被殺,就必須有相關的人力、物力、資源分配其中,解開案發現場的謎團、尋找遺落分散的拼圖、揭露潛伏在社會的惡魔、還給社會公平正義與安全的生活。阿善師就是在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心態下,從年輕基層幹起,克服恐懼步步為營、親善親為,建立了諸多規則制度、深造攜回技術,師承國際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甚至基於職責必須正面交鋒也在所不辭。此書不僅從第一線搜查上將所見所聞講得刻骨銘心、更從專業角度循序漸進、深入淺出,例如維持現場完好如初的步驟與方式,必須劃分三部分,就算是警消醫護及長官、媒體也需退居二線以後,阿善師語重心長地數度強調,人無法飛天遁地,鞋印幾乎是犯人必定會留下的跡證,越多閒雜人等親臨現場只會衍生雜亂、破壞掉追緝凶嫌的關鍵線索。再者就是證據取捨的著眼點,旁人看似微不足道、毫無關係的物品或形態學,可能就是破案的物證或引導至下一個線索的鑰匙,早期權責分工及人力配置未到位時,案件的負荷量相當龐大,別說程序問題,實體沒證據連抓到人都不能拿他怎樣,惡性循環嚴重打擊士氣。
卅年過去,鑑識終於與偵查不分軒輊,過去後勤沒有升遷的機會留不住人才,而前線才能風光耀武揚威,抓到人之後再想辦法拼湊證據或說詞,導致有刑求逼供、冤枉無辜者情事層出不窮。江國慶的案子甚囂塵上,外界及司法事後說他是無罪的,但阿善師認為這並不代表他是無辜的,在現場重建時,有諸多證據無法說明的細微末節,兇嫌都給予了很好的解釋,這不是靠事先提供的劇本可以預料到的自白,更無法揣測證物呈現的狀態。專攻血液的阿善師,更用自己血液及牛奶區分擦拭、轉移、沾染等不同形態造成的結果,評估共犯及案發先後經過,不然軍法速審速決已上路伏法的兇手,根本無法再次發聲還原真相。
阿善師強調:鑑識,是門良心事業。書中舉例相當多的檢察官、法醫,乃至於刑警,一念之間,就大幅影響案件的方向或可否被偵破,而不是放到冷案,然後變成死案。像是江國慶案的共犯許榮洲,十四年前就已經多次自白犯案,但不被檢察官當一回事。偵查隊長的塵封記憶,喚起案件的敏銳度而在追訴期屆滿前補全證據。方保芳診所三人命案,法醫不願做性侵採證,阿善師自願跳下來接刀,而將陳進興定罪。服役男子的指紋建檔,才揪出未成年時期有共犯的謀殺女教師等,要是先入為主、虛應一應故事,只會造就更多逍遙法外之徒。
嫌犯的奸詐狡黠與鑑識的明察秋毫,勝出的後者,開創了沒有屍體卻能定罪的罕見判例。滴漏、浸染、再滲透,層層堆疊擋不住屍體血水的外溢擴張,讓兇手無從辯駁。之前大費周章清理的浴廁、清除自己生物跡證、逃往中國避風頭、給妹妹盜領死者存款,因喊出「栽贓」兩字而前功盡棄,原因無他,那就是在全程錄影錄音與妹妹陪同下蒐證,恪遵司法公平與程序正義下,還冥頑不靈扯謊抵賴,被其他證據鏈及法官心證下判處無期徒刑。學到的是,屍骨未寒會釋放酵素,可從高空用熱感應儀探知,若屍骨已寒與地質密度不同,可用透地雷達掃描偵測,鑑識果然是結合各種科學領域的學問。記得破五百萬訂閱的Youtuber老高曾分享過兩個案例,一是令和最轟動的女童失蹤懸案,因發現肩胛骨判定無法存活;另一個是鯊魚腹中發現一條胳膊,法院卻無法判定對方已死。相對於書中的此案失血量未達致死量又遍尋不著屍首,是透過間接證據補全最後一哩路;如果放至今日,可能又會因無罪推定、罪疑唯輕恐會有不同結果。
二十年前在電視上熱播的CSI犯罪現場,基於每集都必須破案之劇情需要,常有拍得異常清楚的監視影像、多系統建檔的龐大資料庫數據、外星科技般的檢測技術、網羅各領域菁英的團隊等看得我瞠目結舌。現實中並沒有神佛顯靈,只能劍及履及、亦步亦趨實事求是。
在臺灣,重傷害及故意殺人等案件數量其實不斷下降,唯獨情殺案不減反增。鑑識結果的健全性,可以回推手法與動機,足以影響法官心證與罪責輕重。第一宗開啟三審死刑辯論的案件就是其一,阿善師親自在法庭講解四個多小時直到眾人心悅臣服,透過血源學了解兇手並不是自白中的不小心擊發,而是行刑式槍決避重就輕,且已是累犯,最後八年變死刑。良知左右著真相的斷定,他提到很多鑑識人員只敢打安全牌不想上法庭,只願意籠統地說這裡有血跡、人在這被殺的而點到為止,法官如果輕易聽信自白辯詞,覺得情狀可宥恕,不就縱虎歸山了嗎?民眾常批評恐龍法官的最終核定者,其實中間過程的檢察官、鑑識人員、法醫、刑警等都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對司法不信任不能只怪最後接到炸彈的人。
每個案子,都是他人用生命,來成就你的道場。阿善師雖然個性固執,但非桀敖不馴,而是務實主義者、對事不對人,既不勾幫拉派亦不結夥營私,還繼續學習車禍鑑定、數位鑑定,一回生、二回熟,三回駕輕就熟。看完本書知其有強大的精神力與宗教信仰加持,心存善念、盡力而為的用演講、寫書、podcast等形式宣傳出去,希望臺灣更能與國際接軌、更重理性的科學辦案,當然,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投入,尤其法律工作者更要懂才有辦法爭辯。
※諸多遣詞用句剪來貼去重複高,使用過多才給四星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6/16
|
電子書
閱讀起來不拖泥帶水,如同閱讀小說般的流暢且引人入勝。
本書具體而微的陳述重大案件對當今台灣法律影響,
一窺當時時空背景之下的台灣社會,
案件的箇中緣由以及當時的不同層面思考,
每每閱讀後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做案的手法不斷變更,
了解破案的手法之虞,而是建立自我的保護意識,
唯有認識惡,才能對抗惡。
出生在八九年級後的台灣人,透過此書可以見得過去台灣真實社會的一面。
也推薦給司法特考、調查局或一般警察國家考試的考生閱讀。
展開
user-img
5.0
|
2022/01/27
很好看,詳細介紹了幾件台灣重大刑案,以及鑑識常用工具、知識等,
對於刑案的描寫也不是一筆帶過,有敘述辦案方式,讓人更加貼近、了解鑑識工作。
展開
user-img
4.5
|
2021/12/17
如同原罪般,社會上只要有人,就會發生暴力和殺人事件,因此不論在影視作品還是文學小說,犯罪和推理這個主題永遠不會過時。在偵辨刑事案件時,「偵查」和「鑑識」是破案的兩大核心關鍵。偵查是從人際往來的角度追查,鑑識則是從現場物證的情況推演,「臺灣大案鑑識現場」一書,作者是前台北市刑事鑑識中心主任「謝松善」(又稱阿善師),他將30多年的刑事鑑識經驗中,印象最深刻、最值得討論的重大案件,書寫成12篇文章。一是能讓社會大眾瞭解鑑識工作的價值與其對司法正義的貢獻,二是諍貶他無法視而不見的社會氛圍(輿論大於實證),期望未來能有所改善。

