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

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

  • 作者:傅佩榮
  • 出版日期:2018/09/12
內容連載 頁數 1/6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物)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孔子說:「富有與尊貴,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如果不依正當的途徑加於君子身上,他是不會接受的。貧窮與卑微,是每個人都討厭的;如果不依正當的途徑加於君子身上,他是不會逃避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人生正途,憑什麼成就他的名聲?君子不會有片刻的時間脫離人生正途,在匆忙急迫時堅持如此,在危險困頓時也堅持如此。」
 
一般人談人生的成就往往就是富貴,富是有錢,貴是有地位,有地位的背後往往就有權力,有各種社會上的正面成就。莎士比亞說:「錢可以買到一切。」錢會說話,錢會做事。所以「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這說明孔子很實在,承認富貴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但重要的是手段如何。對於富與貴的看法,還可參考〈7.12〉、〈7.16〉。
 
「道」即正當的途徑,「得」即可以主動得到,也可以被動得到。「得之」並非主動去爭取,否則何必在「得之」之後,又要考慮「不處」或「不去」?得之是「加於其身」的意思,側重於結果。不依正當途徑往往牽涉到各種私心,君子認為不是經過個人的努力奮鬥,他就不會接受。
 
「貧」即貧窮,「賤」即地位卑下。現代的「賤」字,通常是指很壞的人;古代的「賤」則純粹是就社會地位之高低來說的。孔子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9.6〉)
 
「貧與賤」,是每個人都討厭的,如果不以其道得之,君子是不會逃避的。譬如天下無道,以致君子陷於貧賤,這種結果就是「不以其道得之」,君子無法逃避。因為貧賤對於一個人走上人生正途,有時反而是幫助;反之,富貴對於走上人生正途,有時反而是妨礙,因為富貴後常常會太注意外在的層面。貧賤時有志難伸,反而可以注意到行善避惡,範圍縮小之後,自己的生命自然有重點。這是孔子基本的觀點。
 
儒家對於富貴採取的距離,是寧可遠一點,對於貧賤反而不特別抗拒,因為一個人貧賤,正好可以加強自身修養,把該做的事做好,將來哪一天有機會,說不定可以做更多事。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