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年代十日談:世界當代名家為疫情書寫的29篇故事 (電子書)

中文電子書
文學小說
294
4.5 /5
3位讀者評分
5
67%
4
0%
3
33%
2
0%
1
0%

全部書評 | 共3則書評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user-img
2.5
|
2022/06/06
我讀的不是很順, 枯燥無聊的一本書, 有一些地方不是看的很懂, 變成跳躍式隨便看過去, 看完覺得空虛。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1/24
沒想到紐約時報雜誌竟然能把一期的雜誌出版成為一本書。而這一切的一切要從義大利作家喬凡尼.薄伽丘的《十日談》說起。
 
《十日談》這本十四世紀的書說的正是因為黑死病肆虐,七位女性和三位男性在郊外躲避瘟疫時所講述的故事。因此,新冠開始爆發的時候,它也開始在各大書店熱賣。
 
為《大疫年代十日談》撰寫導讀的小說家莉芙卡.葛臣(Rivka Galchen),本來只是想請紐約時報雜誌刊登她用一篇故事來推薦《十日談》的文章,殊不知就這樣開啟了屬於我們這個年代的"十日談"。
 
《大疫年代十日談》集結當代有名的29位小說家為疫情寫下故事,鮮少閱讀歐美文學的我,真的一位都不認識,不過,這也不會影響閱讀,沒關係的。
 
我很喜歡在序提到的這一句話:
 
「最好的小說既能夠讓你抽離自身神遊四方,同時似乎也能夠幫助你理解自己真正的存在。」
 
台灣今年也經歷過一波比較嚴重影響,所以在閱讀這些故事中,多少可以感受到文字之下的憤怒與失落等情緒,同時,也深感此刻我們地球上的人類都在面臨一樣的難題,除了真的好希望可以趕快度過這一道關卡之外,也提醒著自己,不忘持續閱讀,因為書籍是心靈的最佳能量來源之一呢。
展開
user-img
5.0
|
2021/10/26
今日來介紹十月新書,是本與現今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書,從書名也能看出一點端倪。此書為紐約時報雜誌邀請了世界知名的29位作家,以受新冠肺炎影響下的生活做為靈感來寫作。故事有長有短,但精彩度不因長短而減少,能看見世界各國作家雖受疫情影響,卻依然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並努力讓生活變更好。閱讀後也能讓你找到一些能量,也或許我們能創造屬於自己的「疫情下故事」!

其中的知名作家有《使女的故事》的瑪格麗特,她在此書中創造的故事為《沒耐心.葛利薩達》,這也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描述外星人來到地球協助人類進行隔離,而這名外星人被分配到幫助人類緩和情緒與轉移心思的工作,也就是牠要講故事給被隔離的人們聽(這故事挺有趣)。
此篇書摘→「時間還是會過去,但不會那麼快過去。」對,完全就是如今生活的心聲,關注著每日的死亡人數、確診人數等各式數字,何時才能是個尾呢?
而書中其他知名作家的創作有:
✔描述越來越多人逃難出城,大樓裡紛紛人去樓空。
此篇書摘→「我們被拋棄了,何必假裝?」(留下來的人道。看到這裡我默默心酸、心疼。)
✔小嬰兒的發燒究竟該如何應對?是染疫或是其他?(此篇文體寫成類似病歷般,在冷冰冰的問題格子底下,填入的回答是緊張且刻不容緩的回答。)
✔《義賊》此篇我甚是喜愛,描述穿著全身防護裝手持體溫計(手槍)的醫療人員(賊)到家中進行巡視(搶劫)。以家中染疫的病患為第一人稱,在他眼中世界便是()內的模樣,對待這侵門踏戶卻又要求保持1.5公尺的「賊」,他可是不會掉以輕心的!
✔《如斯藍天》此篇也很有想像力:某女進行「換臉」的美容手術,附帶的效果是會喪失部分記憶。女子從診所出來後全然忘卻這是個深受疫情影響的世界,納悶著為何計程車司機不收現金、人人都帶著面罩,與人交談都必須尋找公園裡「最長的長椅」分坐兩端。她換了張光彩奪目的臉,心中也只剩開心的記憶,雖然有時會感到莫名恐懼,像蜘蛛網似地蔓延到心中…。

疫情下的生活:
走在路上十分注意誰的口罩戴得不標準。
到餐廳內用的第一件事是:「你先去洗手、我先消毒桌面」。
與朋友聊天的第一句是:「你打疫苗了嗎?」
外送的增加,免洗餐具使用量與車禍發生率也暴增不少。(體重也是。)
不勝枚舉的「疫情下習慣」正改變著生活,不知不覺也將邁入兩年了。在這期間有不好的、悲傷的事發生,也有好的影視、文學作品流傳於世,能寄託與安撫人心。盼我們能在未來回顧這段艱辛的歷史時,能用惜福且感恩的心境回顧。前人的血汗沒有白流,希望我們能守得更好!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