全書將12個案件分成四部,第一部的林宅血案、蘇建和案與江國慶軍法案,都是因為鑑識過程的缺漏造成真相難辨。阿善師藉由這些案例引出保持命案現場淨空,優先讓鑑識人員作業的重要,而鑑識工作也務求詳盡完整,有時破案的關鍵就在看來微不足道的一絲跡證(指印、鞋印)。蘇建和一案重審時的社會氛圍(當時確實有刑求取供),對提供鑑識證據的代表團充滿敵意,然而這是不必要的。鑑識團隊的職責是提供法官做出自由心證的科學證據,並非有意讓任何人定罪,一切都應讓客觀的事證說話。阿善師對江國慶案的評斷,也是他決定離開公務體制的原因之一,畢竟離開公家機關才能暢所欲言,「無罪不等同無辜」便是他對此案所做的註腳。

第二部著重在用不同案件帶出刑案鑑識的相關主題,像因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成立的DNA資料庫和鑑識技術、牽亡魂破案的女童命案、以鑑識物證證明嫌犯殺人的失蹤案等。也提到了法律上法官的「自由心證」,應理解為「自主心證」,意指法官必須在不受外力影響的情況下,在心中依據理論和經驗法則,判斷事實的真偽,也就是心證。第三部都是情殺案件,也帶出了「鞋印鑑定」、「火藥刺青(超近距離擊發槍枝)」、「指紋鑑定」和「血源位置」、「型態學」等鑑識知識。最後的第四部則是描述震驚全台的白曉燕命案和後續的方保芳整型外科命案。

隨著DNA比對、AI影像辨識、電信訊號追蹤等科技逐漸成熟,加上書中提到的各種刑事鑑識技術,如果排除操作不當和人謀不臧,犯罪者想要構思、執行超完美謀殺案,是難如登天。就像電影「關鍵報告」形塑的場景,未來傷害、殺人等重大刑事案件,會越來越多是衝動犯罪,而非計劃型犯罪。畢竟無人能在滿街都是監視鏡頭的情況下,不著痕跡地殺人於無形吧。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1/05
不多說,大推此書
是透過異色檔案這個頻道知道這本書的
自己也很喜歡刑事辦案的紀錄
喜歡此類書籍的人千萬別錯過!!!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6/30
阿善師從鑑識的專業角度談論台灣歷史上發生過的重大案件,揭露一些從媒體上無法知道的案件詳情,帶讀者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案件。除此之外還加入自己的看法以及簡單鑑識知識,也能從書中感受到阿善師對於台灣司法及鑑識領域的熱愛之心。
非常值得閱讀,內容也很有趣值得思考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6/10
裡頭最讓我感動的是江國慶案
以往我對這個案子的了解,都是從新聞媒體或人權團體而來
阿善師從他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真實還原當時辦案的現場
讀者不僅能如臨其境的看到施害者的兇殘
更能感受到被害者生前所受的痛苦
一個受害者就代表著一個或更多殘破的家庭
我一邊翻閱本書,一邊查閱相關資料
看到一樁罪行的影響不僅發生在當下
可是對於往後許多人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感謝阿善師 教了我們許多寶貴的事情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5/31
書中講到的很多案子大多對台灣人耳熟能詳,但阿善師身處最前線還是提供許多不知道的訊息與看不見的視角,像是陳進興案對犯人與他們罪行的詳述描寫,即使當時尚未出生仍能感受當時台灣百姓人心惶惶的躁動與媒體惟恐天下不亂的嗜血。
書中最印象深刻的當屬成德國小女童命案,這情節曲折離奇宛如在看推理小說,也讓人感嘆法網恢恢,惡有惡報,而這些罪人能伏法也都多虧前線人員們的努力。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